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14篇)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14篇)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一位傳奇老師雷夫艾斯奎斯攥寫的。他傾其所有精力、美德與創造力,帶領56號教室的學生創造着教育上的奇蹟。

雷夫艾斯奎斯用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了啊、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他曾經被授予美國“總統國家藝術獎”、英國女王MBE勳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師獎”等榮譽。

美國的教育形式是開放的,美國的教室有着大膽的想法,正是這種特點讓雷夫艾斯奎斯老師開始了自己在教育上的大膽實踐。叢林學校允許雷夫老師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教學而不加干涉,如雷夫老師不但廢止了教育部統一印製的教材,而且經常帶着孩子們出去旅遊以獲得更多的深層次體驗,雷夫老師表現出來的那種愛與執着,讓我深深地感動,他讓我明白,當你潛心要在教育上爲孩子們做出點什麼時,不僅要有用心良苦的創意,更要有百折不撓勇氣和激情四溢的踐行。

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幫助孩子的教育事業中,是一種源自”真我”而奮鬥的目標而樂此不彼。英國哲學家大衛說過:“人類刻苦勤勉的重點就是獲得幸福,因此纔有了藝術創作、科學發明、法律規定,以及人類的變革。”雷夫老師用簡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終身閱讀”、“親手勞作”、“以運動爲本”等課程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立刻實踐,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實用。

信任是雷夫老師給了我最大的觸動,信任也是書的第一部分。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這種教育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優異的教學質量,孩子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則是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

雷夫老師提倡成功無捷徑,好孩子,行事要努力也是56號教室的口號。一羣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新年的支持下,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所以他創造出了奇蹟。他的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雷夫老師的教育精神是我們所追求和崇尚的,將信任與愛融入課堂,也是此書給我的最深啓發。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2

先很羞愧地講我做過的一件錯事:上週語文課,我們做單元測試卷。最後交卷的時候,我再三強調看圖寫話一題要認真完成。可是卷子收上來後,發現一個學生做得差三落四,看圖寫話很多題都空着沒做。再一細看,是小杰的筆跡。我立時氣不打一處來!這個孩子,上課連一分鐘都不能專注於課堂內容,常常是我剛提醒他不到十秒鐘,他又立即沉浸到自己的世界裏去了,不是摳指頭,就是玩小玩意兒,甚至我繪聲繪色的故事對他都毫無吸引力。才一年級,就對學習充滿厭倦!

平時這樣的學習態度,現在又把卷子做成這樣,這怎麼行!我很生氣地把他叫到身邊:“你爲什麼不寫完卷子?”

“我寫完了。”他一臉的無辜。

“你寫完了?給你看看你是怎麼寫完的?”我抖着卷子伸到他眼前。

小杰一臉的委屈,說:“我真的寫完了!”

這使我的火一下子冒起來了,我心想:“你不做卷子,跟我承認錯誤也就罷了,明明沒做完卻要嘴硬說做完了!這樣子理直氣壯明目張膽地撒謊,小小年紀,怎麼了得!這樣子下去,還不知道要變成什麼壞孩子呢!”

於是,我把小杰叫到教室外邊,耐着性子再一次問他:“告訴老師,是不會做還是不想做?”

小杰依然堅持剛纔的辯解:“我做完了!”

這還了得!我真是對他的撒謊感到憤怒了!憤怒中我用棍子重重敲了他的屁股一下,告訴他以後不許撒謊!對於知識上的錯誤,我不計較,但是,關乎人性品格的事情,我絕不姑息!我也理直氣壯地破例懲戒了學生!

小杰強忍着眼淚,直直地看着我。

這時候,一個學生拿着卷子跑了出來,“老師,小杰做完了。”我一看,一張寫着小杰名字的卷子被工工整整地完成了!原來這張沒寫名字讓小杰受了冤枉的卷子是另外一個接受力比較慢的孩子的!

可以想象,這樣的狀況使當時的我是多麼地羞愧,多麼地難堪!我呆愣沉默了好幾分鐘,不知道該如何去安慰淚洶涌而出的小杰!

最後,我抱起了他,一邊不停地承認錯誤,一邊去揉他被敲的小屁股,並承諾以後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好半天才讓他止住了哭泣!

之所以把這件事敘述得如此詳細,是想告訴讀這篇文章的老師和家長朋友,在事情沒搞清楚之前,千萬不要想當然地認爲自己是對的!以前我曾犯過類似的錯誤,這次再一次接受了這個教訓!

小杰平靜下來,這件事暫時告一段落,可是我的心除了羞愧,還有更多的思考!爲什麼我會第一時間想到這張不合格的卷子是小杰的而不是別的孩子?爲什麼我的直覺會把錯誤指向他呢?——是因爲小杰平時的言行有過太多類似的問題,他已經讓我失去了對他的信任,以至於我一遇到同類的問題時,立即就想到這是他做的。

弟弟小的時候也經常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爲男孩子比較淘氣,家裏一有什麼打碎碗碟,搞破沙發之類的小禍,爸爸媽媽一準兒先質問弟弟,很少先批評我,即使有些事確實是我乾的,弟弟也替我背了黑鍋。

由是想到子貢說的:“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這句話用現代文翻譯過來是:“紂王的惡行並不象所說的那麼厲害。所以君子最厭惡處在污穢的地方,一旦沾上惡名,便把天下的壞事情都歸加到他身上了。”

紂王的惡行被誇大,是因爲他做錯了事,失去了人們公允評價他的資格,所以,更多的惡事都加到他的頭上了。一個人,一旦失去了別人對他的信任,想再要恢復彼此親密的關係,當然也就難了。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一旦失去了我們的信任,我們的心靈大門就會對他轟然關閉,很難再做到彼此融洽無間地相處了。

這件事也提醒我,對待學生,要慎之又慎,千萬不要失去了學生的信任!一旦失去了孩子們的信任,教師的工作可以說是要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了。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第一章就討論了“信任”這個話題。作者雷夫告訴我們,教師要以信任取代恐懼,不要讓學生因爲害怕纔去守規矩,要打造一間充滿信任的教室,讓學生因爲要維持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信任而尊重規則。

