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習慣讀後感大綱

習慣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習慣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習慣讀後感

習慣讀後感1

對他人的友善之舉,剛開始都心存感激,但時間長了,就會把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甚至一旦有一天,別人無意中不再實施友善時,會忍受不了,產生抱怨以及憤怒的情緒,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習慣》,這篇文章主要內容是:卡羅爾爲了表達對鄰居史密斯夫人的友善,每週都爲鄰居史密斯夫人送一個餡餅,剛開始史密斯夫人非常驚訝,心存感激,後來就越來越習以爲常了,當有一天因爲卡羅爾繁忙沒顧得上送餡餅時,引起了史密斯夫人的憤怒。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史密斯夫人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了,史密斯夫人你說你啊?人家憑什麼就每週給你烤餡餅?當別人愛心奉獻時,你是怎麼回報人家的?你要懂得禮尚往來,衷心感謝,可你不但不禮尚往來,反而一臉憤怒。

在評價史密斯夫人的同時,我也有些慚愧,因爲學習時媽媽給我倒水,有時媽媽太忙忘記了,我就會大發雷霆。

由感激到抱怨,這個過程儘管十分漫長,但我們總是意識不到其中的變化。

今後,我要善於發現身邊對我的好,並心存感激,同時,還要找機會回報,讓感恩常記於心,不把別人的善舉當習慣,不讓所有的習慣成自然,讓真情永駐心田!

習慣讀後感2

今天,我一口氣讀完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感恩的習慣》。讀完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時我才懂得‘感恩’這兩個字的深刻含義。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小侄兒懂得感恩,每天寫上幾行字來感謝“我”,“我”被她感動了;在我過生日時,“我”買了昂貴的羊毛衫來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在耳濡目染中,女兒也學會了感恩。感恩,是一種習慣,是感恩讓這世界變得美麗。

讀完後,我真的被感動了,“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落葉對花的感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兒子對母親的感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個人——海倫,剎那間,敬佩與慚愧緊緊地交織在我的心間。海倫從小就是個殘疾人,但她並沒怨恨父母沒有給她健全的身體,埋怨老天的不公平,而是用手中的筆,寫出了一部部的書,來感恩父母,感謝他們給了她生命,感恩,使海倫擁有了堅強與勇敢,讓海倫從此勇敢的活着,繼續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好文章來報答父母,偉人之所以是偉人,是因爲他們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朱德親自爲母親洗腳;韓信不忘“漂母”的一飯之恩……這些偉人的感恩故事,永遠也道不完。

回頭想想自己,我是多麼的自愧不如啊!還記得那一次,我回到家中,將書包扔在一旁,便倒在沙發上,美美地享受着。這時,我看見了正在打掃房間的媽媽,豆大的汗珠默不吭身地滲出來,而媽媽卻在忙碌着,沒有空暇,就連喝口水,擦擦汗也抽不出時間來。而我看見了這一幕,非常清晰,但我卻不懂得叫媽媽下來休息,幫助媽媽幹活,甚至連端上一杯茶水或替媽媽抹去額頭上的汗珠都不會,只是躺在那兒,反而是妹妹,爲媽媽擦汗斟茶,一句“媽媽,你辛苦了!”融入了我的心田。現在想起來,我真是太慚愧了!

感恩,充實着我們的生活;感恩塑造了我們的心靈。是感恩,使世界變得更加美麗。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內心世界又是多麼的冷漠與空虛!讓我們再次唱響《感恩的心》,讓這首優美的旋律在人們的心中盪漾開去吧……

習慣讀後感3

我讀書不要求有什麼學問,只要求去掉心上的那層浮躁,促使我翻開書的恰恰是心靈上的精神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揪住了我的心,迫使我感、我嘆、我思,繼而理解它把握它,《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生剛)。生命的長短固然重要,其質量也許更重要,習慣的養成決定了質量。

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高效、不斷更新,闡述了對待生命應有的態度就是積極面對一切,自覺自知,全身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和目標,建立仁慈和勇敢之心,實踐人際互動和團隊意志,用於提高自己,達到對生命極度負責的目標即生命的成功。

