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復活》讀後感800字(通用18篇)

《復活》讀後感800字(通用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復活》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復活》讀後感800字(通用18篇)

《復活》讀後感800字 1

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鉅著,似乎很深奧。又卻讀懂了什麼。精神的復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義。

一個純真美好,曾經對生活和生命充滿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會中墮落於花天酒地。一個美麗純潔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似乎是可以就這樣生活下去的,他們也許可以滿足生活中自己那種種簡單的快樂。但當兩人在審判瑪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時,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夠心安理得地面對他曾經傷害過的瑪斯洛娃直視他的眼神。似乎是靈魂的反省,兩個人在重逢時,眼神中充滿了疑惑。那個少年,成爲了一個漂浮在上流社會中的“老爺”,那個姑娘,成了一個出處賣弄風情的“窯兒姐”。涅赫留朵夫此時感受到了他曾經給予他多麼大的傷害,他的`靈魂揹負了沉重的罪惡感。在一次次探訪監獄的過程中,他見證了太多的不公平。當他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分給了農民的時候,他收穫的是農民懷疑的眼神,貴族們疑惑的言語;當他決定與瑪斯洛娃結婚以洗清自己罪惡的時候,他的得到的是親友們鄙夷的眼神,衆人以爲不可理喻的迴應。他面對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裏認爲正確的事務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貴族社會所推崇的卻只是花天酒地與吃喝嫖賭。一百多個年輕力壯的青年人只因爲把身份證弄錯了就被關押到臭蟲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瑪斯洛娃的改變。讓他足以拋棄官場的地位與金錢的誘惑,他的精神復活了。瑪斯洛娃也改變了,她爲了不連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愛。

愛過,懊悔過,反思過,最終,他決定,他復活,他重生,他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準則。也許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僅僅是瑪斯洛娃,在這條尋求重生,精神復活的道路上,他見到了,他做了,他去積極的改變了。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讀福音書,那曾經是他看不懂的教訓。經歷了這一切,他這次突然看懂了聖經的教訓,並且發現在其中有他必須的、重要的、且是喜悅的東西。

去追尋,也許受用的不知是追尋最終得到的。還有這一路上看到的。

《復活》讀後感800字 2

對於列夫托爾斯泰,我們是再熟悉不過。課文世間最美的墳墓讓我們瞭解了這位俄國大文豪的樸素精神,從他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愛國之情和對農奴制的批判。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從貴族地主階級的立場轉向宗法制的農民一邊。這一轉變集中地體現在這部長篇小說復活的創作中。

復活是托爾斯泰思想和藝術探索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代表托爾斯泰創作的最高成就。小說通過地主養女卡秋莎瑪絲洛娃的受辱、墮落以及下獄、流放的悲劇,表現了對被侮辱、被傷害者的深切同情,“十九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監獄遍地,關滿了成千上萬的革命者和無辜的百姓。”對沙皇的統治作了無情揭露、批判,鮮明地體現了作者“撕毀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現實主義”。“不行!那個怒容滿面的法官斬釘截鐵地回答。庭長掏出手錶一看,與情婦約會的時間快到了,他再也無心爲這案情爭辯,便急忙讓法官起草判決書。”這就是那個沒有人道,充斥着金錢與美色的俄國社會,使人性墮落的起點。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聶赫魯多夫和瑪絲洛娃的形象。聶赫魯多夫是一個懺悔的貴族。小說通過他誘騙瑪絲洛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懺悔以至追隨到流放地爲瑪絲洛娃冤案奔走的過程,表現了這一形象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也許這也暗示着作者的矛盾心理。托爾斯泰在這個人物身上既概括了十九世紀末俄國進步貴族的某些思想特徵,也體現出他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以及向宗教尋求出路的說教。

瑪絲洛娃是一個不幸的婦女,她雖爲養女,但自幼處於半奴婢的地位,被聶赫魯多夫奸後淪落到社會的底層,倍嘗艱辛。更爲不幸的是被誣陷判刑,押赴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作者通過瑪絲洛娃的遭遇概括了俄國千千萬萬受壓迫婦女的悲慘命運。瑪絲洛娃的覺醒,是其精神的“復活”。從中認識了作家現實主義創作的深度與高度。

復活是這一時期托爾斯泰思想觀念變化的代表作。人物精神的復活是對封建制度的一次挑戰,他喚醒的不僅僅是小說的主人公,更喚醒了當時成千上萬的閱讀者的觀念。作者也對未來寄予着美好的願望“從這一天起,她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不僅因爲進入了新的生活環境,還因爲從此他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將具有和以前不一樣的意義。”

《復活》讀後感800字 3

對於托爾斯泰的《復活》,我只能表示無盡的尊敬,卻談不上真心實意的鐘愛,正如孔子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尊敬作者能夠擁有較爲高遠的歷史眼光,尊敬作者對客觀事實的極度忠誠,尊敬作者對黑暗社會現實的無情揭露,以及由此而承受巨大折磨的忍耐力。