這個信任是師生之間相互的。教師要做到公平,言出必行,以身作則,“隨時爲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而學生也要明白,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因此要珍惜教師的信任,做錯事情要勇於擔當,不要推諉撒謊。

那麼,在具體工作中教師要如何做才能維持學生對自己的這份信任呢?如我那樣不分青紅皁白就理直氣壯敲孩子屁股的老師,當然是很難得到學生的長久信任的。所以,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找出事情的真相才做斷論,不要想當然;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學生有多少的外在因素值得我們另眼相看,都要竭力做到對每個孩子公允無私;以身作則,要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必須身體力行;言出必行,不要允諾了學生後卻出爾反爾;對學生坦誠,內心與行動統一,不要口中一套行動一套;放下架子,及時反思檢討自己的錯誤言行,修補破裂的信任關係。

以上這些,是我在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具體方法。每一個教師,當然都要珍惜學生信任自己的資格,並要求學生不要失去了老師的信任。這是需要我們長久堅持的一項艱鉅任務,尤其是在這個信任危機和謊言普天滿地的時代,教師任重道遠!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3

認真拜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聽了同行們的交流,感慨萬分,感慨雷夫老師的愛心,感慨美國教育的人性,感慨西方教育的創新精神。靜心思索,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能否在中國產生,能否在我們班產生,感覺很難,真的很難。

奇蹟的產生爲何很難,我也在認真思索。偶然在網上看了一篇文章,若有所悟。文章的題目是《中美教育的十個最大差異》,文章內容大致如下:

  一、爲誰而學:

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麼東西,因而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而中國的教育總是要事先給學生做出細緻繁瑣的各種規定,該學什麼,學多少,什麼時候學,該怎麼學等等,中國的學生視學習爲功利,因而習慣於應付,學習是家長、老師的事情,是爲升官發財找工作而學,學得被動、教條、無奈。

  二、育人目標:

美國不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而纔會有美國白領不會算10減6等於幾貌似“可笑”的事情發生,他們覺得要趁孩子年齡小時抓緊培養創造性思維,而中國教育特別重視所謂的“雙基”,重在練“基本功”,不重視對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美國的學生低分高能,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強企業,一般不願意接收中國學生,在他們看來,中國教育是培養知識的奴僕,而不是在“育人”。

  三、課堂:

中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就好;美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啓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中國的課堂要舉手發言,美國的課堂鼓勵自由發言。中國的課堂如果對教師的結論不同意會遭受批評,而在美國的課堂上則受到表揚。中國的課堂講紀律,美國的課堂講人權。

  四、師生關係:

在中國,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孩子剛踏入學校就知道老師總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國教授也沒有什麼權威可談的。美國人不承認權威。中國孩子盲目崇拜老師,覺得老師總是對的,中國的老師喜歡保持威嚴,不苟言笑,美國老師很喜歡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關係。

  五、考試製度:

美國的考試經常是開卷,孩子們一週內交卷即可,而中國的考試則如臨大敵,單人單桌,主監副監嚴防緊守。在中國,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淘汰;而美國的考試目的在於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以利於今後的發展。

  六、班級人數:

中國雖明文規定每班不超過45人,但鄉鎮及縣級學校班級人數平均60人之多,法律並不能約束什麼。而在美國,一個班的人數不超過30人,31個人就屬於違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國人看重的是誠信——自我信譽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時間:

在一年中,中國中學生有8個月是上課時間,每天11個小時左右的在校時間。美國學生每年只有1000個小時左右。上學時間短、課業負擔少,這是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時間還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安排時間。

  八、成績單:

成績在美國屬於“隱私”。老師給家長看成績單,他只給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績,不會公佈全班的成績。在中國,行政部門會想方設法的公佈學校成績。教師的考覈也要看學生的升學率、優秀率。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在這樣的機制下長達12年之久,心理壓力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九、教材:

美國的教材淺顯,對孩子沒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數學,導致許多的成年人離開計算機對數字就沒了概念,連日常生活的計算都成了難題,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們注重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的教材一味的強調夯實基礎,才導致機械重複的作業一堆堆,其結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十、課外生活:

中國一般不太允許小孩參加真正的社會活動。但在美國小學生一旦走進校門就開始真正參與社會活動了。美國的課外活動是學生自發參與,經費也是大家共同出資、共同尋求贊助。比如,8歲的孩子會幫人家清洗洗衣機,一次8美元,爲別人演奏等等,把賺到的錢拿來搞活動。當然並非所有的活動都是爲了賺錢,也有很多是打義工的。美國讓小孩接觸社會環境的方式非常多,他們認爲教育即生活。

中美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考覈等等一系列方方面面的差異才是奇蹟難以產生的根本原因,作爲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能向雷夫老師學的只能是他對學生的愛心,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4

這個學期學校組織全體師生批註式閱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雷夫,這位美國最有趣、最有影響力、最優秀的老師感動着全球無數的人。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我細細研讀,感動着、慚愧着、欣喜着。感動的是雷夫在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裏,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蹟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慚愧的是自己也已從教十幾年,可是教學上還是進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這本書,學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

  一、營造像家一樣溫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裏面的孩子,都認爲這裏是最溫暖的地方。

我們現在的教室裏有太多的規則,制度,我像大多數的教師一樣都想教室把變得有序、安靜,努力去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這樣的教室學生是有心理壓力,不敢放開自己思維,不敢自由表達,這樣就扼殺了很多奇思妙想,很多有價值的對話。

  二、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爲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爲寫作能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我也發現,雷夫老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助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因此,讀着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三、想教好學生是沒有捷徑可以走,它需要日積月累的付出,纔會有奇蹟出現。

