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雙城記有感大綱

讀雙城記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讀雙城記有感1

這個寒假我拜讀了狄更斯的作品,以下就是我的感想。

讀雙城記有感

故事是這樣的,埃瑞弗蒙德侯爵蹂躪農家婦女,她的哥哥知道了,於是跟侯爵幹了一仗,以失敗告終。而且他還受了重傷。可能侯爵也不想把事搞大了,不想弄出人命吧。就請了一個醫生,這就是另外一個重要的人物馬奈特醫生。而這可憐的馬奈特醫生也由於知道了內情而被侯爵送進了巴士底監獄。十八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故事裏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溫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日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斯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

而這個查爾斯來頭不小,是埃斯瑞弗蒙德侯爵的侄子,但是他不接受爵位,離開法國到英國去。他在倫敦靠自己當上了法文老師。

還有一個人叫西德尼·卡頓,他從一開始的法庭上若無其事地望着天花板但他的一張紙條就揭穿了原告的陰謀。他很容易給人一種邋遢、消沉、貪杯的印象,但他在危急時刻,通過一個獄卒來到查爾斯的監獄裏與查爾斯換了衣服。後果可想而知,查爾斯被送出了法國,而卡頓卻被送上了斷頭臺,他在死前說了一句話:我現在做的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好、最最好的事情;我即將得到的,是我一生中過的最寧靜、最最寧靜的休息。

在革命成功後,革命者們大多都失去了理智,濫殺無辜的人,而查爾斯爲了解救以前的僕人,挺而走險,來到法國,結果卻被革命者以逃亡貴族的身份給關了起來,露西及她父親馬奈特醫生連忙趕到法國,由於他在巴士底獄給關了十八年,被人們稱做英雄,從而有特權把他的女婿─查爾斯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是德發日太太就是那對兄妹中的妹妹,她一直都恨着埃瑞弗蒙德侯爵家的人。查爾斯又是埃瑞弗蒙德侯爵的侄子,所以她想盡辦法得想要害查爾斯。但到頭來卻死在自己的槍口中。

這部小說雖然後來是以“大團圓”結束,但是當我讀到卡頓爲了露西而代替查爾斯上刑場時,我的心裏充滿了辛酸。

讀雙城記有感2

那是一支來自19世紀的悲壯激昂的歌,有無所事事的富人與生俱來的傲慢,有飽受欺凌的窮人日益發酵的仇恨,那是19世紀的巴黎,那是19世紀的倫敦。

在讀《雙城記》的時候明白一個道理,原來貴族對窮人的優越感是不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的,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古老的中國:高貴者高高在上的踐踏着位卑者的一切。有時候自己會可悲的想一想:歷史的鐘擺來回的擺動,是爲了前進,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輪迴?貴族和窮人的對立,仇恨在日復一日的苦難中累積,然後變成黑夜裏最桀驁最狂暴的烈焰,肆虐一切,火與血,骨與淚,留下一片灰燼。狄更斯是公平的,他寫出了貴族令人髮指的暴行,他也寫出了被壓迫和仇恨扭曲了的窮人的愚昧和麻木不仁。不管是少數人的專制還是多數人的“民主”暴力,都是人類身上顯露的令人懼怖的劣根性,只不過前者的溫牀是財富,後者的培養皿是貧窮。

“仇恨”這一主題貫穿了《雙城記》的全文,然而文章兩條線索中的人物對待仇恨的方式是截然不同。德法奇太太是那些早早就被貴族的暴行毀掉現實的`肉、被自己的仇恨毀掉心中的靈的窮人的典型代表。她憎惡貴族草菅人命、憎惡貴族使得她家破人亡的一切所爲,可是最後,當她擁有了權和力,她變成了和他們一樣的人:明知道曼內特醫生一家的無辜,仍然停不下復仇的渴望,期待着能夠如願的用權與力去碾壓其他人的生命。而曼內特醫生則是經受過巨大的苦難後,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良知,並且因爲對於女兒的愛,放下了心中的仇恨。最終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他代表的是那些身陷苦難,卻擁有着偉大人格的窮人。