小說如果被簡單的劃分,可以分爲客觀再現型和主觀表現型。《復活》屬於前者,而我卻更鐘情於後者。因爲如果我想了解一個國家某段歷史時期的現實圖景,我會去尋找相關的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的資料,而這些資料會比文學作品更詳細,更客觀,更理性,絕無文學的想象與虛構。而以客觀描寫爲主的作品,往往會因爲後人所處的歷史時間及環境的改變而失去閱讀的興趣,產生不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而以表現人性人情爲主的表現型作品,不論時間如何流逝,依然會感染後人,因爲人的.情感是共通的,人性也是永恆的,而對於人類自身的探索也將是永無止境的。

正如在《復活》中,作者固然揭露了當時俄國政府,監獄,法院等機構的黑暗與恐怖,反映了農民的赤貧,地主的貪婪,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但就我個人而言,最打動我的,還是聶赫留朵夫爲了贖罪,爲了獲得精神上的自我救贖,而爲瑪絲洛娃,爲監獄裏的無辜的犯人們的積極奔走,以及聶赫留朵夫內心深處精神的自己與野獸之間艱苦卓絕的鬥爭,還有瑪絲洛娃爲了不拖累聶赫留朵夫而在愛他的情況下毅然拒絕他的求婚跟隨了西蒙鬆。

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當初那單純而質樸的愛情讓我欽羨,至於聶赫留朵夫奸瑪絲洛娃後爲其奔走打點,這一切能否使他達到精神上的復活,我個人還是表示懷疑。也許因爲我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我無法理解《馬太福音》中所說的,“要永遠寬恕一切人”,“應當寬恕別人對你的欺侮,溫順地忍受欺侮”,“不管什麼人對你提出什麼樣的要求,一概不應當拒絕”,“人非但不應當恨仇敵,打仇敵,而且應當愛他們,幫助他們,爲他們服務。”我想或許作者也無法肯定這一點,所以最後寫到聶赫留朵夫獲得新生步入新階段時也只能說,“至於他一生當中的這個階段會怎樣結束,那卻是未來的事了。”

宗教信仰或許真的會讓人獲得精神上的安慰與滿足,但在客觀現實面前依然只能是無能爲力,所以托爾斯泰的“勿以暴力以抗惡”的思想纔會一直受到世人的詬病。

我個人以爲:求善之心,人皆有之,信教與否實在只是一種形式而已,信教之人未必真善,不信之人亦可爲善。

《復活》讀後感800字 4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爲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爲"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聶赫留道夫爲什麼會從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成爲以後不思進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學時最好的朋友—曾經善良、講義氣的謝列寧最後都變成了惟利是圖的、庸俗的、不思進取的人。這不能不承認他們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真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處在一個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層社會,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漸漸的原來在他門身上的美好品質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們自己卻全然不知!

有句話說: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我並不認爲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因爲人是主觀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雖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覺得一個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不得不重視環境在一個人的成長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幼兒成長階段,環境的影響十分明顯: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千差萬別。假如一個孩子所處家庭環境,父母經常發生爭吵,常常充斥着緊張與對抗,這樣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鎖起來,慢慢變得不愛與人交流,對任何人都缺乏足夠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個別時候遇到某些敏感問題時會採取對抗的心理,情感變化無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擊傾向,這是幼時情感受到壓抑的結果。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但這裏我沒有一點誇大其詞的說法。這是有關專家研究的結果。

由此看來,一個良好的環境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處於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間互相關心,平等相待。這種待人處事的態度會很自然的影響到你在學校與同學的交往中,將來走向社會對待他人的態度中,這樣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產生良好的關係,有一個融洽的人際關係。久而久之會養成好的性格。

《復活》讀後感800字 5

聶赫留朵夫凝視着那盞油燈的火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裏的種種醜惡現象,又設想是人們能理解這些箴言,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於是他的心充滿了一種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喜悅。

替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寫出這話,我也是思緒了很長時刻的。這本書描述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復活,尤其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他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完美追求的青年,在姑母家度假時,於美麗純潔的少女卡秋莎戀愛。等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後,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並誘j了卡秋莎。這也是卡秋莎之後墮落,成爲妓汝的主要原因。直到在法庭上相遇,聶赫留朵夫良心發現,在爲瑪絲洛娃(卡秋莎)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後就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聶赫留朵夫的行爲感動了瑪絲洛娃,她重新愛上了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地位,瑪絲洛娃拒絕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合。兩個主人公都到達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在我讀這本書時,一位律師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見他們不能不感激涕零,正因我沒有坐牢,您也沒有坐牢,我們大家都沒有坐牢,那就的感謝他們的`恩德。至於要唬奪我們每人的特權,流放到不很遠的地方,那是在容易但是的事了。”其中的“他們”就是檢查官和有權引用或不引用法律的人。這話真是讓我深思,如果“他們”能夠爲所欲爲,那還要法院幹什麼呢?同時,聶赫留朵夫與卡秋莎的愛也讓我感動。她愛他,認爲自己同他結合,就會毀掉他的生命,而她和西蒙一起走開,就能夠使他恢復自由。她由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感到高興。

這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藝術性,高度的真實性,深厚的人性。反映了沙皇俄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要克服使人們飽受的駭人聽聞的罪惡,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總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該懲罰別人,也無法糾正別人。當我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狀況。那就是我起初覺得古怪、荒誕甚至可笑的思想,卻不斷被生活所證實,有朝一日我會忽然發覺這原是及其平凡的無可懷疑的真理。

