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彙編15篇)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格列佛遊記》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彙編15篇)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1

這些天我讀了《格列佛遊記》。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以誇張、生動、幽默的筆法寫了這本書,不僅具有諷刺意義,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本書是關於格列佛的四種不同的冒險。他是如何解決困難的?讀了這本書,我深受鼓舞。一個人不可能平平淡淡地走過一生,這樣世界就沒有色彩了。只有在這種生活中,你才能獲得一些東西,世界纔會更美好。然而,我們不能在困難面前退縮。只要我們想辦法勇敢地前進,我們就一定能解決它們。

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正向你走來。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2

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集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名著讀後感徵文

——題記

那似乎是一種可以摸到的歷史碑刻——英國18世紀的墮落黯淡;那似乎是一種可以觸到的人性理智——頑疾劣根後面的悔恨滄桑;那似乎是一種可以氤氳開來的“溫室效應”——直逼每一顆心臟的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獨到的構思與筆觸……

翻開書的第一頁,我以爲那是一部童話色彩的絢爛花朵,但漸漸的我發現我錯了,那是一枝奇葩,但是以童話色彩爲璀璨外表,以諷刺、批評爲靈魂的完美之作。我無意於鋪陳一些看似華麗的詞藻來記敘我對這本名著的欣賞,我只是希望從自己的筆觸下,可以使這部作品的每一個細節都被強化成一個個巨大的描寫,永不褪色……

從小人國,逃難到大人國,輾轉流離到飛島和無人島,蔓延到惠因國。格列佛的形象在各個地域之間不斷變幻,沉澱;英國的與混濁在各個時間之中不斷深入,沉重——貪婪的慾望,殘忍的黨爭,假裝的善良,痛心的無信,冰冷的殘暴,灼烈的憤怒,發狂的掙脫,黑暗的陰險,無邊無際的野心和那些不分白晝的怨恨……那彷彿是人獸顛倒的怪誕的世界,可我們不應該在這看似荒謬中尋找教訓嗎——我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一個人都喜歡回首來時的路,駐足,回首,在這個物質恣意蔓延的社會,我們所謂的人性彷彿拖着一個臭皮囊,無處可去,遊蕩在那些善良和醜惡之間。突然有一種心如刀絞的痛,眼眸裏盛開着一個個讓人熟視無睹卻又不得不發人深思的畫面……

被人們隨地丟棄的垃圾,被小偷無恥襲擊的受害者,被隨意破壞的公物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不知道我們是否應該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反省眼前的一切,但我知道我們應該意識到——一個混濁的世界需要清醒的人類來澄清!那些放在嘴邊的人性在喬納森的筆下讓我震撼,讓我悔恨,讓我明白,我們不能讓更多的人留下更多傷心無奈的悲世淚水!我期待着,期待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像惠因國那樣美滿幸福;我期待着,期待歲月的每一個罅隙都像巔峯時刻那樣美好永恆……

《格列佛遊記》,一朵燦美了幾個世紀的雲朵,一首演唱了幾個世紀的讚美詩,一幅呈現了幾個世紀的人性油畫……時間捲過屋頂,我們共同在渲染着名著的氣息下,迎接美好的未來!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3

雙手在一次將斯威夫特寫的《格列佛遊記》合上,每一次品味這本書,都會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

