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根》有感

讀《根》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根》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根》有感

讀《根》有感1

我是個熱愛讀書的女孩,讀過不少的書,但有一篇文章——《當一根手指有了夢想》令我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文章的主人既令人心痛,又叫人感動。文中講的是:一個孩子得了漸凍症——一種不治之症,他年僅七歲,爸爸不甘,爲了救孩子,賣掉了家裏所有田地。但對巨大的醫療費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孩子有一天說他想上學。爲供孩子上學,爸爸只好找了份送奶的工作,十分辛苦。他看到爸爸這樣艱辛,十分心疼。發誓要好好讀書,報答爸爸。他全身只有右食指能夠活動,只能晃動胳膊用食指寫字。在學校,爲了不大小便,他堅持少喝水,甚至不喝水。這樣的日子,他“整整”堅持了11年。20xx年7月,他以455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學——憑着全身唯一能活動的右食指。他!就是唐旭。

聽到這裏,你也許覺得不可思議吧?是啊!漸凍人唐旭用自己全身唯一能活動的右食指實現了夢想,考上了好的大學。像唐旭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如:霍金、海倫凱勒、張海迪……他們比任何人都不幸,但他們身殘志不殘;他們比很多人都偉大;他們比我們更加意志堅強地跟不幸的命運作鬥爭。

人一旦有了夢想和目標,就不能輕易放棄,遇到挫折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奮力一搏。哪怕只有最後一絲絲希望,也不能輕言放棄!是的,夢想很遠,可你不去追夢,它就永遠屬於幻想,永遠都不會實現。想要實現夢想,就要如同唐詩裏的小草一般,要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精神。更要有唐旭一般的毅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夢想,但只有不放棄,不妥協才能到達夢想的天堂!自從讀了《當一根手指有了夢想》這篇文章,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都會想到唐旭,想到自己的夢想……重新站起,勇敢面對。

我們每個人都要像唐旭一樣勇敢追夢,不放棄,不妥協。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飛向夢想的天堂。像雄鷹一樣翱翔在!我決定要向唐旭一樣,努力地朝夢想之路前進,不管路上有多困難!

讀《根》有感2

根鳥,顧名思義,肯定會有人認爲它是一隻無足輕重的鳥,可事實卻不是如廁。“根鳥”是一本書的名字,也是這本書裏的主人公。

《根鳥》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紫煙的少女到懸崖上採花,卻一不小心失足掉進了大峽谷。她出現在一個名叫根鳥的少年的夢裏,根鳥爲救她而去尋找夢中的大峽谷。根鳥出發了,一飛沖天,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夢。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峽谷、小鎮……一個個場景奇異而玄妙。根鳥成長在現實與夢幻之間,他決定以夢爲馬,度過他的成長階段。恍惚、迷亂、搖擺、清醒、執着、一往無前,他在痛苦中品嚐着歡樂。

在書中,根鳥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戰勝了尋夢路上的種種困難。他還用他那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重獲新生!

回首往日的點點滴滴,我猛然發現:現實生活中的我不及根鳥的萬分之一。他做一件事,就算是受到了打擊也絕不灰心,就算是遭遇挫折也絕不放棄,可是我呢?思緒將我拉回了半年前的那一天……

“接下來我們頒發藝術節獲獎的同學,請報到名字的同學上臺來領獎。……”廣播裏響起了老師的聲音。當老師報完獲獎的名單時,我沒有聽到我的名字。我從心底裏知道:我失敗了,我沒有獲獎。我一蹶不振,好長時間上課時都沒辦法集中精神。直到現在,我才意識到自己當時的舉動是多麼的幼稚。

……

根鳥,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決定用這些時間去追逐夢想。他成功地詮釋了夢想的意義。他的一舉一動是人類的奇蹟……

讀《根》有感3

安徽省六安市皖西路小學五一班李泠然

讀了《根》這篇短文,我對根和根的品質有了很深的瞭解。

根它給葉子以無限生機,給花朵以青春活力,它將自己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大地!它千姿百態,碩果給人間美的享受!