曾仕強老師在《解讀易經》中指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話鼓勵人要敢於立大志,有大志的人才能成就大業;“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本意就是鼓舞人們要相信自己,盡力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握好事物的發展規律,勇往直前;“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教導人們要光明磊落,兢兢業業,時刻警惕鞭策自己,只有這樣纔不會犯錯,不斷完善自己。中外對成功人士必備的習慣恰恰如此驚人的一致。

真摯坦誠的人格魅力、傑出的人際溝通能力、優秀的才華、寬廣納川的胸懷是成功人士必備的條件,而這些條件都必需習慣養成積累,讀後感《《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生剛)》。除了這些,我認爲還有更重要的一條就是見險而止,《可蘭經》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叫山走過來,山不過來,你就走過去”,在自己的事業中,應找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於世和成功立業的基本標準,做人言而有信那麼做事就有了人格力量擔保,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直接決定了這個人對於社會的價值,而與人品相關的各種因素之中誠信又是最爲重要的一點。“中孚,豚魚吉”,心中充滿誠意,連對小豬小魚都會守信,吉祥。誠信所體現的就是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要負責,敢作敢當,說到就要做到。可能在一定情況下,你會因講誠信而吃虧或經濟利益受損,千萬不要在意,吃虧只是暫時的,所謂有虧必有盈,吃虧會給自己帶來積極持久的信譽。

誠信是人在社會中做人的根本態度,是追求人生真善美不可求少的階梯,也是開啓事業成功之門的心靈鑰匙,更是人的生存之道。

如果你我都用內心和專一播下誠信的種子,我們將會收穫誠信的果實,那我們的單位、國家、社會又將如何?不言都明吧。

請建立生命的誠信,用一生呵護吧。

習慣讀後感4

高效的好處毋庸置疑,應該非常好理解,就是當開始高效的時候,我們可以幹很多事,因爲我們能幹很多事,不斷對自己形成正向的內心正向激勵和反饋,所以會帶來我們內心不斷的自信成長,並從而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進行掌控,做到井井有條!

不高效的表現有很多,不一一闡述。不高效的結果也有很多,但是很大可能性,是對自己的表現總是很氣餒,沒有自信!從而自己的生活、工作失控,總是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

那我自己是對七個習慣是如何理解,並且如何踐行的?

1、積極的心態:

不要把自己沉溺於負面的情緒中。

這個世界很複雜,我們個體能掌控的東西不多,如果我們看人看事,總是用負面的角度去理解,則會發現我們基本掌握不了任何事。

比如,當他人質疑我們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如果第一反應是“我曹,這人怎麼這樣”,那麼我們就會去想這個人是不是處於壞的目的,我們則會想着怎麼去反駁他,從而淪陷於無休止的爭辯中,並從而讓自己的心情變差。

但如果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他爲什麼會有這個問題,我是不是哪裏沒有想到?”,則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想解決方案,則我們就會再一次得到提升。

那如何管理情緒,讓自己做到積極主動?

方法有很多,概念有很多,但我還是最簡單的歸納:

常觀己短,常見人長,向內歸因,向外發展!

2、歸類的方法:

也就是圖中的要事第一,當有多項事情並行時,緊急與重要劃分四象限。判斷緊急和重要的方法就是以終爲始作指導。

什麼叫以終爲始?

舉個例子,你要修個花園的時候,是不是首先在腦子裏有了花園的樣子了,然後按照你腦中花園的樣子來建造?

以終爲始有什麼好處?