這次我的思緒早已飄向那遙遠的印度洋,伴隨着勇敢的格列佛一次次乘風破浪,經歷着一回回不平凡的旅行。

格列佛就是此書的主人公,他雖然只是一名英國的隨船醫生,可是他的勇敢與機智卻毫不輸於魯濱遜。他曾多次遠渡重洋,周遊各國。他去過許許多多奇妙而又不可思議的地方。

比如說書中的第一站小人國利立普特。簡單說那裏的一個人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螞蟻一般。再比如:熱愛和平的大人國,信仰占星學又有點憂天的飛島國,品質高尚的慧因國……每去一個地方,他都會遇到危險,就如同我們遇到挫折、困難,跌倒在地,格列佛靠自我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化險爲夷,而我們卻一次又一次在父母的攙扶下,朋友的幫忙下站起。父母愛我們,呵護我們,幫忙我們克服困難沒有什麼不對,但過多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爲中心,自私自利,不與他人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與教師敵對,拒絕理解教師給予的知識的甘霖,那時父母纔會懂,孩子是要自我去拼,去闖,去努力的。跌倒了,失敗了,丟人嗎不丟人,難道我們毫不畏懼再一次站起來重頭開始不是一種勇氣放開手讓孩子自我學習飛翔,僅有一次次從空中落下,他的羽翼才能豐滿,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放開手讓孩子自我與他人拼搏抗擊,僅有一次次失敗,他纔會明白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夠成功;放開手讓孩子自我去嘗試,僅有脫離書本的思維方法,獨立思考,勇於嘗試,他才能真正成功,真正懂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那些真正放開手的家長不愛孩子嗎不,他們愛,他們比那些把孩子捧在手心裏的家長們更愛孩子,更是因爲這種偉大而無私的愛,他們明白僅有這樣纔是對孩子最好的一種生存方式。沒有人不愛自我的孩子,親眼看到孩子受傷而只是鼓勵卻不去給予捷徑方法的有幾人他們看在眼裏痛在心裏,這難道不足以媲美世界上任何珍寶的寶物沒錯,這就是愛,一種神奇的寶物。

當你埋怨父母沒給你獨立的機會時,你可曾想過:自我開口爭取過嗎自我讓父母放手了嗎自我沒讓他們保護一人去拼過嗎所有的回答都是否定,我們該怪父母嗎該把這些罪行都加到父母身上嗎不該,那是一種十分幼稚而愚蠢的發泄行爲。自我僅有親身體驗,才能感受到成功只屬於自我,靠自我一人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快感與興奮。當你害怕別人暗算你而以這種藉口尋求父母保護的時候你可曾想過,格列佛是怎樣做的沒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是徒勞的。你應當學會去保護以往保護你的人,這樣你纔是真正受人尊敬的強者!否則即使你擁有強大的實力,你還是會被人鄙視。

站起來,誰不會但能夠每次跌倒都站起來的有幾人真正的強者從不會把自我站起來多少次說出來卻同樣受人尊重,而那些依仗一些勢力而成功的人常常把自我那不足一提的“成功事”掛在嘴邊卻還是讓人鄙視。所以要想成爲想格列佛一樣的強者,就必須讓實力,精神,信念在跌倒時站起來,那是你則會到達的一個真正屬於強者的世界!所以,請勇敢的站起來吧!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4

歷經風雨,走遍四國,經歷了無數喜怒哀樂。這,就是喬納森.斯威夫特所寫的《格列佛遊記》,它有趣,其實裏面卻包含着辛辣的諷刺。

斯威夫特所處的年代十分混亂,戰火紛飛,他目睹自己國家愛爾蘭人民的窮苦生活,也目睹了英國殖民者的殘暴統治。而斯威夫特將自己的全部怒火,都發泄到了一本《格列佛遊記》中,他巧妙地運用反語諷刺的寫作手法,將那些英國統治者的醜惡嘴臉、卑鄙行徑描寫得淋漓盡致,使得這些故事情節既生動有趣,又“笑裏藏刀”、暗藏譏諷,讓我着實佩服斯威夫特的寫作才能。

在這部小說中,我看到了幾個非常鮮明的人物形象,斯威夫特寥寥幾語,就將他們幾個人的形象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比如大人國的國王,從他和格列佛的交談中,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位國王博學多識而且理性、仁愛,他寧可放棄江山,也要換取和平,在格列佛眼裏,他是不錯的英明君主的形象;再說小人國那兩位,一個財政大臣,一個海軍大將:他們陰險狡詐、嫉妒他人,正是他們迫使格列佛離開了小人國,多狠毒啊!

