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好好學習》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好好學習》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好學習》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好好學習》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好好學習》讀後感1

因爲覺得看再多書,沒有用對方法,也是白看浪費時間。所以最近一直在研究學習的方法,從小六老師的《洋蔥閱讀》、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對了》再到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確實理論知識上是受益匪淺的。

爲什麼說是理論知識呢,從《洋蔥閱讀》開始,瞭解到了看書有很多種方法——主題閱讀、快速閱讀、深度閱讀和主題閱讀等。確實是打通了以往一本書我需要死磕到底的思維。但現在自己都在瞭解學習方法的書,所以其實還是以看完整本爲目標(想多瞭解不同的學習方法,再試用適合自己內化和應用的一款)。

至於拆書幫我是一直心存嚮往的,但一直沒找到自己這區的組織,可惜了。

《好好學習》這本書一開始是看電子書,始終堅持兩行就能入睡的記錄。但又對成甲老師提出的“臨界知識”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果斷還是下手買了一本紙質版。今天終於靜下心來慢慢了解“臨界知識”的概念和應用。用我的話來理解,臨界知識就像是一條公式,放到很多地方都能運用。重點在於,如何區別其他知識而得知這條公式,並運用到哪個場景中?(我還沒學到這麼深刻的內容)。

其中成甲老師提到的幾個點,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個是何爲知識?知識本身就是,能對你的思維和行動有所改變的,才叫知識。其餘只能叫做信息。所以其實知識是相對於每個人而已,並不是統稱。第二個是“習慣性防衛”。在《這樣讀書就對了》中,趙周老師有提到肉夾饃和披薩的區別,沒見過披薩的人會自動把披薩歸入肉夾饃行列,是習慣了用舊知附會新知,以消除自己對未知事物的不安。習慣性防衛也類似這個意思,感覺自己的觀點或者尊嚴被挑戰時,第一反應是防衛自己/自己觀點,不肯承認自己會出錯,是一種比較故步自封的思維(比如我爸,動不動就說人家這個不懂那個不理解,其實是不肯承認他自己就是錯的)。相對,打破這種思維需要建立“綠燈思維”,空杯心態吧,先接納別人不同的想法,再去對比哪個更好。

  《好好學習》讀後感2

讀完《好好學習》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這個道理小時候就在聽,但小時候哪懂這裏面所具備的含義。而直到了去年,在羅輯思維遇見李笑來老師,看了《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後,纔對反思這一從小到大聽了無數遍的道理有一點點的感觸。而後來在訂閱了笑來老師在得到的專欄,笑來老師在講元認知能力時,說反思是刻意訓練元認知能力最高效的手段時,才真正的開始重視這個道理。

但自己開始寫每日反思,那也是20xx年xx月xx號纔開始的事了。而自己也只是寫到xx月xx號後就停更了,在寫的這兩個月也是時不時的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到昨天在給自己日程本上寫每日事項時,都差點不想寫反思這一項任務了,但最後還是把它加了上去。現在回頭看自己的每日反思就是在寫流水賬,而且這流水賬還是一個套公式的流水賬:“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沒有邏輯謬誤?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又緣何走了那麼個思路?有沒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結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琢磨一下那些影響因素究竟有沒有根基,有沒有道理?”

但現在看完成甲老師的書後,發現自己現在正在走的這一小段路程,其實都是別人已經走過的路,別人都是如此掙扎着走下來的,那自己又那來的臉面輕言放棄呢!尤其是在練完這一項功夫後,好處還如此之多:

(1)反思幫助我們發現知識的誤區;

(2)反思可以促進已有知識產生新知識;

(3)反思可以督促我們檢查學到的新知識是否用了起來。

而且成甲老師在書中還給出了訓練反思能力的三個方法,這就更使得我有動力去做這件事了。同時我發現,以成甲老師所說的方法去踐行反思這一道理時,真的不會怕沒有東西可寫,真的是生活中處處是自己值得寫的事,也體會到了,爲什麼成甲老師每天的反思晨修都需要2~3個小時的時間了。

說的自誇一點,我也和成甲老師一樣,跳進過“低水平勤奮陷阱”,看完一本書非常多的劃線、摘抄,但效果也是令人“震驚”的,剛看過的內容,過了一天也就基本記不得了。

後來在訂閱了得到專欄後,稍微好了些,但也沒有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最多隻是把書中的知識點,搬運到印象筆記中,想着以後可以回顧。但現實是很打臉的',那保存到印象筆記中的知識點,除了在暑假的時候快速的默讀了一遍,就再也沒有點進去過。

這樣渾渾噩噩的到了20xx年的xx月底,自己腦子才稍微有點開竅,才反應過來,這樣做是沒用的,自己完全是在做無用功,就好比狗熊掰棒子,掰一根丟一根。還是陷進了低水平勤奮陷阱,完全沒有疊加效應!

以前也知道“習慣性防衛”這個詞,但在自己的思想中,只知道把它運用在和雙方溝通時,當我和別人意見想左,而他又比較激動時,我就有可能會和他說:“你現在的狀態就是在習慣性防衛。”但只要把場景稍微變化一下,自己就不會想到,就好比成甲老師在書中舉例的遲到後的習慣性防衛,這自己以前就沒有想到過,在這個場景中,也有習慣性防衛在作祟。真的是把學到的知識做到了一個蘿蔔一個坑,當時在學到一個知識的時候完全沒有想着去舉一反三。以使自己陷入了一種固定思維的模式。成甲老師說學習臨界知識,第一個所要具備的心態是建立綠燈思維,我個人感覺成甲老師的所說的綠燈思維,和就事論事意義上差不多,不知道我理解上是不是有誤,這點還希望成甲老師能指點一下。

