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1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1、【備用金階段】一份財務保障金,如果從現在開始失去工作,我準備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活多久再重新找到合適的工作?儲備金很重要!這同樣適用於中年失業時的備用金。

2、【財務自由階段】計算器每個月的花銷,如果在此花小的基礎上不變。我需要多少錢,可以通過不工作,僅吃利息就能維持自己的生活。預算出來,我需要準備多少錢?

3、【實現能想階段】我的夢想要花多少錢?在不花掉鵝的基礎上,我須要每月收入多少錢(理財+收入)才能夠實現夢想?

4、關於收入的分配:50%儲蓄,20%用來實現夢想,20%用來學習,10%用來日常生活。現在10%還不能支撐我的生活,但是我的分配比例要進行調整。

5、想要實現財富的積累,不讓錢在手中溜走。除了儲蓄,還要學習投資。投資和投機是有區別的,實物投資要優於貨幣投資。

6、成功日記,可以鼓勵我們去堅持做一些事情,讓我們更有成就感,個人認爲,我有必要堅持至少寫1年,到20年年初。

7、一個可視化的目標,開始只是知道自己要努力,但是沒有可達成,可考覈的點,也沒有動力,在讀書的時候嘗試了填寫,但是不切合實際,所以這塊的內容要重新慎重的考慮評估。

8、除了節流,開源也很重要。正真的去想想方案。

9、每月的固定存款真的真的很重要,即使有負債,也要有一部分錢用來養大鵝。雪球不能停,雖然現在我還說不清楚道理,但是我知道這是對的。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2

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中,一個人的價值觀一旦形成是很難更改的,或者說不能做出大的改變,如果更改可能會給人帶來非常大的痛苦。

在《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中,作者博多舍費爾提到:根據你的目標來調整你的價值觀非常重要。作者也給出了他自身的一個例子,來說明有時候一個人的價值觀在不同情況下會自相矛盾:他一方面想變富,另一方面又不願意工作過度而死。他一方面想獲得福報,就會想貧窮是福;另一方面他又想變得富有,因爲他憎恨貧窮,貧窮使人生活不幸。

這讓我也想到了自身的一個例子:百天約讀之前從不做課程,都是社羣模式督促讀書和打卡。我覺得應該做一個課程,讓大家以課程爲中心展開閱讀,然而一直沒有去做。我一直認爲是自己懶癌晚期的原因。看到這裏我才明白,原來我跟博多舍費爾一樣,價值觀是衝突的。

因爲我自己的成長模式是這樣的:發現一個問題,自己蒐羅資料,自己尋找答案,然後解決掉它。我認爲這樣的自由學習方式雖然剛開始慢一些,但一旦掌握了這個底層的規律,學習的樂趣、效率和質量都會上升一個臺階,讓你站到不同的高度裏去。我還認爲閱讀也好,學習也好,其過程中的迷茫、孤獨和彎路是任何人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只不過時間長短不同而已。而唯有在經歷這些時,不停探索、不停思考,纔可以找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有些答案別人是無法給你的,只有你自己通過不斷地思考才能找到,書籍的閱讀可以幫你做到這一點。

而一個課程,是把書中知識掰開了揉碎了加上自己的見解呈現到你面前的,這感覺就像別人把一個美味的饅頭嚼碎了吐給你吃,想想就很噁心啊。一個課程因爲經歷過加工再呈現到你面前,它代替了你的思考,而奪去了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也就奪去了他成長的可能性。

而隨着思考的不斷深入,我漸漸意識到,一個人的閱讀體系和他的思考體系是分離的,或者說並不是完全融合的,是兩個不一樣的系統。

也就是說,閱讀書籍只是一個思考的載體,一個工具。這也就能解釋爲什麼讀了很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爲一個人讀了很多書,卻依然不知道如何思考,他可能只會複述作者的原話,遇到問題時依然只看到表面現象;而一個思想深邃者,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他思索出來的答案不一定是通過閱讀,他可能只是靜靜地去想。

那麼同樣的道理,寫作也只是一個思考的載體,他並不會阻礙一個人的思考,相反,凝結着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團隊思考的結晶,會更高效地傳遞給他人,讓他們主動思考,引發更深入地思考。

經過這樣的一番思緒整理之後,維基筆語正式列入了日程。

我想通過這樣自身的一個例子,告訴大家或許我們都該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覺得該去做但一直沒有去做的事情,真的僅僅是因爲懶惰或是拖延癌晚期嗎?還是這個該做的事情和你內心真正的想法有衝突?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3

