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生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學生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學生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

《二十四孝》裏有許多故事,有:《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爲親負米》等二十四個故事。其中我覺得《刻木事親》裏的丁蘭最孝順。《刻木事親》是講一個叫丁蘭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兩個木像,每天對着木像說心事,出門也要稟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蘭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針去扎,沒想到竟出血了,丁蘭看到後追問,妻子說出了事實,丁蘭批評了妻子。

學生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這個故事中,丁蘭對木像都那麼珍惜,我們也一定要更尊敬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每天生活的幸福、開心、長壽。《二十四孝》這本書,主要是24個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很孝順,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那麼父母一定很開心、高興,我們要爭取做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當一個孝順的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學生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記憶中的“戲綵娛親”,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爲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爲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董永的“賣身葬父”更是從小熟知。他家境貧寒,年少喪母,與父親相依爲命,靠耕田及做傭工養家。父親體弱多病,董永多方求醫,診治無效身亡。父親死後,因家中無錢,董永願賣身葬父。傳說,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樹下,遇見一位美貌女子,願爲董永妻,並幫董永贖身。這樣,兩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們織三百匹絹,作爲贖身之資。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絹織完,而且絹色上佳,驚得主人目瞪口呆。當兩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樹前時,妻子一席話,解開了董永的心中謎團。她說,自己是天上織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給董永,渡過難關。

他們都有着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即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而這裏面恰恰包括了孝。

那麼孝是什麼呢?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理論思想之一。孝是一個會意字。意思是說小孩饞着張張鬍鬚的老人。以前,總以爲孝就是對父母物質上的供應;後來,懵懵懂懂之間,明白了還要精神上的供應,讓父母開心;現在,懂得了要做一個清正的人,讓父母放心。

歲月的流逝會讓你明白,你所理解的尊親敬老的含義。最基本的便是奉養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再深一點是尊敬父母;不給父母精神上的負擔,兄弟姐妹之前互助友愛……

尊親敬老,從一點一滴做起。

學生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3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

《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學生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4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爲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爲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爲求神爲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爲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爲父母去殺人的。爲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爲愚孝

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應該懂得理解長輩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纔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後,我願中華美德——“孝”道世代傳承!

學生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

《二十四孝圖》圖文並茂,非常感人。我發現,百事孝爲先,小時候那些孝順的人,長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佣供母、懷橘遺親、爲母埋兒、扇枕溫衾、拾蕭異器、涌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其中,我最喜歡刻木事親,意思是:丁蘭,相傳爲東漢時期河南(今河南黃北)人。

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纔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見面,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

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雖然這篇文章裏木頭人的手指會流血不現實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順。現在有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樣,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這要那,達不到要求就發脾氣,有時對父母和長輩說話、行爲很不禮貌。

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對“孝順”二字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我以後一定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