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大綱

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

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誰會說這樣的話呢?肯定是個盲人!恩,猜得對!她雖然是又盲又啞,但是她也有過十九個月的光明,還值得提得是她在衆人的輔導下竟學會說話,考上劍橋,然後又考上哈佛大學併成功畢業!她就是著名的作家海倫·凱勒。

那麼是誰把她推了上去呢?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安妮·莎莉文老師。小海倫在她的輔導下漸漸改掉了“小暴君”的習慣。慢慢地從會說話到周遊各地去演講,莎莉文老師都功不可沒,即使是生病也不例外,直到去世。

那麼莎莉文老師爲什麼要這麼用力去輔導海倫呢?這就得講講她的身世:安妮·莎莉文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可又不幸患上了沙眼以致失明,幸好她被來救濟院的隊伍送到了柏金斯盲校,在學習期間動過幾次手術,成了半盲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經校長的推薦去輔導海倫。之後由於用眼過度視力下降的更多了。如果在盲校多一些海倫和莎莉文老師這樣的人那麼盲聾啞人也就可以和正常人交談了!

我不得不佩服她們意志堅強,要不海倫怎麼能在衆人面前說話呢?

我要向她們學習,學習她們堅持不懈的信念!

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2

海倫.凱勒只活了88個春秋,87個沒有光明而精彩的歲月。馬克.吐溫的一句話是這樣寫的:“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試圖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然而,正是這麼一個盲聾啞的人,竟畢業在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因處處奔走建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19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海倫·凱勒19個月的時候,失去了光明和聲音。海倫。凱勒六歲零九個月,她的老師——安妮。蘇立文來到她身邊,與海倫。凱勒一起學習,直到海倫。凱勒在黑暗裏摸索着,成功走進了“哈佛大學”。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這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憑藉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畢業於哈佛大學,在黑暗中找到人生的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世界的角落,用生命的力量爲世界造福。”這是人們對她的評價。海倫。凱勒對生活充滿了熱情與希望,她能在黑暗裏堅持“光明就在前面”不向黑暗低頭的.信念。

雖然海倫。凱勒一生陷進在黑暗的世界裏,但仍然珍惜着自己寶貴的生命,堅強地活着。生活中,有許多像海倫。凱勒一樣珍惜生命,在“黑暗”裏堅持的殘疾人,如,尹小星。他比海倫。凱勒幸運多了,沒有失去光明和聲音,只是失去了一條腿。可他憑着堅強的毅力穿過大沙漠,獲得衆人的歡呼。“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有的人四肢健全,又因爲有一點兒挫折就要去死。這樣不僅會給羣衆添麻煩,還會讓自己沒寶貴的生命。

海倫·凱勒,一個在黑暗裏不斷堅持的女性,給世人留下了多少寶貴的啓示:我們的生命是寶貴的,不要隨意去糟蹋它;我們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一點“黑暗”而使它變得沒意義!

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3

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一生下來就是聾啞人,她可望得到光明,假如給海倫凱勒三天的時間,她願意看遍世界,看遍大海。看一下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她願意犧牲一切,讓自己看見光明。她努力的想象世界是什麼樣的。

自從我讀了這本書後,我努力的學習,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幫媽媽幹活,幫許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一次旅行中,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爬山,在我不知不覺中,我累了,我想:自己要做一個向海倫凱勒一樣的人,堅強。媽媽見我不走了,說:“要不咱們去休息一會兒?”我說:“不用了,在堅持一會兒,馬上就快到了。”我在心裏一直暗示自己,一定要堅強、勇敢的往上爬,加油,你是最棒的一個了。我在心裏的暗示起作用了,我變得更有勁了,我一步一步的慢慢走,爬到了上頂,我好想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似的。

在星期六的晚上,姑姑讓我到樓下買一些東西,我說:“我不去。”姑姑說:“很快就會上來了,我現在急需那些東西。”我只好答應了,我走在黑黑的樓梯上,我忐忑不安生怕有鬼出現。我想:就像上次爬上一樣。我精神一下子好多了,我跑着出了樓梯,很快的買好了東西,回到了家,我的心,一下平靜了好多。

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可以讓人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本書裏。讀書對人並沒有什麼壞處,讀書去對人很有益。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樣,每天讀幾頁書,讀書可以使人增強知識。同學們一起多讀書吧!

