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大學生讀後感

大學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讀後感

大學生讀後感1

以往,不止一次地置身於《受戒4中的桃花源,在那裏我彷彿來到了一個原始的烏托邦,一個寧靜美妙的世外桃源,並不顧一切地愛上了它!

那是一片夢想的樂土,確切的說,這是一個原始的烏托邦,在庵趙莊人們的心中,和尚和種地,織蓆,箍桶,畫畫等行當沒什麼不一樣,他們都是自由平等的職業人,與世道的艱辛,人生的苦澀都無關。如小英子一家,趙大伯是田場上樣樣精通的好把式,不僅僅脾氣好,身體也結實的像一顆榆樹;趙大媽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僅僅家鄉菜做得可口,並且剪的花樣貌也是衆家嫁閨女的稀罕物;兩個寶貝女兒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靜,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潑,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鵲,從這家人的日子,就可看出庵趙莊芸芸衆生的一斑。

至於荸薺庵裏的僧侶生活就更令人嚮往了,完全沒有一般佛門寺廟裏清規的羈絆。那裏的和尚只要會一點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樑黃懺之類,從此就能夠吃現成飯,能夠賺錢,能夠還俗,能夠娶親,還能夠買田置地,過優哉遊哉的神仙日子。庵裏的教師傅終日枯坐唸佛,不問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裏沉醉。

大師-父仁山是“當家的”,管着經賬,租賬,債賬三本帳簿,平日在庵裏從不穿袈裟,經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黃色的圓肚皮,光腳踢踏着拖鞋;其他兩位師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師-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還把他老婆接來避暑納涼;三師-父更是人不僅僅漂亮,有一手“飛鐃”的絕活,甚至每場法事之後,村裏就會有大姑娘或小媳婦驀然失蹤。最讓人詫異的是他們吃肉從不瞞人,甚至過年的時候就在大殿上殺豬,那裏的和尚過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祥樂時光,這哪裏是一個“佛門淨土”,分明就是一個現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這樣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夢境中,我們的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聲如鐘磬,聰穎好學,在隨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時,遇上了小英子,漸漸的,他們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經常上小英子家,就這樣,他們間朦朧的初戀就悄然萌生了,他們一齊做針織,一個畫花,一個刺繡;他們一齊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場,異常是他們挖荸薺後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着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腳櫻明海看着她的腳印,傻了。

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過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裏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多美的描述啊,把少男少女初戀時的心態描摹得曲盡其妙,婉而成章。最是最終他們一道進城,一個去善因寺受戒,一個給家裏買東西,他們同坐一條小船,一道歸去來,最終最終逼出了小明子的心裏話:期望小英子做他老婆。

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此沉靜,如此完美,人就會不自覺地與環境渾然一體,產生無限遐想,《受戒》,世外桃源般的夢境,讓我無限嚮往!

大學生讀後感2

“飛花自有草情處,不向枝邊墜。隨風飄蕩已堪愁,更伴東流水、過奏樓。樓中黛玉含春怨,閒倚闌千見。遠彈雙淚異香江,暗恨玉顏光景,與花同。”

是啊,隨風飄蕩已堪愁,愁的是那一伶自尊,在賈府中何處容身;愁的是定玉那一憐多情,情歸何處;愁的是她這一生的命運,到底如何漂泊定居。“兩彎似顰非顰嘪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月”。她憂從心中來。在賈府裏,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因爲她明白她將要寄人籬下。於是她將自己築成一道牆,別人進不去,自己出不得。好不容易寶玉哥哥敲開了一扇窗,她卻只能憑窗凝望。

想想少年衩風催大,現在容顏未改心有疤。瘡傷的痕跡浪淘不盡,風蝕不滅。賈寶玉系其一生,負她淚乾行。但她註定以淚洗面,以哀愁訴怨,或許她只希望有那麼一天可以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爲消得人憔悴的願景。

可是,她的願景彷彿眼前的落花,在風中翩風,跳着最美的舞。可它們終究是凋落的啊!“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令葬花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吟着《葬花吟》,她用錦囊收集落英,讓他們“質本潔來還潔雲”,她用一抷淨土埋葬落花的同時,也將她美好的願景一同埋葬在蒼穹盡頭的香丘裏。

書中的黛玉才情滿懷,她的詩中流淌着她對愛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流淌着她帶着淡淡哀愁的願景。現在我明白了,她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願景,她是柔弱的,亦是頑強的。或許,她若能像花一樣活出自我,便是她的願景。

而我呢?我的願景是什麼?我要讓奮鬥的淚水浸透我的芽心,讓犧牲的血雨灑滿我的身軀,追求自已的夢想,趁着青春年少,春光正好,即使有一天,我化作一抷春泥,可我實現了我的願景,我曾經散發的馥郁馨香將佈滿世界的每個角落!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秋風。