《復活》讀後感800字 6

暑假,我用了幾天時間讀完了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作的《復活》。

書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別是涅赫柳多夫和卡秋莎·瑪斯洛娃。從他們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靈魂復活的不同軌跡。

卡秋莎·瑪斯洛娃是作家在小說中塑造的一個最豐富,最動人的形象,她不僅是一個被侮辱者,而且是一個精神上覺醒、走上新生活的女性。在獄中和政治犯的朝夕相處使她認識到自己是廣大受欺凌的人民中的一個,她決心把自己的.命運和這些優秀分子聯繫在一起,她漸漸恢復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心靈純潔的本性在瑪斯洛娃的身上覆活了。

涅赫柳多夫原先是一個正直而富有自我犧牲的青年,可是在服役期間染上許多惡習,成了貪淫好色的利己主義者,整日揮金如土。他在一次探望自己姑媽的時候,與婢女卡秋莎·瑪斯洛娃相遇,並且在一個晚上奸了她。幾年以後,當他再一次旁聽法庭庭審時,被誣告犯有殺人罪的女正是當年的瑪斯洛娃。他感到十分愧疚,良心受到深深的譴責。他曾經對自己姐姐說過這樣一句話,“犯罪的是我,受到懲罰的卻是她”。他下決心“清掃”自己的靈魂,並付之行動,企圖打通各方面的關節,減輕瑪斯洛娃的罪名。當這一切努力失敗之後,他決定變賣家產,跟隨瑪斯洛娃一起流放,並且同她結婚。他的這一想法被瑪斯洛娃拒絕了。

然而涅赫柳多夫確實是真心實意的。他的一次次表白,一件件實際行動,終於感動了瑪斯洛娃,使她從頹唐和絕望中醒悟過來。但是,最終她還是選擇了政治犯西蒙鬆做自己的終身伴侶。

書中的涅赫柳多夫的行爲變化,讓我想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句話。想想涅赫柳多夫,想想我們自己,他在一個不甚明朗的環境中復活,找回自己,而我們在一個十分光明的環境中就應該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讓人接受的事實,如今有許多學生天天往遊戲廳、網吧跑,家長、老師教育了多次,可學生不僅“堅決不改”還“變本加利”,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不知道珍惜,倒顯得不如到差的環境中去體會一下再回來的好,可是又有誰會到差的環境中去體會呢?

《復活》讓我懂得人的善良是多麼重要。珍惜現在良好的環境,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讓一絲一毫的因素動搖自己的信念。以這樣的態度面對學習,相信我們一定會在高考中不留遺憾,實現自己理想目標!

《復活》讀後感800字 7

如果現實真的像故事裏的情節一樣,那將會成爲人類的噩夢,人類和恐龍PK,那將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恐龍比人大幾倍,一腳便可以踩毀一個建築物,我們可想而知。

長髮李把清潔劑塗抹在恐龍的骨架上便可以讓恐龍復活,就會讓人越來越想知道恐龍最後有沒有把長髮李吃掉,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優秀的寫作能力,根本想寫都寫不出來,通過閱讀我大概知道了故事裏的恐龍力氣有多大:它輕輕一擡腿,五指粗的尼龍繩就斷了,隨着時間的流逝,真實的恐龍的力氣已經無法知道了

若干年後,科學家破譯了恐龍的基因密碼。一夜之間,成千上萬只恐龍誕生了。它們都有很高的智能,能夠聽懂人類的語言。它們有腕龍高大的身材,有翼龍的翅膀,有魚龍的鱗甲,有霸王龍尖銳的牙齒和爪子……它們經過科學家的馴養,成爲人類的好朋友。

夏天到了,驕陽似火,大地上本來生長得很茂盛的莊稼,因爲乾旱,都有氣無力地低下了頭。農民大伯急

壞了,趕緊給科學家打了一個電話,報告了旱情。不一會兒,天空中飛來了一羣恐龍,那是科學家派來的“抗旱大軍”。只見它們揮舞着巨大的翅膀,聚集起無邊無際的雲彩,嘩嘩譁,下雨了,莊稼得救了,農民大伯樂得哈哈大笑。

地球太小了,人類又太多了,垃圾到處都是,骯髒不堪,環衛工人忙得焦頭爛額。你看,恐龍清潔隊來了。只見它們張開船帆一般大的嘴巴,風捲殘葉,片刻工夫,垃圾全被它們吞下了肚。這種恐龍是以垃圾爲食的,它們吃的是垃圾,拉出的卻是石油和煤炭。恐龍又來到工廠密集的地方,只見它們張開山洞一樣的鼻孔,呼呼呼,一陣風響,那些瀰漫在空中的有毒氣體,全被吸光了。恐龍又呼出了新鮮的空氣,原來灰暗的`天空立即變得一片蔚藍。

海洋是個巨大的寶庫,那裏有無數的寶藏和無窮的祕密,科學家們做了周密的安排,一隊由恐龍組成的海洋探測隊來到了太平洋。在幾千米深的海水深處,恐龍們幹得可歡了,它們代替人類完成了許多艱險的工作。

