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好媽媽》有感的範文

讀《好媽媽》有感的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讀《好媽媽》有感的範文1

今天,爸爸、媽媽都出去了,我就在家翻開《冰心作品遜這本書來看。首先映入眼瞼的是《好媽媽》,這個題目立刻吸引了我。我要看看這個媽媽究竟有多好,是否比我的媽媽好。如果比我媽媽好的話,我一定要讓媽媽看看人家的媽媽是如何做的。

讀《好媽媽》有感的範文

令我奇怪的是,我一連看了好幾段也沒看見作者說自己的媽媽怎麼好,而是一味地抱怨媽媽什麼事情都弄不好。比如:

第一,她抱怨媽媽星期天早晨也不好好管管弟弟妹妹,讓她不能好好地睡個懶覺;第二,她抱怨媽媽沒有給她洗她昨天脫下來的制服;第三,她抱怨媽媽不把弟弟、妹妹管好,使他們亂翻她的書包,亂動她的文具;第四,她抱怨媽媽沒有把桌子收拾好,使自己沒處寫作業;第五,她抱怨媽媽做事沒有計劃,家裏到處亂七八遭;而李大娘家雖然孩子多但家裏孩子們不鬧,並且家裏還收拾得井井有條,學習環境好。所以,小作者就到李大娘家去寫作業了。

等到了李大娘家以後,小作者發現李大娘的孩子們有的收拾桌子;有的洗衣服;有的擦地板。而李大娘和李大爺卻趁星期天休息去看電影了。這時候小作者心裏很不是滋味:“我平常總是拿媽媽跟李大娘比,總覺得李大娘比媽媽能幹得多,現在才知道,李大娘的孩子們替大娘做了這麼多的事。現在大娘和大爺去看電影了,而我的媽媽還在趕着給我洗衣服。”小作者越想越不是滋味,急忙跑回家先收拾被子,又整理書桌,然後從媽媽手裏奪回自己的制服自己去洗,並且紅着臉對媽媽說:“從今天起我要天天幫您做事了,好——媽——媽。”

讀到這裏,我的臉一下子紅了:我從小作者身上看到我自己——而小作者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她知道自己抱怨媽媽是不對的,於是她立即改正錯誤幫媽媽做家務;可我呢?我不光總是抱怨媽媽,當我知道自己錯了時,我不但不改,而且還常跟媽媽頂嘴,發脾氣……

讀完《好媽媽》以後,我知道了媽媽每天有多麼辛苦,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多幫媽媽做家務,減輕媽媽的負擔,做一個愛勞動、孝順的孩子。

讀《好媽媽》有感的範文2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在這個週末就快讀完了,邊讀大腦不時閃現着我的一個個學生們,也像過電影一樣閃現着我對他們的不良態度和錯誤的教育方式,以及我給家長們出的那些個餿主意.有些後悔,又有些自責.

有一段時間以來,每讀過一本書總會覺得自己的頭腦裏充盈着很多東西,它們雜亂無章地散佈在頭腦中,漸漸地似乎又都化爲烏有,好像得到了很多東西,又好像什麼也沒有得到.我想可能是因爲只有時間在一本本地讀書,卻沒有靜下心來整理的原因吧,所以,讀過這本書後,我決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進行一下整理,讓凌亂的大腦整齊一些,清醒一些.

一、閱讀最重要.

不只一本書到了閱讀了重要,不論是我讀過的《給教師的建議》,還是《卡爾·威特的教育全集》,再回想小時候常常聽老師講,讀一本好書就是交了一個好朋友,古人又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即便是現在參加了工作,學校的領導也會常常鼓勵我們去多讀書、看報.可見,所有人對閱讀的重要性都有着很堅定的認識.但是現在又有多少人重視兒童的早期閱讀呢?可能是因爲家長們都會覺得孩子還小,讓那麼小的孩子去閱讀是件太難的事,他們需要先學習了拼音,認識了一些字後才能去進行獨立的閱讀活動.但是當我看過《卡爾·威特的教育全集》的時候,第一次聽到一個父親談到,只有讓孩子越早識字,越早進行閱讀,才越有利於孩子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才能.那時候就想,將來我也一定要早早地就讓我的孩子提早認字,提早進行閱讀.但當時卻沒有什麼具體的做法呈現在我的腦海中.當我讀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這位媽媽在寫道她是如何讓孩子識字時寫了一篇題爲《讓孩子識字不難》的文章,她很具體地把自己教女兒識字和閱讀的經驗告訴給大家.這時,我的頭腦便真正呈現出了一幅如何教導孩子去閱讀的畫面.

二、對孩子要謹言慎行.

成年人面對孩子的種種錯誤行爲時,難免會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對待孩子.然而,卻沒有人意識到,我們這樣的做法只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對於他們改正錯誤也許有一些幫助,但是可能離讓孩子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管理卻走得更遠了.