好老師必須是勤勞的負責的老師,即使他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和知識水平,如果沒有辛勤的耕耘學生也不會成才。我想起了這麼一句話,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耐心,足夠的耐心,甚至堅忍。足夠的努力,學習與實踐。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次次的被雷夫老師對教育的真情投入感動着,被雷夫老師對於教育的執着追求激勵着。雷夫老師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詮釋了教育的真諦:愛心是不斷創造奇蹟的根源。

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那麼我們也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地方。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5

作爲老師的我們對於雷夫這個人,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雷夫·艾斯奎斯現爲美國洛杉磯市霍伯特小學五年級教師。霍伯特小學是全美第二大小學,這所小學高達九成學生的家庭是貧困的,並且他們還多是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然而,雷夫所教的小學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這就如他所寫的這本書的題目一樣,真是一個奇蹟。

這本書不是很厚,全書主要講述了雷夫對教育的理解以及他如何將他的理解實施到具體的教學之中。因此,我讀這本書,沒有“拜讀”的朝聖感,而是像在聽一位資深的教育實踐者講他的教育故事。書中沒有許多高深教育理論,講述的都是雷夫在教學中的切身感受,深刻思考;書中的教育事例都不是一個個規範嚴整的教學模式,而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那麼,雷夫是如何在56號教室創造奇蹟的呢?他在書中做了詳細的解答。

這本書有三個部分,共十七章,每個章節對應着一個教學內容。談到教育,我們不可避免要回答“爲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雷夫書中的第一章“給我一些真相”,就是解釋“爲什麼教?”“給我一些真相”,真相是什麼呢?這年頭,大多數的教師都被一種東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這確實是真相,我們在課堂上,辛辛苦苦講了許多知識,可能這些都沒能讓學生記住,相反我們對他們的懲罰或者批評,讓他們產生的害怕感,卻讓他們深深地記住了。這樣雖然看起來教室整齊了,但是這整齊是由於“害怕”,師生的角色由於這個“害怕”,是對立的。這樣,學生怎麼學得好呢?雷夫很明白,老師和學生應該是一夥的,他們應該一起去攻堅克難,習得知識。因此,雷夫實行“以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紀律必須合乎邏輯”、教師就是榜樣等一系列方法,讓孩子們體會到:師生是一體的,應該互相信任。這就是雷夫老師的“爲什麼教”。爲了一起學知識而教,而不是爲了“害怕”害怕的事情發生而教。我想,雷夫老師通過這個章節告訴我們,我們教育者應該目標明確。其實不僅是教育,做任何事都是這樣的,總是會有這樣那樣不完美的情況出現,不應該過於注重那些不相干的東西,主要目標達成了就行,不能因小失大。

書中的第二章“尋找六階段”,在我看來,就是“教什麼?”學生信任老師,你們信任我,我很高興。但是我希望的不僅僅是你們信任我,你們最終是要獨立的,那麼,你們沒有我在的時候,你們會怎樣去面對這個世界呢?雷夫老師嘲笑那些自以爲是“孩子王”的老師:“老師可以帶班級,但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學生。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老師能力再強,傳導不到學生那裏去,也不是一個好老師。”爲了讓學生成爲獨立的自己,雷夫用“六階段”來說明他要教會給學生什麼。“我不”“我想”“我要”“我能”“我有”,始終有一個學生主體的“我”。相比直接灌輸學生怎麼做,雷夫老師更注重的是學生們自己會怎樣看待自己。因此他問:你們是爲了我才刷牙的嗎?你們是爲了我才繫鞋帶的嗎?將外在的要求內化爲他們自身的準則,由他律進而自律。讓學生有獨立思想,自由人格,是雷夫老師的終極追求。是啊,知識是無窮無盡,學不完的,但是學習知識的態度卻是隻要培養起來,就可以無往而不利。培養學生成爲一個“三觀”正確的、獨立的人,這不就是我們中國提倡的“素質教育”麼?

書中的第二、三部分,方法和瘋狂之舉。通過學科的教學活動,課外組織的活動,雷夫向我們展示了他在具體的教學之中是如何做的。也就是我理解的“怎樣教”。第二部分“方法”主要展示的是課堂教學。雷夫的課堂教學,在我看來,就是通過一個一個的活動,讓課堂上的教與學真實地發生。我們都是當老師的,因此很清楚,在教學過程中課堂很容易成爲老師的一言堂,老師講老師的,學生想他自己的。之所以會這樣,因爲我們教給孩子的知識,孩子們沒有體會到這是知識,即使體會到這是知識,也不覺得這有用。雷夫的課堂,最多的是師生互動,讓學生有參與感。書中的第二部分,有兩個例子令我印象深刻。一個是科學課的故事,課堂中有一位來班訪問的老師看到一組孩子在組裝火箭時犯了錯,正準備爲孩子示範正確的組裝方法時,卻被雷夫阻止了,因爲雷夫認爲失敗也是一種經驗。現在想來雷夫的做法是明智的,聯想到上個星期我們觀摩薛法根老師的《珍珠鳥》,薛老師鼓勵孩子們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本質是一樣的,因爲所有的教育其實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從現實的失敗中學來的經驗,肯定要比老師告訴他的正確答案,來得要真實,感受要深刻。還有一次在體育課上,雷夫讓孩子們看比賽的時候用學過的積分方式記錄比賽的分數,雷夫的這一做法就是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真實的生活當中,讓教育更有意義。

“瘋狂之舉”這部分主要講的是雷夫如何帶領學生開展課外活動,這部分我感覺學生的參與感更強了。也讓我覺得雷夫也太“貪心”了,居然還“佔用”孩子們的課外時間。難怪他把這些課外活動稱爲“瘋狂之舉”。這些“瘋狂之舉”都是雷夫的“額外工作”,雷夫通過這些“額外工作”向我們詮釋了“教育即生活”的真諦。對於雷夫來說,他是教師,他生活的全部就是教育;對於孩子們來說,雷夫讓他們明白: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而生活中的一切,無時無刻都是需要我們去學習,去受教育的。當孩子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怎麼會不成爲“愛學習的天使”呢?