但是,這些人,不正是英國貴族階層和統治者的影射嗎?他們讓我看透了十八世紀英國統治者的迂腐無能,也暴露出了他們對愛爾蘭人民的壓迫。

可以說,這部小說裏的國家完全是一個小英國,也正是這部小說中的批判與諷刺,讓我看清楚了統治者的真實面目。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5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朋友推薦的《格列佛遊記》,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英國的斯威夫特。當我翻開了書時,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曆險、大人國曆險、會飛的國家……我一看到這些奇怪的題目就想快點往下看,帶着很多疑問我認真地從第一章讀起。

這本書中寫了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情節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裏,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裏,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鬥爭。後來他來到神祕的飛島國,這裏的人可以隨心所欲地移動。還有在慧?國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裏,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着讀着,我彷彿隨着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和魯濱遜一樣,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的人,他記憶力很強,善於學習、觀察和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樸實溫和,對人態度友好,知恩圖報,願意幫助朋友。同時他聰明機智,有膽識,說話巧妙伶俐,做事堅決果斷,能夠急中生智,對於面前的困難不退縮,勇敢面對,有着極強的自信心。

這本書還讓我明白了人世間的很多善與惡,有些人捨己爲人,有些人卻時時刻刻想着怎麼害別人。我真心希望這個世界上不要再出現騙子、殺人犯、盜賊之類的人,願世界更加美好,願人們生活幸福!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6

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叫《格列佛遊記》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喬納森·斯威夫特,一個外國人。這本書是關於冒險的。總的來說,它分爲四個部分:《小人國遊記》。《大國遊記》。《未知島嶼遊記》。Houyhnhnms國家記錄。

重點是他是船上的醫生,他負責檢查他是否生病。有一次,海上有一場風暴,船沉了。然後他昏迷過去,醒來發現自己被捆住了,又看了看所有的小人,然後他被運送到了矮人的國家。娛樂一下,然後帶他去了解這個城市。他還幫助利力浦特贏得了這場戰鬥,並同時俘獲了50艘戰艦。然後他去了其他國家,最後回到了英國。

我的感覺是,作者在處理事情上非常堅強和平凡。他是個好人。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7

格列佛,一個多麼勇敢的人啊!奇遇再多,艱險再多,沉着冷靜,仍處變不驚。有君子翩翩風度 ,亦客觀看待天下事,作者應是想把他塑造成18世紀一個十全十美的男同志吧!

我並不知道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但我從書中的介紹便可以得知,他是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家和政治家。我對寫作背景一無所知,讀不出當時讀者的那種心中的澎湃之感, 處處“影射”,藉此說彼,諷刺的味道瀰漫在書中的每一處,我卻只能淡淡地聞到些許,也許“不在其中,不解其味”吧。所以,我把它當做兒童讀物來讀,體驗主人公的冒險精神,到各國的奇妙之旅,不也是飽含着期待和驚險嗎?不也能從中找到頗具教育意義的東西來嗎?

無論是從極力的諷刺、批評的角度來說,還是從兒童讀物的角度來說,此書都精湛不已。我不太會用華麗的.辭藻給它形容一番了,因爲後世的精彩點評不斷涌現,已是成千上萬,不計其數了,我又怎會勝過他們呢?所以我還是要好好地講講我閱讀的感受了。

我剛開始讀的時候,我似乎被帶上格列佛(主人公)的船,跟隨他闖蕩着,我卻殊不知該書的內容是虛構的,只是越到後頭,越不可思議的時候,我才越懷疑自己,越對內容的真實性懷疑。這類書和之前瞭解過的《海底兩萬裏》、《魯濱遜漂流記》一樣,把故事記錄得很真實,和生活聯繫性很強,《格列佛遊記》更是在文中反覆強調自己的旅途是真實的,只是世人不會願意相信罷了,與我讀過的許多兒童冒險的讀物對照,相差甚遠。但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我想就只有我們這種孩子會留意的吧。但我認爲,故事裏的人“真實感”越強,那麼後面發生的那些事件的諷刺味道便越濃。