其實,恐龍還沒有真的復活。不過,我相信恐龍一定會出現的,它也一定會成爲人類親密的朋友的。

《復活》讀後感800字 8

突然的心血來潮,讀了一本厚厚的名著,也懂得了爲什麼它能成爲名著。

黑幕重重的政府機構,腐朽的上流社會造就了荒唐的法庭、黑暗的監獄、苦難的農村。人性:上流社會的人性。在這環境下,墮落,昏睡。

聶赫留朵夫作爲一名公爵窮奢極侈,荒淫無恥的生活再正常不過了。精神的空虛使他無所作爲。也許在他心底的深處有着一顆被深深隱藏的.追求正義的種子。

年輕的時候他抱着“正義不允許土地私有”的觀點把一塊自己從長輩那裏繼承下來的土地分給了農民。如今繼承了大量土地的他,既不能放棄產業,又不願否定自己年輕時的觀點。

年輕的時候他玩弄和拋棄了喀秋莎之後,對自己的行爲產生了內疚。爲了使自己快樂,他迫使自己不去想她,努力忘卻。表面上他成功了,但內心深處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哪怕是他知道了喀秋莎生性放蕩,自甘墮落之後。正是因爲如此他纔會在陪審席上認出喀秋莎後如坐鍼氈,內心展開一場複雜而痛苦的鬥爭。

聶赫留朵夫精神上儘管還有健康的因素,“精神的人”與“狼性的人”常在他內心發生衝突,他還幾次進行“靈魂的淨化”。他在法庭上認出瑪絲洛娃後,主動上監獄去求她寬恕,並願意與其結婚,以此來贖罪,可他正真地覺醒了嗎?

沒有!在法庭上他心驚肉跳,並非因爲譴責自己的可恥行爲,而是擔憂自己名譽掃地,“目前他說考慮的只是這事不能讓人家知道,她或者她的辯護人不要把這事和盤托出。”

但他又邁出了一大步,因爲他鼓起了勇氣去監獄裏探望喀秋莎。這個充滿空想的精神探索者終於採取了切實的行動……

就在他見到多年未見的喀秋莎時,他還沒有在內心承認自己的殘酷卑鄙,而是居高臨下地審視被他蹂躪的不幸女子。只有在瑪絲洛娃的精神完全覺醒下,他的心靈才受到正真地觸動。“直到現在,他才瞭解自己的全部罪孽……發覺自己罪孽深重……感覺到他害了她到什麼地步。以前聶赫留朵夫一直孤芳自賞,連自己的懺悔都感到很得意,如今他覺得這一切簡直很可怕。”

聶赫留朵夫自此纔開始正真覺醒,背離了上流社會:否定了貴族(包括自己),分送了土地,爲平民奔波。

《復活》讀後感800字 9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花費大量心血寫成的一部長篇著作。此書講述的內容是托爾斯泰聽到的一個故事:一次,法院審理一個被控偷竊嫖客一百盧布並將嫖客殺死的案子,在陪審團中有一位男士,發現這個案子的被告竟是他多年以前在一個親戚家做客時的養女。於是他良心發現,設法去營救,並表示願意和她結婚。最後,這個女犯在牢獄中病死。而那個男士也不知去向。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許多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爲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己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

在書中有一對梅尼紹夫母子,因被人冤枉縱火而被關押。最後在聶赫留朵夫的幫助得到清白釋放,雖然最後被釋放,但是既然無罪爲什麼當初要受到關押,只因真正縱火的人有財,便可以將禍栽贓到他人身上。《復活》這本書還從方方面面體現出當時

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道德喪失。聶赫留朵夫本身對於這種生活十分厭惡,但是人因環境而變,所以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境中時,變得墮落這是自己無法掌控的。這讓我懂得善與惡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響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纔不會迷失方向,永遠保持真正的自己。

《復活》讀後感800字 10

我有時在想,在復活節那一天,基督復活的時候,親愛的,你是否也復活了呢。請原諒我冒昧地將您定義爲已死,如果您現在自認爲還活着的話。我們能從《復活》中看到什麼呢?一張擁有花白鬍子,藏污納垢的臉,裹着一個對封建土地所有制持否定態度的大腦,讓我們認出:啊!老托爾斯泰。在社會主義國家裏的我們,貌似解決了土地私有的問題。在號稱沒有剝削階級的中國,我們無法體會到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的俄羅斯帝國腐朽落後的沙皇制度帶來的種種弊端和給俄國底層民衆帶來的壓迫,幸好體會不到。就在那個年代,托爾斯泰朦朧之中將要甦醒,所以他讓聶赫留道夫復活了。

