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馬過河讀後感3篇

小馬過河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小馬過河》這篇故事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的啓發和幫助。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馬過河的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小馬過河讀後感3篇

  小馬過河的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小馬過河》的故事,覺得這個故事很有教育意義。

這個故事講的是馬媽媽讓小馬幫她馱一袋麥子去磨面。在去的路上小馬要經過一條河,河水流得很急,而河上又沒有橋,小馬過不去。他問在河邊散步的牛伯伯。老牛伯伯告訴小馬,河水很淺。樹上的小松鼠卻急忙喊住小馬,說:“水太深了,過不去,前兩天我的朋友還淹死在這裏。”小馬聽後很害怕,不知過還是不過,便跑回家去問媽媽。媽媽說:“孩子,你要自己試一試才能知道河水到底深不深。”後來,小馬才知道小河既不像老牛伯伯說得那麼淺,也不像小松鼠說得那麼深。

我覺得這個故事裏牛伯伯和小松鼠都沒有錯,因爲他們都是好心想幫助小馬。但是牛伯伯體型大,小河對他來說當然不算什麼,可小松鼠卻比較小,過河當然有生命危險。小馬的體型比小松鼠的大比黃牛的小,所以只有親自試一試,才能知道小河到底是深還是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學會獨立思考,親自嘗試。因爲別人的經驗和建議不一定完全適合我們。凡事只有先動腦子想想,想好後在嘗試一下,纔有可能成功。

  小馬過河的讀後感2

《小馬過河》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

這個故事講的是小馬長大了,要幫媽媽馱米。可一次馱米途中,小馬遇到了一條不知深淺的河。小馬可是第一次獨自過河,它於是請教了小松鼠和老黃牛。小松鼠說水非常深,上次它差點兒在這兒被淹死;老黃牛卻說水淺得厲害,剛沒過小腿!

小馬不知所措,只好回家去問媽媽。媽媽讓小馬自己下河慢慢試試就知道了。於是小馬勇敢嘗試着下河。小馬這才發現,原來小河並不像小松鼠說得那麼深,也不像老黃牛說的那樣淺。小馬剛好能馱着米過河!

俗話說得好:“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其實,我們身邊經常會發生一些自己不能直接判斷的事情。當我們去問別人時,常常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爲什麼呢?我想,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背景,所經過的閱歷不同,還有各人的性格和處事方法都不一樣,所以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情的看法肯定不盡相同。此時,我們也應像小馬媽媽教小馬的那樣,在聽取了衆人的意見以後,自己“下河”去試試!

著名科學家楊萬里曾在一次教育孩子們時講:“科學家說的也不一定正確,只有自己‘動手做做看’,得出的結論才一定正確。”畢竟,“實踐出真知”,我們千萬不能道聽途說,既要聽聽別人的見解,又要冷靜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經過自己的.嘗試,才能得出最符合自己實際的結論。

  小馬過河的讀後感3

讀了這篇文章,我們應該懂得了這樣一個哲理:做任何事情不能只聽別人說,而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一想,只有自己勇於去嘗試才能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怎麼樣。

我們習慣了向別人討教經驗,比如別人說這份工作怎麼怎麼不好,於是你就會首先定義,這份工作不好,不會再去嘗試,其實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所以這份工作是否真的適合你或者不適合你,你自己嘗試後才知道。

我們作爲“前輩”時,不要強硬地給後輩建議說一定要這樣做或者一定不要這樣做,你要把自己感覺的好感覺或壞感覺跟他們說了,讓他們自己做選擇。大家都是成年人,有判斷對錯好壞的能力,不用我們“幫”他們下結論。

所以,《小馬過河》也給我們這些“|前輩”上了一課,在給“後輩”建議的時候最好“中立”一點,即是不要一味批判也不要一味大加贊同,因爲,你的看法對他們很重要,會影響他們的感覺,影響他們的思維,進而影響他們的決定。

我們作爲“後輩”時,在聽取“前輩”的意見時,要有自己的思維,都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和別人的議論所嚇倒,要勇敢地去做才知道最後的結果。我相信,只要敢想敢做,就一定能夠做好,就像小馬最終依靠自己過河一樣!

親愛的,無論是在畢業季這個節骨眼上,還是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有一顆勇敢的心,敢於嘗試敢於挑戰自我,我們不會找不到工作,我們不會“一畢業就失業”,我們永遠不會失敗。

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我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