這一篇“遊記”分了四個部分,分別是去四個不同的國家,給了他們國家及其君王很長很難記的名字,但無非就是小人國、大人國,和最後一個由馬統治的國家。你肯定會問:“第三個國家去哪兒了?”而關於這個國家,裏面夾雜着太多故事,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只能說是個漂亮的諷刺小品。

小人國的人身高是格列佛的十二分之一,他以一種巨人的形象出現在身材矮小的人前,那股威風勁,人們哪個不畏懼?哪個膽敢不從?作者享受了一番“至高無上”的滋味,在那兒看到了黨派紛爭,奮力爭寵,毫不講理的戰爭,也就看到了自己那個引以爲豪的國家。小人的勾心鬥角愈演愈烈,難怪是“小人”國。

在大人國面前,他只能做討好人的工夫,他由“俯視天下蒼生”轉爲“仰望頭上百姓”。他的身高是當地居民的十二分之一,他頓時淪爲不折不扣的“小人”。他在介紹自己國家時,被連連質問,那不就和作者對國家,對政府的連連質問不是一樣的嗎?作者敢如此大膽變相批評一個國家,一個自己所生活的國家,不是值得我們對他連連敬佩嗎?

印象最深的,最有意思的便是在馬國的生活,用一種兇殘的受“慧駰”(當地對“馬”的叫法)奴隸的動物“耶胡”(外表、陋習像人的虛構動物)影射人,“人”和馬的地位徹底地翻轉了。馬兒們善良、正直、單純、有理性,正像一位位隱退的高人,能夠平平靜靜、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在那種強烈對比的環境中,聰明的馬兒們就像是上帝,品德至高無上,不存任何私慾;而人類呢,微不足道,殘忍邪惡,只爲私利。在那兒的生活使格列佛厭倦了自己,是不是說作者厭倦了自己生存的國家了呢?

作者在書中看似反國家、反人類,其實更像是上帝派來提醒國家,提醒人類的。人們只喜歡被別人對自己或本性的優秀之處大力讚美衝昏了頭腦,而不願意理性地聽一聽別人客觀地批判自己身上的不足。我想,之所以這麼強烈地抨擊國家,自然最看不慣的就是當時人們的這種“只看到長處,看不到短處”的想法,還有爲了“私慾”不顧後果的人。但我相信,只有後者能孕育出“貪婪、黨爭、僞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這些令人感到十惡不赦的果實;也只有後者能教唆人們成爲“金錢”忠心耿耿的奴隸,爆發那些不該有的戰事,攪亂天下太平。或許,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要我們引以爲戒的呢!

這本書讓我瞭解了當年那些因“私”而出現的那一幕幕令人感到罪惡的事情,讓我懂得何爲墮落的人性,更讓我明白了諷刺小說的真正意義何在!難怪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一生中讀了不下六次,還說:“如果要我開一份書目,列出哪怕其他書都被毀壞時也要保留的六本書中,我一定會把《格列佛遊記》列入其中。”可見這本書在名作家的心裏佔據了不少的位置。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8

我最喜歡的書是英國的斯威夫特寫的《格列佛遊記》,每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的心就似乎飛到了遙遠的印度洋,在海上跟勇敢的格列佛乘風破浪,經歷着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旅行。

格列佛是一個英國的隨船醫生,更是一名勇敢的探險家。他去過許多地方,有團結友善的小人國,有熱愛和平的大人國,有信仰占星學又有點憂天的飛島國。

每去一個地方,他都會遇到很多危險,但他總能化險爲夷。格列佛的一生是精彩的。

當然,我們的生活沒有格列佛那樣刺激、離奇,但我們卻不能沒有格列佛的勇敢精神。記得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上海東方綠舟玩。我去走刺激的"勇敢者之路".在走獨木樁的時候,由於我沒有控制好平衡,從獨木樁上摔了下來,擦破了一大塊皮,在我想放棄時,我想起了格列佛,於是,我忍着疼痛,走完了全程,成爲了真正的勇敢者。