要是我們仍然停留在19世紀,去批評俄國農奴制的罪惡,歌頌讚揚托爾斯泰爲改善農民生活,突破舊制度枷鎖而做出傑出雖然並不完美的努力,顯然失去讀《復活》的意義。復活是一種懺悔與救贖,是改錯。“錯誤”的含義過於狹小,我姑且把它視爲一切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吧。有些錯誤是好改正的',比如一加一算成了三,數學老師告訴你應該是二,於是你把它改正了;有些錯誤是難以改正的,比如在高考的時候,你將一加二算成了二後果,你懂得。當然,這些錯,我們大都能夠發現,即使無法糾正,還可以儘量彌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發現。當真理變成謬論,謬論變成真諦,真諦遭受踐踏,踐踏視作讚揚……當日出的時刻陰雲滿布,親愛的你是否還在尋找太陽?我們每天做着浪費時間的不必要的“工作”,擡頭長嘆一聲:時間都上哪兒了!錯誤不斷髮生,之後被埋藏在心底,我們默默忍受隱隱的陣痛,於是心靈漸漸麻木,死亡。誘惑是無處不在的,侵蝕肉體,腐蝕精神,誘導健康的人犯下錯誤,悄無聲息的在肥沃的心田種下惡果,令人無法發現,發現了卻無法承認。命運步步緊逼,要麼扼住命運的喉嚨,要麼與死神共舞,很快魔鬼也能看作是天使,之後徹底墮落。然而良知是存在的。陰暗的森林底部,哪怕射進一縷陽光,種子也會發芽。一聲驚雷過後,死亡的靈魂或許能在良知的指引下復活。況且,我們大概還不至這麼糟糕。

《復活》讀後感800字 11

在午後暖人的陽光下,輕輕合上微微泛黃、卻又伴着縷縷清香的書頁。聶赫留朵夫的心靈歷程依然深刻於腦海,正如書名《復活》,這是一次從頭至尾的蛻變,一次從行屍走肉到真正有情感的人的“復活”。

曾憶兒時,第一次接觸俄國文學,是一本彩繪版的《普希金童話》,未曾有什麼思考,只是覺着有一份童趣的快樂;後來,讀了高爾基的幾部作品,心靈或多或少有了些許的觸動;直至現在,托爾斯泰的這部鴻篇鉅製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好久沒有真正投入過一本書,好久沒有與書中人物發生過心靈的碰撞了,《復活》讓我重又拾回了這種感覺。聶赫留朵夫的改變,我一路跟隨,時而爲其冷血與無情而憤恨,時而又因其回心轉意而感到溫暖,彷彿自己也是書的一部分,甚至已與主人公靈魂交融。

突然驚憶,自己何時已處於書中描繪的世界?人的一生,不也正是一次從墮落到復活的旅程嗎?不是很多人,都是從天真的孩童“成長”爲追名逐利之徒,在這個社會上摸爬滾打,趨炎附勢,到了老年,看透人生,重拾一顆純淨的心的人也不在多數啊。

驚恐地發現,自己也在漸漸地沉沒,曾經對受傷的小生靈、路邊乞討者的產生過的憐憫之心已越來越淡薄,我的目光似乎也越來越堅硬,心靈似乎也越來越麻木?不,我要拒絕這樣的改變,拒絕成爲那個冷酷的聶赫留朵夫。然而要完成一次靈魂的淨化的旅行又是何其艱難!但仔細回味,自己處於的這個社會,與《復活》中的時代不是亦有幾分相似之處?

小時飼養過一隻小鳥,將它關在籠中,日復一日,乃至有一天想將其放生,它卻站在窗臺上,膽怯地望着那湛藍的天空。這隻小鳥似乎是《復活》中不敢接受屬於自己土地的.農民的真實寫照,似乎又是那個在無形的囚籠中的膽怯的自己。走在街上,見到很多表情迷茫的眼睛,很多匆匆奔波面目冷酷的臉龐。或許,他們也受到了太多的禁錮,當他們擺脫別人的束縛後,卻無法向前邁出屬於自己的步伐。這些人需要的不也是心靈的復活嗎?

日光偏西了幾分,我呆呆地坐在那兒,手裏依然捧着那本典雅、包含書香的《復活》癡想……我的眼前展開了一片蔚藍色的天空,無數自由的翅膀在藍天中飛翔,舒展。

我終於把《復活》這本書看完了。心中有無數的感慨。又激情,又悲憤。我爲那些曲折琉璃的情節感嘆,也爲那些精神和道德上覆活的人類感慨。

《復活》讀後感800字 12

耶茨:“如果說我的作品有一個主題,我懷疑這個主題並不複雜,那就是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一種無法逃脫的孤獨中,他們的悲劇也在於此。”

作品的魅力之一是它在讀者這裏可以得到新生。哪怕這種新生對於作者的原意成了跨物種的突變。如果認同一部作品,讀者可以從中發現一塊拼圖一件榫卯。哪怕它有那麼點兒離題吧。

關於這部作品有許多嚴肅的解釋比如童年家庭破裂的影響,美國四十年代的女性意識等等。不過耶茨在創作的時候未必會意識到這些,出自於對處在瑣碎庸常中人們的一種同情,出自於生活的藍本,他把它寫了下來,溫柔地要命,筆觸細膩卻冷峭如刀。冷是來自於他展現的生活的真實而不是耶茨的姿態。實際上他對於處於中下層的平民具有最熨帖溫暖的同情。

