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平凡的良心讀後感大綱

平凡的良心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這部小說的故事以我國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四人幫即將覆滅——改革開放的初級階段)爲背景,作品反映了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所取得的一些偉大的成就與伴隨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其中取得的顯著成就就是我國農村的面貌、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說第一部中描寫了孫玉厚——一個純樸、勤勞、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在天的裏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地牢做一年(或者說給土地當一年的奴隸),結果全家人還是吃不飽穿不暖,而且一家人還擁擠在一口破爛的窯洞裏面(其中少安回家還得寄住在金波家)。但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單到戶農民的生產熱情提高了,糧食產量也隨着增加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他們不僅吃得飽了而且吃得好了。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熬到頭了,那種日子將走入歷史博物館裏供後人觀賞。與此同時他們的.居住條件也邁上了一個大臺階——少安家鑿了新窯洞,孫玉厚也在倆個兒子的幫助下用磚頭蓋了新房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一家生活情況的變化正如一面歷史的鏡子,反映了我國農村的新貌,體現了改革開放的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這一政策註定會收到人民的擁護。

平凡的良心讀後感

小說中反映了一個現代社會存在的普遍問題——人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潛移默化地被資本主義社會裏的一些腐蝕思想(如拜金主義,惟利是圖……)所影響。贍養老人本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但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有些人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經不起商品經濟的考驗,只認識金錢不管親情。田海民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在修建魚塘的時候,他父親被生活所迫到他的工地裏想找份活幹,他卻在媳婦的“影響”下居然忍心地拒絕了他年邁父親的這一請求,這是多麼殘忍啊!他無疑向一把冰冷的利刃深深地刺痛了他父母的心。假如沒有父母那他們能來到這個世界嗎?假如沒有父母的精心呵護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嗎?假如沒有父母操心他們或許連媳婦都娶不到?

當今社會這種“有了媳婦,忘了爹孃”的例子不勝枚舉,像這種數典忘祖多的人間敗類,他們的良心何在?他們的良心和安?小說中也有這樣一段的描寫:少平穿着一件表明他身份的衣服坐火車去省城,乘務員在座做的那間車廂裏面居然只檢他的票,可能就是他穿的那件衣服惹的禍吧!那個乘務員就向社會上的一些白領,他們骨子裏有孤傲勁,他們打心眼裏就瞧不起那些勞苦大衆。現在這種“勢利眼”遍佈在各大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們就是我們社會主義大夏裏的蛀蟲,在慢慢地腐蝕着這座大廈。他們可曾想到:是農民工用他們的血汗與淚水築成了一座座城市的標誌性建築物,鋪成了一條條寬敞、筆直、平坦的城市大動脈,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服務。但是,令人擔憂的是他們的生活條件很差,他們的子女不能像城裏人一樣接受教育,而且還受到歧視。這種社會現象是多麼無人道,多麼可悲,多麼殘忍啊!讓我們呼籲那些“勢利眼”快清醒清醒吧!

改革開放,我國的國門大開各種各樣的外國文化積極涌入我國。但是,我們也應該正確地對待我國的傳統文化而非全盤否定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也應該有所甄別地吸收、借鑑外國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使之成爲爲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並且補充我國文化中的不足。而非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我們犯“拿來主義”的錯誤。否則我們就是“引狼入室”在一步步地段送我們老祖宗創造的寶貴文化。

縱觀這部小說我們不難發現貫穿文中的倆條線索:一是有一對對愛情悲劇構成(如孫少安與田潤葉、孫少平與田曉霞、金波與那個美麗的藏族姑娘、顧養民與郝紅梅……,這一對對中國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曾今或始終是那麼地相愛,他們的愛情是那麼的轟轟烈烈,但卻因種種原因沒能夠步入婚姻的殿堂)。二是小說的主人公——孫少平的成長經歷、情感經歷、奮鬥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