只要學習格列佛的那種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灰心、不絕望、堅持努力的精神,就一定會勝利!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9

在這個難忘的暑假裏,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書的名字叫是《格列佛遊記》。這本書是英國著名的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是一部傑出的遊記體諷刺小說。作者出生於1667年11月30日,是英國著名的作家、政論家,也是諷刺文學大師。

書的內容從格列佛的角度描述在四個國度歷險的奇遇: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馬國。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小人國了。它主要講了:外科醫生格列佛在航程途中遇險,他死裏逃生,漂到(小人國),被小人捆住獻給國王。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讀到這裏,我深深感受到格列佛在危急時刻,不悲觀,不氣餒,用自己善良、溫順的性格去應對身邊的環境,這也正是他轉危爲安祕訣之一。

當我讀到“在格列佛幫助下打敗了同樣是小人國的“不來夫斯古”,但是格列佛不願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我感受到有些事情不是隨自己的意志而轉移,往往會使事情適得其反,所以生活中要學會隨機應變,才能把事情平息,轉危爲安。

接下去讀:“這時,皇后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后大爲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準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出不來夫斯古帝國,後來平安回到英國。”好人沒得好報,難道說爲了保護皇宮救火,那時的一泡尿那是尿嗎?那是事嗎?那是救命工具,那是恩情,卻差點招來殺身之禍,多麼糊塗的皇后啊!

讀了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10

《格列佛遊記》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江奈生·斯威夫特所寫。全書通過描寫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以及慧駰國奇異的遊歷而展開描寫,並且批判了當時英國社會的腐朽和黑暗以及人民受到的殘酷剝削和壓迫。

《格列佛遊記》中最令我欣賞的情節是格列佛在小人國觀看皇宮中的大臣和貴族們在爲皇上在繩上跳舞的特技時大臣們被摔斷腿和腰,甚至面對危險時,還要上去表演,只是爲了不同顏色的絲絨來提高自已的身份。這一情節深刻揭示了小說所要表現的主題。

格列佛在遊歷慧駰國時,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幾作下等動物耶胡。這深刻反應出當時英國社會的黑暗。

格列佛遊歷飛島國時,見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發明,比如厸黃瓜中提取陽光﹑把糞便還原成食物﹑把冰製成火藥等這些遊歷讓我感到很新奇。也臺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

《格列佛遊記》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我從中學到不少知識,這本書中旳深刻內涵也頗有歷史足跡,讓我更加了解英國的歷史。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11

格列夫先漂流到了中學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和小人過的人有點像,個子很矮,可悲上卻揹着很大的包,格列夫上前去問;這是什麼?學生疲憊的擡起頭,好像沒聽清楚;大叫了一聲,便哭了:嗚嗚,老師,我不是有意沒做作業的,是昨天我一直在做可還是沒做完。。一連問了幾個小孩,才搞清楚,來到這就要不停的上課做作業,而且考試註定生死,人的一生的價值決定於此。格列夫聽了一驚,連忙跳進海里,遊走了。

我認爲是我不努力,因爲我認爲除了成績我應該還有其他的生活。可是我的這種觀念卻一直受到現代教育的衝擊,

考試一共七門,門門都不能鬆懈,否則就功虧一簣了,我覺得這種想法還是比較浮躁的,但是我有不得不這麼想。在期末考試前階段,我感到我的生活除了學習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我感到很累,也很疲憊