這本書內容重複的比較多,稍微囉嗦,作者說來說去就是每個人收入所處的4個象限。E(僱員)和S(自由職業者),B(企業創辦者)和I(投資者)。

我覺得作者在最後總結的特別好:這本書就是爲了讓你從多個角度看清你是誰,你的興趣是什麼以及你最終想成爲誰。作者給出的都是理念的轉變,具體的還是需要努力拼搏付出行動去實踐。

處在E象限是僱員,給別人打工的,大部分人都有過或者一直是這個身份。做E的缺點就是要一直上班纔能有收入,並且收入越高就要繳納越多的稅,到自己手中的工資就不多了。更不用提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行,不上班就沒有錢了。我婆婆在天津的傢俱廠上班,給別人打工,胳膊疼的難受,爲了掙錢依舊每天靠吃止疼藥堅持,因爲不幹活就沒有工資,她沒得選擇。

處在S象限是自由職業者,自己僱用自己。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一個身份,自己開了一家淘寶店。這個象限的缺點是掙得越多就越累,越沒有時間精力陪伴家人。這個象限最累,最辛苦,因爲E還有節假日,處在S的位置你一天不上班,一天就沒有收入。我現在還有相當嚴重的頸椎病,就是做淘寶店那個時候留下的後遺症。還有我認識的保險代理人李姐,她自己開的工作室,不說她每個月的收入是多少,只是感覺她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爲,特別累,去年說自己身體狀況很不好,就是長期的繁忙工作、每天休息過晚導致的。

處在B象限是企業家,有自己的企業,或者創辦自己的企業系統,僱傭別人給你打工。不管你在不在公司,都會有收入,並且有了公司,很多開銷可以稅前支付,能少上交很多稅。

處在I象限就是投資者。自己的錢用來投資,產生被動收入,這個象限是極好的,因爲不用付出就有收入,但這個是建立在有足夠的資金的基礎上的。

S象限和B象限,看着有相似的地方,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的區別是一個是自己給自己打工,如果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收入就中斷了。另一個是別人替自己打工,不管自己來不來公司,就算離開公司一段時間,也不會影響自己的收入。

作者分四個象限其實是圍繞實現財務自由來說的,那咱們普通人如何把各象限結合起來實現財務自由?

我個人認爲其實不管咱們在哪個象限,有着左側的E和S的身份,儘量兼顧到右側的象限B或者I的身份。如果不具備開創一個企業系統,創辦企業的能力也就是成爲不了B,也一定要讓自己處在右側的象限I的位置,多學習投資經驗和技巧,讓自己的資產實現被動增加。

首先可以考慮E和B結合。

E象限的人可以考慮創業,也就是關注自己的事業,處在B象限。比如我老公,他是在醫院做醫藥品的進貨,這是他在公司作爲僱員的一份工作,也就是他的職業。因爲他熟悉醫藥行業,所以他可以考慮開一家自己的藥店,然後僱傭別人幫他賣藥,這樣他就跳到了B象限,雖然不是做什麼大的企業。但這至少是他的事業,而公司的工作只是他的職業。

其次可以考慮選擇E或者S與I結合。

要想盡快實現財務自由,光靠E或者S,是不太容易辦到的。實在沒有能力處在B的位置,一定要讓自己處在I的位置上,多學習點投資技巧和經驗。讓自己在E或者S掙的錢,利用在I象限學到的投資知識,產生被動的收入,離財務自由也會越來越近的。

舉個S沒有結合I的例子:

我爸媽自己開飯店做生意,典型的S,除了在農村老家蓋了一套二層樓,供我上完大學,手裏基本沒錢了。如果懂點投資知識,讓自己處在I的位置,或許人生就不同了。

我爸在收入達到頂峯的時候,蓋的二層樓房,那個時候我弟弟還小,結婚更是遙遠的事情,他們只是覺得反正以後也得蓋,早蓋早省心。更不用提,他們都在縣城開飯店,家裏的屋子大部分都空閒着,根本沒有使用價值,但不蓋房子,他們就能把錢增值嗎?我看未必,因爲他們除了把錢放銀行,得到一點通貨膨脹都跑不贏的利息,沒有任何別的投資途徑了。讀書筆記。我們那邊的農村都是這樣子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有點錢就蓋房子,並且一蓋就是兩層,可笑的是所有的二樓屋子裏堆放的全是破爛、糧食和一些不用的東西,二樓冬冷夏熱,根本沒有人願意住到上面。但別人都蓋兩層樓啊,所以隨大流,自己也跟着蓋。因爲放銀行利息太低,他們又沒有足夠的投資知識,不可能讓自己處在I的位置,只能蓋房子花掉。

