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大綱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1

這些天,我遇見了一個人。她就是臺灣華人界首席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女士。炎炎夏日,因爲這份相遇而倍感清涼。整個過程完全是一種心靈上的高規格享受,讓我覺得經受了洗禮。可其實我並沒有真正地碰到張女士本人。這僅僅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但我從張女士最新力作《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中,汲取到了豐富的精神養分,在心靈層面上,與她進行了密切溝通,無異於見到了面。張女士在書中寫到,要做到心想事成,首先必得心有所想,即確立自己的夢想,並努力去實踐它。這是達到心想事成境界的關鍵步驟。

在人生的成長曆程中,夢想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工作、學習的法寶。有了它,一切就都有了源動力。作爲職教的老師,一直頭痛於學生的管理。他們不愛學習,惹是生非。但實質上,這都是可以改變的。義烏城鎮職校的成佳樑老師在介紹先進經驗時說,他班上的學生只要淘寶店的月收入達到5000以上的,都非常聽話,非常好管。不僅在課堂上專心學習計算機課程,回到寢室後,依然會努力地翻閱一些經營管理的書籍。自覺地將個人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不吵、不鬧、不打架了。學生改變的最大原因是,有了夢想,有了追求。的確給學生成功體驗,併產生夢想,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這也是本人的追求方向。

夢想立足於實踐,要達到心想事成,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花費心血。作爲教師,最大的夢想自然是所教的學生成才。而想讓他們成才,必先幫助他們樹立自己的夢想。所以說,有夢想,纔有教育,纔有未來。成功的人生,源自於夢想。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這本書,相信會有所體悟。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2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說:聽說神祕國擁有一個祕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美好、喜悅,那個祕密到底是什麼呢?美麗的公主宣佈: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個祕密,我就跟他結婚,《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第二部)。全國的青年都出發去尋找,阿南也是其中之一,可是旅途充滿了危險與艱難,而那個祕密真的存在嗎?

  一、認同的觀點

文中的吸引力法則中提到,"你就空虛世界上最強的磁鐵,你這裏的東西,"他指指自己的腦袋,"會發散出比任何東西都還要強的吸力,對整個宇宙發出呼喚,把和人鐵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吸過來!"每個人獨立的個體都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自,而我們更應該把自己的特質去放大,去認真做好自己。

  二、聯繫實際

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它從來不吝嗇。要看你有沒有一顆包容的心,來接納生活的恩賜。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試着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體會,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讀後感《《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第二部)》。不要因爲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對春天的希望。我們感謝上蒼,是因爲有了四季的輪迴。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你就沒有了埋怨,沒有了嫉妒,沒有了憤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顆從容淡然的心!

  三、反思與重構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成功的標準也不止一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質,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爲什麼要讓別人牽着鼻子走呢?因爲我已是一個具備多種素質的當代青年人,因爲我渴望獲得精彩,活得快樂,獲得成功。有自己的思想,不怕別人的褒貶,按自己的選擇做事。那麼,只能選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樣人生才無悔,才快樂。

堅持信仰,保持自我,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迷失方向,爲自己的人生塗上亮的色彩。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3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書中通過一個神話故事,給我們講述關於心想事成的提示、探索、引導等。故事大致內容是關於一個農夫阿南爲迎娶公主踏上了一段尋求“祕密”的旅程,在一個神祕學院學成“心想事成”,之後又遇見了“心想事成”的創始人“王子”,在“王子“的指引下,他最終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真正的祕密,而他也明白了,其實他真正所愛的人其實並非公主,而是那個對他無微不至的宮女。

心想事成,我想是每個人的願望吧。要如何使人相信,真的可以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呢?我帶着這個問題看完了全書以後才知道,這個心想事成的方法,是不能轉讓的,要本人親自去實踐。一邊看,我一邊將這本書與我自己所有的知識(包括宗教、哲學,甚至武學等知識)融合貫通在一起,用多個不同的角度去聯想和分析,嘗試以自己最易接受的途徑去理解這裏所闡述的觀點。

一、認同的觀點:

書中從科學的角度講到萬物之間頻率共振和宇宙中正負能量的吸引原理,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有形的世界也受到無形的世界的掌控,這個無形的世界,有其內在的運作規律。因爲宇宙萬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頻率,頻率相近的事物就會產生共振,正面的能量能聚集吸引過來,負面的能量也互相吸引,所以掌握了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趨吉避凶”了。

對於張德芬老師的這一觀點我很贊同。

二、聯繫實際:

我們的思想影響我們的行爲,行爲影響我們的結果,所以心想事成就要先改變我們的思想,更深刻地說應該是先形成我們強烈的信念。這個信念必須是正面的積極的,正面的東西才能產生正面的能量,向宇宙不斷地發放這個強烈的信息,將美好的事物吸引過來,通往心想事成之路。

