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國小說史略》讀後感1200字大綱

《中國小說史略》讀後感12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小說史的一部開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出版以後,以它豐富翔實的資料、嚴謹精闢的論斷,深受學術界的推崇,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同被奉爲研治中國通俗文學史的經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國小說史的學人,仍把它作爲一本主要的參考書。最近重新翻讀此書,想到魯迅此書在治學精神方法方面,深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下面略述三點。

《中國小說史略》讀後感1200字

一、重視做好資料基礎工作。我們知道,除《小說史略》之外,魯迅還輯校編纂過三部有關中國小說的著作,那就是《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它們分別就唐以前的古小說、唐宋文言小說、宋元明以來小說做了深入細緻的資料輯集、整理工作,這是《小說史略》寫得內容紮實、功夫深厚的一個重要基礎。魯迅從1910年開始輯校《古小說鉤沉》,到《中國小說史略》的'寫成,經歷了十多年,這說明在這一領域有了長期的積累,精心準備和結集,方能產生學術鉅著。中國古代小說,從先秦到清代綿延二千年,作品繁富,情況複雜,魯迅做的又是篳路藍縷的拓荒工作,自然需要漫長的時間。就我們今天來說,當然不是說做任何一個課題,都需要花漫長的時間,而要看題目的範圍大小、已有的可供參考的研究成果等具體條件。但無論做什麼課題,都應該嚴肅認真地對待,不怕花時間氣力,摒棄浮躁之心,不片面追求速成,乃是必須努力做到的。

二、創新而不附會。《小說史略》充分體現了“五四”後學人接受西方文藝新思潮後的創新精神。在宋元明清的封建時代,儘管寫小說的作者頗多,但小說、戲曲、講唱文學等通俗性作品,經常受到政府和正統文人的輕視、貶斥,清代編《四庫全書》,廣泛收集四部書籍,但摒棄通俗性的小說、戲曲不收,前此關於小說、戲曲的論述,也常常是零碎的。因此,魯迅下大功夫編著這樣一部系統的《小說史略》,就是一件富有開創意義的工作。書中各方面的論述,也大抵從材料出發,中肯精警,貫徹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到處洋溢着接受西方文藝思潮後的新觀點,而與某些觀點陳舊的中國文學史著作精神面貌迥然不同。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魯迅又不是爲了刻意求新,勉強運用西方的一些學說來對中國古代小說進行解釋。例如弗洛伊特的精神分析學說,在當時已頗爲流行,魯迅翻譯的日本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一書,正是介紹此類學說的。他的小說《不周山》(後改名《補天》),寫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也受到此類學說影響,但《小說史略》全書沒有出現這種跡象。《補天》是小說,寫故事新編,不妨馳聘想象,放開地寫;《小說史略》乃是嚴肅的學術著作,更應當注意實事求是,避免牽強附會,這也是值得我們重視並學習的。

三、謙遜不自滿。《小說史略》出版後,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被奉爲中國小說史的開山力作。但魯迅於此並不自滿,常常注意到此書的闕失與未備之處。他在1924年3月所寫的此書後記中,就說起《後水滸傳》作者“雁宕山樵陳忱孕遐心,胡適爲《後水滸傳》考得其事尤衆”,“惜得見在後,不及增修”。又說“近時作者如魏子安、韓子云輩之名,亦緣他事相牽,未遑傳訪”。他在1930年11月所寫的此書題記中,更謙稱此書爲“陳言”、“瓦釜”,並希望後來者能在這方面寫出“傑構”。魯迅在其他文章中,也常有對《小說史略》的補充之言,此處不贅。應當說,《中國小說史略》就是一部具有經典性質的“傑構”,著者如此自謙,更令人起敬。反觀今日學術界,有的人寫出一兩部著作就洋洋自得,自以爲高人一等,如以魯迅的話自照,寧能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