在這本書中,這位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麼用心,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我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犯下的一個個錯誤.開始爲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而自責.同時更覺得自己知識與能力的貧乏和不足.

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自責自己爲什麼當孩子沒有專心聽講的時候要去那麼嚴厲地批評孩子的不用心,總是做小動作,卻沒有反思自己的教學爲什麼沒有能夠把學生的眼球吸引過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你所教授的內容感興趣,對你所組織的活動感興趣,那麼他們又怎麼不專心地聽着你的講解,跟着你思考呢?孩子不聽講,不能去怪罪孩子,首先應該怪罪的應該是老師自己,應該改進的應該是老師,而不是孩子.老師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們喜歡你所教授的學科.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要讓學校裏的老師都去用興趣來吸引學生,競爭有更多的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

可是,想到這裏,又會覺得自己之所以沒有吸引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是因爲自己的專業技能上的不足.感到自己在本學科的知識及教學能力上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自覺有一種危機感和緊迫感.

四、絕不可急功近利.

家長和老師們很多不恰當教育行爲都來自於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在我提出一個要求之後,就一下子記住,不許再犯.如果再犯就會受到懲罰.可能孩子們會很快養成一個好習慣,但是他們之所以養成了習慣,並不是因爲覺得這樣的好習慣對他們的學習或生活有幫助,而僅僅是因爲害怕受到老師的懲罰.這樣的好習慣不是真正的好習慣.

我現在正在考慮的問題是如何讓我們班的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通過近來讀的這些書,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引導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但是起初我的想法是隻要讓孩子們都去讀書,他們的思維能力會在短期內得到提高.這又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現在讀過這本書,我不再那樣想.我覺得如果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對閱讀產生了興趣,他們受益的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自然而然地得來的就是孩子們學習能力及認識能力的提高.雖然結果是一樣的,但是初衷不同,也就不會對孩子提出過分要求,這樣才能讓他們自由發展,也更好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不可以有急功近利的心態.

五、學習不是爲了取得好成績.

學習爲了什麼?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說是爲了讓孩子考上好的中學,好大學,將來找到一個好工作,有了好收入,纔會有好生活.說實在話,我在上學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學習是爲了什麼,只覺得如果不好好學習爸爸、媽媽會不高興,自己會很長時間沒有好日子過.所以那時候學習根本不是爲了自己,只是爲了家長,爲了不受爸媽的'訓斥.現在,我不那麼認爲了.學習是因爲我想.讀書是爲了解決我工作中的問題,因爲喜歡.難怪在一次參加教師培訓時一位老師說成年人的學習都是帶有功利性的呢,確實如此.但是,我覺得應該讓孩子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學習並不是爲了得獎,爲了考試得高分,爲了考上更好的學習,而僅僅是因爲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自己更加豐富,更加飽滿,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結果就會讓自己獲得一種快樂和成就感.當然這不是僅憑說一說就可以的,但我真的不希望孩子們在成人的價值觀裏形成學習就是爲了達到某種目的的認識.

記得那次在學校青年老師共同成長會上武老師說:“做老師,你想讓別人尊敬你,你得有讓人尊敬的地方.”沒錯!看看現在家長的學歷,有幾個是不如自己的?再聽聽他們的經歷,有誰不比自己的經歷豐富?再想想,他們已經是爲人父母6年多,即便他們沒有經過教師培訓,但他們已經在實踐中經歷了很多有關教育的事件,而且他們也肯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學習了不少育兒的知識.對孩子的瞭解也比我們做教師的人要多.這樣想來,我們如果沒有什麼可以爲人家所尊敬的地方.

當然,孩子對老師是有着天然的尊敬感的.我想,這可能與家庭的教育有關係.沒有一個家長會在最初孩子入學的時候對自己的孩子說老師的不是,沒有一個父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尊敬自己的老師.如果家長有不尊敬自己的行爲,我想首先應該反思的應該是我們自己.我們真的需要不斷去學習,去學習教育的理論,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但讓自己的教學上能夠激起孩子的興趣,更要在家長遇到教子問題時給予有效的幫助.我想,只有這樣,我們纔有可爲人所尊敬的資本.

以上是這兩天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一些認識和想法.書還沒有讀完,已經收穫很多.我覺得這收穫不僅僅是具體方法上的收穫,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反思.