這就是生活,我們作爲芸芸衆生的生活,如此的灰暗平常。悲劇是極細的一層灰塵,被風一吹也就過去了不知道飛去哪裏;喜悅是襯於深色背景上髒兮兮的壁花那麼小那麼卑微。書中唯一的一抹亮色是少年時的復活節遊行,兩姐妹從這裏開始分道揚鑣。艾米莉愛她的姐姐薩拉,但是她們註定相離,越來越遠。

在我看來小說是一個尋找自己的故事,作者提出了兩個不同的假設但是卻指向了同樣的結果。結論一開始就擺出來了:格蘭姆斯家的兩姐妹都不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回過頭看,總讓人覺得問題始自她們父母的離婚。父親的缺席讓她們的少年殘缺,就算長大成年,可心還是不完整。姐姐薩拉選擇了聽從生活的安排成了當時社會認爲女性應當成爲的樣子——一個家庭主婦,有着體面地房屋,一個老公三個孩子,用心經營着自己的家庭,如果故事就寫到這裏或許像個乏味的溫馨小品。妹妹艾米莉則走上“非主流”的道路:接受大學教育成爲知識分子、職業女性,離婚、同居、保持單身。她的路數有些反叛,曾得循規蹈矩的普通婦女微微羨慕。

作者似乎給了我們自由的選擇我們可以沿着任何一條線走下去,然而終點都是失敗的人生:姐姐被家庭困住,憂鬱、酗酒最後死於家庭暴力還是酒精中毒我們也無法知曉;妹妹漸漸地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憂鬱,酗酒,想要在精神病院尋找片刻安寧,就算是做最後的努力尋求親情的片刻溫暖依然以衝突告終。

《復活》讀後感800字 13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一本著作。很久以前,我就在圖書館的暑假上看過,只看了一眼,那新穎的題目就深深吸引了我。

現在我終於翻開了這本沉甸甸的大書。

故事講述了一個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與一個女僕卡秋莎之間春節的愛情,直至後來三年的軍旅生活是他的思想受到了污染,徹頭徹尾成了一個“利益主義者”,以至後來對卡秋莎做出了無法彌補的惡行,並拋棄了她,使其墮落了下去。多年後,當雙方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時,聶赫留朵夫的良心受到了深深的譴責。使他從一個墮落人完成第一次的“復活”他懺悔自己當初的惡行。爲了贖罪,他開始了對馬絲洛娃(即卡秋莎)的幫助。在爲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從一羣只因身份證過期就被關了一個月的人到被冤枉防火的老農民……最後,他決定與卡秋莎、馬絲洛娃共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的心理和精神上完成了第二次“復活”。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他來說就已經是一大進步。這次復活不僅解救了卡秋莎,讓他明白世界上其實不只有黑暗也有光明,不只有邪惡也有善良,同時也幫助了那些被誣陷的囚犯,及其他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擺脫了命運對他們開的玩笑。這時,曾經墮落的聶赫朵留夫找回了一些本性。

知道後來他與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了西伯利亞,儘管馬斯洛娃已經不再需要他的.陪伴,他仍然希望馬斯洛娃能寬恕他,並想繼續幫助馬斯洛娃找回自己重新變回原來的那個卡秋莎。這時,聶赫留朵夫纔算是真正的復活了,他已經徹徹底底地從一個墮落的貴族公爵變回了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了。

書看完了。

聶赫留朵夫這個人物卻從此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想想他,再想想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最後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也不再勸阻,好像變成了風景一般,就這樣,人們都“墮落”了。或許現在的人們才更需要“復活”吧。

如果世上所有墮落的人都能夠做到徹徹底底的復活,那我想,或許我們的世界才能真正地進步吧!

《復活》讀後感800字 14

“復活”不僅僅是小說的名字,更爲深刻的是其揭示了小說的主旨。看到小說的名字時我就不由自主地去想,究竟是誰的“復活”?他因何“死去”?又因何“復活”?當我最後看完了這本小說,所有的疑問最後都得到了解答。

小說描述了兩個主人公的復活—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在精神上的復活。兩個人的復活之路都令人敬佩不已。我尤其讚歎瑪絲洛娃的善良與堅強不屈。少女時代的瑪絲洛娃純潔善良,天真活潑。她與聶赫留朵夫公爵產生了一段完美無暇的初戀,但這一切卻在兩年後被毀掉了。在“那個溫暖的有風有雨的夜晚”,在那個小小的車站,卡秋莎的最後看到了她與聶赫留朵夫之間巨大的等級差異,悲哀欲絕的她再也不堅信上帝和善了。她深信深信關於上帝的一切以及他的戒律的一切也都是欺騙和謊話。這成爲卡秋莎抽菸喝酒以及一切墮落的源頭。她在精神上靈魂上死亡了。而此時的聶赫留朵夫也不再是兩年前那個正直而無私的少年了,正因“堅持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實在太難了”,他不再堅信自己而開始堅信別人了。因此他沉溺於貴族式的腐敗與墮落的生活,同樣在精神上死亡了。