舉個例子,筆者20xx年經遇人生很大的困頓,通過很長的沉寂思考,終於想清楚這輩子要幹啥,從而反推50歲要幹啥,那50歲要幹啥,則40歲要達成什麼成績,40歲要達成那個成績,則現在30歲的時候我還欠缺什麼能力和經驗,從而指導自己主動進行了職業選擇,並從而目前來看擺脫了人生困局,並有了清晰的目標,一步一步朝着既定方向前進,並能提前想到前面有哪些困難需要挑戰。

所以,養成以終爲始的意識和習慣,能讓我們學會提前思考未來,全局思考所有可能問題,並從而對現在的事情拆解、分析,弄清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緊急的

當你知道什麼是重要且緊急的,則會做對事情;我們做不對或者做不好事情,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目標導致我們做事情很盲目。

3、習慣的養成:

中國有兩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我們都知道計劃和總結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在沒有外界約束的情況下,自己能堅持做次日計劃,以及每天對自己做自省總結。

當自己養成無需外界約束,都能每日做次日計劃和當日總結的習慣後,會發現自己的思考經常會迸發出火花,可能當時沒有用,但是在你預期不到的時候,你的思考總結就會對自己的生活、工作產生了幫助。

4、工具的運營:

如上,我們會經常迸發出一些想法和思考,但是有時候我們的想法不是在我們準備好的情況下發生的,有可能你在跑步,在吃飯,在逛街等等任何時候,你無意中的走神,都會迸發出火花,在以前,可能這些寶貴的思考點子就一閃而過了。但是,當學會了運用好科技工具,就會積累大量的思考。

能對我們隨時隨地記錄的工具有以下:

微信文件傳輸助手、印象筆記、筆記小本子、手機自帶日常提醒。

5、高效的最大敵人:

那我們是不是每次都能想得清楚重要和緊急呢?

答案是:不可能。

如圖,這是我12號當天寫的我這兩天要完成的工作,但是實際上,這些工作很多都是並列關係,而不是層級遞進關係,所以我們就會迷茫,我到底要幹哪件事?

一旦我們開始迷茫要着手幹哪件事的時候,高效的最大敵人就出現了———拖延症!

那對抗拖延症的最好方式是什麼呢?四個字:先幹起來!

當上面的14件事,我隨便選哪一件事開始幹起來後,就會發現恢復了工作狀態,腦子開始運行,並從而開始分析梳理哪件事等下要先幹了。

6、高效的最好朋友:

既然高效有最大的敵人,則高效就有最好的朋友,而這個朋友就是自律。

自律不是苦行,自律是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養成規律,例如8點不能賴牀必須起來,23:30必須放下手機睡覺,下班前必須寫總結。

養成穩定的規律,會讓我們不把精力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面,例如長時間的打遊戲或者刷手機(不是不可以打遊戲,而是不要花費太多時間)

最後的總結:

網上有句話:八小時內求生存,八小時外求發展!只有做到高效率工作,才能保證自己可能擁有高密度生活!才能讓自己在八小時以外去學習一些東西,纔有可能多去體驗生活的美好!

習慣讀後感5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會做事,但是很多人做事卻總是不得要領,不分主次一通亂做,結果是什麼事情都沒做好,適得其反。美國玫琳凱公司創始人玫琳凱。艾施說過:“急事爭辦、重事重辦、普通事按常規辦;程序化的事務弄個規距、流程來辦;沒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應付敷衍;沒有頭緒的事情先易後難;辦一件、銷一件、不拖拉、不忙亂。”

縱觀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存在有時處理事務時沒有分清主次,思路不是很清晰,顯得有時很茫然,工作效率就佷慢,取得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通過參加這次培訓,知道要做好事情就得有預見的計劃和安排,才能充分保護好時間和精力。任何工作任務,一旦開始執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程度是第二位的。只有爭取到時間,纔能有效的控制好結果。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辦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

第二,明白“學”與“習”的結合,方能成就未來,談到學習,我不由的想到了先輩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業精與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古訓。少時的我並不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奧哲理,現在回過頭想想這就是至理名言。“學”的過程就是照搬別人的經驗,而“習”則是提取有益自己的補丁來爲自我遮風擋寒。

學習的過程就是從感性到理性昇華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只有上升到了理性,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些理性的積累就是自己的財富,有了這些平時積累的一磚一瓦,纔有日後的高樓大廈。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纔是真正的財富。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每個人都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時時處處不忘學習,把工作當成最好的學習,做到學中幹、幹中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相促進、雙豐收的目標。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說,我們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僅有積極的態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擁有幹工作的真實本領。