下面說個E沒有結合I的例子,這是我婆婆貸款買房的事情。

借款這件事情真的需要慎之又慎,不然只會掉進自己挖的坑裏,一輩子也翻不了身了。如果自己買房子實實在在是剛需,自己居住也就無可後悔,但買房子不住,沒有實際利用價值,又要貸款,不考慮別的途徑就是一項很壞的負債了。作者說如果準備負債並承擔風險,要確信你能爲此支付,如果個人借債,要確保數額很小。如果借大額債務,要確保有人替你支付。

我婆婆的收入處在E的位置,買房子時就是一個典型的借大額債務買房,買的房子沒有實際利用價值,房子閒置,還要拼命還債的例子。在收入達到高峯(前幾年一個月最好時候掙過一萬元),趕上二兒子結婚的時候,買了一套三層樓房,幾十萬貸款。直到20xx年年底,賬款才全部還清。所以現在的她手裏還是一點存款都沒有,就是胳膊疼的每天靠吃止疼藥緩解,也要上班掙錢,一方面她需要費用供養女兒上大學,另一方面還要有生活方面的開銷。而家裏的房子現在的狀態是空無一人,他們在外面打工,兒子們都在城市裏租房子,那麼大的房子實際利用價值等於零。

他們爲什麼在老家買那麼大的完全沒有實際利用價值的房子,就是覺得在外面闖了這麼多年,終於在家裏買了套房子,多有面子啊,是虛榮心在作祟。

按照作者說的好的負債,她當時應該考慮別的途徑。他們老家本來是有老房子的,如果他們把房子買小一些,買在縣城靠進學校或者稍微繁華的地方,不住的時候或許可以出租出去,每月的還款如果可以用租客的佣金來支付,那就變成了良好的負債。剩下的閒錢,如果學點I象限的知識,讓錢被動生錢,現在的境況是不是好很多。

結合I的投資知識,在掙錢的高峯期,更早更快地爲自己的退休生活儲存保障金,爲子女的教育儲存保障金,到了老年掙錢能力不足的時候就不用那麼辛苦了,也就是實現了財務自由。

父母輩那個時代的'人,因爲不是機關單位工作,老了沒有固定的退休收入,加上認知能力不夠,年輕時沒有儲存退休生活保障金,一輩子的積蓄全部砸在了房子上,何來的財務自由,只能過着被錢控制的生活。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4

醍醐灌頂,耳目一新,是我閱讀《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最真實的感受。大概在20xx年初關注了一些投資理財類的公衆號,閒暇時刷刷推送的軟文,旨在獲取些財務知識,恰在今年春節前有關於節假期間書本推薦的文章,想着節假期間翻翻紙質書,遂立即上某寶搜索,購買了《聰明的投資者》和《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前者在節前很快到貨,匆匆翻看了幾頁,後者在節後纔到貨,節後上班第一天便去傳達室取貨,下班就迫不及待的閱讀起來。

《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是富爸爸系列書籍中的一本,全書共分現金流象限、做最好的自己及如何成爲成功的B和I三部分。在閱讀本書之前,我未曾知有現金流象現,更從沒區分過何爲E、S、B、I,也不知自己屬哪個象限,文中所述“富爸爸現金流”遊戲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

隨後又買了《富爸爸》系列書籍,作者在各書中反覆列出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強調收入與支出,資產與負債,使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多麼的糟糕。作爲工薪階層的普通一員,我所有的收入來自工資,典型的窮人。正如書中所述,我越努力工作,表面上看起來工資在增加,但所有的收入全依賴工資所得,而隨之而來的是各項開支越來越大,掙的多花的更多,不知不覺便一步一步陷入了財務危機中。

所幸的是我從來不適用信用卡,沒有養成透支消費的壞習慣。書中強調資產與負債的區別,作者強調能夠帶來正向現金流的才能稱之爲資產,反之則爲負債。作者甚至舉例論證,房產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認真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按之前的思維而定的資產其實都是負債,房子每月需要付出一定金額還貸,沒有產生正向現金流,車子更只能算是消耗品,每天都在消耗資金。這不得不使我產生了緊迫感,在這老鼠賽跑的遊戲裏如何才能快速逃出賽道?百思而不得其解。

當然,我也下載了富爸爸現金流遊戲,最開始總是無法逃離老鼠賽道,按慣性思維有錢纔買,不敢借款,等待的結局永遠是失敗。通多多次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慢慢的“101”就能輕鬆過關了,此時在遊戲中我對錢的處理方式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接着慢慢玩“202”,儘管成功逃出賽道有難度,讀後感.但成功率明顯逐漸提高了。通過遊戲,我認識最深刻是,錢不能死在手裏,不流動就失去了價值,但也不能有賭徒心態,一旦一次賭輸想再翻盤基本不可能,這恰好與現實生活也是吻合的。