凡是我們所關注的,一定會因我們所聚焦的能量而擴大、增強,凡是我們所抗拒的,亦會更加地持續,因爲抗拒而賦予了它能量,它的能量會因我們的抗拒而增強,形成一個像鉤子一樣的東西,從周圍招引這些事物來到我們的生命中。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明明很不喜歡某種負面情緒,但卻一直在生活中招惹到它的原因。嫉妒、怨恨、怒氣等都是負面的能量,當我們升起負面能量時,其實會讓我們想要的東西離自己更遠。消極負面的思想只會吸引到不良的人和事到我們的身邊,我們身上積壓的情緒是一種堵塞的能量,它們會阻礙宇宙的能量流向自己,因此,我們要關注所有正面的事物,時刻保持積極的思想。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4

  一、認同的觀點

1、心想事成的第一步就是清除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2、當你向宇宙宣佈你的願望時,你必須要非常相信你會得到它,甚至已經得到了。所以,你要散發出去的,應該是已經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的感覺。

3、感恩會從情緒中帶動出正確的行爲。因爲有感恩的心,所以我們會去關注生活中對我們目標有幫助的點點滴滴,並且以相應的行動來呼應。

4、所謂接受的原則,就是:能量是來去流動的,要接受之前,一定要有付出。

5、所謂付出,除了是要虛位以待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幫助別人。你想要什麼就給別人什麼。

  二、聯繫實際

生活給予我挫折的同時,也賜予了我堅強,我也就有了另一種閱歷。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它從來不吝嗇。要看你有沒有一顆包容的心,來接納生活的恩賜。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試着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體會,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不要因爲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對春天的希望。我們感謝上蒼,是因爲有了四季的輪迴。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你就沒有了埋怨,沒有了嫉妒,沒有了憤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顆從容淡然的心!

學會"感恩",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爲,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爲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教師教育學生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讓學生懂得感恩。

付出是一種快樂,我們享受其中。懂得付出的人是最懂愛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讀後感《《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二)》。一個人要想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回報,就必須先對別人付出。沒有付出,哪裏來的別人對你的回報?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然,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對別人的付出也是有限的。人常說"窮則獨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們不是百萬富翁,我們也不是慈善家,我們沒有充足的資本去幫助衆多的人,我們只能根據我們的實際能力,盡我們的最大努力去幫助別人,去付出我們的愛心。常常聽到一些人在發牢騷,抱怨自己的工資待遇低等等。每至於此,我不禁想問:你到底爲單位付出了多少,爲單位做出了多大貢獻?因爲一個人不能老是想着別人對自己有多少回報,我們首先應該無心自問,我們到底爲別人付出了多少?我們應該知道,沒有付出就沒回報這個淺顯的道理。你既然付出了,該是你得到的,自己總會得的,不是你自己的,你想的再多也沒有用。

  三、反思重構

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我也曾爲學生不學習而大動肝火;曾爲作通學生的思想工作而絞盡腦汁;曾爲學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淚。我猶豫過,消沉過,有時候問自己,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當看到學生們體會到老師的苦心奮起直追,成績進步時;當生病時看到學生關切的目光,聽到他們親切的問候時;當經過自己和同學們努力班級取得成績時,一種感動和自豪就會油然而生,原來付出就有收穫,愛的付出就有愛的回報。每當這時我就又燃起了對工作的熱情,又充滿了對事業的執着,因爲我心裏一直堅信有付出有回報。

感恩是一種心情。感恩的心情能帶來一種良好的人生感覺,使我們感受到愉悅和溫暖。心存感恩,生活中就會少些怨氣和煩惱;心存感恩,心靈就會獲得寧靜和安祥。心存感恩地生活,就會敬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珍愛大自然一切的惠賜,時時感受生活中衆多的"擁有",而不是缺少。感恩是一種心情,更是一種素質。感恩是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關係的正確認識,併產生的一種責任心情,使人與人、人與社會自然形成和諧。在這種和諧氛圍中,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一件事做起,平心靜氣地對待。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5

心想,事有可能成嗎?

有人會說,難道“空”想就會事成嗎?其實,在我閱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之前,我會說,心想不會事成。但現在,我會說,心想,事有可能成。

我們心中所想的那些事,就好像是一個美麗的花骨朵,而所成之事,則似那已然綻放了的鮮花,由花骨朵至鮮花,這一過程,必將經歷些什麼,對嗎?

那麼就讓我們靜心思考,跟隨着我的腳步,慢慢來感受這由花骨朵至鮮花的生命領悟和成長的過程吧。

首先,我們要想,那花骨朵終將會綻放成何等的鮮花,那鮮花是否會是我們想要的,而不是經歷重重考驗後還是那“美麗的花骨朵”。就比如說,你心想之事是做一名教師,因爲那樣可以教育別人,但你本身確是一名警察,你每日都需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維護正義,那麼此時的你是不是就是在教育別人不可以逾越法律所限制的事呢?那麼你心想之事和你現在所做之事又有何區別呢?這樣豈不是回到了原點嗎?這樣大費周章,還有意義嗎?