我想追求我所喜歡的事業,比如我比較擅長繪畫,我想當一個廣告設計師,或有一些什麼其他職業我所適合的。但是現在在我看來,學校和國家要把我培育成一個全才。

呵,我現在又想嘲笑自己了,即使現在抱怨,又有什麼用呢,不敢面對又有什麼用呢。

千千萬萬的考試,我都挺過來了。古代人,寒窗數十年,苦讀詩書,不就是爲了將來獨佔鰲頭嗎?不就是爲了將來混口飯吃嗎?大家都是爲了將來混口飯吃,但我敢說我們比他們更辛苦,雖然沒有頭懸梁錐刺股,但好歹我也用圓規,以規代錐的狠心次過幾下

以前的人讀書,很讓人感動,囊螢映雪,家裏沒錢還如此熱愛讀書。我就覺得,現在讓我們學習這種精神就是不太現實,大家家裏都是有錢纔來讀書的。有些不知情的大人又要昂起頭問,既然這樣你爲什麼不好好學習?那我就告訴您,古代的學生一心想考取功名,也就是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實現家中貧苦的現狀,雖然那種囊螢映雪的故事很讓人感動,但是他卻不太能夠說服現代的學生了,因爲精神上所追求的已經是不同了,有些學生的目標只是想踏踏實實的做一個普通人,有的人想轟轟烈烈的幹大事,但想要擺脫貧困的卻不太多。

當然不是肯老,也不是依仗着父母,我抨擊的不是教育,是教育制度,既然中國是一個適合發展社會主義的國家,那爲什麼我就不能是一個只適合音樂,繪畫的人呢

既然這樣,那麼中國也可以是一個不僅發展社會主義,也發展資本主義。。主義的國家,學得多固然好,可人人都有負荷。就像電池,能量多固然好,可是多得都漏出來的

人都是別逼出來的,爲什麼非得有無數的犧牲者才能證明一個理論是錯誤的?更關鍵的是其實有了無數的犧牲者卻還是認識不到錯誤

我想科教興國,人才興國。我如果是人才就遠離這個曾陷我於萬劫不復之地的教育制度,遠離這個培養全才,卻只發展社會主義的國家。

千千萬萬中學生得死(自殺)都沒有終結這個教育制度,我在這裏就算寫成編年體的史書都不可能結束它,既然我不能終結他,我就只能接受他,我沒有蘇軾的“千里共嬋娟”的豪情和廣闊的胸襟,就算我有,也不一定有人會理解,我現在只有“我欲乘風歸去”的淒涼。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初三:筆上的嘴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12

《格列佛遊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爲萊繆爾·格列佛)創作的一部長篇遊記體諷刺小說,文中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講述他周遊四國的經歷。

格列佛是一個外科醫生,個性耿直,熱情。因海南遭遇一次又一次奇異的冒險,憑藉自己堅強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渡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最終回到了家。格列佛憑藉自己的才華,先後被“羚羊”號船長普利查邀請、在唐茲登上了開往蘇拉特的“冒險”號商船、被“好望”號船長威廉·魯濱遜邀請上船、在“冒險”號上當船長。

正是這些航行讓格列佛擁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險——小人國、誤入大人國、奇遇飛島國、慧馬國。這四個國家也有很多格列佛從來沒有見過的場景——小人國的升高不到6英寸;大人國的人是巨人;飛島國裏邊的人相貌古怪,他們的做法和想法都讓人難以想象;慧馬國裏的慧馬們有仁愛、有友誼,通過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讀完了這本書我很佩服格列佛的聰明才智、勇敢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他就像魯濱遜一樣是一個愛冒險的人。格列佛做事是堅決果斷,一點都不拖拖拉拉。每一次在危險中都能夠化險爲夷。面對困難,他都不會退縮,勇於向困難挑戰。

讀完《格列佛遊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世間的很多善與惡,我是多麼希望在這個世界上不要在出現騙子和強盜······這樣的人。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13

談起諷刺文學的典範,那必非《格列佛遊記》莫屬。雖然只看過一遍,但卻受益匪淺。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他是18世紀初期,英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全書一共有四部,分別獨立成章,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格列佛不同的航海奇遇,其中許多虛擬的幻想極其自然地將讀者帶入一個個奇異世界,使人身臨其境,心潮澎湃。