而七年後的兩人再次相遇,聶赫留朵夫是法庭上的陪審,瑪絲洛娃卻淪爲了命案的嫌疑犯。一開始聶赫留朵夫公爵很擔憂自己的罪被公之於衆,怕自己名譽掃地。當他真正看到瑪絲洛娃所遭受的苦難,纔開始真心的懺悔。難能可貴的是公爵並不只是嘴上懺悔,而是切實的行動起來了。說實話,從這時我才一開始對公爵的厭惡轉而對其改觀。他去監獄探望瑪絲洛娃,爲她請來申訴的律師,一次次的爲她上法院,甚至去農村,拜訪那些虛僞的不稱職的法官、將軍乃至國務大臣。聶赫留朵夫在對瑪絲洛娃的懺悔之中開始了自己靈魂的淨化,開始“復活”。在之後他隨着瑪絲洛娃去西伯利亞流放,毅然決然地放下自己的貴族生活,不僅僅幫忙瑪絲洛娃,也幫忙其他的囚犯,爲無辜獲罪的革命家做事,同情底層人民的苦難,“復活”的也更爲徹底。而女主人公瑪絲洛娃儘管淪爲妓女,又受誣陷入獄,但她仍保有善良的本性。雖然一開始憎恨着始作俑者聶赫留朵夫,但看到他真誠的行動後,還是原諒了他。瑪絲洛娃也因此開始了自己的“復活”。在去西伯利亞的.流放中瑪麗帕芙諾芙娜和西蒙鬆對她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因瑪麗帕芙諾芙娜的無私奉獻和溫柔善良深受感動,正因西蒙鬆對她的毫無芥蒂的感情而竭盡全力喚醒自己具有的高尚品質。瑪絲洛娃最終也

獲得“復活”與新生。

同時,作者在小說中描繪的社會的黑暗,官僚的腐敗,人民的困苦即使在這天的中國也頗具現實好處。信仰迷茫的民衆,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社會制度,我們的國家也同樣需要“復活”與新生。

《復活》讀後感800字 15

像以往那樣,每當假期來臨我便精心挑選一本書陪我度過。而這次我選擇了《復活》,據說當年托爾斯泰突然消失在社會上,幾年後是帶着《復活》再次出現,這種神祕感讓我對這本小說充滿好奇,這便是我選擇這本大家之作的原因。

小說似乎很深奧,卻又讓我懂得了許多:精神的復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義。

一個是善良,有抱負,曾經對生活充滿美好期盼的青年人。一個是美麗,純潔,對未來有美好憧憬的姑娘,在社會中被無數次的“洗禮”之後,他們的雙眼被矇蔽,最終走向墮落。他們似乎可以就這樣生活下去的,滿足於生活中自己那簡單的快樂。但就當兩人在審判瑪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時,涅赫留朵夫的靈魂受到極大的刺激,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曾經他給予她——那個他深愛的女人,多麼大的`傷害。他的靈魂揹負了沉重的罪惡感,這使他開始反省,開始看清那個時代。他內心的善良再一次被喚醒。於是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救出卡秋莎。在一次次探訪監獄的過程中,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公平,於是他爲了幫助那些可憐的人四處奔波。同時他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分給了農民,可他收穫的卻是農民懷疑的目光;當他決定與卡秋莎結婚來償還自己所犯下的過錯時,他得到的是親友們鄙夷的目光,衆人以爲不可理喻的迴應。這時他很茫然,因爲在他精神世界裏認爲正確的事物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瑪斯洛娃的改變讓他感覺到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瑪斯洛娃爲了不連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的求愛。這時的兩個人的靈魂才真正的復活了。在涅赫留朵夫爲瑪斯洛娃奔波的一路上,兩個人也走完了精神的復活之路。

那一夜,涅赫留朵夫整夜沒睡,而是讀了福音書,那曾經他所沒有注意到的文字的含義,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竟全部領會了。這些道理好像都在肯定他以前早已知道但卻沒有完全懂得和相信的道理。現在他才懂得了,相信了。從這時起他開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

像個勇士一樣無畏的面對自己,勇敢的追尋夢想把!就像常說的“或許真正受用的不只是追尋最終得到的,還有這一路上看到的”。

《復活》讀後感800字 16

《復活》是一部單一線索的作品,情節並不跌宕,勝在飽含感情、充滿思想和智慧。

作爲托爾斯泰的收官之作,托爾斯泰或許是準備把自己全部的思想都傾注在這部作品中,對政府、官員腐敗無能竭力批判,對社會體制的腐朽失效無情揭露,對罪與罰進行探討,對宗教思想進行探討,對貴族的嘲諷,對貧農的同情,對一切苦難的關懷,還有對俄羅斯社會生活狀態的.細緻描繪,思考深入,細節豐富,堪稱包羅萬象。

一句題外話,《復活》中還講了一個關於“三體”的小笑話,用來形容聶赫柳朵夫、卡秋莎和革命者西蒙鬆的三角戀關係,不知道深受俄羅斯文學影響的劉慈欣,寫《三體》是否是受此影響。

聶赫柳朵夫是托爾斯泰本人的影子,是他一直以來想成爲的那個人,聶赫柳朵夫所有“不合邏輯”的所作所爲,都是托爾斯泰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托爾斯泰本人嚮往樸素、甚至苦修般的生活,但爲了夫人和家庭,他卻無法放棄他的土地,他的莊園和他的生活,於是只能一再忍受這內心的矛盾,他甚至私下寫過同夫人的訣別信但卻祕而不宣,他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尋求心靈上的解脫。但他在去世前的一段時間,他終於出走了,並病死在路上,這是他最後的勝利。

