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2016《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想1000字

2016《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想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導語:《孩子你慢慢來》不僅僅是對傳統母愛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能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2016《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想1000字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想1: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是龍應臺所著的一篇紀實性的生活散文。她用滿懷的愛心與溫情記述了她在陪伴她的兩個孩子——華安、華飛,成長過程中的點滴生活。翻開這本書,映入眼瞼的是一幅溫暖的照片:滿地的落葉,長長的路,幼小的華安躑躅而行。照片下面是母親龍應臺的寄語:“長長的路,慢慢的走。”

人生之路如此漫長而坎坷,孩子的童年如此短暫而美好,作爲家長的我們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強迫他們學這個,練那個,違背了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剝奪了孩子的童真,太可悲了!真希望天下的父母都用心來讀讀這本書,走進孩子的世界,靜候花開。

首先,作爲父母要陪伴孩子共同成長。作者沒有像一般人那樣,以長輩的身份去生硬地教導孩子。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樣的、來這個世界上看看的一個人,只是時間先後不一樣而已。她寫道:“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她把母子間的關係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親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樸,孩子的真實,孩子沒有被污染的心靈,使得他們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純淨。在她的眼裏,孩子是我們成人的老師。

其次,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纔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文中華安上一年級時,作業經常得一隻老鼠(在華安的學校,老鼠就像中國的小紅花,三隻老鼠爲優),作爲母親,龍應臺當然希望孩子得3只老鼠,可是華安咆哮着說:“你總要我得兩隻老鼠三隻老鼠,這樣好,那樣好,我有時候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利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呀……”孩子的情緒爆發使母親清醒了,孩子纔是生命的主人,爲什麼爲了多得一兩隻老鼠而剝奪了孩子玩耍的權利呢?龍應臺像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她送華安學習彈鋼琴,學習游泳,可是華安卻不領情,一直與母親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不願意學習。相信如果這些事情發生我們的子女身上,作爲家長的我們一定會暴跳如雷,給孩子一頓胖揍。可是龍應臺沒有粗暴地教訓孩子,只是和孩子說:“好,我現在不強迫你,但是你長大以後不要倒過來埋怨我沒強迫你喔。”作爲母親,龍應臺雖然是一位嚴格的教育者,但是她充分尊重孩子,不強迫孩子,使孩子時時感覺到溫暖,才最終把華安教育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才使華安學會獨立思考,凡事有主見,成長爲一位“思想和舉止特別成熟的人”。

我的孩子正在上小學,每次考試不在前十名,我就會批評他,我的孩子也會說:“我們班十名以下的孩子難道就不活了嗎?”以前我會說他不思進取,看了本書以後我反思了,人生本不容易,他才這麼小,我何必把他逼的這麼緊呢?只要他健康快樂,慢點成長又如何?懷着一顆寬容之心,包容孩子所犯的錯誤,對於一名合格的父(母)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孩子有錯,也不能動輒打罵,要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用方法和愛心去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在華安和華飛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做的錯事可真不少,有的讓人啼笑皆非,有的真的讓人大動肝火。有一張照片,華飛把他的汽車一輛一輛投進馬桶,又小心的一輛一輛地撈出來。要是我們家的孩子這麼做,家長肯定以髒死了爲名制止孩子,可是文中的飛飛玩的多自在呀!比起他,我們身邊的孩子一趴在地上玩,或者一玩水,家長就大呼小叫,過早的把孩子成人化,恨不得馬上把我們的成人理論塞進孩子的腦袋裏,我們這些父母呀,要記得那是孩子呀,孩子要慢慢來!華安做的錯事更離譜,他用剪刀把他弟弟的衣服剪的全是洞,褲子剪成碎條子,把華飛搞成一個叫花子似的。我猜錯成這樣總該捱打了吧。母親在得知華安剪弟弟衣服只是爲了試試剪刀的鋒利,是爲了宣泄對弟弟的不滿時,舉起了手,卻沒捨得打下去。弟弟看見哥哥要捱打,趕緊把整個身子覆在哥哥身上,大聲叫:“不要打,不要打……”兩兄弟相依爲命地抱成一團,一場風波,化爲烏有,兄弟倆通過一場“假打”,還加深了感情,華安再也沒有刁難過弟弟。