也許有人不屑一顧地說:“根實在不美,自甘被埋沒,真是愚昧極了。”我覺得這樣的理解未免太淺薄!如果沒有根在泥土裏拼命地吸收養料,就不會有無限生機的葉子,青春活力的花朵。根雖然埋在地下,樣子很古怪,但它不雅的外表卻包藏着一顆高尚美麗的心。

我由根的品質聯想到了,在生活中,也有許多有着根那樣品質的人。比如:清潔工,他(她)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爲我們打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環境就不會有這樣整潔乾淨。還有那些守護在祖國邊疆的軍人們,他們像根一樣,用青春,甚至是用生命保衛着祖國。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過上這樣安寧的日子,這樣美好的生活。其實還有許多有着根一樣品質的人,老師、警察等等。

我以後做人也要像根那樣,有着博大的胸懷,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質,要做一個默默無聞,有着奉獻精神的人。

讀《根》有感4

我又一次翻開《母親是一根穿針線》這篇文章,裏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作家的母親正爲兒子穿針釘鈕釦,可只因她視力下降得厲害,試過無數次,線仍未穿進針眼裏,她爲了不打擾兒子,依然再試一次……兒子透過顯示屏看見反射過來的母親,怔住了,他明白自己以後該怎樣做,即使幫母親穿一根針,也可以使她的母愛暢通無阻。

讀了這篇文章,我被文中的母親深深地感動了,也許,她的母愛並不是轟轟烈烈,甚至不值一提。從小到大,她爲成長成作家的兒子付出過多少愛?在穿針的過程中,儘管她試過無數次,針也仍未穿進針眼裏,但是她也不會打擾正在文思如泉的兒子,這正是母親的絲線在兒子這裏找不到進出的“孔”,使母愛無法釋放出來。

這不由得又讓我想起了一篇文章:有一個孩子因母親的嘮叨,而跑出了家門,飢寒交迫中又發現自己身無分文,但一位善良的老奶奶幫助了他,給了他一頓免費的餛飩,他不禁感激涕零,但他卻忘記了母親無私地爲他付出了多少愛,正是因爲他怕母親的嘮叨,而堵住了母愛這條道路。

再想想我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不也常常這樣嗎?在我沒考好試的時候,母親便會不厭其煩地給我講學習的方法、經驗,怎樣預習,怎樣複習,給我上輔導課,做考卷,每當這時,我就覺得母親特別煩,甚至我會關上房門,拒絕母親那愛我的嘮叨。但母親還是毫無怨言地重複她的嘮叨,一如既往地關懷着我,現在想想我是多麼的不懂事,是我堵住了母愛這條路。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不能把母愛拒之門外,要讓母愛永遠地暢通無阻。

讀《根》有感5

今天,我讀到了一篇名爲《一個項鍊》的文章,故事主要講:“我”36歲那年,一個收廢品的老太太帶着她收養的小男孩來到家裏收報紙,“我”聽聞他們的遭遇後非常的同情。當“我”送走了他們之後,他們再一次的回來了,使“我”十分厭煩。當得知他們是拾到了“我”遺失的、珍愛的金項鍊時,便掏出了100元錢以表感謝,但他們謝絕後就離開了,“我”十分感激。

文章中拾金不昧、不圖回報、樂於助人的老太太和小男孩給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他們雖然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卻有着一顆閃閃發光的、金子般美好的心靈;他們雖然只是普通人,但是卻有比很多人都高尚的心靈。當我讀到第三自然段時,作者描寫小男孩時所使用的“攙”以及連續使用的三個“搶着”,讓我感受到了這個小男孩是一個知恩圖報、懂事的孩子:他知道老奶奶收養了自己,心懷感激,就非常體貼老太太,還知道她的年紀大了,就搶着幹活。文章中還利用“緩緩地攤開雙手”與“手掌心裏託着”這兩個短語,形象的描寫出了老太太手捧項鍊時的動作,還間接寫出了老太太與小男孩拾金不昧的美好品質。