講到這裏,我想,大家跟我一樣,都感受到了雷夫對教育的“瘋狂”熱愛之情,因此,我給自己這篇分享稿取的題目是“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師”。因爲在我看來,雷夫對教育的真誠近乎“瘋狂”的熱愛,是他能在56號教室創造奇蹟的根本原因,因此這份熱愛是無價的。因熱愛投入時間,雷夫的生活就是他的教育事業,他把自己的時間都用在了教育孩子上,或者說,他把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了和孩子們一起的活動上。書後面附有雷夫一天的生活紀事表,這個紀事,可謂是滿滿當當。因熱愛產生智慧,正是雷夫對教育的熱愛,才讓他一直努力地思考着怎樣讓孩子學得更好。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有閃爍着雷夫教學智慧的話語。無論是課堂上的指導學習,還是課外活動的指導人生。熱愛――讓雷夫的教學充滿智慧。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兩句雷夫的話,一句是,我這個老師沒有突出的創造力,於是,我決定給他們我能力範圍內最寶貴的東西——時間。一句是,好的表演和其他的事情是一樣的,都是由十分的天賦加上九十分的努力而來的。這兩句話是雷夫教學活動的生動寫照。而這兩句話也告訴了我們雷夫創造奇蹟的祕訣:時間加努力。這一祕訣在雷夫所帶的孩子身上,也得到了鮮活的證明。天道酬勤,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雷夫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人生的道理。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師。雷夫用他的真情打動他的學生,用熱情感染他的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考察清楚學情指導學生,師生共同努力,澆灌出了第56號教室這朵“奇蹟之花”。雷夫的事蹟告訴我,真誠的熱愛自己的事業,肯花時間和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這個道理不僅僅限於教育事業,我想,這是雷夫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教益。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6

三年前曾粗略地看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有點遺憾沒有深入地思考其中的精髓,對書本里的奇蹟故事也沒有過多的分析。所以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困惑都不能很好的去解決,暑假裏再次拿來這本書來研讀。

在教育教學中,我一直認爲師生之間如果缺少了“害怕”,則會羣龍無首,亂作一團。看完以後才發現這樣的想法有多麼幼稚。師生之間如果只能靠害怕去壓制,那一定不是融洽的、和諧的,氣氛一定充滿了火藥味,老師、學生都有苦難言。有人說“好的課堂就像在藝術的天堂裏暢遊,不好的課堂就像在菜市場裏吵架。”讀完這本書有以下幾點感悟,明確矯正自己的教學理念,增加自己的教學魅力。

  一、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

第五十六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愛和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港灣,以身作則成爲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裏面的孩子,都認爲老師的課堂是最溫暖幸福的地方。

  二、把教育當做自己畢生的事業來做。

雷夫老師有着旺盛的精力,他帶着學生搞樂隊、看電影、排練莎士比亞的劇本、做實驗、出去旅遊,並且樂此不疲。那麼,雷夫老師旺盛的精力來自哪裏?他所做的事情並不是學校要求去做的,而且教師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辛苦的職業,在完成正常的教學和班級管理之外,還要組織很多的活動,在一般人眼裏,他是在自找麻煩,自找苦吃。但是雷夫老師堅持了下來,並且感到十分幸福。雷夫老師並沒有把教師當成一種職業,而是當成了一個事業,通過自己的投入,讓學生全方面都得到健康地發展。雷夫老師對工作的投入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這樣一句話: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奉獻。雷夫老師奉獻了自己的時間、精力還有金錢,並且毫無怨言。

  三、牢記身教重於言教。

雷夫老師提倡並實踐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現狀,其實是“害怕教育”遍及方方面面,很多學生守紀是因爲怕受罰;考不好怕老師批評、家長責罰、同學嘲笑;爲維持課堂紀律,較多的老師採用罰站、訓斥等手段;對未能按規定完成作業的學生則採用重複做、告訴家長、到辦公室等種種辦法。然而許多家長也是如此,他們挖空心思,對孩子又罵又打,逼迫孩子學習,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以上的種種做法不僅使孩子長期處於“前怕狼,後怕虎”的境地,還阻礙了孩子的發展,更嚴重的是孩子不願意來上學。要使孩子“不害怕”,首先作爲教師自己不要盲目“怕”,我們要把那些怕別人說自己“不稱職、沒水平”,怕丟掉“尊嚴”,怕領導、家長責怪,怕同行笑話的顧慮全部丟掉,只留下“怕”,那就是怕耽誤學生一生的發展。其次我們不需要對孩子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他們把信任放在我們身上。”“教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提醒我們“身教重於言教”以及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最後讓孩子認識並深刻體會到老師和父母的語言激勵是他們進步的動力。雷夫老師認爲,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爲的做法是很危險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爲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他的話是有依據的,可是縱觀我們的課堂,從幼兒園到小學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獎與罰中進行的?獎勵成了孩子們最愛的一種方式,“賄賂行爲”常見於全國各地的教室。

  四、把每一個孩子看成天使,老師每天都會生活在天堂裏。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每位學生想要什麼?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我們要堅信“沒有害怕的教育”,教是爲了不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對行爲偏差或成績落後的學生,我們要不離不棄,多一份耐心和關心,在師生間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愛的橋樑,用寬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讓學生有所收穫:知識、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學生進步了就應該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讚許聲中快樂的成長;不要小看比我們年齡小的孩子,要提供一個可以施展孩子才華的舞臺,讓每個孩子帶着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無論何時,我們要謹記: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有學生參與的舞臺纔會精彩,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可限量的潛力。

雷夫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了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7

天堂是什麼?一間小屋,四面是書。書的世界是奇妙的,閱讀一本好書,書中的每句話、每個詞、每個字,甚至於每個標點都會令你覺得厚重。每每閱讀之後,發現自己的心靈就像秋天雨後的池塘,逐漸豐盈。

初拿到《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爲可以欣賞雷夫·埃斯奎斯的教育藝術人生而感到興奮。雷夫·埃斯奎斯結合他的教育生活,一點一滴地向我們介紹第五十六號教室,語言樸實無華,卻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獨特的教育魅力和教育智慧,引領着我走向前方。