是否正是這一份嬌弱打劫了寶玉?正是她的病,讓她一生更平添了幾分悲情。讓她與衆不同,似有一種脫凡的氣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只見斷鴻聲裏,她立盡斜陽。她的病不爲別的,只爲一秋心。

心較化幹多一宿,病如西子勝三分。

那一天,楊柳岸,曉風殘月,只見她獨倚西樓,嘆月冷,遣情傷,一片煙水茫茫,化作相思淚。她的身世悽慘又悲涼,她的處境彷徨又迷惘。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欲證淚先流,她的才情似那輕紗,輕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細膩似那飛雲,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果,又似那些雨,千里不留行,一落向尋輕,舉手投足間難掩一份憂愁的才思。

一縷和風,低低絮語,花舞、花笑,唯有黛玉獨倚闌干,留下一病魂常似秋幹索的背影,卻又不知樓中翠黛含春怨,暗恨玉顏,與花同。

大學生讀後感3

《鐵皮鼓》的作者剛修改完最終校樣,這本書就離他而去。最終校正發生在十四年前,從此我就失去了《鐵皮鼓》。這部小說被譯成了克羅地亞語、日語和芬蘭語,我料定它會使各國的小資產階級坐立不安。但澤市郎富爾區是我失去的故鄉,它的聲名在世界各國不脛而走。

評論與成見堆積如山,它們似乎阻擋了我通往此書的道路,因爲我從未首尾連貫地閱讀過印刷好的《鐵皮鼓》。五年以來,《鐵皮鼓》的寫作計劃或底稿,它的第一稿、第二稿和第三稿決定了我的生活習慣乃至睡夢。現在這一切都已結束。隨後出版的幾本書,例如《狗年月》和詩集,當時都已近完稿,唾手可得。

迄今爲止我從未讀過裝訂好的《鐵皮鼓》,這可以歸因於職業習慣所產生的厭惡感。即使是現在,當有人要求我講述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的產生過程時,我也只是漫無目的地翻閱某些章節的開頭幾頁。起初我並不太情願回顧我往日的狀況和寫作《鐵皮鼓》的起因,我害怕作繭自縛。《鐵皮鼓》的作者談《鐵皮鼓》,而他是一位可疑的見證人。

正因爲我承認自己沒有資格評述這部小說,所以我可以成堆地清掃垃圾,並且可以避免有益的謊言。這些謊言像插枝一樣使日爾曼語言文學的溫室欣欣向榮。

既不是創作欲(諸如我肯定要寫並且知道怎樣寫),也不是蓄積已久的決心,(諸如我現在要動手寫了!)更不是某種高尚的使命感或指標(天賦的義務之類),促使我坐在了打字機前。小市民的出身也許是我的最可靠的推進器,因爲我要縮短自己與上流社會之間的距離。我雄心勃勃,立志要幹一番驚天偉業。時斷時續的文科中學教育(我以五年級高中生的身份肄業)更助長了這種臭不可當的雄心。這是一種危險的動力,它常常通向傲慢。恰恰因爲我瞭解自己的出身及推動力,所以我在寫作時總是輕鬆而冷靜地控制這種動力。我將寫作視作一種有距離感的、帶有諷刺色彩的過程。這種過程是個人的,而它的結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則是公開的。

一九五四年我的母親海倫·格拉斯溘然長逝,享年五十六歲。因爲她不僅懷有小市民的情感,而且熱愛戲劇,所以在她的兒子十二三歲時,她就不無嘲諷地叫他培爾·金特(注:培爾·金特,易卜生的劇本《培爾·金特》的主人公,利己主義者。)。她的兒子喜歡虛構故事,並且向她許諾將給她帶來財富、送給她波斯羊羔皮大衣和去尼泊爾以及香港旅遊的旅費。

《鐵皮鼓》在她去世五年之後面世,並且獲得了培爾·金特所想象的那種成功。母親在世時,我總想向她證明自己的能力;然而直到她謝世之後,我的能量才得以釋放。

大學生讀後感4

我們尊敬的武老師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上,給我們觀看和講述了哈佛大學生的學習。雖然這節課講的不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我個人認爲這節課的內容更有效,它引起了我們對比中美教育的方式,及深深地體會到我們中國大學教育的鬆散。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哈佛大學的學生學習是很拼命的,對於知識的那種渴望,在半夜2點,整個校園燈火通明。學生不化妝,不穿華服,見到最多的就是學生經常一邊啃麪包一邊忘我的讀書。我想,作爲我們中國的大學生,我們不要求說要拼搏到半夜3,4點才叫認真,我們還是要以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來更好有規律的學習,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是要認真努力的學習的,要不怕吃苦,發揚我們先人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

那造成中美大學學生在對待學習時,有如此強烈反差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爲主要有以下三點:

1、首先,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大學的'教育體制問題。中國大學基本上只要你上了大學就能拿畢業證,而哈佛大學實行淘汰機制。每年有百分之20的學生拿不到畢業證,這樣學生就會有壓力感,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佔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