讀了這篇文章後,其中的老太太和小男孩讓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一件發生在去年的事:我帶了20元錢到學校爲了繳費,因自己不注意而把錢弄丟了,我心急如焚。+我找到了老師,老師答應了我會盡力幫助我。第二天,老師找到了我並且告訴我:“你丟的50元錢找到了,是一個四年級的同學撿到的並且交給我的。”老師拍了拍我的頭,說:“下次一定要注意哦!”我點了點頭,感謝了老師。事後,我自己反思了自己的不是,還想到了那位拾金不昧的同學。20元錢雖然不多,但那位同學在收入囊中與物歸原主二者之間選擇了後者,讓我不禁感嘆:“他真是有金子般美好的心靈啊!”

讀《根》有感6

《根鳥》是曹文軒寫的一篇小說,他講述了一個住在菊坡裏的一個孩子,他名叫根鳥。他們家非常窮,他們經常到深山裏打獵。有一天晚上根鳥發了一個夢,他夢見了一個大峽谷,裏面有一個女孩,生活悽慘,一個人生活在裏面,她名叫紫煙。她請求根鳥救她出去,根鳥也答應了一定會去救她。

根鳥把夢見的事告訴了父親和家鄉里的人。但他們一地點兒也不相信他。都告訴他,這只是夢,不是真的。但根鳥一連好幾晚發了這樣的夢。他告訴父親他要去尋找那個長滿百合花,有白鷹在上面飛的大峽谷。父親最終也答應讓他去。經過了幾年之後他終於到達了那個久違的大峽谷。 他在途中經歷了重重困難,他一個人走過了荒涼的大沙漠,因信錯人被騙去了當礦工,爲了要回買馬的錢被人打了半死。在一個叫米溪的地方他完全可以開開心心的生活,過上富裕的日子。他的父親在家裏病死了,他燒掉所有,還要去尋找大峽谷。但他爲什麼要放棄這些呢?還要苦苦的去尋找那個峽谷?這還不是因爲一個字嗎?-——信! 和一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種堅韌不拔的恆心!!! 但在我們的現實當中又有多少個人能夠這樣呢?像有的人做工一樣有點辛苦就辭工,一點也吃不了苦,像有的商家一樣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違反諾言,那麼個——信子要哪去了了呢?? 要是我是當中的根鳥的話,可能我就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去找那個大峽谷了,可能遇到小小困難我就打退堂鼓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根鳥的精神

讀《根》有感7

假如有人給你一根繩子,你會用它幹什麼呢?

山中小木屋裏,住着老獵人和他的兩個兒子,他們世代以打獵爲生,在老獵人臨死時,他給了兒子們每人一根繩子,然後就嚥了氣。哥哥覺得家裏祖祖輩輩都靠打獵爲生,就應該去打獵,而這時森林裏的獵物已越來越少,因爲打不到獵物,哥哥常常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而弟弟卻不同,他首先砍柴,用繩子捆到集市去賣。後來,他發現山裏的野花很受歡迎,就每天背一捆野花去山外賣。不久,弟弟發了財,有了新房子,當他回來看哥哥時,發現哥哥已經用父親給他的那根繩子吊死在自家的房樑上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很受啓發,這個平平常常的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生活需要創新,創新才能改變生活。

回望過去,從我們的祖先鑽燧取火、以葉遮體,到今天豐富多彩的文明生活,不正是經過了一代代人創新而得來的嗎?瓦特看到水開時,蒸氣把壺蓋給頂起來,因而發明了蒸氣機;牛頓看到蘋果向下落,卻不往上升,發現了萬有引力。科學家們經過創新,使衛星升上太空、使飛船登上月球。

創新改變生活,守舊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捱打。這次旅遊,我和爸爸媽媽去長春溥儀的僞皇宮參觀,深刻了解了日軍侵華歷史!一個小小的島國能在我們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橫行霸道,正是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埋下了中國落後的種子。今天我們中國人真正的站起來了。