李希貴曾說過,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的前提。在第五十六號教室,這是一個充滿着信任的地方,孩子們對彼此互相信任,孩子們與老師之間互相信任,人與人之間關係良好,我想這也是這間教室的一個魅力所在。雷夫·埃斯奎斯說,作爲老師應該隨時爲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肩上。是啊,身教重於言傳,這是最簡單的真理。

從事教育以來,對於“信任”兩個字的詮釋還做得不夠,在班級裏孩子們之間會互相猜忌,彼此之間信任感指數不是特別高,這也是我今後應該努力做好的一個工作。教師是孩子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我以爲,作爲老師的我在平時應說到做到,對於任何的事,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我想,久而久之,在教師的薰陶影響下,孩子們一定會成爲另一個你,一個說到做好、充滿信任的學生。

如果每個孩子是一個個小小天使,那麼讀書就是他們的雙翼,讓他們飛得更高,看得更遠。雷夫·埃斯奎斯是一個注重孩子閱讀的老師,他善於指導學生閱讀,善於利用圖書館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所以在第五十六號教室裏,令我們感受到書香濃濃,芳香迷人。

曹文軒說: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將書丟掉,一切就都不會丟掉。我想,閱讀不一定會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富有,卻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加有智慧;閱讀不一定能延長孩子們生命的長度,但一定能改變生命的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高生命的高度。在我看來,閱讀就是一種優雅的姿態,它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優雅。受了雷夫·埃斯奎斯的影響,我在班級裏爲孩子們推薦好的閱讀讀物,舉行讀書交流會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嚐到閱讀的甜頭,在書中自由徜徉,走出窄小的空間,奔向更爲廣闊的領域!

尊重是一種習慣。只有平等地交流,纔會產生真正的教育。在第五十六號教室裏,一個學生這樣告訴記者,他問了一個老師一個問題,結果老師火冒三丈地對他說:“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他認爲他有,只是聽不懂而已,而他認爲雷夫老師會講解500遍,直到他聽懂爲止。我想,漫步於教育旅途,想要欣賞到別樣的風光,我們不僅需要耐心,還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俯下身段與他們心與心地交流。否則,簡單殘暴的教育只會讓學生離我們越來越遠。

繼續翻閱着《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心變得平靜,頭腦變得理智,胸懷變得開闊,這就是讀書帶給我的一種境界。它讓我發現前方,並引領我走向前方……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8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在教育生涯中,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認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實踐中,他逐步感悟並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我想“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爲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爲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爲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應該這樣說,愛孩子,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一名好教師要成長,必須得善於反思和總結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思想,這是教育的大智慧。

敬佩和感動,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這位令人敬佩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早上6:30到下午6:00,每週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每個週末從上午11點鐘到下午2點鐘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無償地教學生,從早上6點鐘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鐘,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於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

好奇和驚訝,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寫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爲着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感覺雷夫老師很有個性,儘管他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裏的話真實地表達出來,我一下就對這些產生好奇。我的內心就產生了很想要去閱讀它的心理需求,是因爲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一直以爲,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爲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爲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着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來我們這裏進行一番驗證;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嘆息和洗禮,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爲56號教室。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禮。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他的學生自願犧牲業餘時間,自願放棄自己鍾愛的電視節目,收起最愛玩的遊戲機,每天早上提前兩個小時到校進行學習,甚至主動要求週六、假期到老師家學習。這羣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雷夫先生說過,“當一位好老師是世上最難的工作。”的確,雷夫老師從教以來,堅持自己的原則,付出120分的熱忱,面對着來自貧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着同樣的信念。不拋棄,不放棄,因爲在他看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以獨特的魅力使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自願每天早晨6點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點回家。做一好老師是很難,所以要求我們自己向雷夫老師那樣,認真、堅持、有原則。我們中國教育的弊端,保守、沒有創新的教學方法,造成我們老師對於自己的定位都是那麼的困難。

“無論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麼,都必須先學會在沒有老師陪伴和指導下自行練習。”有一部分學生,在校時作業整潔、乾淨,正確率高,家庭作業卻龍飛鳳舞、丟三落四,錯誤百出。我們的孩子,是在爲老師學習嗎?我們老師(包括我),常常爲了能看到學生乾淨整潔的作業,就監督學生做作業。這樣的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陋習。應當訓練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任何狀態下高效地學習。“我想教孩子終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場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時間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樂在其中,也會做得更好。”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任何教學的決策都必須謹慎小心,務必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爲考慮。教書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爲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教師的任務爲何?學生踏進你的教室,可以學到什麼?可以帶走什麼?你自己要堅強,纔有資格期待學生不被挫折或失敗擊倒!只有你自己勤奮不懈,才能要求學生努力用功!願明天更美好!

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他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我個人覺得雷夫老師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首先取決於他的職業良心,他很真實,很坦蕩,很勇敢,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安、痛苦,敢於面對教育的困惑、不良現象,而後有所思考,並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去爲他的學生撐起一方天地,讓第56號教室的學生有最大程度的發展。他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思考和學習。我想,我們教師應像他一樣用我們的教育智慧、責任感和不斷地學習能力,建立我們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我們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爲教育事業貢獻力量。他有獨特思想,他雖是一位小學數學老師,但卻是一個通才,他用創新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熱愛學習;他以熱情的教育態度,讓教室變的溫暖,他用愛,獲得了教育的成功與精彩;對教育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對當代社會的困境與難題有認真的審視;他用智責任感和超強的學習能力,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幫助我們建構了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9

第五十六號教室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培育了太多太多的人才。然而,它的確是一個奇蹟,但是,不是那間漏水而又破舊的教室的奇蹟。奇蹟,就發生在老師以及孩子們的心靈上。

曾經有人這樣比喻說: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一塊玉石。的確,教師的義務就是對他們進行雕琢。教育的祕訣,不是讓孩子去怕你,因爲怕挨你的罵而做作業,認真地看書。或者討你的歡喜,在你提問時,說不符合自己內心的話。有的時候,要做某一樣東西時,你表面上、嘴上說好,其實心裏卻不屑一顧。