讀《好媽媽》有感的範文3

今天,我幫媽媽分擔家務,媽媽準備大掃除,爸爸出差不在家,所以我幫媽媽分擔家務。我和媽媽各拿一個盆和一條毛巾,然後往盆裏倒滿了水,媽媽檫桌子,我擦窗戶。我先把毛巾弄溼,然後仔細的擦着窗戶的每一個角落和縫隙。不一會,一扇窗戶就擦完了。呀!還沒擦完那。我看到後,就過去幫媽媽擦桌子。十分鐘後,我和媽媽共同擦的桌子很淨。我和媽媽又向其它的東西、物品、工具、牆、、椅子等進攻。不一會,一扇窗戶就擦完了。呀!還沒擦完那。我看到後,就過去幫媽媽擦桌子。十分鐘後,我和媽媽共同擦的桌子很淨。我和媽媽又向其它的東西、物品、工具、牆、椅子等進攻。大約一個半小時家裏的東西拳擦淨了,包括我們腳下的木地板。大掃除後,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把媽媽分擔家務的事很快樂!

記得有一次看見家人玩燈籠,我說:“媽媽我也要玩。”媽媽說:“那好吧。”媽媽順手掏了十元錢給我,我把燈籠買回家的時候,媽媽又對我說:“以後少花錢知道嗎?”我說:“爲什麼呀?”媽媽說:“貧困山區的孩子還缺錢、缺吃的,以後少花錢懂了嗎。”我說:“懂了。”然後媽媽教我趕快洗澡睡覺。第二天,媽媽讓我路上小心,別心不在焉的,就這樣我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放學了,阿媽問我想吃什麼,我說隨便,媽媽卻不讓。爸爸回來後,我們一起吃了晚飯,還看了電視,天漸漸變黑後,我們就洗洗睡了。我想愛是無私的奉獻,是平凡的話語吧。

讀《好媽媽》有感的範文4

書拿在手上的時候,反反覆覆地在端詳着這一本書,不知不覺已經被書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於是我便盼望着假期的快點到來,好好地讀讀這一本書,也希望從中能有所收穫。

正如專家教授們以及讀者對此書的評價,尹老師的這本書既不通俗,而且又非常專業,還沒有開始讀這一本書的時候,看到衆人的評價時心中便多了幾分期盼,當我讀完書的第一章:《如何提高愛的質量》時,更強烈地感受到讀者的評價是多麼的恰當,一點都不誇張。一位網友的留言:尹老師的每篇文章都像一個小寶庫,外表看起來也許很平常,所舉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我們走進去了,就會有驚人的發現。確實是這樣,當我讀了第一章的第一篇文章:“打針有些疼”後,尹老師的做法真讓我吃驚,也讓我佩服,吃驚是因爲打針這樣的事情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會經歷的,而我們的做法通常都是把孩子摁住,或哄騙着打了就沒事,但萬萬讓我想不到的是,尹老師可以通過打針這一小事,教會孩子在面對困難與恐懼時如何以積極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那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是尹老師告訴我:小孩子其實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確地把理由陳述給孩子,孩子是會聽懂的。而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小的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孩子,以爲那便是愛,原來是在傷害他們。

《不要捉弄孩子》及時地給我敲響警鐘,原來我一直都在犯着這樣的錯誤,以爲大人的一個無聊的玩笑,啥不知卻給孩子帶來多麼深刻的恐懼,因爲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裏的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給小板凳揉揉疼》常人來看可能會覺得好笑,但尹老師卻認爲就是生活中這樣的細節都可能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情,也讓我知道: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因爲善良的人,纔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爲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每年都來的聖誕老人》記敘了尹老師每年都扮演着聖誕老人精心地爲她的孩子圓圓準備精美的聖誕禮物,她認爲聖誕老人每年都來的意義不在於禮物本身,就在於這份驚喜,驚喜是另一層更有價值的享受。只要家長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時間,就可以讓孩子有不同凡響的經歷,讓他的生活和世界煥發出奇異的光彩,作爲一名老師的我,又何嘗不是該這樣要求自己嗎?《長大要和馬曉飛結婚》告訴我: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內。如果一個人總被別人暗示爲品行端正,善良友愛,他就會在這種氛圍裏漸漸發出自我肯定的意識,他的品行就會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個人總被暗示爲有某個問題,他就會在這方面不斷地自我否定,逐漸喪失自信,向壞的方向滑去。生活中,言語間我們不妨多給孩子積極性的暗示,也許孩子會因此而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下去,那何樂而不爲呢?《像牛頓一樣》讓我知道:我們欣賞孩子不是隻讚賞他的優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用期許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闖禍”行爲,就會感到他們是良機而不是壞事。因爲孩子的狀態都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允許這種差異存在,也是這種差異構成了人的豐富性。只要孩子有自尊自愛的心態,有足夠多的經歷,該學會的他都能學會,該注意的他都會注意到。第一章最後一篇文章《古詩滋養的孩子》讓我這位語文老師在如何對孩子進行古詩教學有了更多的借鑑方法,更多的思考。

也許我們都曾在迷茫,不知該如何提高對孩子、學生的愛,在面對他們的錯誤時怎樣才能更好地教育他們?原來,只要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再深一點,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再靈活點,相信我們與孩子的心便會拉得更近,貼得更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