正是這樣的煎熬,這樣的內心鬥爭,才塑造出了聶赫柳朵夫這樣一個人物。姑且不論那些關於土地,關於私有,關於政治,關於革命的思考是否正確,但他成功地爲聶赫柳朵夫注入了自己的靈魂。一些評論認爲本書最大的敗筆即在於將一個70歲飽經滄桑的靈魂注入到一個30多歲浪蕩公子的身上,實在是不協調,如果這個人物的轉變能再坎坷曲折一些,或許會不那麼突兀。

另外,全書的最後一部分,“福音書”式的佈道,也飽受詬病。

確實,有的細節也許處理的還不夠自然,或者說有點匆忙,這也給批評家們以口實,但這雖然不是託翁最偉大最完美的作品,但已經足夠震動我們的心靈。

詩曰:

權貴府上連場宴,西伯荒原徹骨寒。百年滄桑世事改,人間依舊多苦難。

《復活》讀後感800字 17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花費大量精力寫的一部長篇作品。《復活》講述了托爾斯泰聽到一個故事的故事:有一次,法院審理了一名小姐被控盜竊嫖客100盧布並殺害嫖客的案件。陪審團有一名男子發現,這起案件的被告是他多年前在親戚家做客時誘惑養女的。於是他良心發現,試圖營救,並表示願意嫁給她。最後,這名女子在監獄裏病死。而那個人也不知道去哪裏。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很多感觸。書中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裏是一位善良、充滿活力、崇高的志願青年。但當他擔任官職時,他完全改變了。他整天沉默在享受中,早已忘記了自己狂熱的理想,變得頹廢落魄,成爲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他在法庭上看到瑪絲洛娃,他纔回憶起許多過去,這讓他覺得自己是如此可恨,並對自己以前的生活產生了怨恨。爲了贖罪,他起訴了一些無辜的囚犯,並將他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配給了農民。他徹底改變了生活,從過去的腐朽中拯救了自己。

這本書叫《復活》。我覺得復活就是聶赫留多夫,他的自我精神復活。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以前墮落過,但當他的良心被發現時,他做了很多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錯誤,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覺得當一個人犯錯誤時,不管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地審視自己,承擔自己的錯誤。書中有一對梅尼紹夫婦和兒子,因被冤枉縱火而被拘留。最後,聶赫留朵夫幫忙得到清白釋放,雖然最終被釋放,但既然無罪,爲什麼要被關押呢?僅僅因爲真正縱火人有錢,就可以把禍栽贓給別人。

《復活》一書也反映了當時黑暗社會和人們道德的喪失。聶赫留多夫本人對這種生活非常厭惡,但人們因爲環境而改變,所以當他處於黑暗環境中時,他無法控制自己的墮落。這讓我明白善惡是一種思想差異,只要受到影響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把握生命之船,纔不會迷失方向,永遠堅持真實的自己。

《復活》讀後感800字 18

是夜,翻開托爾斯泰的《復活》,走近主人公的世界,品味他的人生,發現自己深深被其行爲而感動,雖然書只看了半部,但依然感動。

我曾看過許多世界名著,書中無非是一些動盪再加上男人和女人的一些事,反映了當時昏暗的社會,僅此而已。或許由於譯文的緣固吧,我一向並不認爲其文彩的華麗。同樣也不認爲其故事的有趣,想起如今繁榮昌盛的社會時,書中的故事也就不足爲奇了。當然無論過去、現在,無論繁榮、落後都有着一則不變的法則,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回想復活中的故事,就算是現實也有發生。把自己比做主人公,在年少時忍不住衝動玩弄了一個女孩,事後給錢跑事,從而毀了這女孩的一樣,當再次相遇,就算不是在法院的特殊情況下又會怎樣呢?的確,雖然年少時的玩弄是衝動的表現,而後呢,難道除了衝動就沒有愛了嗎?當然有愛。我想只不過不懂愛而以了,初戀的感覺我相信每都人都會難以忘懷,而如今的懈後,換做是我,我也無法面對。面對已經正常生活或許還有妻子孩子的我,面對內心那個曾經愛過的'人,叫我如何開口,如何決擇。我不知道。同樣若換做女人,面對當初最愛而又傷害自己一生的男人,會說什麼呢?我不知道。

時代在發展,而故事卻未改變,改變的只有人心的冷漠和現實的環境罷了。想到這裏想說說我的前女友,一個曾經要託復我一生的女人,一個死都不會和我分離的人,而現如今我們卻分離了,並很快找到另一個可以託復的男人,開始新的生活。而我正如復活中被玩弄的無知女孩一樣,深陷在無限的傷痛之中。人是要活的,一個女孩很難力足於社會,她需要別人的幫助。我不知道她是否爲了這個理由而找了別人,但我敢肯定的說這也是原因之一。

現在的我還會時常想起她,想起以前的我們,想她的時候心理很痛,雖然知道多大快樂多大傷痛的道理,但仍然傷心。或許她也會想我吧。

故事在繼續,我看的復活也在繼續,同樣我的復活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