這是一個親身經歷:

在學校裏的日子,有些時候,最怕老師問的問題就是:今天的作業多不多?有些時候,因爲這個問題,會左右爲難很久很久。有些時候,明明可能要做到九點鐘的作業,卻說不多。我也會想,我爲什麼要這麼說,是爲了討好老師嗎?真的,太多時候是口是心非的。不是怕老師罵,而是已經成爲一種條件反射了,一種習慣——跟着老師的喜好走。

曾經的理想是老師,我當時的想法是:一心一意愛着學生,和孩子們變成哥們姐們的關係。但是,現在來看,這種方法並不行得通,因爲如果你善待他們,他們也不會善待你,就像猴子耍把戲,很聽你的話,依着主人,但依然是要被人耍的。

做一個老師還是很有威風的,可是,做老師的苦與累,是隻有真正做才能感受得到的。教育的祕訣,是真愛,是讓學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善待他們。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0

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事情,和我們老師現實生活中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會困擾着多數教師。一直以爲,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爲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他們不存在,甚至以爲他們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這是因爲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

雷夫用自己的教育的熱忱感染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他們步入成功,終生受益。

他的開頭非常有趣,是寫發生在教室裏的一件事,這件事雷人在幫學生點燃酒精燈時不小心點燃了自己的頭髮卻沒有發現,其他的學生都來拍打教師的頭。這一故事,看似簡單,卻發人深省:第一:什麼時候我能這麼投入教學?第二:什麼時候可以讓學生這樣“打”教師?也正因爲有上面的一把教室裏的火讓雷夫從一個普通的教師向一個偉大的教師轉變,“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在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是沒有捷徑的”。雷夫老師的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以信任取代恐懼。這應該是每一個教師應該明確的,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補救。 “以信任取代恐懼,要是你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也應該有贏回信任的機會,但這要花很長的時間。”我們平時都是強調同學之間要互相信任,學生要信任老師,好像學生信任老師是必然的,是應該的,但信任應該是相互的,很多時候老師對於學生卻一直不太信任……

今年班裏轉來一位新學生,這個學生可以說是一個問題學生,紀律差,上課說話聲音大,不寫作業,撒謊,破壞紀律……每天來的班裏,學生和任課老師都會向我投訴於航今天的表現簡直差急了,可以說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差生。開學第一個月對我和於航來說都是艱難的,我要好好教育他,讓他儘快把紀律搞好;而他要試着調整自己,儘快的適應環境,因爲我知道他每天也生活在惶恐中,害怕管不了自己又破壞紀律,同學們又向我告他的狀,在我苦口婆心的引導和他的努力下,他的進步很快,但是還是會說有謊不寫作業的情況,我對他也漸漸失去了耐心。有一次,中午午寫時,我在班裏看班同學們都在低頭寫字,我轉身去了洗刷間拿拖把,當我回教室時發現教室亂哄哄的,於航跑到了教室的最南邊在和同學說話,我氣不打一處來,走到他身邊就是一頓狠批,中間於航眼神懇切一直說什麼,但我沒給他機會,我知道他肯定又在編一些理由搪塞我,當我平靜下來,這時班長對我說,是剛纔數學老師來班裏讓離着後門近的於航把卷子捎給某個同學,當時,我心裏一陣有些尷尬,是我誤會了於航,我連忙向於航道歉,這時於航已經默默低下了頭眼淚在眼裏打轉。看他委屈的眼神我非常難過,但同時也很高興,因爲我看到了希望。在這之後的時間裏,如我所預想的,於航每天都在一點一點的進步……

老師不相信表現不好的同學說的話,同學也明白說什麼都沒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們也像書中那位老師一樣,在班上建立嚴格的一整套信任機制,讓同學們都體會到說實話光榮,說慌可恥,並且也給平時表現不夠好的同學足夠的機會,找到他們身上的優點,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師同學的信任。那麼,他們的表現一定會慢慢有所提高。這種教育正是現階段我們所缺少的。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1

我們常說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爲個人發展根源的“機靈點”,幫助他們在年齡段取得一定的成績,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用心”去理解、“用心”去專注。在認真拜讀了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後,我掩卷沉思,不禁爲他的教育理念所折服。究竟怎樣教育孩子纔算“用心”,才能創造奇蹟?雷夫用書中一段段樸實的故事不斷告訴我們:有熱情和態度還不夠,還要運用智慧及巧妙的方法!

三年級《認識電腦》一課中:在短暫的等待時間裏,一個男生拿出口袋裏的兩塊“磁鐵”在電腦屏幕前玩了起來,一會兒他就發現了新大陸了:自己的電腦屏幕出現了“大變臉”,有的地方是一圈彩虹狀的光暈,有的地方變得黑黑的一片。他覺得好玩,又快速地在左右兩個同桌的屏幕上玩了起來。等我發現異常後,已經有四五臺電腦的屏幕已經狼籍一片,變得“慘不忍睹”了。

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大發雷庭,狂風暴雨的批評能起到實際教育效果嗎?此時作爲教師就要回到教育的起點,真正“用心”思考,“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問題,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於是我立即讓全班同學的視線轉移到這幾臺電腦屏幕,詢問學生:“是什麼給這幾臺電腦屏幕使了這麼大的魔法?”這個男生立即高高舉起了自己手裏的磁鐵。我立即讓大家利用剛學會的搜索引擎搜索一下“磁鐵”給顯示器造成的傷害及如何消磁?通過查找,大家不僅發現了顯示器被磁化的原因,也發現了消磁的幾種方法。當然,如果處理不當會有什麼更嚴重的後果?若磁化太嚴重,或者發現得太晚了,顯示器就很難恢復了。這名男生在我的“用心”教育下,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爲,在課後其主動上前向我承認了錯誤 ……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總是會遇到這些“不曾預料的意外”,對於這些小小“探險家”總是顯得束手無策,《第56號教室的奇蹟》告訴我們要巧妙地做教育,這樣纔會充滿力量,令人歎服。如果這些節外生枝的事情處理不當,就會大大地挫傷這些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無法使他們的內心獲得激盪,也幫助不了他們糾正不良行爲。作爲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更要注意對課堂上生成因素的巧妙把握,真正做到“用心”思考,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價值。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2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是全美著名的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學生涯的總結。這本書受到各個媒體各個專家名人的推崇,雖不像薦言所說的好的無以復加,但是這本書卻足以引起我們深深的反思。雷夫在這本書主要記錄了他所帶領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所做的事情。

