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優秀篇」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優秀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導語:蘇東坡是宋代的大文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林語堂《蘇東坡傳》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優秀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1:

今年剛開學,奉老師之命買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產生了無限的敬意。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爲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

喜愛蘇東坡,是因爲他在那蒼茫天地之間如同一株小草——在奮力鑽出黑暗的夾縫之後、在見到慘淡天光的那一刻,以不比常人的堅定之心相信光明,從此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鬱鬱蔥蔥,屹立不倒。滄桑筆直的樹幹是他的獨善其身,伸展而開的綠冠是他的兼濟天下。幾十年人生跌宕,風風雨雨使得他從肉體到心靈,都變成一個不能被輕易傷害擊敗的人。中國文人敏感脆弱的靈魂,在他這裏去掉了多愁與傷懷、抑鬱和不安,只留下一種叫“看得開”的心情,叫“想得明白”的心境,和“同情弱者”的心懷。

崇拜蘇東坡,因爲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爲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場。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爲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悽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走近蘇東坡,從他那一句“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開始。這種生活不同於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淨,也沒有劉禹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那麼“高水平”。蘇東坡是和誰都玩得來。他可與三教九流爲伍,並且從不失那顆赤子之心。這不僅是一種本領、一種生活,更是一種活法!在他眼裏,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他心底,一涓寬容之泉早就將政敵帶給他的不愉快全部帶走。因爲知愛,因爲懂愛,更因爲有愛,他成爲古今士大夫中最有人情味的一個。這種活法是他受人歡迎的原因,是他心靈幸福的祕訣,也是他留給這略顯蒼白的人間巨大的精神財富。

古往今來,若蘇學士般豪放之士有幾人哉?生活窘迫便如案几浮塵,我自含笑拂之;政敵詆譭便如輕風細雨,我自立而迎之。三千青絲豈能因愁褪色,一腔豪情應爲人生狂歌!功名算得什麼?可拂袖去之,可迎面笑接之,愁甚?怕何?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2:

花了半個學期的時間,終於看完了《蘇東坡傳》,它就像我的一門作業,同時也是一門課程,他讓我回到過去,瞭解歷史,同時也瞭解文人的氣魄以及豐功偉績。但是與此同時,我也無法全部理解 因爲他寫出的文字是如此高深,憑我半個學期的時間,是不能讀懂那些精妙的文字的,何況作者林語堂曾用英語寫完這本書,這令我讚歎不已。

蘇東坡是個豪爽、豁達而又不失儒雅的文人,他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榮印記。他有抱負,赤壁之下他嘆大江東去,貶謫江城時他期盼“西北望,射天狼”,他希望與周瑜一較高下,幻想有孫權的勇猛,即使是君王也不支持他,他也敢於在朝政上多次與王安石辯論,以致多次貶謫,可是這一點從來沒變。

他仁義,他花了畢生的積蓄買了幢房子,而在遇見一位因爲兒子好賭而失去了房子的老婆婆,又得知自己買下的就是老婆婆的房子時二話不說把房子送還了回去;他在揚州視察,發現百姓流離失所,寫了封信給太后,細論處理的辦法,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蘇東坡所催請各點,朝廷正式頒佈施行;他一生多次被貶謫,其中對他迫害最深的莫過於章敦這個人,等到蘇東坡終於得以北歸,章敦被貶嶺南,原以爲他會報復章敦,章敦的兒子也這樣想,連夜寫信給東坡,信中期期艾艾的向東坡求情,可在東坡的回信中,不僅把章敦當作朋友,還因聽說章敦重病把各種養生的方法告訴章敦的兒子,而章敦兒子不知道的是,此時東坡也是身患重病,不久即將離世,在重病時能這麼坦誠的回信,這般胸襟仁義,在幾千年的傳統文人也中鮮少見到。

他真誠,蘇東坡把人人當好人,還好有他的妻子王弗照管他。蘇東坡做了官以後家裏邊經常來朋友拜訪他。王弗就經常躲在這個屏風後邊兒細細地聽。有一天一個來訪者走了,王弗從這個屏風後面出來就跟他說:“你費那麼多功夫跟他說話幹什麼?他只是留心聽你要說什麼,好說話迎合你的意思。”這件事情不僅表現出蘇東坡妻子的智慧精明,同時也表現出他自己待人接物方面的“不成熟”這方面蘇東坡或許永遠也無法成熟起來,因爲那正是他人格中真誠善良的一面,無法改變。

他樂觀,蘇東坡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地無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城無數人喪生於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當他被貶官黃州時,朝雲生了—個兒子讓他題詩,他嬉戲道:“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生,惟願孩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就是真實的他,現在覺得蘇東坡是那麼可敬,他少了分文人的傲氣,卻多了分爲人臣的傲骨,少了分虛浮,多了分坦誠,不自暴自棄,不屈服於命運,當然,也擁有着豁達的胸襟,正是他種種真性情的事情纔會被世人崇敬了千年,正如《蘇東坡傳》所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我相信,即使再過千年,他也還是會這麼耀眼。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3:

讀蘇東坡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林語堂在原序中寫過這麼一段關於蘇東坡的話:“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剛接觸蘇東坡應該是讀他的詩詞吧讓我記憶猶深的就是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除此之外我還在一些古詩文書上讀到了蘇東坡的許多著名詩句。在其他地方又瞭解到,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書法家、畫家。他的一生起伏,性情曠達豪放用他的一句詩來表達就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裏的“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讀這本書時並不是出於對蘇東坡的喜愛剛開始我也只是爲了完成作業纔讀蘇東坡,但當我投入進去看這本書品味蘇東坡這個人時,我才真正的喜歡上了蘇東坡這位偉大的詩人,而林語堂寫這本傳記也是因爲他喜歡蘇東坡。一個近代作家去描繪一名幾千年的文人,用林語堂自己的話說:“並不困難。”因爲活着的人,他的未來會有許多未知性,而論一個已然去世的詩人如蘇東坡,因爲讀過其詩詞書簡,多多少少都知道些。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瞭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瞭解我們喜歡的人。而這種喜歡是因爲我們擁有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或者正向往着擁有蘇東坡這樣的處世態度。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喜歡蘇東坡的真正原因應該是他敢於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於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於虎。”的這種個性吧。

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呈形,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