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城記讀後感

讀城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城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城記讀後感

讀城記讀後感1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前言。

的確,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魅力,都有它經久不衰的緣由,經過一個城市,可以打探到它的歷史沿革,建築文物,風土人情,品嚐當地的吃食,學幾句方言民諺歇後語,與之長身笑迎。真是春天到洛陽看牡丹,秋天到北京看紅葉,冬天到哈爾濱曬太陽,而夏季到臺北看雨,既然有孟庭葦的盛情邀請,何不瀟灑走一回?只可惜身邊少了一樣,就只好到易中天教授的書中去領略他們的與衆不同,感受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輝煌燦爛。

走過北京城,來到上海灘,踏進廣州市,遊過廈門島,邁進成都府,跨過武漢三鎮,伴着春天的故事,歌唱深圳特區。感受"大氣醇和"的北京,"開闊雅緻"的上海,"美麗溫馨"的廈門,"灑脫閒適"的成都,"生猛鮮活"的廣州,"豪爽硬朗"的武漢,真是詳盡,歷史、地理、人文、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城市面貌、甚至人的性格等都描繪得活靈活現、酣暢淋漓!我想,能這樣寫城市其實真的很難很難,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原諒我所做的,原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讀城不易,說城也難。不但不易清,而且一不小心,沒準就得罪了誰誰誰。如果真有什麼得罪的地方,我也要請這些城市的人海涵。因爲對於本書所寫的這些城市而言,我都是一個外地人。外地人的感覺總多少有些隔膜的,儘管外地人也有外地人的優勢,--不在廬山之中,也許反倒看得廬山的真面目。"不得不佩服易中天教授的學術精神。

一本流傳千古的詩就是一首久唱不衰的歌,一本充滿文化魅力的書,同樣演繹了經典的'曲目,但願北京人的大氣、平和;上海人的精明、理性強;廣州人的拼搏精神;廈門人的豪爽、大方;成都人的悠閒安逸;武漢人的韌性、有蠻勁兒;深圳人的年輕有爲能爲我們演繹更精彩的時代之曲。

想了解書中精彩最好還是親自一睹爲快,本人願意將書與你分享,"與人玫瑰,手留餘香。"願書香伴隨你我!

讀城記讀後感2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話我是信的,我想江南養不出安塞腰鼓,山東也供不出媽祖。但看時代流轉,一個城市養一方人,倒是有趣的緊。

幾環高價,就能區分出一個不同的人羣,強烈的認同感使他們成爲一個整體。易中天用理性的分析,感性的人文來詮釋一個個城市。放慢腳步看看旁邊的人,才恍然間有一種:啊,好像是這麼回事的感覺。

要說情緒最波動的時候還是讀自己的城的感覺,一條條讀,一條條往自己身上比對,對上了糾結、對不上氣惱,氣自己也氣易中天:你到底認識幾個上海人是這樣的,我從三姑搜索到六婆完全對不上號啊。尤其是上海男人那一段、氣結:我爹可男人了,在外叱吒風雲,在家溫和體貼,絡腮鬍子一臉還硬生生一副儒商氣質,去你的娘娘腔,去你的小白臉,我爸把我媽和我養的可水靈了,你們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一邊腹誹,一邊又去翻了龍應臺的《啊,上海男人》。

文中男人低聲下氣到可悲,材料大多道聽途說,誇張到讓人覺得是挖苦。這態度好像不端正啊?我想這大概是大多數上海男人羣起而攻之的首要原因吧。我眼中的上海男性,我覺得,愛他們的老婆,可以爲她們做牛做馬得勞累,但不會如文中踐踏自己的尊嚴;他們可以拎一條帶魚,但不會把自己整成豆芽菜;他們不屑於大男子主義,但不會滿足於小女子情懷。大男子主義我們家族中是一句挖苦,標配的還有一對白眼。只有傻瓜纔會將性別視作爲什麼可供自豪和自居不凡的東西——世界上不就是除了男便是女的兩種性別?

當然氣完還得繼續讀,讀完了又發笑:易中天說的是大部分人眼中的上海人,我一個個體,若是與“上海人”一模一樣,那纔是一種悲哀吧。畢竟作爲一個個體,我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爲其他人眼中那個“上海人”氣急,我的朋友們知道我先是“我”再是“上海人”便足矣,其他的,確實,“關你什麼事”即可堵了他們的嘴。

讀城記,讀的是大多數“同類們”身上都有的一股氣,這是一個“同類”的證明,與出身無關,舉手投足間的“氣”,暴露了我們的城市。

但那又如何,在“什麼什麼人”之前,我先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