愛使人變得偉大。這應該是狄更斯在《雙城記》想告訴我們的東西。“我們的幸福使我們多麼堅強,他的痛苦又使他多麼孱弱。”露西的善良和對苦難者的憐憫(憐憫來自博愛)拯救了她的父親,也在故事的最後救下了她的丈夫,她是一切美好、希望、高尚的象徵。有時候,我甚至會覺得她和查爾斯丹尼的愛情是狄更斯對未來美好願望的潛在表述:窮人和貴族的和解。

然而,私下裏我最愛的角色還是卡爾頓,喜歡他的體貼,喜歡他的憂鬱,喜歡他對露西的愛情,心疼他在那些月光皎潔的夜晚一次次的徘徊。他有才情,他敏感脆弱,可惜那個時代卻容不下一個像他那樣的人,他只能陪伴那個不清醒的浮躁的時代一同醉在倫敦的街頭。他對露西的愛,卻讓他跳出了沉淪的漩渦。

仇恨帶來的是毀滅和虛無,愛帶來的卻是新生。

致那個鮮血和眼淚渲染的時代,致那個“統一不可分割的自由、平等、博愛或死亡的共和國”,那些所謂的貴族的驕傲、冷漠、輕蔑,和窮人的驕傲、被踐踏的感情、強烈的復仇。

讀雙城記有感3

法國大革命是人類史上一個血的印記。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充滿不確定;在這種無秩序的狀態下,人性的一切表露無疑。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爲背景,透過爲族與平民之間的仇恨衝突,作者狄更斯只想傳達出---鮮血無法洗去仇恨,更不能替代愛---貴族的暴虐對平民造成的傷痛不會因爲鮮血而癒合,平民對貴族的仇恨也無法替代對已逝親人的愛。

故事中,梅尼特醫生從監獄中重獲自由和女兒一起到倫敦生活。五年後,他們在法庭上爲名叫查爾斯?代爾那的法國青年做證,露西和代爾那因相愛而結婚。1792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故事場景轉至法國。代爾那因身爲貴族後裔而遭逮捕並判死刑,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一直愛戀露西的英國青年西得尼?卡登替他上了斷頭臺。

卡登是書中最富魅力亦最複雜的角色之一。頹廢、消極,求學時,他只替同學寫作業;出社會後,即使擁有一身才華,它仍然選擇爲另一名律師工作,讀書筆記大全《《雙城記》讀書筆記800字》。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有著深深的溫柔。憑這一斛溫柔和對露西的愛,卡登做了一個意義重大的決定---代替代爾那上斷頭臺---用自己的生命換回另一個人的性命,換回一個家庭的幸福和笑顏。這是卡登守護露西的表現,爲愛而犧牲,這在那個大時代、甚至現代,是多麼高貴的舉動!

相較於代表的溫柔和愛,多法石太太則是殺戮和血腥的象徵。由於親人慘死在代爾那的父親和叔叔的魔掌下,她終其一生爲仇恨而活;爲置代爾那一家於死地,無所不用其極,最後終於讓自己死於擦槍走火的意外。多法石太太的嗜血固然使人不寒而慄,但也叫人不禁感嘆恨的力量,將本該快樂幸福的女人塑造成復仇女神。十八世紀末的法國,被這種執拗復仇的火焰燃燒成阿修羅地獄。

教訓和意義不能因爲歲月而被遺忘。如果我們無法從其中獲得一些什麼,相同的悲劇依舊會重演。兩百年後的今天,希望活在這個世代的我們能創造出真正平等、自由、博愛的新世紀。

卡登的死,就像一支羽毛輕柔的飄落水面,沒有水花,卻有一個個漣漪,,提醒人們:真正的自由平等無法用斷頭臺建立。有一天,世界會變得更好,就像卡登臨死前看見的世界,那不是天堂的幻影;有一天,那會是我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