也就是說他們每一節課都要預習做好準備來應對發言。我認爲我們大學的教育就是缺少了這一點,完全是靠課堂老師講,學生毫無壓力,自己做自己的事。而且中國的大學期末考試是佔比較大比重的,期末考試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考試前幾周的抱佛腳,記老師透露的題目來死記硬背,這樣基本上就能過了,很多人有了這種僥倖的心理,對於課程就有了放鬆戒備,都是處於一種被動學習狀態。

2、其次,比較重要的是學生的無目的,沒有方向的學習。大學了,很多剛入大學的學生都會有一種迷茫的狀態,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怎樣做,沒有明確的目標。在高中,大家都有明確的目標——考大學。考上大學,進入大學以後呢,沒有人告訴你怎樣做。加上我們的大學課少,外面的誘惑又抵不住,漸漸的就遠離了學習,遠離了作爲學生你最該做的事。

3、社會的工作崗位還是看重學歷。雖說現在學歷貶值了,但是不得不承認,學歷還是很重要的,它作爲一個過門檻,所以很多有一定能力,但學歷不夠的還是會被拒之門外。很多人在進入大學後,都放鬆了,在他們看來,有了學歷基本也就行了,他們也會掌握那些需要的技能。但是卻沒有那種對於學習的渴望。

作爲當代中國的大學生,我們應該要有那種吃苦耐勞,對於知識真理的追求。我們還很年輕,應該在這樣的花樣年華中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燦爛!

大學生讀後感5

價值觀作爲一種意識,引領着人們前行的腳步,對待事情的態度,處理困境的角度,一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於我們而言至關重要的。我們作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新生力量,應該如何構建自身的價值觀,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爲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自己的努力,這是時代給予我們的重要課題之一。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重**論創新和戰略任務,幫助當大度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鮮明的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用什麼樣的精神旗幟團結帶領全體人民開拓前進、中華民族以何種精神風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問題。這些於我們新青年來說,是我們的精神食糧,爲我們如何中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瞭方向。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主流的感召下積極提升自我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中堅力量。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轉化爲人們的自覺行動,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有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成長成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客觀要求。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積極構建當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有利於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把大學生鍛造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當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提出以來,全省各高校把構建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體觀作爲推進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採取專題講座、大討論、演講、徵文等多種形式進行深入宣傳,利用多種載體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

實踐證明,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符合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是引導和激勵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才觀和價值觀,立志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勤奮學習的強代力量。把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爲大學生踐行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提供各種載體,創造哦良好氛圍,真正使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成爲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大學生讀後感6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個問題我也曾經問過自己,然而回首往事,有多少歲月在消遣娛樂中逝去。而又有幾年時光在我爲實現人生價值而奮鬥呢!我不禁陷入沉思,雖然當今社會不用再爲革命出生入死,但我們可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可以盡己所能爲世界做出一份貢獻,來讓生活更加充實意義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是啊,雖然有無數次時光從我身邊走過視而不見,但是,從現在開始,我要一點一滴的珍惜時光,不再讓他們白白流逝,我要跑起來,不在起夢之路上止步不前,我要煉成鋼鐵,不再讓夢想在我心裏一片迷茫。度過的年華雖無法挽回,但今後我的未來我做主,由我百鍊成鋼,趨勢線自己的人生價值,猶如書中主人公一樣,生活在戰火紛飛的現實都依然不放棄。這是一位少年的成長經歷,是一段意義非凡人生,是一首革命英雄的頌歌。

本書以十月革命爲背景,講述了一個貧苦的不懂世事的少年,在戰爭爆發後,意外邂逅了一位布爾什維克—朱赫來,他不單教會了保爾英式拳擊,還培養了保爾對革命的熱情。後來保爾加入紅軍,爲革命事業付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健康,最後,當他雙腿癱瘓,雙目失明,仍不願放棄自己,用驚人的毅力創作了《暴風雨的誕生》,並拿起紙筆繼續自己的人生價值......

保爾曾經這樣問過自己:“爲了掙脫生命的枷鎖,爲了能夠重新戰鬥,爲了實現自己的價值,你是否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呢?”回答是肯定的:“我盡了最大努力!”是的,他真的盡力最大的努力。在工作,在時候那估計派下的每一項任務,他都認真的完成。爲此,死神的黑翅膀先後三次碰過他,在三個月內修好鐵路的如期修通依法洛在法庭上的辯論勝利,小說裏有一個場面,令我終生難忘,保爾爲革命成功付出了健康的代價,當朋友紛紛有了令人羨慕的路以後,他都陷於窮困潦倒的境地。一度想自殺,但是最終他戰勝了自己的軟弱。就在這樣的人生中,出現了至今仍令人佳頌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這樣度過:當他把生命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爲而羞恥 這樣在臨死的時候 他才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經歷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當今社會是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已初現端倪,從國際社會來看,和平與發展成爲國際主旋律。國際經濟和科技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都着眼於搶佔21世紀發展的倒高點,這就是我國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作爲我們新一代的新青年,不用像保爾·柯察金有那鋼鐵一般的意志,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頂一個目標,哪怕很小很小的目標,只要你去鑑定的邁隨,就會終身受益。

