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在人間》讀後感(精選9篇)大綱

關於《在人間》讀後感(精選9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6K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在人間》讀後感(精選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在人間》讀後感(精選9篇)

  《在人間》讀後感1

這個星期,我讀了《童年》的第二部,《在人間》。

《在人間》主要講了阿廖沙在11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去世,外祖父也家道中落。他無法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走入社會,獨立謀生。他先後在鞋店、聖像作坊當過學徒,也在繪圖師家、輪船上當過雜工,飽嘗了人世間的痛苦。在船上當洗碗工的時候,他結識了正直的廚師斯穆雷,並在他的幫助下開始讀書。此後,在善良的裁縫妻子、美麗的“瑪戈爾皇后”的幫助下,他在書籍的海洋中越遊越暢。書籍開括了他的眼界,激發了他對正義和真理追求的決心。五年後,他懷着進大學的希望去了喀山。

讀完這部書,我突然感覺:原來人世間並不都是非常美好的,人世間也有痛苦。就像阿廖沙所經歷的一樣,每天在繪圖師家裏做家務,說是當學徒,其實每天都在倒髒水;在輪船上做洗碗工,卻遭到了侍者的陷害;在聖像學坊做學徒,卻被老闆誤解開除……阿廖沙所經歷的苦難,我們是永遠都體會不到的。

但是,阿廖沙在諸多的苦難面前,並沒有被苦難所打倒,而是勇敢的面對困難,堅強的去打倒困難。而且,他還在百忙之中,抽空出來看書。漸漸地,他就沉迷在書中了。雖然有很多的困難阻擋他在書的王國中遨遊的步伐,但他卻堅強的面對!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一定要面對困難,鼓起勇氣來打倒困難!

  《在人間》讀後感2

在這個星期,我看完了高爾基的第二部自傳體小說《在人間》。讓我記憶深刻。高爾基的第二部自傳體小說《在人間》說的是高爾基爲了生活而要在鞋店、姨婆家和輪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瑪爾戈皇后這些有文化、有教養的人以外,在身邊的都是那些低俗、愛吵架、背地裏說人壞話的小市民。 生活圈子的狹小讓高爾基周圍的人都不懂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慾望,我十分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恆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對書本愛不釋手,不理會別人的反對而做自己認爲對的事。“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高爾基就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因爲他經歷了許多事情,還閱讀了許多書籍,包括生活這本難琢磨的書。 我羨慕高爾基靈活、流暢的思維,隨時隨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詩來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當然,這當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勞。高爾基的勤奮、毅力和恆心,還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也撐起一個天堂嗎?天堂雖與人間只一線之隔,但卻大不相同。有的人家有萬卷書,卻不能靈活應用;有人做乞丐,卻也能讀好書,學到不少的知識。人間與天堂是人心的兩個表現,被凡塵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間;反之高潔的心靈就如雞羣中的鶴,與衆不同,成了天堂。只要肯學習,腳踏實地,人間也會變成天堂。 高爾基的第二部自傳體小說《在人間》讓我感受到了阿廖沙走上社會的艱辛經歷,讓我感受到了舊社會底層人民的痛苦,同時反襯了阿廖沙的堅強。《在人間》是本永不落架的好書。

  《在人間》讀後感3

我佩服高爾基的恆心與毅力,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不理會他人的反對與歧視。見識的淺薄,生活圈子的狹小讓周圍的人不懂得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慾望。他就像不屈的小草,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敗壞風氣的沾染。整天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一些著名書籍成了他的天堂,這個人間的天堂!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能洗滌人類的靈魂。領導我們走向聖潔的天堂!

  《在人間》讀後感4

書一直是人類的朋友,這位朋友與我們每個人的交情都不大一樣。也許只是泛泛之交,或者是心心相惜的難求知音。正所謂書海無涯,浩瀚的書海實在是讓人難以企及。

我喜歡書,更喜歡看書,書是我最好的朋友,給予了我知識和快樂。然而,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莫過於《在人間》了。《在人間》是蘇聯作家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說描述的主要是主人公阿廖沙從1871年到1884年這一時期的生活。

從書中,我看到了阿廖沙悲慘的命運,他忍受着非人的生活還要遭受生活帶給他的壓迫這是一個少年該承受的嗎?我對這本書的印象特別深刻,書中的人物也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裏:善良的外祖母神聖得像聖母再世;吝嗇刻薄的外祖父讓人感到可氣又可憐;嫉惡如仇的輪船廚師斯穆雷粗俗中卻流露着正直;裁縫妻子爲沉重的生活帶來了一絲溫馨……

