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島》有感

讀《島》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笨重的渡船慢慢駛出港口,在寧靜的夜空中拉響汽笛。阿麗克西斯和索菲亞靠着欄杆站着,海風吹拂着她們的面龐,她倆手挽着手,回頭望着墨黑的海水。克里特的燈光逐漸消失在遠方。”故事就這麼平靜的結束了尾聲,但它給人帶來的震撼與感動卻像是餘音般縈繞在我的心上,久久無法消散。

讀《島》有感

接觸到《島》的契機是因爲它腰封上的評價“令整個歐洲都潸然淚下的悲歡離合”。有時候會很想讀一本悲情的小說,把自己狠狠地拋進沉痛的悲傷中。人的一生有太多情感要去體會,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淚並沒有什麼不好。事實證明這部小說並沒有使抱着這樣想法的我失望。

《島》講述了希臘克里特島上以佩特斯基家族爲代表和麻風病抗爭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四代人之久,用淡淡的敘述將他們的經歷娓娓道來。故事以倒敘回憶的方式展開,首先登場的是家族第四代女孩阿麗克西斯。正對未來生活迷茫,對當下生活選擇疑惑的她藉着出遊克里特島的機會向母親提出一直以來的願望:去探尋母親的出生地,擁有打開母親所塵封的過去的一次機會。多年來,母親總是過分守護着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結結實實。猶豫再三,母親終是下定決心,寫了一封信給故人佛提妮讓女兒一同捎去。跟隨着母親指引的路線,阿麗克西斯來到布拉卡村,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往事的幕布由此緩緩展開。

故事中第一批雅典麻風病人來到斯皮納龍格,與島民一同建設小島的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許多人相信並遵循着《舊約》中對待麻風病人的殘酷指示,認爲麻風病人無論男人、女人,甚至孩子,都應與社會隔離,他們是不潔淨的。斯皮納龍格成了麻風病人們的.避難所,他們像親人般相互扶持着生活,開始在島上建設,開始有電、有蓄水池、有電影院......這份在逆境中仍對生活抱有美好的希望,願意盡力改善生活的精神讓我覺得特別感動。他們與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反而在病痛中磨礪的更加堅韌。荒涼的小島也因希望的種子變得有了生氣。這部小說最大的魅力在於:在最悲涼的情節中也始終能看到希望。

就像在小說《芳華》中被集體孤立的何小萍與劉峯相互體諒幫助一樣,那些不被善待的人們往往更容易懂得珍惜和愛護,在困境中萌發出人性的溫暖。在生活中人們也應如此,不論是病人,被孤立的人,還是芸芸衆生中不起眼的人,都應相信付出愛的同時也會收穫愛。

“身體的疾病和心靈的扭曲,哪一種疾病更爲嚴重?” 看完《島》,我想的最多的是誰纔是真正的病人? 哪裏纔是真正的“島”?

當我們身心健全地按世俗標準去追求某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會不會已經走進了“島”?當我們釋放心靈勇敢地和病魔抗爭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已經超脫與所謂的“島”了? 在我看來 《島》裏面的某種表面的區分界限是很值得我們深入推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