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逍遙遊》的讀後感範文

《逍遙遊》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逍遙遊》的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逍遙遊》的讀後感範文

  《逍遙遊》的讀後感範文1

許多人喜歡老莊之學,然後在當下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它似乎派不上什麼用場。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多數時期思想上佔統治的地位的都是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因爲相較而下,老莊之學更消極,鼓勵人出世。在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生活中,讀一讀《逍遙遊》,或許能得到心靈的寧靜。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鵬鳥展翅高飛憑藉了六月的大風。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動盪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深藍是因爲天空高曠遼遠看不到盡頭罷了。他們都不是自己的本領本色,都是有所依靠。自由嗎?不自由。“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兩隻小動物又懂什麼。它們不知天高地厚,被自己侷限住了眼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比不上壽命長的。小於大的分別就在這裏。這是人力所無法改變的。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如果能夠順應天地萬物之性,而駕馭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那又需要憑藉什麼呢?因此說,真實自然的人沒有自我的偏見,神人沒有要建功立業的偏見,聖人不求聲名。莊子在全文最後給出了真正逍遙的答案。

有人認爲,要遊離於社會之外,飄蕩于山野之間,不問功名利祿,不爲兩鬥米折腰,這纔是隱。然古人曾說,“小隱隱與野,中隱隱與市,大隱隱與朝。”並不是想要隱,想要逍遙,脫離社會就可以的。只有順應天地萬物之性,分清自身與物外的分別,辨別榮辱與恥辱的界限,淡泊名利,心有所屬,便可得到寧靜。

  《逍遙遊》的讀後感範文2

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期,我偏愛於道家代表人物莊周,也喜歡看他的代表作《莊子》,其中最讓我身臨其境的,就是被列爲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第一句一出,讀起來就朗朗上口,別有一番韻味。文章描述的都是虛無縹緲,並非真實存在的。但在腦海中,卻能意外浮現出深海中一條大魚的情景。深黑的海,襯托着大魚更加的醒目。

“而化爲鳥,其名爲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那名爲鯤的大魚遊着遊着就飛起了,從深黑的海洋到湛藍的天空,他的翅膀就像天邊的雲彩,是那樣的輕巧。閉起雙眼,就彷彿我坐在他的脊背上,吹着微風,領略着河山的美,就突然冒出奇特的想法,像詩仙李白那樣,斟一杯小酒,那可真是逍遙自在了。

逍遙遊,至始至終,語言簡潔,讀起來卻讓人深陷其中的意境,無法自拔。從文章的第一句開始,就陷入了章子創造的,只有在夢境李纔會出現的畫面。就好像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無慾無求,逍遙自在的在自己的世界裏馳騁。

《逍遙遊》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肆意,卻又洋溢着浪漫主義色彩。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一篇文章讀下來,哪怕並不瞭解這篇文章到底寫了些什麼,但也能被它所散發出來的`浪漫氣息和自由逍遙的氣息所感染。

其實,文中不論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還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這篇文章藉此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說明不爲世所用才能成爲真正的“逍遙”。裏面的大道理,對於我來說或許很難一時去理解,但我能體會到,文章中每一詞,每一句所散發出來的自由和逍遙的感覺。

莊子認爲,只有忘卻物我的境界,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能是真正的“逍遙者”。

我很嚮往那種忘我的境界,想去更深入的理解到底什麼是逍遙、什麼是忘我。在如今這個誘惑極多、十分嘈雜的世界裏,有誰能夠進入忘我的境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呢?我想做一個現代的“逍遙者”,做到“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暢遊。

我對追求逍遙的理解就是減少對物質上的需求,我們需要提高在精神上的享受,做真正逍遙的人。

  《逍遙遊》的讀後感範文3

初讀逍遙遊,是感嘆鯤鵬之大,世間無有。鯤廣數千裏而不知其修,鵬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在腦海中浮現如此龐然大物,氣勢無窮,頓是心胸寬廣,神思遊弋。而莊子的神思不知遨遊到哪裏去了,纔有瞭如此浪漫大氣的想象。

我覺得,莊子在《逍遙遊》一文中所體現的有道家清淨無爲,自由飄逸的思想。堯讓天下與許由而由不受,藐姑射山神人無所謂而無所不爲而天下大治,莊子以無用之物順應外境以爲用而全其大用,闡述了無名無功無己的自由無爲思想。這裏的自由不是任性而爲,而是無所“待”而達自由,順氣而至逍遙,與萬物爲一體。

《逍遙遊》中有鯤、鵬、蜩、學鳩、朝菌、惠蛄、冥靈、大椿、彭祖等各種現實中存在或非存在,或小年或大年,或人或非人,都是自然中物。這些已體現自然之物都有靈,人與自然爲一體。從“生物以息相吹”,到“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更是體現了莊子的自然觀,順應自然。鯤大而遊於北海,鵬廣而上九萬里,冥靈、大椿、彭祖壽命長久,這些大年與蜩、學鳩、朝菌、惠蛄這些小年形成了鮮明對比,若要達到或接近無所待而遊無窮,首先是爲大年,在大年的基礎上,順應自然,無己而爲至人,無功而爲神人,無名而爲聖人。

《逍遙遊》中體現的道家思想是樸素純潔的,更有莊子的飄逸灑脫。與老子的思想相比,更沒有束縛,汪洋恣意,無拘無束。所以相對於老子的思想,我是更喜歡莊子的。對於《逍遙遊》這篇文章,更喜歡前半部分,特別是開頭對鯤鵬的描寫,就有莊子的感覺溢出,便無盡逍遙了。

現代人是不得逍遙的,羈絆太多,倚靠太多,功利太重。一些所謂逍遙只是發泄或裝B,相比,心靈片刻的寧靜來得更實在些,但卻是不可及逍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