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生命藍圖》讀後感

《生命藍圖》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命藍圖》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命藍圖》讀後感

第二章劇本中常見的課題

先描述了什麼是典型劇本,然後解釋了什麼是成見?

後面三小節詳細描述、分析了三種劇,最後是通過一些小練習告訴我們可以怎麼通過改變信念,去反轉自己的劇本。我是很期待去實操反轉自己的劇本,哈哈~

2.1典型信念+典型局=典型劇情

人生最消極的信念是“我不夠好”,最積極的信念是“我是最棒的”。

想一下子從最消極變爲最積極,就像從小學想一下子變成大學生,這個難度是比較大的,但是一點點的改變還是有可能的。

文中關於擊破的想法我真的是太喜歡了,不是去消滅而是試着去成爲朋友。“消滅敵人最好的辦法是和他成爲朋友”。

聯想到最近的教練練習,這個描述太棒了。

我的練習中覺得自己作爲教練有拯救者心態,非常不好,MC上我就一直努力的剋制自己,拯救者心態下出現的任何想法我都不允許自己說出口。最後一場MC下來,竟然發現我只顧着和自己心裏的拯救者打架,卻忽略了教練中我應該關注的是我的'客戶;而拯救者心態給了我敏銳的觀察,本可以更好的支持客戶,而我卻選擇了忽略這些觀察。

在這個過程中,我才發現:哦!我不是要去消滅拯救者而是要去和拯救者做朋友,讓他更好的幫助我去支持客戶。

回到文章中,“成見”這個詞我原本覺得是個不好的詞,但是文中卻告訴我們,這其實是個中性的詞,代表固定的認知、思想、習慣的看法等。

爲了生存趨利避害,我們有了一些感受想法可以讓我們避免受傷害,不斷的固化中形成了“成見”。想到一句諺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被蛇咬了疼且還有生命危險,以後看到類似蛇的東西比如說繩子,都覺得是會咬人的,再也不敢去碰,這樣就避免了自己受傷害,同時也讓自己會錯過一些東西。

書中講到了如何處理和母親的關係,針對“如果能處理好和母親的關係就能處理好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做了一些詳細的描述。

母親爲了孩子好,會有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的要求,甚至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對比等等。母親爲什麼會這麼做呢?因爲在母親現有的認知裏,這是愛孩子的最好方式,而作爲孩子想要突破這個模式,不是把母親“消滅”了,而是用真正愛的方式去回饋母親,打破這個固有模式,用新的“成見”去替代原有的“成見”。

身邊有遇到很多媽媽想要反轉原生家庭帶來的模式,自己不斷學習用真正愛的方式去養育自己的孩子。我很敬佩這些媽媽,也覺得她們的小孩很幸福,能有這些的媽媽在身邊。

我願意相信書裏所說“唯有發自內心的愛,才能扭轉乾坤”,我願意去嘗試,今天就在此立下flag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