不僅如此,主人公阿廖沙也是因爲廚師斯穆雷給他看了果戈裏的作品,才引起了他對書籍的熱愛,激發了他對正義和真理的追求,才促使他懷着“做個頑強的人,要想辦法改變自己,不然我就真的毀了”的決心,踏上了奔赴喀山的路。我真心希望他會有好的前程。

《在人間》是高爾基對阿廖沙少年時期的回憶,也展現了阿廖沙少年時期心靈成長的曲折、坎坷的歷程,它是世界文化園林的.魂寶,是世界文化底蘊的寶貴遺產。

再次翻開這本略顯破舊的書,心中不禁感慨萬分。是啊!從前,我並沒有那麼愛看書,爸爸媽媽給我買的書,看了一遍就扔在那兒,不去管它了。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樣做並不好,久而久知,那本書便會被我漸漸遺忘,可能再也不會去碰它了。那麼,我就少了一份知識,少了一次美的欣賞,少了一個閱讀的愜意感,我會失去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一些無法從其它地方進行彌補的東西。所以,我更應當百倍珍惜。

這本書的作者高爾基說的沒錯,書籍確實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在那兒,我們可從丟掉所有的煩惱和不愉快,享受書帶給我們的樂趣與無限的遐想。

  《在人間》讀後感5

我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認真地閱讀了馬克西姆·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間》。

《在人間》描寫的是主人公阿廖沙被生活所迫到大街小巷,自己尋找工作,自己賺錢某生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阿廖沙做過鞋店和聖像作坊的學徒;在兩條不同的船上做過兩次洗碗工;三次在外祖母妹妹家做僕人。其中讓我感到最難忘的是他三次在外祖母妹妹家做僕人的過程。

阿廖沙第一次做僕人的時候,男東家教過他繪畫。但是,年老的女東家和年輕的女東家都不同意。爲此,他們三個人還大吵了一架。之後,每當阿廖沙畫畫的時候,老太婆就跟阿廖沙搗亂。比如:把啤酒弄翻在阿廖沙的畫紙上,叫阿廖沙去擦乾淨的窗戶……而且,老太婆和女東家都反對阿廖沙看書。一但看見阿廖沙的書,就燒掉、扔掉、撕掉,有時,甚至還把阿廖沙痛打一頓。 當阿廖沙第二次做僕人的時候,他還是受着同樣的痛苦。有一次,阿廖沙因爲犯了一點點小錯誤,就被老太婆痛打了一頓,雖然不怎麼痛,但是,有很多小木刺扎進了他的背上。最終,醫生幫阿廖沙一共拔出了四十二根木刺,這是常人所承受不了的。

阿廖沙第三次做僕人就好多了,他遇見了一個很長時間沒有見到的人—他的繼父。於是他就每天與他的繼父談論書的問題。他的繼父經常給阿廖沙推薦書籍。但是,老太婆和女東家常常在背後說阿廖沙繼父的壞話,這讓阿廖沙很生氣

高爾基是多麼偉大呀!他身邊的人都反對他看書、學習,但是,他通過對書籍的酷愛,認真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高爾基終於成爲一名舉世聞名的優秀作家。而我們呢?有一個讓我們學習的課堂,卻不認認真真地學習,反而浪費了學習的寶貴時間。我想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就會取得好成績。

當我讀完了這本《在人間》時,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慘淡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庭裏,家長每天陪伴在我們的身邊。用天壤之別這個詞語來形容阿廖沙和我們的童年之間的差別也毫不誇張。

同學們,請珍惜現在的童年生活吧!

  《在人間》讀後感6

難得的新年休假,卻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不能出門,那麼,就自覺遵守規定,不出門、不串門,好好的待在家裏,這也讓自己有了更多靜下來的時間去細細品味一本書的精華。

就像高爾基說的那樣:“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光明和有意義。”所以,在每一章節中大部分的敘述都是他悲慘的童年,可是,他都挺過來了,也沒有與他共事的人們同流合污,正是那些書籍拯救了他,陪伴了六年的打工生涯、六年的屈辱生活,使高爾基“上大學”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基礎。

在如今的美好生活中,我們不用體會到像高爾基那樣悲慘的童年,新的時代給予了我們新的幸福生活,讓我們抓住幸福的每一瞬間,去感受愛,去傳遞愛,讓愛溫暖世界的每一角落,去照亮那些黑暗,去掃除那些陰霾。