最後讓我們記住一句話:一個人如果具備了撿錢的意志,那麼他就能夠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直至成功。

大學生讀後感7

在很久以前就聽說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但一直由於各種物質原因又或者是貪玩調皮的野性沒有看成。今天將從圖書館借來的《家》看完了,讓我渾身上下有一種急需解放的渴望。

我從來都不喜歡描寫封建時代關於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爲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着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說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覺慧一直懷着熱血與激情卻苦於沒有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就像一口深藏着暗涌的枯井,等待着人們深入的挖掘。

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覺慧的激烈與不滿和在一旁屈服順從的覺新形式鮮明的對比,這是新老思想的衝突。

有很多人因爲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與矛盾中潛行着的人卻分明有着一股激流在推動着。這股激流因爲矛盾而真實,因爲矛盾而珍貴,因爲矛盾而深沉,因爲矛盾而被賦於真正的內涵——我又一次被感動了,因爲就在那個年代,多少還有一個不小的羣體在這股激流中尋找着新的自我,彌補着情感與思維方式的不足。在黑暗與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着的人,有的勇敢地保護着自己青春的棱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卻又最終找回;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確是這股激流在本質上教着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着所有的事與物,追求着理想,追求着自我價值的一種嶄新的體現。因爲追求,因爲崇高,這股激流才永恆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當然在這一股激流中也有着像鳴鳳那樣的悲劇,有點懦弱,有點自卑,到最後也做出了不屈服封建禮制,忠誠於自己和愛情的選擇。

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佔據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因爲這封建禮制埋藏了多少年輕的生命,讓多少本該享受自由愛情的女子成了陪葬品。但另一方面我又在慶辛,正是那些敢於直視封建傳統的不足,敢於同封建勢力作鬥爭的先進人們的努力,纔能有自由、解放的今天!

大學生讀後感8

書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就像我的啓蒙老師,讓我瞭解了許多知識,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記得上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了一部《三字經》,剛開始我很不喜歡看這部書,因爲我覺得它不像《格林童話》、《伊索寓言》那些書,有一波三折的情節吸引我,而且我也看不懂。媽媽就把《三字經》逐字逐句地解釋給我聽,她的講解使我明白《三字經》裏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更耐人尋味。

漸漸地我愛上了《三字經》。《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經典。這部書裏,每三個字爲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它主要講述了人的善、惡、學、孝、禮、儀,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書,《三字經》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於讀書等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溫席。”我真的很感動,小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爲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他不僅以孝心聞名,還勤奮刻苦,博學多才。

我們現在的許多同學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不知道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趕時髦,比吃穿。父母爲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恩情。所以我們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

“融四歲,能讓梨”講得就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爲什麼挑小的呢?”他回答說:“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就應該吃小的呀。”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隨着車子的顛簸,搖搖晃晃的,很危險,我立馬站起來扶着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問:“小姑娘,你爲什麼要把座位讓給我呀?我對奶奶說:“奶奶,我學習的《三字經》裏講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就把座位讓給您坐”。奶奶說:“你真是一個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聽完奶奶的誇獎,我心裏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呀!

通過對《三字經》的學習,我明白了古代文化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是有它的道理的,例如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互幫互助、愛護公物等等,我們應該把這些優良傳統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把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加美麗富強,這是我的夢想。

俗語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同學們,與書爲友,其樂無窮,讓我們點燃讀書的激情,在書海中揚帆遠航吧!

大學生讀後感9

灰度決策指的是那些很難下決斷的決策,事實上,越是高階的管理者越是面臨灰度決策。諸如,試想一下,下決定對廣島投擲原子彈這件事,絕對是灰度的。這是很難的決策。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不論怎麼做,都會有些瑕疵,這時候該怎麼辦?書中介紹了五條思考這些問題的基本原則,我的表述與書中可能並不完全相同,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來寫的。

一是儘量客觀全面深刻的分析各種可能性,評估可能出現的結果。即要有一定的過程正確,不能太倉促,流程是很有必要走的。可以使用各種貌似客觀的分析工具,儘量清晰地表達各種結果。例如,可以用決策樹等工具來表達不同的可能,及其帶來的結果。

二是回到人之所以爲人的基本道德層面,關注人本主義的思想,關注對他人的基本義務。因爲如果我們過於結果主義導向的話,可能就會失去做事的初心。例如,我光想着利潤最大化,結果就不開工廠淨化措施,廢水廢氣直接排放。這顯然不對。