作爲一名小學生,我們從小就該樹立創新意識,在學習中不能做知識的傳話筒,要開動腦筋,舉一反三,將來才能做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才能創造我們美好的明天。

讀《根》有感8

少女紫煙到懸崖上採花,不慎掉進了峽谷。她出現在一個名叫根鳥的少年夢裏,根鳥爲了拯救紫煙出發了……讀完《根鳥》,我的心熱了。

一位放蕩不羈的少年,一場一觸即碎的夢,一條佈滿荊棘的路……困難、誘惑、人性的考驗更像是一塊磨刀石,褪去的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是一把鋒利的鋼刀——這就是《根鳥》留給我的至深感悟。

這不禁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電影《渡江偵察記》,影片最後,戰士小馬帶着戰友們冒着生命危險,歷盡千辛萬苦獲得了敵人沿江防線的情報,在夜晚獨自遊向長江北岸的場面,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靈深處。哪怕付出生命,也要堅持到底,正是由於無數個小馬這樣的先烈的堅持,最終,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渡江戰役的全面勝利,他們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詮釋着堅持就是勝利那顛撲不破的真理。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偉人用他們一生的經歷來譜寫“堅持,才能成功”的壯麗詩篇,史泰龍在最窮困潦倒時,還在堅持着自己的夢想,最終成功了。大發明家愛迪生,他先後試驗了1600多種燈絲材料,都未成功,一次次的試驗失敗,並沒有使他氣餒,他心中始終堅信下一次就能成功。這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那些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人,才能在追夢的路上戰勝困難,等到夢想絢麗綻放的那一刻。

魯迅曾經告誡我們:“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在閱讀《根鳥》的日子裏,有一個畫面無數次在我眼前浮現:根鳥騎着那匹白馬,馳騁在林間小道上,兩旁的綠影一閃而過,他隨着馬背上下起伏,雙眸中閃爍着堅定不移的光芒。我經常想,從一開始,根鳥的心中就一直裝着那個美麗的大峽谷,他堅信,心中夢寐以求的大峽谷就在離他不遠的前方。根鳥長大了,他經歷了人性的險惡和真善美,收穫的不僅是那份成功,還有追夢路上的快樂成長。而我感覺自己在這個暑假,彷彿也長大了。

讀《根》有感9

動物之間也有愛,而且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單薄,而是很強烈,很濃厚的。甚至比人類之間的愛,還要強烈!這幾天,我一直在讀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鳥奴》,讓我感受到了動物之間的那份濃厚、強烈、令人意想不到的那份真正的愛!

這本書主要講了:鷯哥爲了讓自己的兒女平平安安活下去,所以和蛇雕生活在一起。爲了贏得活下去的權利,給蛇雕白白當努力,想借助蛇雕的偉興嚇嚇蛇,讓兒女成功的活下去,可最後幾個兒女卻一個個走向了死亡的世界裏面生活。

在我看來,我認爲鷯哥不因該爲蛇雕白白的當努力,其實就是爲了讓兒女不受到蛇的危害,能成功地生存。可鷯哥憑自己的能力,能保護到它的家人,但一定要有信心,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成功!!!!!!

從側面的角度來講,鷯哥每天給蛇雕打掃衛生做奴力,這都是爲了誰呢?還不是希望兒女快快樂樂、幸福的活下去。再鷯哥認爲,只要爲了讓兒女成功存活下來,不管做什麼,不管受什麼苦它都願意,但只有這一個要求。、

動物之間的愛如此偉大,只要讓兒女存活,它可以放下

自己的尊嚴,可以不管任何事情,只要讓自己的兒女存活下來·······

動物之間的愛都如此偉大,那何況人呢?有一次期末考試,我的肚子一直叫疼,連午飯也吃不下去。打電話給爸爸,爸爸得知消息後,連午飯都沒吃就趕了過來,帶我去醫院。然後又回到學校,考好試,有來接我帶我去醫院掛鹽水,一直陪到我晚上6點。