翻開這本書,筆者不得不感慨“矛盾是普遍的”,我們所詬病的那些教育問題在美帝也同樣存在甚至更嚴重:

“教學過程中屢屢受挫和睡眠不足都是家常便飯。”

“種族歧視、貧窮以及無知長期在校園裏佔統治地位;再加上毫不領情、不懂得感恩的學生和教師隊伍裏素質低下的人,更是讓問題雪上加霜。”

“或許教育界多的是不懂裝懂的人,這些人教過幾年書、打出幾個響亮的口號、建立專屬網站,然後到處巡迴演講。”

“很多教師爲了維持教室秩序,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這年頭,大多數的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師們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捱罵,怕被羞辱,趴在同學面前出醜,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

看來這些困擾着我們的問題,也困擾着其他國家的教師。即使著名的雷夫在多年前也曾做過這樣的事情:感到疲倦沮喪的我,花了好幾個星期尋找自己靈魂的本質,甚至反常地做了一件事——問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再教下去。如果教育只剩下大量的如何提分如何高效如何在工作中免受懲罰反反覆覆的重複的“再生產”,而沒有充滿創新和智慧的“再生產”,那麼教育也就只剩下無窮無盡的身心疲憊和職業倦怠了。

每一個踏進教育行業的人之初可能都帶着一個美麗的教育夢,然而可能在幾年後這個夢就被消殘殆盡了。因爲教育這個行業,如果努力了很難成功,處處碰壁,失敗的挫折感揮之不去;然而如果不努力卻可以過的很輕鬆。因此,真正愛教育並願意爲之“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披荊斬棘更顯得彌足珍貴。正如雷夫所說“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在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

這樣的一本書或許可以喚醒很多教育者最初的夢想,因爲他所創造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是我們所有教育者的願景。這樣的願景飽含着無畏的付出和堅持,無敵的智慧和創造力,缺一不可。有了這些,我們才能看到那些美麗的像夢想一樣的奇蹟。

  帶孩子們去旅行:

帶孩子們去旅行。在這個連課間都不敢讓學生下課的時代,帶孩子們去旅行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仍然有學校敢帶學生去遊學。我同學所在的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上學期全校師生帶着軍訓教官浩浩蕩蕩坐着火車從深圳出發到武漢遊學。且不說參觀武漢大學、湖北省博物館等人文景點帶給學生的文化的洗禮,光是這樣全校師生一起在路上的浩浩蕩蕩,全班同學一起互相關照、彼此分享的情誼,在途中爲了學校榮譽而自我約束的自覺……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旅遊或是課堂教育都無法匹及的。我想這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吧,願這樣有魄力有遠見的校長越來越多,這樣開放有眼光的教育部門越來越多。

  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

雷夫在書中講述了他如何在五十六號教室進行閱讀教學的。很慶幸的是,我們也終於迎來了整本書的閱讀。筆者曾經用了整整一個周集中進行《活着》的整本書閱讀,那一個周我們對《活着》進行初讀和再讀,我們進行提問和質疑,我們進行交流和探討,最後精彩紛呈,長達一個半小時的閱讀彙報更是驚豔。通過閱讀和問題的引領學生自行解決了雙層敘事結構、餘華的寫作語言與風格,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探討了活着的意義……很多之前設想的難以給學生進行交流的問題都很輕鬆的解決了。這是一次瘋狂的嘗試,但是這種嘗試告訴我們,有了適當的指導和充足的時間,學生是可以與作者溝通的。但是離雷夫“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的理想還是遙不可及的,但是這一次的實驗仍然是值得的。在這裏我們不得不思考,學生在不同的年級應該讀什麼樣的書,應該有怎樣的閱讀指導,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經濟學的天空:

經濟學的天空。我想雷夫的這個經驗不僅值得應用於班級管理還可以應用於家庭教育。雷夫在第五十六號教室制定了獨特的經濟制度。在開學初雷夫會給學生一個工作清單供學生選擇:教室管理員、警官、辦公室信差等,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薪資。孩子們必須選取工作存錢來支付課桌椅的使用費,存下來的錢還可以在拍賣會來購買文具和禮券。這不僅讓孩子們能夠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自我管理能力。

  小結:

雷夫在教室管理制度、排練戲劇、科學創新、體育課安排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論述,然而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智慧和堅持。所以,要想讓我們的教育生涯有意思,有幸福感,就必須充滿智慧的去創造並持之以恆。當然這過程中必然有頭破血流的挫敗感,但是比起一潭死水的毫無波瀾,這更有意義不是嗎?