我們只有通過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掌握幹好工作的本領,成爲一名高效能的員工。

習慣讀後感6

讀了關鴻羽教授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後感想很多,關鴻羽教授是著名教育專家,北京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研究室主任,兼任普教研究所副所長。而他寫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是我國第一本養成教育系統的著作。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的封底頁中寫道這樣一段話: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最主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獲獎者回答:“是在幼兒園。”提問者愣住了,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呢?”科學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知識就這些。”

從他的這本書中可以看出,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後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不是自然的。如果養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爲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作爲一名小學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因爲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銳的,而且孩子往往具有“向師性”,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於律己,從我做起,爲人師表,言行一致。書中也提到了教師須達到的幾點要求,在此寫下以提醒自己:

1、以德育德

2、以才培才(以學促學)

3、以趣激趣

4、以情動情

5、以意煉意

6、以性養性

7、以行導行

我讀過此書,覺得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遠,覺得每個孩子來到學校時都是一塊什麼都沒有的土地,教師在上面播種什麼都很重要,它關係到田地上將來會是果實累累或是雜草叢生,爲了使孩子離開學校時都會是一幅美麗的田園畫,我們教師就應慎重地種下每一顆種子,所以在平時我們就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有良好的修養,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模範作用,使他們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讀後感7

接觸《微習慣》這本書,當然要感謝仁和讀書會的“福利”,而深入《微習慣》這本書則是被“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的牛皮風颳到,想看看作者這怎麼把微習慣吹成一本書的。

作者斯蒂芬是個大懶蟲,從一天做一個伏臥撐,寫50個字,看兩頁書,到成爲一個身材較好的作家,我們從另一側面也可以發現每個成功的懶人背後都有一套極具個性的方法,這也讓我想起費雷德·格拉頓的《懶人成功有方法》,他通過贊懶惰、如何無爲而無不爲等,把生活和工作提升到“玩”的`最高境界。或許有時是因爲我們過於勤勞的四肢而忽略了我們強大大腦的功能,或許有時是因爲我們有太多的時間而給我們低效率提供溫牀,這點作爲教育工作者我想更應該時時注意,因爲我們必須堅守我們是腦力勞動者的底線,才能用自身的智慧之光去開啓學生的心智,使之成爲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靠體力、耗時間去燃燒自己燒傷別人。

《微習慣》是一本自我管理法則的參考書籍,它藉助生理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種科學依據和自身實踐的成功案例,讓我們深信其做法的科學性的有效性,躍躍欲試之情也油然而生。

感覺自己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定下小目標外,在教學上也可以對後進生採取這一策略,如每天背一個句子、每天練幾個字等,讓學生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果感,從而不斷拓展自己的舒適區,向常態化的人發展。作者:黃勇

習慣讀後感8

讀過《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之二後,我知道了什麼樣的教師是陽光教師,我也深受影響,更堅定了我要做一名陽光教師的決心。

什麼樣的教師是陽光教師呢?那些充滿青春活力、充滿朝氣、擁有創新精神、敢拼敢闖、擁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師就是陽光教師。做陽光教師,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敢於創新和開拓進取,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教材、教案、教參、教輔資料,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進行簡單的“複製”和“粘貼”,這樣的教育是難以教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難以培養出具有開拓進取品質的人才的。現代教師應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促進者、組織者、引導者、激勵着、教師不應該再是自始至終絮絮叨叨講課、傳授知識的人,而是把學生組織好,由他們自主、合作學習的人,是指引學生學習以方向,由他自己去走的人,是走下講臺,走進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的益友、夥伴、知己的人。

我們要做一名具有現代意識的教師,就應該充分確立學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養、並放手使學生自己成爲自己的主人,爲自己,主動而自主地學習,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充分表現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做一名陽光教師吧!用理想教書,用心育人。

習慣讀後感9

寒假期間,讀了一些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使我受益甚多。其中,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讓我感觸頗深:好的習慣將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好的習慣會成爲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