有些人因該像動物學學,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

讀《根》有感10

《根鳥》這本書,是曹文軒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 20xx年4月4日,他在第53屆意大利比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上,榮獲“國際安徒生”獎。

主要講了:一位十三歲的少女紫煙在懸崖上採花,不小心掉進了一個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她出現在一位叫根鳥的少年的夢裏,十五歲的根鳥離開了家鄉菊坡,告別了父親,開始一路西去尋找他的夢。

根鳥是一個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英俊少年,不管別人怎麼嘲笑他,譏諷他,他還是依然前行。

當根鳥走在荒漠的路上最寂寞的時候,遇見了板金先生,讓他變得更加勇敢;在路途中他被長腳騙到了鬼谷當採礦工,過着奴隸一般的地獄生活,後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獨眼老人的幫助下逃出了鬼谷,走向了西邊;根鳥又在米溪遇見了秋蔓,過了一段實在、細膩而又溫馨的日子;在鶯店他完全變了,白天喝酒,晚上看戲,幾乎忘掉了自己的夢想,幸好板金先生的出現讓他及時覺悟,並繼續踏上了去西邊的路程,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三章《鬼谷》。這一章講述了:根鳥在路途中被他最信任的長腳騙到了鬼谷當採礦工。在鬼谷,有些人戴着腳鐐揹着礦石,過着地獄般的生活;而還有些人沒有戴腳鐐也被着礦石,可他們竟然覺得這日子過得很好。當然,根鳥是戴着腳鐐的,他嘗試了一次逃跑,可是被疤子他們發現了,並給他吃讓人失去記憶力的紅珍珠果實,可獨眼老人並沒有讓根鳥吃下。最後,在獨眼老人的幫助下,根鳥燒燬了紅珍珠叢林,併成功的逃到了山下。

每個人都有夢想,既然有夢想,那就得去努力奮鬥去實現它,如果你不努力奮鬥,那這夢就只是幻想。根鳥的夢是找到紫煙,那你的夢想又是什麼呢?快點去爲它努力奮鬥吧!

讀《根》有感11

“他讓整個身體伏在地上,將臉埋在百合花叢中,號啕大哭……”

當看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因爲故事中的主人公根鳥讓我無比的敬佩。根鳥是一個鄉村少年,他在獨自一人打獵時發現了一隻雪白的鷹,但那隻鷹的腳上綁了一張布條,布條上寫着一名叫“紫煙”的女孩子對外界的求救。根鳥也從此踏上了尋找紫煙的路途。

雖然一路上根鳥碰到了許多的困難,但是他都一一用自己的毅力克服。根鳥在路途上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他並想過放棄,但他最終還是堅持到底,找到了那個大峽谷……

我合上書本,閉目沉思。深深地反醒自己,我也感到很內疚。因爲小說中的主人公是那樣的有毅力,是那樣的堅強,從而堅持到底,取得勝利。而我?卻一點也不像他。

我碰到困難時,並沒有想着去克服它,而是要麼躲避,要麼乾脆大哭。有一次,數學老師佈置了一道難度比較大的挑戰題讓我們自己回家去想,第二天他會在班上跟同學們一起交流。可我一回到家,打開作業本,我一看那道題,我根本不會做。當時我並沒有去克服這個困難,而是哇哇大哭,找着爸爸讓他教我這一道題目……

暑假裏媽媽讓我學游泳。起先,我認爲游泳很好玩,不就是玩水嗎。教練教了三四天,就不想學了。因爲游泳很難學,又要練憋氣,又要在水上漂浮起來,我覺得不想學了。於是我跟媽媽說了又說,最後媽媽被我纏得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讓我別學了……可是現在,我真得很後悔,因爲班裏每人都有一種自己擅長的運動,看我,啥都沒有,假如世上有後悔藥我一定吃一盒,繼續學習游泳,堅持到底……

《根鳥》這本書帶給我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一定要有毅力,因爲這樣才能堅持到底,取得最後的勝利!