雷夫在書中的敘述的很多方法操作性都不太可觀。例如麗莎做過的作業卻找不到急於向雷夫解釋時,雷夫選擇相信她,並請她的好朋友幫她一起整理她的書桌。從那以後,麗莎再也不曾忘記帶作業了。然而現實中事情遠非這麼簡單,這樣散亂的孩子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改變的。縱使是這樣,雷夫在教育中這些智慧的嘗試和難能可貴的堅持仍然能給我們無限的啓迪。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3

第五十六號教室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有人這樣說,五十六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這裏沒有害怕,用信任取代恐懼,這裏講求紀律、公平。從這裏走出去的還是待在裏面的孩子,都認爲這裏是最溫暖的地方。五十六號教室的孩子們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並非是他們的母語。可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內心充滿愛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

這一切奇蹟的締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師。雷夫老師用他創新的教育方式在平凡而動人的教育故事中豐富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培養出一個個溫暖善良、熱情真實,建立了自我人格,有着堅韌的信念的學生。

  一、尋找第六階段

在第一部分尋找第六階段中,雷夫老師把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導入任教的班級,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的成長。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別人”,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準則並奉行不悖”。其中第六階段是最高階段,是最難達到,也是最難教的,行爲準則存在於人的靈魂中,其中還包括健全的人格。所以,老師能做的是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和發現,有這種行爲準則的人。雷夫老師通過組織學生閱讀經典佳作和觀看優秀電影,與優秀的人一起交流,幫助孩子在其他人身上找出行爲準則,從內心深處發生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

溫暖的方法,讓教育有溫度。雷夫·艾斯奎斯老師還教會孩子終身閱讀的方法,他要孩子每天閱讀,不是爲了參加測驗,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給別人看,而是因爲喜歡書本纔去閱讀。雷夫老師告訴我們:“提高兒童閱讀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對閱讀的熱愛,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閱讀不是一項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電子閱讀比去圖書館要方便的多,可是雷夫老師常常帶孩子們去圖書館讀書,此行爲建立了孩子們的價值觀,幫助孩子正確對待閱讀這件事。他認爲置身於熱愛閱讀的人羣中對孩子是很有益處的。他會親自給孩子們選書,雷夫老師推薦孩子們讀兒童文學獲獎作品,如凱迪克大獎,紐伯瑞文學獎等獲獎佳作,幫助不愛閱讀的孩子喜歡上讀書。他引導孩子借閱偉大文學作品,觀賞作品影片,辦讀書會幫助不愛閱讀的孩子喜歡上讀書,讓孩子愛上閱讀。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維持閱讀熱情,孩子的閱讀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指導。讀什麼書,用什麼方法讀,在哪讀,一天讀多少頁,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當孩子們不確定讀哪些書時,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親自共讀和讀書分享會等活動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我們堅信,熱愛閱讀的孩子將擁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教學的藝術不僅在於傳授本領,而更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畫什麼在上面,他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着某些奇特才能的素質,要有火花來點燃他們。這個火花就是教師,教師就是在白紙上作畫的人,我們要畫得既美麗又有溫度,我們的教室也會充滿溫度。

  教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4

當一名教師傾其所有精力、美德與創造力,他能爲學生做什麼?如果你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或許便有了答案。

雷夫,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學老師,他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顆赤熱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們。 這位心靈導師,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養。他用簡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終身閱讀”、“親手勞作”、“以運動爲本”等課程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立刻實踐,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實用。

此外,與鐵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優異的教學質量,孩子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則是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實踐,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反觀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起,老師就用小紅花激勵我們,到了小學變成紅領巾,到了大學變成獎學金,到了職場,變成了紅包或獎金。激勵就是屢試不爽的魔法。我們沒有懷疑過,這樣的激勵健康嗎?在雷夫看來,這在道德行爲方面,只是初級階段。如果道德行爲有六個檔位的話,小紅花只是在第二檔上。在第56號教室裏,孩子們的水準遠遠超過了小紅花階段,達到了第六檔。那麼,雷夫借用了教育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成長路線圖: 第一檔,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在起作用;第二檔,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第三檔,我想取悅於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第四檔,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 第五檔,我能體貼別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 第六檔,我奉行既定的準則——靠境界起作用;

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深深體會到愛是教育的真諦:愛可以創造出奇蹟,愛可以誕生奇蹟,一個教師需要用愛來創造奇蹟;

雷夫·艾斯奎斯是一位非常特殊和出色的教師,他用這樣一個範例告訴我們: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我們能分享到這樣的教育智慧,教師獲得力量;也許,在未來也會創造一個奇蹟。

本書的序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人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甚至獲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一個門外漢。雷夫老師讓我明白了,對於自己的教育事業要有愛和執着,要用心去教授學生知識,這不僅需要教師對教育教學技能有着深厚的知識基礎,努力地去創新,還需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勇氣,激情四溢的去踐行。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覺得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老師必須是一個有激情有創意的人。我也感受到教師必須是一個知識豐富的人。雷夫是一個全能老師,他能帶好班級,能教好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戲劇……沒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如何進行課程的整合,如何引導、指導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我們的老師因種種原因個人的綜合知識、業餘愛好本身就不是很多,加之工作後,學習參與的機會時間更少,更多的是單位家庭兩點之間的生活,所以我們還需抱着好奇之心多參與不同的活動,擴大知識面,豐富經驗與生活。

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很多時候都值得我們去深思。當學生一次又一次地犯着相同錯誤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導,還是大聲的批評指責?當我們告訴學生要這樣那樣的時候,我們作爲老師,又有沒有以身作則呢?雷夫老師告訴我們,對學生要信任,要愛護,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我也深切的體會到,雷夫老師所說的: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可以有所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好的機緣,讓你引領孩子們展翅翱翔,達成的成就甚至超乎我們的想象。所以,老師犯錯的時候,不要去努力地掩飾,坦然面對,努力改正,或許在學生眼裏,這樣會犯錯的老師更值得尊敬。而當學生犯錯的時候,作爲教師的我們糾正學生錯誤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面對錯誤,而不是一味的批評。

所以學習雷夫老師的精髓在我看來就是我們老師要拋開一切外在的內在的因素,讓自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在教學知識點時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學生會的是什麼,困難是什麼,易錯點在哪,用什麼方法讓學生產生興趣願意主動學習。儘可能讓學生在課上學會、學好,不在課後花時間去折騰,輕負高效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

做爲一名教師,我明白,教書是要用心去教的,遇到再困難的事情也要用一顆坦然真誠的心去面對,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幸福感。要當一名好教師,不僅要具有聰明的才智,而且要需要足夠的教學機智,能夠處理好各種問題。要學會用優雅、成熟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要能夠以超然的角度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考慮問題。雷夫老師的教育信念和觀點,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教學方式和管理形式,他舉得每一個例子,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我會結合實際,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我會努力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