儘管到今天我依舊還未找到實現財富自由的方法,但通過閱讀書籍拓展了知識面,對比反思發現了自己存在諸多問題,進而引起了自己對財務方面的思考,併產生了對財務知識求知若渴的想法,也不算是一無所獲。今天,儘管離開校園已七年時間,但正如大家所說,離開學校,學習才真正開始。恰值此時,提醒自己,保持對學習的敬畏之心。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5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去年的5月份,五月讀完,12月又再次復讀。可想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很喜歡的好書。

機緣巧合,讀三公子的《工作前五年決定你一生的財富》,書中推薦了博多老師的《小狗錢錢》——一本寫給孩子的理財書,至今已讀過不止5、6遍,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體會。可以把兒童理財的書寫的大人都覺得受益匪淺確實讓我由衷敬佩。瞭解到博多老師還有一本寫給成年人理財的《財務自由之路》,趕緊去亞馬遜買來讀。當時還買錯了,因爲羅伯特.清琦老師也有一本同樣名字的書,是屬於《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的,好在也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

其實去年通讀兩遍,只覺得受益匪淺,但確實在慚愧,看過之後大多並沒有付諸實踐。今年給同事推薦《小狗錢錢》,有了再讀一次《財務自由之路》的念頭。忽然想做一下筆記,做一下規劃,試着將書中的方法付諸實踐。

在第一章-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關於樂觀主義和自信,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走進了樂觀主義的誤區,把它誤以爲自信。書中把兩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做了解釋。

樂觀主義讓你看到實物的積極面,而自信給你一種戰勝事物黑暗面的信心。自信指的是一個人在自身經歷的基礎之上,知道他遇事可以依靠自己。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陷入了盲目自信和給予否定自己的怪圈,從沒有認真分析下當下發生的事情是否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潛力有多少。

現在你處在什麼樣的狀態之中?7年前你在什麼崗位,薪資是多少?現在呢?你覺得7年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和突破?是什麼造成了現在的結果,讀書筆記.思維方式。其實看到這的時候,我在想,算下來畢業到現在工作時間不過4、5年,但現在又比剛工作那會多了什麼,薪資?閱歷?還是能力?好像結果有點難看。那下一個5年呢?按照之前的思維方式、行爲習慣,那不用等到那個時候我也可以看到5年後自己的模樣。

所以趁現在,規劃自己的生活。首先需要將四股力量:夢想、價值觀、目標、策略協調一致。看到這裏,我想了很久,關於夢想。

其實只閱讀不去實踐,很快知識就會被覆蓋了。這次我想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實踐思考規劃,同時也在這記錄下過程。希望5年以後、7年以後的自己可以看到。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6

參加了隨友書院新一期的讀書活動,認真讀了《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作家博多·舍費爾,也是理財啓蒙書之一《小狗錢錢》的作者。兩本書都有一些相同的觀點和方法如夢想清單,成功日記等。今天的讀書筆記,我主要是結合我自己的理財實踐,分享下我感觸比較深刻的一些章節及個人心得。

終日忙碌的人,永遠沒有時間致富

這一點我感觸特別深。之前在企業上班,工作耗費我大量的時間精力,以至於我除了應付工作外沒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每天都機械地被動地被工作任務推着走,完全沒有時間對自己的生活狀況做覆盤。兩年前換了工作後,增加了許多個人的時間。工作之餘的這些時間我可以利用起來照顧家庭生活,做一些思考,安排一切與個人發展有關的事,思考一些與財務有關的東西。時間是我換工作的最大收穫。現在還經常感慨自己原來的生活狀態,我怎麼會有時間致富呢!所以,時間真的是最寶貴的財富啊!

勇於承擔責任,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勇於承擔責任,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纔是最自由的人生狀態不是嗎。拒絕承擔責任只能讓你變得軟弱,只能讓別人決定你的生活方式。對於這一點我真的是不能再同意了,這不僅用在財務管理,適用於任何的生活場景。我的人生我做主,你還記得你經濟獨立那一刻的自由嗎?我是記憶深刻啊。那一刻我有能力可以爲我自己負責了,我可以自己做決定了,飛一般的感覺呢。

做你自己,不要被債務綁架

這裏要說的是負債:充分調動你的自控力,理性消費,控制好你的負債。現在普通人生活中最多的負債就是信用卡和住房貸款。這些負債管理好是你財務自由路上的助推器,管理不好就是絆腳石,細心經營,不要被債務牽着鼻子走,千萬不要透支。這一點我還是自認爲做的比較好的。刷卡消費絕對不在自己承受的範圍之外,信用卡支付不是用來擴大你的消費慾望的。