其次,我們要想,我們爲什麼會想成那件事,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爲什麼要這麼想,真正的原因何在。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窮困潦倒的人,他餓得快要昏死過去時,看見了上帝,上帝見他很可憐,便和他說:“你隨便許一個願吧,我會讓你實現的。”那窮人想都沒想,回答說:“謝謝上帝您的救助,我希望我能成爲一位富人,過着吃喝不愁的生活,我就心滿意足了。”上帝隨即便滿足了他的願望,他真的成爲了一個富人,他的日子確實很衣食無憂,但時間久了,這位富人便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他想到過去他的生活雖然拮据,他雖然生活在窮困之中,但是很有意義,所以,他每天都很快樂,直到將死之時,他都不曾有遺憾。現在呢,他每天都渾渾噩噩,不知道做什麼,沒有目標,懶懶散散,過着這種“衣食無憂”的生活,這不也是他自己選擇的嗎?

所以說,我們在發願之時,就要問清自己,到底爲什麼發願,不要以後留下遺憾,讓自己後悔。

這便是重要的發願,它就像是攀登雪山時必要帶上的工具,就像是鮮花綻放時必要補足的露汁,就像是駕駛汽車時必要繫好的安全帶……

那麼,發願結束了,我們又該做什麼呢?

這下一步我們就應該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那些影響鮮花綻放的不利因素,我們要把它們羅列出來,然後把它們從心中抹滅掉,從而讓它們變成自己在這領悟過程中的有利因素,這樣就會更加推進“事成”。曾經聽一位名人說過:我們要把我們的缺點變爲我們的優點,讓這些所謂的“缺點”在我們的人生路上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如果,那些不利因素——自己本身的不足,使得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的話,我們也可以朝着願望的本質,重新確立我們的“所想之事”。比如說,我們想要樂於助人,夢想着像那些富人一樣去樂善好施,舉辦慈善會,但眼下我們沒有這麼多的資金,而那些窮苦的百姓也是急着需要救助,我們也只能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去爲他們捐點錢,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這也不違揹我們的初衷,我們仍然是在樂於助人,對嗎?用當下的流行話說,我們也沒有必要在同一塊石頭上被栽倒無數回吧。

做到了以上幾點,仍然不夠,我們還應該學會自信,要相信自己能行,夢纔可能實現。

這相信後,便是“接受”。

當我們做完以上的事後,我們就要學會放手,不能成天想着那個至少現在還是虛幻的“夢”,否則這就會讓我們功虧一簣的,我們的情緒則會變得很着急,着急着這個夢爲何還未實現。這時,我們爲何不選擇靜觀其變,等待着好的機遇,再牢牢抓住它呢。這樣我們就很有可能心想事成,實現我們的夢。

是的,只要我們做到以上這幾點,離我們的夢就不遠了。

所以,讓我們朝着自己的夢去努力,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讓我們去征服這個世界,去征服我們的夢,讓夢想成真,讓心想事成!

同學們,讓我們相信自己,相信夢,跟着我的腳步,去尋找那個美麗而璀璨的夢的結晶吧!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優秀讀後感6

一、認同的觀點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組合而成的,能量就是一種振動頻率,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之三。也就是說我們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它們的能量振動會影響其他的東西,如果我們發出正面的能量,那麼我們生活就會越發美好。相反,我們發出負面的能量,那麼生活就會越來越糟糕。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二、聯繫實際在生活中我們總會有惑多惑少的負面情緒出現,當看到別人有你想要的東西,而你沒有,你就會嫉妒、怨恨、怒氣。而正是你所升起的這些負面能量,會讓你想要的東西離你更遠。而愈是爲別人的成就而開心的人,自己同樣也會因此產生積極的能量到身上來,心所向往的東西,會毫不費力的來到你我的生命中。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該積極地面對並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周遭不滿的事物都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只有少了份抱怨和嫉妒,多了份樂觀和努力,生活纔有可能往好的方向發展。正如面對我們的工作,有時會感到疲憊不耐煩,如果抱着這種情緒繼續工作,工作質量肯定會打折扣,而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傷心是過一天,快樂也是過一天,不如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本來就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推也推不掉,爲何不積極面對呢,既然做就要儘自己能力做的更完美。這樣也鍛鍊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及耐性,讀後感《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之三》。

三、反思想要改變首先要知道哪些阻礙的信念需要改變,通過靜思與反省來與心靈的源頭對接,經常作此類的練習,會讓我們及時發現負面的情緒,及時清除了負面的能量,帶向正向的能量,失敗是一種習慣,平庸與成功同樣是一種習慣,如果我們養成了及時清除了負面情緒的習慣,成功也會順利達成,人生也會變以得陽光燦爛,我們的心靈也會愉悅!只有我們自己對我們幸福與人生的結果負責,建立很強的內心的信念,並且意識到距離到喜悅的結果當然要承受一定的沒有喜悅的過程,並快樂的接受它,不斷聚集積極的能量,總有一天我相信,心想與事成就會自然來到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