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路遙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裏》讀後感想

路遙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裏》讀後感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8K 次

導語:《在困難的日子裏》描寫的是六十年代農村貧困子弟馬建強在城市求學時與飢餓作鬥爭的故事。小編收集整理了相關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路遙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裏》讀後感想

  【讀後感1】:

在語文晚自習裏,我們欣賞了路遙寫的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裏》認識了堅韌不屈的主人公馬建強,也認識了樂於助人的生活幹事吳雅玲,認識了關愛同學的鄭大偉,也認識了知錯就改的周文明。

在那個條件艱苦的是時代裏,連一口飯都吃不上的的馬建強同學以全縣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全縣唯一的中學——縣立中學。他與幹部子女碰巧分在一個班級。他學習刻苦,成績也非常優異。這一切都很好,但是他還是擡不起頭來,因爲他家庭貧困,不像其他幹部子女的家庭那樣家庭富裕。他在這個班裏不僅要忍受飢餓和寒冷,還要忍受同學們的歧視。可是他依舊堅強,在逆境中奮發拼搏。在班中生活幹事吳雅玲不僅經常幫助“我”,而且還時常以各種方式,不使我尷尬。使“我”從以前的吃不上飯,轉變成現在已經可以買得起學校食堂的“丙”套餐。“我”十分感謝她。鄭大爲很喜歡吳雅玲,但是他經常因爲“我”與吳雅玲在一起,所以鄭大衛很不開心,而周文明經常火上澆油說一些讓“我”大衛、雅玲都很尷尬的事情。“我”不能這樣,讓鄭大衛不開心。而“我”也不能在忍受這些了,所以“我”做出了一個令”我“自己都嚇一跳的決定——退學。當”我“已經走出了學校後,吳雅玲、鄭大衛、周文明又把我追了回去。此時的吳雅玲身上已經糊上了一層白色的“雪衣”。他們將我再次接進了學校,大家,手拉着手,重新認識到了友誼。

聽了老師念這篇文章後。我覺得我們應該向這篇文章裏的每一位主人公學習。向馬建強學習他的勇敢、堅毅不屈、正直無私、自尊自愛的美德。向吳雅玲學習她的樂於助人,向鄭大衛學習他的關愛同學,向周文明學習他知錯就改的美德。

與那個時代相比較,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但是現在有着許多的同學,他們不珍惜選在的好生活,不努力學習,甚至於都沒有一顆感恩之心。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用多少革命烈士的鮮血與汗水換來的。而他們卻浪費光陰,玩遊戲玩的通宵達旦,淡化了學習知識的興趣。父母掙的錢來之不易,而他們卻花錢如流水一般,追求品牌,毫不猶豫······

現在的我們真的太幸福了,我一定會珍惜現在的光陰。努力學習,加倍的努力!

  【讀後感2】:

再翻開《路遙文集》,我還是忍耐不住先翻看《在困難的日子裏》,這應該是第四次了。

《在困難的日子裏》以它十分獨特的魅力吸引着我,通過一個窮苦山村孩子——馬建強,向我們展示了三年困難時期的無奈和困苦,但正像文中所寫的那樣:“青春、友誼和愛的'花朵,就是在飢餓和嚴寒中,也在蓬勃的怒放着!”

許多人說《在困難的日子裏》是一部帶有一定自傳成分色彩的中篇小說,我想的確如此。文中的主人公馬建強與作者路遙都是出生在農民家庭,從小在鄉間長大,然後到縣城上學。而這其中的故事,我想也不盡相同。讀着《在困難的日子裏》,我腦中就會浮現出在曾經在電視裏看過的,那些依然在同飢餓和寒冷作鬥爭的人們。天又冷了,他們還是穿着單調、不保暖的衣服坐在如冰窖一般的家裏編竹筐以維持生計……

我皺皺眉頭,惱恨自己爲什麼當初捐助一個貧困小學時,只捐給了他們一本自己不願再翻看的、破舊的神話故事書。我想他們需要的並不僅僅是故事,更多的是知識,他們也是我們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也要汲取大量的養分啊!而我在那一次卻沒有給他們更多的機會。

我不自覺的把目光投向自己和身邊的人,對於和馬建強一樣的人們來說,我們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尤其是像我一樣的中學生們,基本上是要什麼有什麼,卻還不滿足,與那些孩子的求知慾比起來,我們真的是差太多了……寫到這裏,連我自己都覺得十分慚愧,仔細想想,自己不努力實在是說不過去啊!

這部小說帶給了我太多的震撼,零零散散,各方面的都有。以前只聽爸爸說起過三年自然災害時好多人都吃不上飯,尤其農民更苦,《在困難的日子裏》關於那段歷史,給了我更形象的認識。我打心眼兒裏佩服馬建強,佩服那些在困苦中依舊堅強着的人。我被震撼着,同時也被感動着,被那種艱苦時期仍舊存在的友情感動着,這友誼純潔而真摯,怎能讓人不爲之動容?

我爲它讚歎,爲他鼓掌。

  【讀後感3】:

我看了一篇作文《在困難的日子裏》,特別令人感動。寫的是作者的媽媽下崗後賣紅薯,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卻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鄙視。在困難的日子裏母女倆相依爲命,不怕別人的流言蜚語,勇敢地生活着。

我在眼裏,急在心裏,我覺得作者這時一定希望自己能快快長大,爲媽媽出一份力。母親給了我們很多,但我們卻沒什麼給媽媽。正如文章所說,作者問媽媽需要什麼來回報她,可她媽媽卻說什麼也不要,只要孩子永遠快樂。這短短的幾句話,卻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多麼令人感動,催人淚下。但願這位母親能找一個好工作,這樣,作者也不會常常流淚了……我相信,只要作者和她媽媽之間還有愛,就一定能夠度過難關。

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因爲我媽媽也對我很好,每當我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時候,她總是鼓勵我。當我考試分數差時,就鼓勵我別灰心;考得好時,就高興地說:“我爲你感到驕傲!”媽媽從不讓我對事失去信息,她還讓我用“有時不好的東西也有優點。”作爲座右銘。有時當我想到自己體育成績很差,不能得“三好學生”的獎狀時,我就笑不出來了。“要想體育好,就得天天鍛鍊!”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對我說。對,我要天天鍛鍊,報答敬愛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