  《在人間》讀後感7

暑假的時候,我讀了一本世界名著:《童年·在人間》。從書名便可以看出這本書分爲兩個部分:《童年》這部分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出世後隨母親寄居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期間,他是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爲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他在們生活鎖事中表現出的自私貪婪;《在人間》則講述了小主人公在十一歲時,母親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產,他無法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走上了社會,獨立謀生。他先後在鞋店、聖像作坊當過學徒,也在繪圖師家、輪船上做過雜工,飽嘗了人間痛苦。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想是:這本書在描寫小主人公奮鬥過程和人性美好一面的同時,但也寫出了人性的自私貪婪的一面。正如荀子所說:人之初,性本惡。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評論員叔叔在評論《少年派奇幻河流》時曾引用過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依德的一個理論,弗洛依德曾提出人的心理狀態分爲三個境界:本我、自我、超我。在讀《童年·在人間》時,我想這個理論運用到小主人公和他的舅舅、外祖母身上也挺合適的。書中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的精神狀態都只停留“本我”階段,只知道滿足自己生存慾望;阿廖沙通過一系列艱難困苦的磨礪,精神境界已達到了追求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自我”階段,而在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眼裏,外祖母則代表了至高至善的超我的道德境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像阿廖沙那樣堅持自己的理想,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從“本我“向“自我”、“超我”飛躍。

  《在人間》讀後感8

《在人間》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約從童年的稚嫩逐漸成熟的過程,也是走出外祖母的羽翼,嘗試飛翔,走向社會的歷程。當時的俄國依舊是沙皇統治,奴隸制剛取消不久,被解放的奴隸們仍在貧困飢餓中煎熬。在黑暗,辱罵愚昧的社會泥潭中發酵着人性的味道。有像外祖父和作坊的店夥計那樣厚顏無恥,用欺騙來贏取利益的人;也有像外祖父母的妹妹那樣斤斤計較,損人利己目光短淺的碎嘴小人;也有像外祖母那樣用上帝的光輝照耀着心靈,所說的所作的,一切如同春風一樣溫暖明亮;也有像廚師斯穆雷和作坊中製作聖像的人們那樣在醜陋污穢的外表下仍有一顆等待真情召喚的心。

在這渾渾噩噩的天地間生存,在這濁臭的污泥中浸泡,書本給了阿廖約時刻清醒並保持人格高潔的信念,這種信念將阿廖約籠罩,他說這是一種透明的,外界無法干擾的雲霧,也就是這種保護膜使他免受很多容易傳染的污穢與可惡事情的影響,避免了生活裏各種致人於死命的素質的侵擾。我想這種信念不是一味的奉承上帝,忍辱偷生,也不是與世隔絕,以只求保持自己的清潔爲目的的狹隘,而是一種具有力量的光照,他能洞穿所有人的心靈,驅逐黑暗的陰影,形成一股旋風,席捲這篇沉睡太久廣袤的原野,向沉睡的人們呼喚一個光明的世界。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人間》讀後感9

這本書,讓我對人間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殘酷,美好的人間。

你可能迷惑不解,爲什麼把殘酷和美好放在一塊?這不是兩個極端的詞語嗎?我的回答是:“你可能無法理解,但人間就是這樣。上帝對誰都是公平的,他會讓你幸福,也會讓你恨他。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你的心態。”

這本書,講述的是高爾基從十一歲輟學講起,講了少年阿繆沙他走向社會,面對生活,獨立謀生的經歷。他的外祖父破產後,才十一歲的他,只能被迫出去打工掙錢,去普通的鞋店,聖像作坊當什麼學徒賺錢,還做了洗碗工、給人打工的奴隸,給貴族當僕人。他在惡劣的環境中,受盡人們對他的欺辱、侮辱、愚弄,甚至被一些可惡的人陷害。他不得不嚐盡了人間的艱苦和艱難。但阿繆沙並沒有放棄,他堅持下去了,他不會屈服,他也不肯屈服。他像撕書一樣的讀着書,像吃書一樣的貪婪。爲此,他不得不遭到主人一家子的毒打、懷疑和嘲笑。而他對書的喜愛幫他得到了生活中的安慰,也讓阿繆沙認清了自己的無知,他需要反抗,他需要提出他的不滿。

看完書後,我甚至在懷疑我自己是否擁有着這份勇氣和力量,去“挑戰”這份磨難,去接受這個現實。我或許並沒有像阿繆沙一樣的勇氣去挑戰這份磨難,去接受這個現實。但我相信,生活會改變人生,會改變自我。書中的阿繆沙就像桃花心木中的一棵百年大樹一樣,他經歷了磨難,他已經擁有了堅強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