細細品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它會成爲你的良師益友,讓你愛不釋手。每一個好習慣都有經典案例和案例分析,而這些經典案例和案例分析,大多數都是全國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典型的、真實的、鮮活的事例。讀了他們的經驗和習慣的做法,就如同他們面對面的說話,面對面的交流;就好象他們在講述其經驗和習慣,而我們在從中受益,促使我們學習的動力。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們具有良好的習慣。

這100個好習慣,每一個習慣都值得我們學習。我更欣賞:“每天,讓課堂改變一點點”這個好習慣。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他就能做到這一點,他的課堂有獨特的創造力,讓人耳目一新。他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課堂與衆不同,能做到“每天,讓課堂改變一點點”。書中寫道:作爲教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教學與衆不同,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但是,很多孜孜以求,銳意革新的優秀教師,教育名家不斷地對課堂內容進行深入探索和推陳出新,有的教學內容甚至已經被名師們雕飾近乎完美的地步。要想“與衆不同”,要想“耳目一新”,談何容易。那麼,如何達到這種教學的境界?這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每天讓課堂改變一點點。因爲課堂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新的,不可能也不應該是重複的。

課堂是展示教師創造力的場所,教師應該努力克服工作上的機械性與思想上的惰性,使自己的課堂每天都有自己的東西,一點一滴地產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智慧。教師應該以素質教育爲目標,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找出課堂45分鐘教育的最佳方案,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猜測、操作、分析和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讓課堂每天都是新的,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生氣勃勃的主人。

讓我們在平時用自己的課堂教學,磨練自己從點滴做起,從“改變一點點,一點點改變”做起使我們的課堂漸漸精彩起來,魅力起來。

習慣讀後感10

書中寫道: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可以使孩子們有修養,行爲規範得體,成爲有教養的文明人,它爲孩子們的成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甚至可以主宰我們的人生。

正如書中所言,我認爲孩子的行爲習慣直接關係到家庭的幸福與否。孩子習慣好,家庭往往是美滿的。例如:孩子學習習慣好,學習成績好,全家人都高興;孩子有文明習慣,街坊、鄰居都誇獎,家長心裏就美滋滋的;孩子勞動習慣好,手底下有活,經常幫助家長幹活,家長就感到孩子懂事,更喜歡孩子;孩子有孝敬老人的習慣,家庭關係就和諧,家長的臉上就會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培養孩子任何一種良好行爲習慣,都需要作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沒有科學的方法,單憑熱心和幹勁兒是不行的,讀後感《《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現在有些教師和家長在行爲習慣上雖然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因爲不科學,所以不見成效。平時靠管、卡、壓的辦法,孩子們被管得表面服從,可是老師或家長一不在場,就原形畢露。有的家長於是採取簡單生硬的方法,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目前,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遷就多,要求少,說教多,訓練少,結果是很多孩子是天橋的把式,能說不能幹。有的學生在班、隊會活動上慷慨激昂地大讚勞動光榮,可是在家裏連襪子都不洗,因此,我認爲家長和教師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反覆訓練,不斷強化。

(1)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例如,教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家長可利用各種不同的場合,如去商場購物、乘車買票、不小心弄髒別人的衣服、外出作客等對孩子進行教育。又如訓練學生的勞動習慣,家長可以把大掃除和美化家庭居室結合起來,把家務勞動和學習簡單的修理、烹調技術結合起來。再如訓練孩子專心學習,可以讓他拿着書本到電視機前去看,看看他有沒有意志力,不受干擾,專心學習,孩子感到信任,很有興趣。這樣就把枯燥的訓練變得饒有興趣的活動,孩子就會興致勃勃地主動參加訓練了。

(2)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訓練中給孩子提要求要明確,特別是指導要非常具體,從每個細小動作入手,從坐、立、行走開始,對握筆姿勢,看書姿勢等都要給與指導,有些孩子缺乏起碼的生活經驗,如果不給以生活指導,很難形成良好習慣。要手把手地教給孩子如何刷牙、洗臉、如何疊被子、擦桌子、掃地……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作爲教師,我們就要義不容辭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爲他們今後幸福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每時每刻從好習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