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4

只活了88個春秋,87個沒有光明孤獨的歲月……在名人名言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然而,正是這麼一個盲聾啞的人,竟畢業在哈拂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因處處奔走建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19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剛讀到書名時,我還單純的以爲它僅僅只是寫自己的生活,可讀後的感受並非那麼簡單,讓我心中更充滿了勇敢去接受生活的困難,去挑戰生命極限的勇氣,讀懂了要用愛心去擁抱世界!春風化雨的沙莉文老師,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災難,頑強不屈的她堅持到了最後.小時侯,不知何種原因自己的眼睛一天天走向了黑暗,不止看過了多少醫生,要不是沒有進展,要不是越看越壞……一眨眼,自己就長大了,還當上了海倫·凱勒的老師.文章主要分五部分,其第參部分:走出黑暗與寂靜,令人驚歎不已.文章主要是從大學二年級開始一直到40歲.我覺得這裏的起端是從自己的作文被婦女報買去,而因自己想不出該怎麼寫開始的.也許是自傳,我怎麼也讀不出裏面的中心點是什麼.但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卻令我感動.慈母去世,讓她陷入傷心,也使她回想起童年時母親對她的無微不至的母愛,勾起了她對自己年幼無知時做的一切後悔事.也看出了她跟母親之間的親情,就像自己的心靈窗戶——眼睛一樣是不可分割的.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脆弱的,但是如果我們再堅持一下,就可能起死回生了,。所以在人生這一條漫長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堅持,再堅持,絕不能放棄,要有克服困難的信念和勇氣,這樣就可以成功了!

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5

我們中間許多人會渾渾噩噩度過一生,雖然他們天資聰慧,五官、四肢健全,其中有些還十分貪慾和富有,可他們都沒有好好珍惜時間和生命。海倫·凱勒—一位又聾又啞的殘疾人,既看不見奇妙美麗的世界,也聽不到甜美悅耳的歌聲,可她卻會珍惜生命,感悟人生,給我們留下了如此寶貴的知識財富。就像海倫·凱勒說的:“有時候我想,用彷彿明天就會死去一樣來度過每一天是一個極好的習慣。”可我們爲什麼總是等到最後一刻纔會懂得珍惜?

如果海倫·凱勒能從黑暗中解脫三天,她最想做:第一天,她會一直凝視她的老師梅西夫人的臉,看看小狗的眼睛,家裏其他人和物,外面樹林,農場和小路;第二天,她想看看黑夜變白晝的景色,再看一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劇院,因爲她非常想看哈姆雷特的迷人形象,看穿着絢麗服飾的福斯塔夫;第三天,她將再一次迎接黎明,去看船隻、摩天大樓、最後去劇院,結束眼前的光明。我感慨萬千,特別是海倫·凱勒的一句話:“我,一個盲人,能給有視力——天賜之物的人一個建議——像明天就要失明那樣去利用你的眼睛。”

所以,我們應該愛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更應該學習海倫·凱勒頑強拼搏,努力生活的精神。

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6

又到讀書課時間了,今天讀書的的內容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像往常一樣端着凳子坐在講臺旁,讓三位同學分別讀書中三天的內容。聽完的學生朗讀,我被海倫用手摸出來、寫出來的內容深深地打動着。海倫所渴求的三天光明,對於我們健全的人來說,太簡單不過了。然而,我們有誰像海倫那樣去對待眼前最平常的事物呢?

海倫在第一天寫到“我將忙碌一天,把所有的親朋好友叫道身邊,長時間地注視他們的面容,把他們內在美的外化跡象銘刻在記憶中。”讀到這時,我不由自主地回頭看了看我教了近五年的學生們的臉龐,暗暗地在問自己,在這將近五年的時間裏,有多少個學生美的外化的跡象印在自己的腦海裏了。有,可不是全部。多麼的慚愧呀。面對海倫,面對學生,能說自己是一個“視力正常”的教師嗎?不。從海倫三天所向往的光明中,我明白了,做一位“視力正常”的教師,首先應該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學生,把他們純潔、天真、無邪的美裝入自己的記憶中。其次,要像海倫第二天所向往的光明那樣,廣泛地瀏覽,獲取多種知識,做一位知識永不幹涸的老師。最後,要用平常人的眼光看待學生,包容學生,爲學生獲得榮譽而高興,爲學生所犯的錯誤而內疚。用好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把自己的眼光多停留在困難學生的身上,多聽聽他們訴說。

做個“視力正常”的教師,“瞳孔”要隨着光線變化而變化。不要張着不變的“瞳孔”去“看”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