讓自己成爲專業領域的專家,使自己不可取代

挖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體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變得跟別人不一樣,尋求一個新的領域,並鍥而不捨的努力。這一點是不是跟現在的技能變現的觀點很相近。這也是我最近在不斷探索的內容之一。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拓展自己業餘的可能技能,並堅持打磨,發展出自己價值體現的新領域。

這本書講的很多觀念非常契合我最近對自己生活的一些思考。在這裏先交上一篇作業,後續會照着書做一些練習,好期待自己的練習成果。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7

經常聽長輩們說起這樣一句話:越有錢的人越攢。在《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博多舍費爾將其表述爲節約是富人的美德,也暗含着全書的核心觀點儲蓄使人致富。全書由兩部分展開,第一部分是基本原則,講得是關於財富觀和信念的內容,觀念對於人的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我對第二部分通往第一個100萬的實用指南更感興趣。如作者在前言裏說的,從4個策略說明了一種理財途徑,這裏說說我的理解,有不好的地方還請高人指點。

將收入的一定比例儲蓄起來。書中指出:要建立一個鵝賬戶,從我們的活期賬戶往鵝賬戶劃款。每個月拿到工資首先付錢給自己,在月初把收入的10%劃到一個獨立的賬戶上去。爲什麼是10%,而不能是15%甚至50%?因爲我們的需求會隨着收入增加水漲船高,而10%並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比如1000塊和900塊,咬咬牙很容易省下100塊。這裏還要解釋一下鵝賬戶的來源,作者講了一個生金蛋的鵝的故事,鵝每天只生一個金蛋,貪婪的農夫爲了找到生更多金蛋的方法,將鵝解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用10%養大我們的鵝。

用儲蓄進行投資。我們對於鵝賬戶上的錢,要按一定比例進行投資,即進行資產配置。爲了追求較高的利率,一部分拿來購買高風險的股票,自己沒有經歷關注股市動態,可以拿去購買基金讓別人幫我們的錢增值,一部分儲蓄起來,或者找到一種不容易貶值的方式但是隨時可以由你使用的形式,我的理解是這部分用來做儲備資金,完成補倉或者作爲我們的財務保障。投資要講策略,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注意股票和基金的多樣性,書中建議5種以上10種以內。常聽說股市危險,我也思考過一個問題,爲什麼買了股票,有的人會破產?放在那裏等着漲回來不就可以了嗎?就算漲不回來也不至於破產吧?偶然知道槓桿這個詞,破產很可能就是這個的原因。公司經營不善退市也是一種原因。也聽說有人將房產作爲抵押,貸款炒股,結果血本無歸。我們在進行投資時,還請想想初衷就是爲了讓家人幸福,保持自己的底線。

增加你的收入。這裏僅摘抄一段話:原則上,我們的收入與我們提供給市場的價值等同。而價值有4種:產品,知識,服務,創意。你通過哪種價值來掙錢?你怎樣營銷你的知識?如何將你的創意變成金錢?你能提供哪些產品?記住,收入是揣到你口袋裏的錢,誰欠你的錢?你能出售哪些財產?仔細想一想!

將收入增加部分按一定比例儲蓄起來。遇到加薪或者獎金,我們不能一口氣全花掉,要拿出50%用於儲蓄,另外50%用於提升生活品質。有的人自己就是老闆,有的人覺得自己還沒有收入。其實換種思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闆,每個月要首先給自己發工資,要適時給自己加薪激勵自己,從父母那裏拿到的生活費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收入。在我們收入還很少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理財,這樣交的學費也會更少,並不是要等我們有錢了再去理財。一個自省的問題,什麼時候算是有錢了呢?中了彩票?

以上4點之外,還有一些刷新我觀念的內容。比如,要達到財務自由,前面還有財務保障和財務安全。這三者就像是三個水桶,最上面的木桶水滿了再去追求把下面的木桶裝滿。記賬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這能讓我們知道自己每月要支出多少,從而知道財務保障需要多少金錢,即在不工作情況下,我們維持6-12個月的生活需要花費的錢,當然也包括生病治療的情況。我也知道了銀行和儲戶的關係,在一些情況下,儲戶掙得越多,銀行就掙得越少。知識就是力量,能應用知識才是力量。閱讀、聽講座、尋找榜樣使我們進步,要保持學習的習慣。

如費舍爾先生所願,我嘗試傳播這本書的理念。初次接觸投資理財內容,還請讀者辯證看待,有爭議的地方歡迎討論。祝願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