第一點其實是從功利主義、結果導向的角度出發的,但是爲了表達我們仍然是人,我們仍然有着對其他人、對社會的基本義務,所以要根據第二點對第一點進行矯正。

由於第二點強調了人的基本道德,和維護他人權益的基本義務。第三點又拐回來,強調決策過程還是要求真務實,靈活推進,要遵從實用主義的思想。我認爲第三點也是對第一點的補充,決策樹畫出來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現實情況不斷調整變化。作者引用人文主義者馬基雅維利的觀點“在社會沒有地位的人,狗都不會朝他叫。“這種哲學思想,顯然不是一味要求人犧牲、奉獻的思想,這也更接近人性的真實,恐怕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實用主義者。(當然,有犧牲奉獻精神的人更加崇高和偉大,Ta的層次比芸芸衆生要更加高尚了。)

第一點是結果導向,第二點是人本主義,第三點是實用主義。每一種哲學思想背後對應的決策都可能會有差異,綜合運用之後,可能你還是無法下決斷。這時,還需要考慮第四點。

你是誰,你自己的利益在哪裏?以及考慮各種關係對決策的影響。例如大樓着火,你只能衝進去一次救人。有三個孩子在一側呼救,你衝進去能救出他們;你自己的孩子在另一側呼救,你怎麼辦?我想如果你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沒有人會苛責你。當你充分考慮各種結果,兼顧了人本思想,靈活實用地決策,並考慮了自身利益之後,仍然沒有得出結論。此時,就是高度不確定下的管理決策需要發揮威力的時候了,你需要依靠。

直覺!對,就是直覺!

高階管理者最常用到的決策工具就是直覺。當然,直覺決策並不是毫無依據的,他經過了上述分析步驟,腦中隱隱告訴他就應該這麼做。但是具體的因果關係,解釋路徑很難解釋清楚。那是因爲灰度問題影響變量太多,涉及關係過於複雜的緣故。灰度決策的關鍵就是依靠直覺作出決策,把球踢出去,看球落到哪裏再說。

大學生讀後感10

這本書的好處,從拿到手裏的那一刻就能夠體會到,一個字——輕。雖然全書370餘頁,看上去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裏卻不見重量,這主要是得益於制書的紙張。很適合把它放在書包裏隨身攜帶,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翻翻,頗爲隨意。

本書是英漢對照。背頁上有這樣一段話“《理想國》這本著作對西方世界的影響之廣大,久遠,僅次於《聖經》……它的資料涵蓋了柏拉圖理想中的國家所應當研究的一切,它對於西方人的影響,可與孔孟之道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相比擬”,如果憑此句仍不足以吸引你的視線,彆着急,還有。本書由英國學者理查茲英將原著翻譯成爲“基本英語譯本”,有註釋稱“基本英語是英國學者C·K·奧格登與I·A·理查茲英等人於1930年推出的,以850個英語基本詞彙爲基礎的一種英文用法”。再翻開《代序》,更有哲學家A。N。懷德海一句評論“兩千年來的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註腳”。此刻來看,850個詞彙的基本英語、英漢對照、僅次於《聖經》、等同於孔孟、偉大的哲學鼻祖……這樣多的特徵集於一身,對於喜歡英語,熱愛哲學的人來說,難道這些仍不能構成你閱讀此書的理由嗎當然,我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而借閱此書。

這本書並不是足本,“篇幅比其他英文譯本縮短了將近一半,而完全保留了原作的主要論點”,想來相對而言更易於理解,很適合哲學的初學者。但即使這樣,如果不懂腦筋,一味地機械閱讀仍然會有晦澀之感。

本書爲對話體,體現着辯論的精神。在理性光環的照耀下,似乎一切看起來都變得善良。因爲我們不看中權勢,不看中地位,不看中金錢,我們以理性以智慧在解決問題,所以至少看起來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突然想到,印象裏似乎很多對話語錄的著作,比如柏拉圖的《理想國》、比如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比如《論語》、比如《毛主席語錄》……貌似西方人喜歡從來言去語中得出真理,而中國人則更喜歡從先賢那裏繼承。但實際上,柏拉圖的《理想國》雖爲對話體,但主要的4個人物,兩個聰明過人卻愛極了聽先賢陳述真理從旁隨聲附和,像極了狂熱粉絲,最終有一個跳出來擲地有聲地反駁,結果還是個瘋瘋癲癲容易衝動的詭辯家,最終一個就不用介紹了,真理代言人偉大的蘇格拉底。所以,雖爲辯論,卻可是癮。

書中的論點涉及正義、國家、教育、哲學、哲學與詩歌之爭等諸多的話題,其中有很多我都以往想到過,卻不曾得出結論的,所以看書中人物的詳細剖析,仔細想來,多數入情入理,豁然開朗受益匪淺。仍有一些需保留意見,不敢苟同。還有一些由於本人資質愚頓,不得領會。

總之,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推薦。

大學生讀後感11

我曾今在生物書中見過這本書的名字——《物種起源》,在暑假我讀起了這本書,受益匪淺。

有人曾評價這本書說:《物種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如馬克思主義登上歷史舞臺一樣,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達爾文遠離大城市的繁囂,在他寧靜的莊園裏準備着一場革命,馬克思自己在世界囂嚷的中心所準備的也正是這種革命,差別只在槓桿是應用於另一點而已。 能與馬克思主義相提並論,《物種起源》這本書又將是何等的優秀啊。