讀《根》有感12

這次國慶放假,我看了曹文軒的長篇小說《根鳥》,曹文軒是中國當代著名純美文學作家,我很喜歡他的作品,讀“根鳥”有感作文。

《根鳥》主要寫從一隻老鷹身上的布條上得知,一個13歲的少女紫煙到懸崖上採藥,掉進了長滿百合花的峽谷。根鳥爲了救人,開始了他的新的生活。

這是一部迷人的、夢幻般的小說,它讓人在夢幻中游走,在真實中體驗人生。

主人公根鳥是一個勇敢、頑強、有理想的、有信念,有情感,有恆心,有毅力的健康孩子。他在尋找峽谷的過程中曾經放棄過、堅持過、體驗過、享受過。

作者通過一個虛構的小說把整個人生的喜怒哀樂、坎坷曲折濃縮在根鳥短短的四五年的成長過程中。每處景每個人每樣物都被賦予了象徵意義:理想就是那遙遠又似在眼前的繚繞的潔白的煙霧、幽香的繁茂的純潔的百合和憂傷的柔弱的純真的紫煙,追尋理想的征途艱辛又不乏樂趣,一路付出一路回報,一路播撒一路收穫,尋夢不一定成功但一定有收穫,或是預定的或是意外的。根鳥和板金就是這樣的.兩個代表。一路上,支撐你前行的除了理想、信念、責任,還有親情,愛情,友情,恩情,隨時涌動的一點感動。父親的鼓勵、板金的教導、駝隊的關愛、老奶奶的照料、和尚的饋贈、獨眼老人的相救、米店老闆的賞識、秋蔓的愛慕、金枝的柔情,都是根鳥尋夢的支持,也是人生會遇到的好心人,好好把握他們吧,感激他們吧!

一路上更有磨練你讓你成長的的溝溝坎坎,飢餓、寒冷、勞累、疾病、孤獨、折磨、誘惑,旅途的寂寞艱辛,時時圍困的飢餓,長腳的虛僞、疤子的兇橫、金毛的狡詐、班主的冷酷、店家的勢力、豪賭的誘惑、揮霍的快感、酗酒的麻醉,也好好感激吧,因爲有了他們的磨礪,人生才變得豐富,才發育得成熟,才懂得珍惜!

讀《根》有感13

夢,是什麼?

我一口氣讀完了曹文軒的根鳥。

故事是十分純美的,它講述了一個少女紫煙到懸崖上採花,掉進了峽谷。她出現在一個叫根鳥的少年的夢裏。根鳥決心救出紫煙,他出發了,一飛沖天,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門。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峽谷、小鎮……

一個個場景奇異而玄妙。根鳥成長在顯示與夢幻之間,他決定以夢爲馬,度過他的成長階段。恍惚、迷亂、搖擺、清醒、執着、一往無前,在痛苦中品味着歡樂……

最終,那個在根鳥夢中出現過無數次的大峽谷,終於真正出現在根鳥面前。那個大峽谷,開滿了無數白色的、純潔的百合,白色的鷹,高傲地在峽谷上方,久久地盤旋着……

在到達大峽谷的途中,根鳥遇到過許許多多我們無法想象的磕磕絆絆。在菊坡到青塔的路上,他步履艱難地在沙漠中行走;在青塔,他買馬的錢袋被人偷走;在鬼谷,他被“長腳”拉去開礦,被束縛了自由,束縛了夢醒,但終於逃脫;而在米溪、在鶯店,他迷惘過……但他堅持下來,終於找到了大峽谷,找到了他的夢想……

雖然這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產生的夢幻世界,但我從中得到了一句話——堅持就是勝利。

在生活中,根鳥所盼望的那個長滿百合的大峽谷,不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夢想嗎?根鳥在尋找夢的途中所遇到的磕磕絆絆,不正是我們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嗎?根鳥最終找到的大峽谷,不正是我們經歷了磨難,經歷了風風雨雨後的歡笑嗎?

