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國學的天空讀後感優秀範文

國學的天空讀後感優秀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讀一本好書就彷彿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可以從中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汲取豐富的營養,可以開闊自己的思維,瞭解自己不知道的世界。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國學的天空》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國學的天空讀後感優秀範文

  國學的天空讀後感作文【1】

當我拿到傅佩榮老師寫的《國學的天空》這本書時,首先我產生一種好奇:什麼是國學?這麼抽象的詞語,這本書是寫什麼的呢,經過仔細閱讀纔有所明白,傅佩榮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四位大家的學術和思想,把自己的研究心得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娓娓道來讓我從中得到啓發,明白了許多道理,使我得到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非生而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說的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他並不是一生下來就什麼都知道,他是靠着努力向古代的聖賢學習,逐漸的溫故知新,才能融會貫通取得今天的成績。並且孔子在年輕時由於家裏貧窮,做過很多的零碎的卑微的工作,但孔子卻從來沒忘記一件事,那就是學習,他利用一切的時間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在他生活的時代,普通人家的子弟到十五歲就不再念書了,大學只是專門爲一些貴族子弟開設的。孔子不僅自學了所有大學的內容,而且比一般的貴族子弟學的還好,以至於魯國的貴族孟氏請孔子當家教。到了“三十而立”之後,孔子不曾被國家所用,未謀得一官半職,但孔子仍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仍然一如既往的珍惜時間,修煉自己。看到孔子對學習的那份執着,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卑微。曾想:自己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都在不停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覺得很枯燥,現在參加工作了心想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終於不需要再枯燥的學習了,然而孔子的教誨讓我感到羞愧。審視自己,腦海中殘存的只是大學裏學習的那些理論性知識的的隻言片語,要滿足現在的教學工作需要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爲一名教師,要想給孩子半桶水,首先自己就要有滿滿的一桶水。我要做的就是讀書,博覽羣書,從書中來汲取各種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加豐富。同時在《國學的天空》這本書中傅佩榮老師在桓公讀書這一節講了讀書的真諦。在書中寫到“對於桓公讀書,輪扁提醒他,你不要光讀死書,古人寫的書是他思想的成果,而思想本身是靈活的,你要懂得怎麼應用才行。”桓公讀書的故事把千古以來怎麼讀書的道理都說出來了,書一方面要讀,但要把書本上的智慧消化,必須自己親手去操作,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有真正深刻的心得。有了心得之後,就不會再執着於表面上的文字章句了。所以我不要讀死書,我要學會思考,學會應用,要把書讀活。

“言必行,行必果。”這句話的意思我們都很明白,就是說話一定要守信,行動一定要有結果。然而孔子卻說: 然小人哉。光看字面的意思我們也許會嚇一跳,難道說話守心也有錯嗎,孔子爲什麼會說“言必行,行必果”是小人物呢?傅佩榮老師的講解讓我茅塞頓開,同時讓我學到了做人要信與義兼顧。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說:甲剛買了一把槍,一個很要好的朋友乙來借用,他說下個月要去野炊打獵。甲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但就在這一個月裏,朋友患上了憂鬱症,有自殺傾向。時間一到,乙就來找甲現在把槍借給我吧,實現你的諾言吧。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言必行,行必果嗎?把槍給他,他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不用負責嗎?從這個小實例中我們看到現在到將來之間還有一段時間,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變化,我們不能教條化要看各種實際情況的需要。我認爲孔子不是教我們不守信,而是要讓我們在守信的同時,不要忘記處事要有靈活的.智慧與堅定的原則。孔子的學生有子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意思是告訴我們跟別人約定的事情要符合道義,說話才能去實踐。相反,如果約定的事情沒有正當性,違背社會的禮儀和法律,就算說了也不能夠實踐。所以我們與朋友交往時,不要輕易的去說我答應你什麼什麼事,而是一定要考慮到是否符合道義,接近道義才能去實踐,否則就算約定了也會失信。