達爾文是如同馬克思一樣的革命者。《物種起源》將一切偉大的自然科學真理所具有的特徵,變模糊爲清晰,化複雜爲簡單;《物種起源》將自然科學呈現在我們眼前,將生命的奇特展現在我們的腦海中;《物種起源》使人們從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在思想上發生了一次質的飛躍,《物種起源》是生物學研究的基石。

達爾文找不到一個合理的遺傳機理來解釋自然選擇。人們也開始對《物種起源》自然學說產生了質疑,達爾文也在遺傳問題上陷入了絕境。我認爲,拉馬克主義也好,孟德爾主義也罷,都是達爾文提出的自然學說的補充和理論,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提出的自然學說,在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是我們無法估測的,對生物學界做出的貢獻更是讓我們望洋興嘆。

《物種起源》也爲行爲學、神經生物學和心理學中的傳播理論奠定了基礎。

達爾文《物種起源》的最後一部續篇是《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他試圖藉此掃清假定存在於人與非人動物之間的最後一道障礙──只有人才能表露痛苦、焦慮、悲傷、絕望、歡樂、愛、忠心、恨、憤怒等感情這種認識。達爾文將對人類面肌和發聲的研究與相應的感情狀態聯繫起來,並認爲非人動物若表現出相同的面部動作和聲音則也表示相似的感情狀態。

《物種起源》不僅讓我學習到了進化學說,其中闡述的適者生存,過度繁殖,遺傳變異讓我受益匪淺。

適者生存,生物只有去適應自然才能存活下來,這也就引發了生物的進化,達爾文在其書的一到五章重點闡述了生物的進化,在進化中適者生存。同樣在人類社會中,只有你像動物一樣不斷進化般的不斷努力去改變自己,才能被社會所適應,如果不去適應社會,要麼就是被社會所淘汰,要麼你去改變社會,可知,連社會都不能適應的你,何談改變社會呢。 適者生存,讓社會留下你生存後的一片天。

適者生存,是的有人說,陶淵明因不適應社會而隱居後,他依然自由自在的生存着,反而適應社會的人羣,卻生死叵測。 陶淵明所處的社會是黑暗的,在爲五斗米而折腰的黑暗官場中,難倒也要去適應麼?回答當然不可置疑是否定的。比如說,當你得知大家吃的是會生病的食物,你還會去適應羣體,一起吃麼。 適者生存,不是盲目適應,是爲了生存而適應……

《物種起源》學說雖然不是完善的,但是他的影響和含有的只是理論是讓我不容小覷的。達爾文把建立了在科學上的生物學展現給了我,讓我對生物學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也讓我學會了適者生存的道理。

大學生讀後感12

只有心才能看得清,實質的東西,用眼鏡是看不見的。 ——題記

主人公小王子是一個憂鬱的小人,他來自宇宙中的一顆“B621星球”,那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星球,在那什麼都只有一丁點大,小王子很容易憂傷,在他的生命中充滿了柔情。於是,一天他趁候鳥遷徙離開了家園開始旅途。第一顆行星上住着一位霸道的國王,第二顆行星上住着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就這樣他一直不斷地旅行,一直到他來到了第七顆行星那就是地球。

在撒哈拉沙漠中小王子遇到了“我”,我們一點一點的走近,成爲了朋友,最後,有“我”揭示出了他生命中的所有祕密。

整部小說充滿了憂鬱和憂傷。聖埃克蘇佩裏通過小王子,用明白的語言揭示了一個個引人深思的哲理。全書充滿了感動的韻味,讓我們看到了純真、樸實的友誼。

不知爲什麼,看完《小王子》後的我淚流滿面,或許是被他的童真所打動,或許是被最後悽美的結局而觸動,或許是爲世間已缺失的或是說已埋沒的孩子般的靈慧而感到惋惜,再或許……

在作者聖埃克蘇佩裏的筆下,我讀到了一篇童話,卻是那麼真實,距離是那麼近。文章有種神祕的色彩,小王子與各種各樣的人對話時那充滿童真的語句卻又不失哲理性,令人深思。他認爲自己已被玫瑰花拋棄,所以獨自來到了鄰近的星球,明白了各種各樣的道理後,讓蛇將自己送回了自己的星球。

我的心一直那麼沉重,覺得在大人的世界裏失去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世間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我看來與聖埃克蘇佩裏形容的那個地球有幾分相像:國王——理性權威的虛僞與無能;愛虛榮者——虛榮可笑的人;酒鬼——生活在迷惑與重複中的人;商人——貪婪的人;地理學家——脫離實;點燈人雖然爲了他人,卻對命令有着盲目地服從。

