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理解自我》讀後感範文大綱

《理解自我》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今天的讀書沙龍有我來主持,和大家一起探討《理解自我》的p162——p212部分,希望自己的一些陋見,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從而,借《理解自我》之石,攻咱們日常教育之難題。

《理解自我》讀後感範文

在前面自我部分的論述中,已經確定將需要作爲自我的核心。當具體進入對需要的研究時,我們自然會想到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說。其實,馬斯洛研究需要的目的和我們研究需要的目的最終都是爲了理解人,理解自我,理解健康自我,理解教育。

  一、需要是自我的根本性內在動力和方向。

需要決定着行動的方向,是行動的推動力,在此討論“需要是自我的根本性內在動力和方向”時,需要澄清幾個理論。

1、區別外在推動力和內在推動力。

客體關係是自我發展的重要的外在推動力,而需要是自我的內在動力。

2、要區分放方向性的動力和能量性的動力。

需要不僅是動力,更是自我發揮作用或反應的目標和方向,是機制和能量的服務對象。將需要作爲自我的內在動力,動力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我們還需要能量動力。需要和能量一起,才真正瞭解動力問題。因此,我們又將需要界定爲“內在的方向性動力”。

3、理清態度和需要的關係。

明確態度在根本上取決於需要。態度決定一切。什麼是態度呢?態度通常是指一個人對某一客體所持的評價與心理傾向。而需要決定態度,需要是更加內在的、隱蔽的。而態度是外在的、顯現的。

4、動機的基礎是更爲基本的需要。

  二、四個基本需要。

這裏所說的基本需要值得是心理上的基本需要,而不是身體的物質的基本需要。心理的基本需要關係到人的心理健康或者說自我健康。因此認得基本需要必須受到高度的重視的尊重。

1、安全即基本信任感的需要。

這裏提到的安全與馬斯洛的安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馬斯洛的安全指的是人身安全包括免遭痛苦、威脅或生活穩定等,而這裏的安全主要是指心理安全。我們教育工作者常常提到要創設安全的'學習環境,這裏的安全主要是指心理安全。安全的基本內涵就是基本信任感。基本信任感是對自己的信任也是對他人的信任,是對當下的信任也是對未來的信任。

2、自主即興趣的探究的需要。

自發性和創造性是自主的核心品質。“自主”一詞,教育工作者都很熟悉,但往往從哲學和理念層面的理解,略顯抽象。那麼如何具體理解自主並讓自主落地呢?要落地,就要找到自主的客觀基礎和具體物質性或者有形的內涵(而不是抽象性的內涵)。

由於興趣是成熟的結果,是客觀的,因而興趣和探究的需要是自發的,這種自發性就是自主的客觀的體現。興趣客觀上推動人自主,也就是不由自主。一隻蝴蝶飛進教室,所有的人都會不由自主的看他,老師講的內容自然聽不進去。學生階段是成熟階段,是興趣的最豐富的階段,自然是要求自主最多的階段。滿足了興趣和探索的需要,實際上就是滿足客觀的成熟的需要,學生因而就會快樂。如果一個人能夠在今後的作業中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其工作中的幸福感不言而喻,從社會的角度看,這也是一個國家人力資源最有效的利用。

由於興趣是客觀的、自發的,而自發性往往具有創造性。因此,我們特別重視學生這種客觀的、天然的興趣和保護,要爲學生的興趣和探究即自主提供空間。這個空間首先是通過教師的有實質意義的鼓勵和認可構建的心理空間。

3、同一性即自我整合和認同的需要。

人往往容易接納自己好的一面而不願接納自己不好的一面。但在現實中,我們必須同時接納二者並認識到二者之間的整體性也就是同一性。除了整體性,同一性還指連續性。學生犯了錯誤,就會想“我還是好孩子嗎”、“我還能成爲好孩子嗎,”這不僅僅是對“好”的需要。還包含着對連續性的需要。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你還是好孩子”、“你還能成爲好孩子”,僅僅滿足了他對“好”的需要,如果能夠分析他的錯誤中含有善良和好的一面,這個錯誤就不再是斷裂的環節,這個學生就會獲得連續性。

4、自身優越性即被羣體認可的需要。

被羣體認可的需要就是所有物種的自身優越性需要的一種體現。被羣體認可意味着在羣體中擁有了一席之地或者說立足之地。因此,在班級建設中,我們應該儘可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大家的認可,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兩個核心需要。

核心需要是以基本需要爲基礎內容昇華而成的需要。植根於基本需要卻有超越基本需要,一旦出現就成爲各種需要的統率。愛和理想就是這樣的兩種核心需要。

1、愛就是幫助他人滿足基本需要或實現理想。

當學生晚上做作業磨蹭的時候,家長如果能夠從中看到孩子對作業的恐懼和對自己缺乏信心,從而發現孩子做題中的閃光點恰當的鼓勵孩子甚至在解題上給予具體指導的話,孩子會對家長感激,否則,家長訓斥孩子磨蹭逼迫孩子抓緊完成作業,雖然也是出於對孩子負責,但與前者對孩子的愛相比相距甚遠了。我們可以看出更爲深沉的愛是幫助他人實現自我理想。

2、理想。

每個人都有理想嗎?不一定。每個人都有追求,但不一定有理想。理想是超越基本需要的精神需要,是自我實現的最大的內在動力,而自我實現是實現理想的最佳狀態。理想是自我實現的最大內在動力。

理想的形成過程;逐漸形成和在極限境遇中形成。通過理想的形成,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生活的最低級部分的東西發生了改變,根據我們的價值尺度變爲人類心理最高級部分的東西。

  四、對需要的存在方式和性質進行的分類和分層。

一般認爲,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學科教學能力。而我們認爲教師更重要的能力是理解人和發展人。

理解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複雜的,需要的表達也是複雜的。瞭解人的需要、讀懂人的需要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基礎,是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礎,同時也是促進自我發展的基礎。發展人的需要;我們不僅要理解人的需要,還要喚醒或者培養人新的高層次的需要。這樣可以讓我們在推動認得發展上更有方向。

  五、需要的有機性和發展性。

人的需要是複雜的,並且有整體性和發展性。

人一出生開始就有多種需要的相互依存,從來沒有單一需要獨自存在並逐一層遞進的情況。其次,任何一個具體需要都包含着許多個相互依存的成分性需要。人得核心需要是愛和理想是學習與昇華的結果。同時還是出於變化當中的。

  六、有一個這樣的需要是自我的靈魂。

這個需要就是第一需要,是我的最強音,也就是“我”。自體的需要可能是這個最強音,但只有自我的第一個需要纔可能被稱爲“靈魂”。愛和理想纔是自我的靈魂。他們既有本能的熱情又有理性和智慧的力量。

在論述我們對需要的基本理解之後,回過頭來在總體上嘗試分析一下馬斯洛“需要”與我們的“需要”的同與不同。體現在具體內容、“對對基本需要”的理解、“基本需要”的研究內容、“基本需要”具體內容的依據。理解了這些內容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釐清、反思和表達我們的思路和觀點。

以上是我對本章節的梳理和理解,大家可以就其中的某個觀點或某些觀點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求通過我們大家的討論,碰撞出智慧教學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