當然包容孩子並不是縱容,溺愛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的方向性錯誤,決不能姑息。華安慫恿好朋友弗瑞第去超市偷糖果,被超市經理抓住。雖然華安沒有偷竊,母親卻仍舊把他定爲共犯,給他講了觸電的小牛的故事,告訴他世界上有些事是不能做的,做人是有道德和法律約束的。並且懲罰了他——寫檢討書,罰他掃落葉並且三天不準看電視。這對於一向寬容的母親來說是相當嚴重的。

讀一本好書,收穫百味人生。在此我想引用紀伯倫的幾句詩作爲本文的結尾:“他們和你在一起,但他們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不是你的思想,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想2:

故事講的是龍應臺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裏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箇中國母親,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母親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低迴溫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

看了本書後我意識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並且小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可能跟我們成年人不太一樣。在教育過程中,爲了避免出現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願望出發,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小孩子與生俱來,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你驚奇的問題。比如昨天在做完一篇有關近視眼鏡與老花眼睛的文章後,一個學生跑來問我,爲什麼我不用戴近視眼鏡或老花眼鏡呢。但要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並不簡單,這涉及到許多科學知識,以她現在的年紀也並不能理解。但她已經開始深層次思考問題了,這一點很好,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這種質疑能力。最後,我感悟到老師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學生談話,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 雖已認識到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這個方向靠近。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學校應該是允許學生犯錯的地方。但作爲年輕老師的我,卻總希望孩子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於稍一出錯,就不能忍受。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使得我在思考如何培養孩子時,覺得自己被纏上了重重枷鎖,束縛的不僅是自己曾經的雄心萬丈,還有孩子那越來越脆弱的心靈。在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再次無果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換位思考一下:在我還是十歲不到的孩童時,能做得那麼完美嗎?這樣一想,心裏就平衡了許多。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就常常這樣安慰自己:“別急,慢慢來,孩子還小!”

作爲一個教師,如果能多一些寬容、多一顆耐心、多一份期待,從心底裏說一句:“孩子,你慢慢來……”相信結局一定會與衆不同!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想3:

《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纔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爲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纔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想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看着自己漸已長大的兒子,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於做一位老師的角色!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學習上不優秀的兒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陽光,他自信,他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他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肯努力……呵呵,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爲什麼僅僅因爲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只想對兒子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啓,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

這是一本口碑很好的書,很早就聽過,提起龍應臺,第一反應是她的散文《野火集》。我會以爲那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的散文。這裏的龍應臺全然沒有《野火集》裏的憂國憂民,呈現於書裏眼前的只是一個母親,愛着她的兩個孩子,僅此而已,卻使我產生了更大感動與共鳴,差不多是一口氣讀完 龍 女士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這書適合所有已經或將會成爲母親的人看,適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過,這本書裏面的文章,大概是龍應臺所有文章中最特別的,它們完全是溫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誠如封底所言:“這本書裏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

大部分的女作家在文章裏都會流露出一點女性獨有的筆調,但是看她的文章一開始會讓人覺得是個男作家寫的。而這本書則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女性的感受,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所以充滿了溫馨的感覺。如天上的雲,一團團一塊塊的,有時白、有時黑,雲的背後是藍色的天空,偶然飛機經過時有長長的尾巴,把天空分開,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 龍應臺 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諸如送孩子上學時見到一景一物,嚴選孩子看的故事書,孩子犯錯時循循善誘……這些平常的事,描寫得細膩動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爲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於樸實。你看,一個憨厚淳樸的果農和一個雍容華貴的國王種的果樹結出的果子,誰的會更芳香更甜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