可能現實生活中,這些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但真正擁有追求的人能有多少。孩子纔是沒有被這世界受過污染的,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發現世上真正的美。而大人們總在忙忙碌碌中,忘記了生活中這些最簡單最本質的享受。孩子的世界裏其實充滿了愛,童真是朵藏在人心深處的玫瑰,孩子能夠讓它吐露芳芳。在大人的手中卻會慢慢枯萎。

故事中處處隱藏着飛行員對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與功利主義的批評。小王子與飛行員都擁有一顆孩子般的童心,所以之間有許多共同語言。小王子深愛着那玫瑰,那玫瑰代替不了花園裏那五千朵玫瑰,狐狸朋友告訴過他:“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實質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得。對呀!那就是愛。小王子爲他所馴服了的玫瑰,除草、捉蟲、澆灌,她是獨一無二的。一個生命擁有了別人的呵護或是愛,或是呵護過,愛過別的生命,那麼在宇宙中,是無可替代的!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那麼一片星空,星空中有着一朵玫瑰,永恆的玫瑰。那麼夜間,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開着花……

大學生讀後感13

提起卡夫卡的短篇小說,人們就會立即想到《變形記》。

小說的主人公格雷高爾是一家的旅行推銷員。在一個普通的早晨,他從不安的睡眠中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的父母和妹妹看到他在早晨7 點之後還沒有走出自己的房間,都感到極度驚訝。隨後,公司裏的經理親自登門詢問他沒到的原因。在家人和公司經理的催促下,他掙扎着起牀去開門。可是他的變化越來越大,徹底變成了一隻甲蟲。他的新形象嚇跑了經理,幾乎嚇暈了母親。於是,格雷高爾被關在自己的房間裏,因爲家人看到他的感覺只有恐懼和厭惡,他成爲家中的醜聞,成爲親人的累贅。最終家人不能再容忍他了,而他也由於長期不吃東西,最後悄然死去。

格雷高爾的變形僅僅是表面上的,他真正的內心仍然執著於以往的一切。例如:他早晨醒來後,腦子裏仍然考慮的是他的差事,除了飲食上愛好的變化外,他幾乎保留了以往的一切習慣,包括對牆上那幅畫像的喜愛,爲了阻止房中傢俱被搬走,他招來了父親那隻幾乎令自己喪命的蘋果。換言之,格雷高爾並沒有發生本質上的“異心”。

“變形”了又如何?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生活依舊很美好,而心中的的理想也不會隨之動搖,仍要執著的追求,但是,仍要認清現實的狀態,搞不清楚狀況的人,不容易獲得成功與尊重。

作品中的主人公夢醒之後,發現自己成了大甲蟲,全家驚恐,絕望至極。在我看來,沒有比這更絕望的事情了,不過,還沒有結束呢?孤獨接踵而至。怎麼辦呢,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一家人終於接受了它。妹妹很細心,媽媽也好言好語,哥里高爾感到溫暖,溫順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緩解,不過,經濟上的不堪重負把這個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負擔也逼瘋了他。哥里高爾想剋制,卻又剋制不了。理智已經失控,回憶佔據了所有,雖然是甲蟲的軀殼,但人類的心無法讓他逃避。他要作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他無法忍受別人當他是噁心的爬蟲,他渴望回到過去!但對過去又十分恐懼,以致於有些喜歡現在的生活了。矛盾的交織讓他心力交瘁,最終死在自己房間地板上。

哥里高爾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說人物,他是卡夫卡的寫照。卡夫卡在寫自己,寫自己壓抑的生活。

《變形記》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小市民。在能生存的前提下,他們會去關心別人,愛別人,但別人一旦破壞了自己的生活時,愛就不復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赤裸的冷酷。作品中哥里高爾的妹妹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到最後,哥里高爾在痛苦的掙扎中,悲慘的死去了,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或許還比原來好了一點。他的妹妹是跳躍着走的,似乎忘記了剛剛死去的哥哥,或許,根本就沒這個人。

大學生讀後感14

孫子在開篇即提出了作戰取勝的五個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傾向你這邊。道是爲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強調作戰的天時、地利條件。“將”說的是領導者的策略、領導能力。“法”強調法規紀律。

“ 凡 此 五 者, 將 莫 不 聞, 知 之 者 勝, 不 知者 不勝”。在古代,將領只要熟知上面五點作戰的時候就可以取得勝利。從目前看,一個企業能取得成功也與以上五點有密切的聯繫。不管是制度法令、領導者能力、還是市場經營策略及員工支持配合,都與企業經營成敗息息相關。

有這麼一句話“一流的企業是企業文化管人、二流的企業是企業制度管人、三流的企業是人管人。”由此可見一個成功企業的企業文化置關重要。一個優秀的企業,就是要創造一種能夠使企業全體員工衷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使命感、一個能夠促進員工奮發向上的心理環境、一個能夠確保企業經營業績的不斷提高、一個能夠積極地推動組織變革和發展的企業文化。只有在這種企業文化下,員工才能樹立積極的工作價值觀,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才能體會出個人的責任感和重要性,也才能表現出敬業敬職的精神。公司才能真正被員工所熱愛。

