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求知》讀後感大綱

《求知》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求知》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求知》讀後感

《求知》讀後感1

《培根隨筆》爲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着。本書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衆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是全片中我最欣賞的兩句話。可以說,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從這兩句話中或者說全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帶個我諸多啓示。可以說,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在我看來,遇到逆境就是一種寶貴的人生經驗,如何利用這種經驗,就是成功的關鍵,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撓,而逆境要教給我們的,也正是不屈不撓。可真正把逆境當良師的人,不多。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求知》讀後感2

《論求知》是培根的一篇散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其中的哲理和修辭手法很是令我折服。這篇文章很短,中學時學習過,當時也是一知半解,如今偶然的機會再次閱讀,明白了一些道理。

在培根的筆下,把求知寫的富含哲理,但也提到了如何去求如。比如怎麼樣讀書。想想我自己,以前我是不怎麼愛讀書的,但在管理處倡導的“好讀書

讀好書”活動中,開展了適合自己的閱讀。漸漸地體會到了讀書所帶了樂趣和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想這便是一種求知吧。特別是在讀一些富有哲理書中,有些道理以前不懂,但隨着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明白了書中的道理其實源於生活。

很喜歡這篇文章,引導我走向了讀書的歷程。作爲一名收費班的班長,我要以身作則,鼓勵大家多讀書,讀好書,在我的帶領下,班內的同志包括新入職的同事漸漸與書結緣。培根說“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這話很有道理,書裏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故事,也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哲理。帶着求知慾,開展讀書,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求知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良好的態度。帶着求知慾,我需要掌握知識,需要更新自己的頭腦。在實際工作中,同樣需要求知慾,努力掌握爲司乘服務的本領。在工作中,快速髮卡的掌握,各種設備的操作都需要牢記於心,輕車熟路。這便是求知帶給我的效果。

求知中還需要創新。在《論求知》中說“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在實際中,我要努力把知道的知識運用的實際中,並通過運用和鑽研努力實現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只停留在書本中更是所謂的書呆子。因此,我要加強工作中的創新精神,真正做到__厚德文化學習理念所說的“學以養德 學以明智 學以致用 學以立業”。

《論求知》告訴了我讀書的方法,多記筆記,但學無止境,只有在學習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才能真正掌握本領,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做好服務。

《求知》讀後感3

求知是人的本能,對知識的追求本質上就是對於人性和世界的探索。《論求知》是培根散文集《論人生》中的一部精彩文章。《論求知》主要論述瞭如何科學、正確地求知。

作者從下面幾點來闡述了求知的內容:開篇直接表達自己的論點,“求知可以作爲消遣,可以作爲裝潢,也可以增長才幹”,求知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天性,求知學習的意義就在於將雜亂如野草的天性修剪齊,作者對於求知的態度是嚴謹地,一絲不苟的,“求知不是爲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爲了尋找真理,啓迪智慧”;二、學習知識不能都淺嘗輒止,而是應該有所區分的,細讀、精讀一些經典,除此之外你還必須去做筆記,因爲做筆記可以使知識更精確;三、求知如運動一樣,運動可以通過對應的運動來增強體質,同理,求知可以讓人精神上得到滿足,正如作者所說“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完善人的精神上的缺陷”。最後作者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旨在說明頭腦的缺陷就像其他如思維不集中,缺乏分析判斷力,不善於推理等一樣可以通過求知來治療,可以看出作者條理清晰嚴謹,充滿哲理的思維。

這樣富有哲理性的文章,就算是現在讀來,仍然是一篇發人深省,充滿哲理的好文章。正應驗了那句話,“經典,歷盡千年也不會褪色”。

《求知》讀後感4

求知可以作爲消遣,可以作爲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爲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書呆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僞。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不可專爲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爲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爲了尋找真理,啓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覆地讀。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隻限於質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爲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爲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爲這門學問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陷,可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