最令我難忘的是主人公格列佛大敗布來夫斯帝國大軍的情景。回想當時,五十艘小人國戰艦就像兒童玩具一樣,被格列佛用五十根纜繩拖走。所謂的“萬箭齊發”對於他來說也不過爾爾。那樣宏偉壯觀的場面,別提有多令人激動了!我幻想過自己能夠成爲書中的主人公,能夠親身體驗暢快淋漓的戰鬥實感。但我相信,格列佛一定是主張和平的,這從事後他不願意接受皇帝完全消滅敵人的野心可以看出。

書中我最爲喜愛的角色要數主人公格列佛了。明知危險卻還一次次地冒險航海,可見他具有無畏的冒險精神;每到不同的國家他都能迅速學會當地的語言,可見他具備超凡的學習能力;困難降臨時可以急中生智,膽識過人……格列佛身上有如此多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去學習,我不禁大爲驚歎:這樣完美的人怎能不讓人敬佩?

作者運用諷刺的手法,將英國政府的腐敗揭露得毫無保留。書之所以是諷刺文學的典範,還在於它是幻想與諷刺的結合,以幻想的語言影射出英國政府的真實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格列佛遊記》是一部經典的文學名著,書中以無限的幻想極力諷刺了統治者的腐敗無能。我們要維護公正,反對腐敗,只有這樣,我們的人類社會才能更加美好!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14

長假裏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小說描寫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他4次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有趣的奇遇。

印象最深的便是小人國大人國了。在那裏格列佛經歷了許多離奇的故事,當格列佛到達了慧駰國時,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的慧駰。慧駰國中,沒有撒謊和欺騙,人們更不理解他的含義。在那個國度裏,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他在那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他融入了那個社會,以至於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反差。慧駰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界,在那裏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唯利是圖,有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老師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的上當受騙。但這與我們所提倡的幫助他人卻是很難統一的。有時當別人有難時,我們卻不敢伸出援手。比如:有的老人跌倒卻沒人扶他,捐款擔心受騙,我們都期盼着有一天我們的社會像慧駰國那樣沒有懷疑沒有欺騙。

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用真誠對待這個社會,讓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僞。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15

一個自幼喜歡旅行的人,他爲了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隨船周遊世界。然而他這一去,卻遇到了可怕的風暴,大多數水手喪身了。最後他又到了一個杳無人跡的海岸。從那以後,他遇到種種不可思議的困難。然而再一次偶然中他終於重返久違已久的故鄉。他就是---格列佛。

讀過這本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本諷刺性的小說。不過,我也深有體會。

格列佛在開端是一個樂觀,純真的人,但是從他從獸馬國回到英國之後,它就變成了一個憤世嫉俗的偏執狂,整個腦子都是人類的邪惡的人。讀到這兒,我明白了一個人生活的環境是決定他性格的關鍵。格列佛的改變是在他兩個不同的國家受到的影響不同。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我們生活環境中一些不好的現象呢?爲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而改變。

在這本書中,揭示的很多現象還是當今社會的一種這是寫照,對人性的探討就愈發愈值得現代人去思考了。

在這本書中還暗藏着教導我們學習榮譽,正義,真理,節制,英勇,貞潔,友情,仁愛以忠實第一原則。在我們人類的大部分語言中都保存着這些道德名詞,古今作家們都寫出這樣的名詞;我將藉助我淺陋的知識去擁護這些道義。

這本書真正寫的是英國社會的種種不合理現象,諷刺了英國統治集團的腐敗,但流露出悲觀的情緒。這種諷刺膝形象地寫出了英國與他國的戰爭的失敗,這讓我明白了一個國家的勝負在於他的社會是否有封建與腐敗的思想。

在我看來,這本書中不僅有教導人們的內容,還有許多暗藏在語句之中的諷刺。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現在還缺什麼道德,我也知道了如何去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