在商戰中要勝過對手,企業管理者就應該在“經營策略(道)、”“經濟環境(天)”、“競爭態勢(地)”、“管理人員(將)”、“規章制度(法)”五個方面佔有主動權。商戰中的“道”,是指企業奉行的正確的經營策略,有了策略及戰略規劃,企業理念,形象以及類型,企業產品才能夠打入市場,深入人心。

商戰中的“天”,就是市場狀況,消費趨勢。現今由於消費市場的轉變,商品往往淪於價格戰,在這樣情況下,經營者如何另劈蹊徑,是首要面對的課題。

商戰中的“地”,指的是市場環境,包括很多因素比如地緣地理的、政策的環境等。企業藉助“地利”,才能降低成本,拓展市場,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商戰中的“法”是指企業的制度。企業中,各環節只有合理的規章制度組織起來,才能形成高效的生產力。

商戰中的“將”是指企業的領導者。領導者必備的條件:機智通變、真誠守信、關愛部屬、勇敢果決、管理嚴格。作爲企業的靈魂人物,企業家的人格魅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內,與員工精誠合作,共同致力於企業振興的紐帶;對外,塑造企業卓越形象。

企業管理者應把握商場上的商機,調整人員的組織架構,讓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位置上,掌握好機會,發揮出作用。企業的決策者一定要做周密的計劃,對市場競爭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做出不同的估計和安排,也就是說,要打有準備之仗。面對日益複雜、變化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公司內更高的員工要求,一個年度開始時,企業要制定本年度的戰略,對人員需求、培訓、績效考評、薪酬管理等做好規劃、未雨綢繆,就可以從容應付未來的發展變化。如果什麼都不準備在當今高速運轉的市場環境中,勢必淘汰出局!

大學生讀後感15

小王子在第四顆行星中遇到的商人,他實在太忙碌了,工作太多了,做的都是正事,不斷計算,講究精確,沒有閒工夫去胡思亂想。小王子問他“你拿這五億顆星星做什麼呢?”他糾正是五億一百六十二萬二千七百三十一顆,並說“不做什麼。我佔有他們。”“佔有可以使我富有”“我把我的星星的總數寫在一張小紙片上,然後我把這張小紙片放進一個抽屜鎖好。”小王子反駁他“我佔有他們,對火山有好處,對花兒也有好處。可是你佔有星星,對它們沒有好處。”商人張口結舌,無言以對。一路上,小王子自言自語:“這些大人們真的好奇怪。”

商人其實和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像。每天干的都是“正事兒”,忙忙碌碌,爲了心中無盡的慾望,無窮的利益,卻在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稍微停下就會覺得生活空虛、迷茫,只能通過讓自己忙起來來稍事使自己忘卻心中的不確定性。沉湎於快速的節奏、喧囂的聲響和色彩的魔術,夜深人靜反省起來卻覺得自己無比孤獨與可憐,愉快早已不再。“我很孤獨,我很孤獨,我很孤獨。”小王子心中的吶喊也喊出了現代人的焦慮。“又幹,又尖,又鋒利。

人們一點想象力都沒有。他們老是重複別人對他們說的話。”這或許就是我們如今的生存狀態,一復一日重複地過活。總是行色匆匆地穿過鬧市,手裏拿着表思考,吃飯時眼睛盯着商業新聞,不復有閒暇沉思,愈來愈沒有真正的內心生活。如今我們急於用外在的匆忙和喧囂來麻痹內心的不安,用財產和知識的富裕來填補精神的貧困。“我們一旦接近了自己的真實,我們自己的完整性也就土崩瓦解,我們的自我的存在也就不復堅實。”我們走得太“遠”了。

“當我是個小男孩時,聖誕樹的燈光,午夜彌撒的音樂,人們甜蜜的微小,都曾像這樣輝映着我收到的聖誕禮物,讓它熠熠發光。”孩童時代的我們真的活得輕鬆簡單,純粹真實。也許就是一個毛絨玩具、一個糖果、一個擁抱,我們都會開心很久,會很懂得珍惜。這些東西或許在現在的我們看來微不足道,但那時的我們卻把它們看得很重要,它們是陪伴我們成長的“夥伴”,是不讓我們感到孤單的“朋友”。

我們爲它們,花費了時光。金錢可以給過路的陌生人,“時間”卻只給能讓我們溫暖愉快的人。就像小王子星球上的玫瑰,對於他來說,單單就那一朵,就比那些大片大片一樣的玫瑰花重要的多。“因爲我給澆過水的是她,我給該國罩子的是她,我給遮過風障的是她,我給除過毛蟲的也是她。我聽她抱怨和自詡,有時也和她默默相對。她,是我的玫瑰。”正如狐狸對小王子的話“正是因爲你爲你的玫瑰花費的時光,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