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介子推的讀後感

介子推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介子推死後晉文公重耳深爲愧疚,遂改綿山爲介山,並立廟祭祀。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介子推的讀後感,歡迎大家的閱讀。

介子推的讀後感

又是一個寒食節來臨,黎明時分,我怎麼也睡不着了,披衣起坐,窗外寒星耿耿,遙望綿山,山林起伏,蒼蒼莽莽,松濤陣陣裹着皎潔的月輝,次第而來。月輝清冷,清冷的月輝,傳達着一種清明浩然之氣,傳達這一種千古不變的情愫:

那是千古名士介子推用熱血寫下的詩嗎?是那個千古決絕、氣壯山河的故事嗎?回答是肯定的。

相傳在春秋戰國,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讓兒子奚齊繼位,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避禍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都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幾個忠心耿耿的人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一次,重耳餓得昏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便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與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往事,心中有愧,立刻差人去請介子推。可是,去了幾趟,介子推就是不來。晉文公只好自己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孝子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也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來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書袖在身邊,作爲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節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爲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節,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寒食節前晉地之人以舉火爲忌,老百姓寒食竟達一個月之久,“莫敢煙爨”。想那時國人緬懷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到了唐代皇家認可並大加提倡,寒食節曾放假七天,並增加了好多內容。首先,最高統治者吸納了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並將其改造成改新火的新習俗,在寒食節的第三天,即清明那一天舉行隆重的皇帝賜百官新火的活動。“御火傳香殿,華光及侍臣。星光中流瀉,燭耀九衢人。”場面盛大,蔚爲壯觀,之後是大宴羣臣。此外,還吸收了民間的郊遊、鬥雞卵、鬥雞、走馬、蹴鞠、擊球、盪鞦韆等活動。詩人王冷然的《寒食篇》很能說明寒食節在唐代所有節日中的突出地位:“天運四時成一年,八節相迎儘可憐。秋貴重陽冬貴臘,不如寒食在春前。”

到了宋代依然繼承了唐代的做法,只是到了元朝之後寒食節逐漸與清明節合而爲一,清代甚至明確說“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今人不爲節。”

時光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人們似乎淡忘了清明節發端於寒食節的故事。在我國悠久的民俗文化中,因紀念歷史人物的節日只有兩個:一是五月端午,爲紀念楚國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爲緬懷晉國大夫介之推。對此,葉劍英元帥有過精闢論述:“以寒食寄託哀思,爲了怕引火再燒了綿山。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子死難日乘龍舟往汩羅江丟糉子一樣,一來爲了紀念屈原,一來也怕魚類再糟蹋屈子的軀體。這是無權的人民羣衆懷念他們所熱愛的歷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時期的兩位賢哲,一南一北,雙星輝映;一水一火,赴義成仁;一江一山,永載史冊。

而今又是寒食,我不由得想起晉國高士介子推。早晨,匆匆捏了幾隻子推燕,穿在柳枝上,掛在門邊,以爲懷念。如今懷念介子推,也許就是強調寒食節本身所固有的一種精神——清正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