但不能忘記的是,不管是根鳥找到他的夢,還是我們實現我們自己夢想的途中,都會歷經磕磕絆絆。要克服它們,必須要堅持到底!我們決不能被困難摔垮,我們應當勇敢地站起來,努力打敗它!我們心中想着自己的夢想,努力找到它!

願每一個有夢想的人能夠記住我的話——堅持就是勝利。然後,去向自己的夢想,揚起帆兒,展開翅膀!

讀《根》有感14

古人曾經說: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只要是有朋友的人總是好的,因爲如果你高興,你可以告訴你的朋友和他一起分享,你的高興。如果你憂愁了鬱悶了你也可以向一個朋友傾訴,那樣的話你就減少了鬱悶增加了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東西。

也有古人說過:朋友是人世的第二個“我”。假如你有一件事情很難辦你可以找朋友,也許他會幫你解決,那樣的話你就會知道友誼有多麼的重要,有多麼有益處。

有一個朋友好比有一大筆財富。他是你心中的知音,更是你的知心摯友,那樣的話你們也可以互相學習對方的好處也可以互相改掉缺點,使自己更完美那樣你會感到自己是世上最快樂最幸福的人。所以友誼對於人世就像是鍊金術師,要尋找“點金石”,它能使黃金加倍,又能使黑鐵成金。

其實即使沒有一個能對你提出忠告的朋友,你也可以通過語言的交流而增長見識。如果你有什麼事情辦不到可以找你的朋友幫你,提意見或者幫你解決。但是,你若是不對你的朋友好的話,人家也斷然不會幫你的,只有你對朋友好,人家也會對你好,要將心比心嗎?

若是你們合作幹一件什麼事,到最後你把最大的好處都留給了自己,那麼人家以後還怎麼幫你,人家只能認爲你不可信任,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但朋友一般告訴你的都是有益的東西,因爲最好的忠告只能來自於誠實而公正的朋友。

人生是有限的,有些你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就死掉了,那樣的話你有一位知心的摯友他能夠承擔你未做完的事。

由此可見,友誼對人生是何等重要,它的好處無窮無盡的,總而言之,當一個人面對危難的時候如果他沒有任何可信託的朋友那麼就沒有人幫助他,那他幹什麼事就不一定會成功。

讀《根》有感15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爲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爲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看到這兒,我想到了一個故事——

有兩位很要好的人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發誓不達聖山,絕不返家。走到一個路口時,他們遇見了一位白髮年長之人,他告訴他們:“你們已走了半個多月,如今也只剩下十天的腳程,但非常遺憾,在這我就要和你們分開了,我可以完成你們的願望,只要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可以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此時,兩人心中都在想:這太棒國,我可得好好想清楚到底要什麼。但我先不要講,那麼我就有雙倍禮物了。兩人“客套”了一番後,兩人開始打架了。突然空中迴盪着響亮的一聲:“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而另一個人的兩隻眼睛立刻瞎掉了!

這個故事中的兩個人下場多麼可悲,而導致他們悲慘結局的就是他們心中的那種揮之不去的慾望。

其實,人人都有慾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這是人之常情。慾望與生俱來,人人皆有。但是若把這種慾望變成無止境的貪婪時,那我們便成了慾望的奴隸,世人爲何不安心,更多的是人放縱慾望。

貪婪是幸福的大敵,要想真正獲得幸福,就要學會淡定,學會知足。正是因爲貪婪,許多本該有的美好事物煙消雲散。人須時刻警惕自己慾望的煩擾,免得被它侵蝕,淪爲不能準確認識自身的傻瓜。

面對誘惑,需要保持堅定的心志。如果貪得無厭,就會帶來無盡的壓力、痛苦不安,甚至毀滅自己。《猛虎行》有云:“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講的就是在慾望面前的一種淡定和沉靜。

慾望對於衆人而言是不懈追求的動力,成就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箴言;也詮釋了“有了千田想萬田,當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弱點。故而我們應當常懷“有木石心,具雲水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