第二個需要具備的心態是以慢爲快,在這點上我深有感觸,我在得到上訂閱了5個專欄,微信中還有好幾個每天必讀的公衆號,所以,自身就會感覺非常的焦慮,恨不得這個專欄結束,立馬開始下一個專欄的閱讀。但這樣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自己回顧時,發現自己什麼也沒有得到。這時,自己纔有些開竅,領悟到自己“絕對”要使用成甲老師所說的“結硬寨,打呆仗”,不能一味爲了學而學,以爲自己知道,但其實不知道。

在成甲老師書中所舉例到的通用的重要臨界知識中,我感受最大的是黃金思維圈,以前真的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概念,所以在看成甲老師同事Bean剛入職的日誌時,看的自己挺迷糊的。但現在知道了黃金思維圈是怎麼一回事後,就完全能看懂了。同時在看這一小節時,把自己好幾次的代入了以前做過的事,和接下來幾周將會做的事時,感覺思路會特別清晰。這方面的知識以前零零散散的也聽到過,但這麼系統性的瞭解,還是第一次。

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於我剛好是一場及時雨。來的太早,自己體會不深;來的太晚,就會是浪費時間。以前只知道要學以致用,但現在更知道的是,在學以致用後面,還跟着一句話,叫“反思不止”!

  《好好學習》讀後感3

說來慚愧,想寫《好好學習》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已經很久了,一直拖到今天才開始動筆搞完。因爲覺得需要好好用心梳理大寫特寫一番,潛意識裏當個浩大的工程去做了。

一開始看到成甲先生的大名是在李笑來老師在其app上的大力推廣,抱着好奇心看到成甲先生的個人簡單介紹和著作內容。看到書的介紹中寫的每個犀利的問題都擊中自己學習時的一些問題,意識到這本書應該非常有價值,於是果斷上網訂購此書回來學習。

結果書一到手就發現有“毒”啊,打開後就根本停不下來。成甲先生對於學習的深入分析和思考,讓人驚爲天人,果然不負江湖盛名:全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他對於讀書方面的深入思考和知識管理的實踐運用,讓人感覺到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我十年書。故此,自己把此書認真看了三遍。不斷思考總結和玩味體會。

首先書中讓我覺得最打臉的內容是我以往讀書也有多次陷入其所謂的“低水平勤奮陷阱”。自己這幾年買書讀書不少,卻也遺忘不少。每天海量的信息充斥自己的世界,讀過的書寫過的筆記也無暇去回顧總結和反思。導致很多好書讀完以後當時感覺是暢汗淋漓,卻時間一久,發現自己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還是會犯書中提及到的一些問題,沒有把理論有效轉化爲自己的能力。本以爲是因爲時間長了容易遺忘,需要把讀書筆記多溫故幾遍,加強記憶。卻被成甲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是因爲那種閱讀+劃線/摘抄讀書方法是把一本書拆分成了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讀書就成了理解和記住這些孤立的知識點罷了。這不是我們大腦所擅長的行爲,大腦的記憶,靠的是將信息和舊經驗聯繫起來。

現在我明白了讀書不在於讀多少,而在於自己有沒有通過讀書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發現有效知識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於是,我也開始讀書不再追求速度,而是刻意放慢速度,花時間去描述讀書後受啓發的內容,讓讀書的成效顯現一種產生複利的效應。

然後我對成甲先生提出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深以爲然:反思、以教爲學和刻意練習。反思這塊作者認爲是提升學習認知能力方面最最重要和基礎的技能。成甲甚至每天進行1—4小時的晨修反思。這點很厲害,很多時候人與人的差異就是認知水準和思維深度上的差異,要知道巴菲特先生那麼大神級別的人物,也甚至每天花近一半的時間進行思考。讀書筆記。反思我自己以往也有反思書寫的習慣,但沒有重視到要及時把每天經歷的重要事情進行篩選總結,從中去收穫啓發有價值的東西。自己之前也會每次反思總結,也無形當中養成了成甲所說的按照不同的分類進行總結思考。以教爲學這方面我記得以往看過一個科學理論,學生去聽老師講課,知識有效收穫的比例大概是40%,課堂記筆記課後回顧鞏固收穫比例大概是60%,而自己把學到的內容講給別人聽,卻有效收穫至90%以上。可見以教爲學的作用是多麼強大。自己自打明白這個道理後,就着手一方面在公司裏給自己的團隊小夥伴們培訓或分享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一方面不斷寫文章,不斷將輸入進行輸出,這樣子有效地整合梳理和深化了我自己學到過的知識,很是受益。刻意練習方面作者提出了關鍵詞:心理表徵。這個概念有點抽象,類似於現在說的元認知:即對思考的思考。這點是我以往沒有意識到的。明白了這點以後,我也開始學着作者那樣多站在優秀人士角度去思考,對方爲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觀點和思考,對自己有哪些啓發。同時自己也開始在嘗試構建屬於自己的思考模型框架,不斷提升認知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

成甲先生還創造性地借用物理學的臨界值概念創造臨界知識理念,臨界知識是指那些能夠廣泛、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知識,諸如:複利效應、概率論、系統思考和二八法則等。然後作者對於一些臨界知識進行了深入地分析、介紹和總結:複利效應、概率論、系統思考和二八法則等,並引導啓發讀者去構建屬於自己的臨界知識,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自己擅長的有天分的地方入手。我目前受到的啓發有:要相信複利的效應,堅持寫作、健身和自我成長的投資;要經常反問自己,最重要的20%的事是什麼,該如何有效投入80%的精力和時間去收穫,要每日反思總結,站在系統格局角度、逆向思維角度以及分版塊各個層面顧及······

在此十分感謝感恩成甲先生,不吝分享其智慧和成長成果,自助助人,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