以上是我讀的《國學的天空》的一點體會,這本書所給予我的感悟不僅僅於此,這本書真的值得我去細細品讀。它其中所包含的智慧,人生的哲理,爲人處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真的不愧是我們的一份精神食

  國學的天空讀後感作文【2】

正如本書作者傅佩榮所說,人在三十歲之前學儒家,可以走得更好,因爲它告誡人們向善,有理想、有追求。但過了四十歲以後,會發現有儒家思想還不夠,因爲人生有許多不公平的事情,善無善報,惡無惡報,才發現,孔子的思想雖有善意,卻未必有善果;所以必須看開,所以要跟“道”結合。本人很以爲然,作爲一個即將進入不惑之年的人,至今仍有許多迷茫和困惑,所以更多地學習了《國學的天空》中道家的章節,更多地來談一談對道家思想的感受。

現代社會生活工作壓力大,人活得累。所以老子說,人活得這麼辛苦,到處受人約束,必須委曲求全,認真努力工作,就是爲了養活這個身體,如果沒有這個身體,何必做這些事呢?有身體就要有面子,有形象,就開始與人爭名奪利,痛苦和煩惱就會隨之而來。老子的意思是,人不要太在意自己,不要太在意我要吃什麼,喝什麼,得到什麼樣的功名利祿;你太在意,就必須放棄你的自主性。人生的痛苦源於“我執”,認爲我一定要勝過別人,我一定要達成某種目標,或者我一定不要碰到什麼困難。所以要儘量順其自然地生活,不要太在意身體的享受。

人們在對物質的追尋過程中,慾望不斷膨脹,忘記了身體和錢財、地位哪個更重要,結果勞累和傷害了身體,得不償失。道家告訴我們“少私寡慾”,一個人多思多欲,不可能快樂,一個慾望滿足了,又會生出更多的慾望,結果更痛苦。所以,知道滿足,知道停止,纔可以保持長久。

莊子談到人的修煉,要做到“心如死灰”。當別人都在耍弄心機、爭奇鬥豔、巧取豪奪、誇耀富貴時,你卻能使“心”進入虛和靜的狀態。人在世上,若能做到不與別人攀比,安靜的守住自己的內心,就會免去很多痛苦,擁有很多快樂。

莊子談到“混沌之死”的寓言,對我們也很有啓發。混沌沒有耳鼻目口這七竅,無法與外物溝通,因而也不受外物變化的影響。本來“混沌”處於一個和諧寧靜的世界裏,過着單純的日子,但當別人給他打開了這七竅以後,“混沌”很快就死了。人活得簡單、單純了,纔可以領悟到道,人類生命的偉大潛能才能發揮出來。而我們現代人,生活的越來越浮躁,靜不下心來去讀書、去思考、去研究,一切唯利是圖,科技是發展了,但地球卻遭到破壞,現代人生活在自己自以爲的聰明而造成的苦難中。所以現代社會要做到和諧,就要順其自然,無爲而治。人真正覺得快樂應該不爲物使,遵從於內心真實的需要。

老子說:爲政者寬厚,粗枝大葉,人民就淳厚;爲政者苛細,人民就狡詐。所以政治人物看起來淳樸反而是好事,爲政最怕刻薄一刻薄就會傷害人心,不如儘量管的寬鬆一點,不要要求嚴苛。大道至簡,老子的話在現在看來,仍然是有其現實意義的。

這些只是端午節假期小讀的一些感悟,只是採擷了偉大國學天空中的幾縷星光。學習國學,學習老莊,讓我們能夠在這個世上活得更真實一些,更內斂一些,更加回歸內心,又能超然於物外,去除浮躁,滌盪心靈,在這樣一個浮華、煩亂的世界上,還能讓心靈靜謐,還能感受到藍天、白雲、綠水,還能知道自己活着,並且生活着。任自己的心靈逍遙遨遊,真的很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