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達芬奇的密碼讀後感

達芬奇的密碼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達芬奇的密碼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達芬奇的密碼讀後感

達芬奇的密碼讀後感1

看了小說《達芬奇密碼》,總體感覺是,好看但不出色。

整部小說我讀了2個小時,較一般小說長,但仍未能涵蓋小說中的全部內容,做了大量的速讀。比如對達芬奇另外兩幅作品《巖間聖母》和《維特魯威人》的介紹、《最後的晚餐》中猶大手勢的介紹、徇山隱修會的神祕儀式等等,這些在閱讀中最爲吸引我另我着迷的部分,都沒有在小說中得到體現。再比如小說中蘭登和奈芙到英國國家圖書館(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查找埋葬牛頓的“apope”,場面描寫得格外壯觀,而在小說中則修改爲在公共汽車上“打劫”了一位小哥的手機上網查找,當時的感覺就是“咣噹”一下。另外,很多解迷的過程都被簡化,甚至被刪改,使懸念大打折扣。雖然,這些內容可能並非必要,對於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起不到關鍵的作用,可是這個故事因爲缺少血肉,只剩下乾癟的身體而顯得遜色不少。

縮短了讀小說的長度,整部小說還是顯得倉促。說明性部分被一帶而過,不由得讓人放慢思路消化吸收一下,就有新的內容涌進大腦,就好像填鴨似的灌輸。小說場景的切換比較忠實原著,快速地在幾行人之間切換,以此創造一種緊張的氛圍。同時,新的問題出現了。由於每個段落都比較短,有的時候一段音樂還沒有播完,就嘎然而短,轉去了另外的場景,這之間通常沒有匠心獨到的畫面轉換,給人一種不連貫的感受。相比來說,我認爲電視劇《反恐24小時》在場景切換方面做得更出色一些。而且在相同題材影片中,也認爲《國家寶藏》更勝一籌。說了半天不足之處,再說說好的地方。我喜歡小說中經常把古代的景物和現代地景物跌價在一起,一方面表現出人物對過去的回憶,一方面也表現出身處現代的主人公尋着歷史地足跡一步步地解釋迷題,很好地緩解了時間倉促的問題,又意外地使觀衆獲得了好的感受。除此之外,跟隨着主人公的腳步,看到、聽到了很多以往所不知道的事情,頗覺開闊了眼界。

至於這部電影應不應該推薦,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不曾看過原著,那麼我覺得這部電影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已經看過原著,那麼就不要浪費時間了,如果你依然對它意尤未盡,不妨把原著找出來再讀一遍。

達芬奇的密碼讀後感2

《達·芬奇密碼》是美國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小說從盧浮宮博物館雅克·索尼埃被人謀殺引出了有着近千年歷史的郇山隱修會與梵蒂岡教廷之間關於耶穌是神還是人的爭鬥。對於郇山隱修會來說,他們堅持耶穌是一個人,他曾有着常人同樣的情與愛,也曾有着與常人同樣的家庭生活、有愛人、有後代;而對教廷來說,耶穌是一個拯救人類的神。在長期的鬥爭中,最終郇山隱修會選擇了沉默,他們永遠地保守着相關能夠證明他們觀點的祕密,直到新的千年來到之際,才能公之予衆。然而,在新千年到來之際,以雅克·索尼埃等爲首的郇山隱修會的四名主管,依然作出了保守祕密的選擇。這讓長期以來始終關心和期待解開這個祕密的一些研究者感到氣憤不堪。雷·提彬爵士就是其中之一了。他想方設法要知道並最終公佈這個祕密,爲了達到目的,不惜派塞拉斯接連殺死了郇山隱修會的四名主管。

提彬,一個英國學者、騎士,在小說中有二個身份,公開的是對聖盃的研究者,祕密的實際是一系列謀殺案的策劃者和主導者--號稱“導師”。而白化病人塞拉斯與天主事工會的阿林加洛主教都不過是被提彬所利用的一枚棋子而已。蘭登與奈芙爲找到並保護聖盃作出了艱辛的努力,在受到一連串的追殺之後,憑藉她倆的智慧與勇氣,最終獲得了勝利。

作爲一名讀者而言,聖盃固然是吸引你讀下去的一個源動力,但其曲折、離奇、有趣,而且充滿智慧的故事情節,一定會讓你欲罷不能,大有非得一口氣讀完的逼迫性。小說懸念疊起,樸素迷離,層層推進,驚心動魄,難怪在世界各地讀者雲集,自是有其過人之處。相對於小說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與對一個又一個迷團的解析,蘭登與奈芙在這期間所產生的愛情,已多少顯得有些蒼白,而對於聖盃到底爲何物的追求,也似乎已並不重要。

客觀地說,吸引着我的,除小說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外,對於達·芬奇一些耳熟能詳的名畫所作出的傳奇性的解釋,我同樣看得如癡如迷,這倒並不是由於作者對這些名畫所作闡述的新穎與另類,而是仔細想想是那麼一回事,再仔細想想又似乎並不那麼一回事,這樣的感覺真得很奇妙,這也許是讀這部小說的又一收穫吧。還得重複那句話,作爲一部世界暢銷的小說,自是有其過人之處。

達芬奇的.密碼讀後感3

《達·芬奇密碼》是美國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小說從盧浮宮博物館雅克·索尼埃被人謀殺引出了有着近千年歷史的郇山隱修會與梵蒂岡教廷之間關於耶穌是神還是人的爭鬥。對於郇山隱修會來說,他們堅持耶穌是一個人,他曾有着常人同樣的情與愛,也曾有着與常人同樣的家庭生活、有愛人、有後代;而對教廷來說,耶穌是一個拯救人類的神。在長期的鬥爭中,最終郇山隱修會選擇了沉默,他們永遠地保守着相關能夠證明他們觀點的祕密,直到新的千年來到之際,才能公之予衆。然而,在新千年到來之際,以雅克·索尼埃等爲首的郇山隱修會的四名主管,依然作出了保守祕密的選擇。這讓長期以來始終關心和期待解開這個祕密的一些研究者感到氣憤不堪。雷·提彬爵士就是其中之一了。他想方設法要知道並最終公佈這個祕密,爲了達到目的,不惜派塞拉斯接連殺死了郇山隱修會的四名主管。

提彬,一個英國學者、騎士,在小說中有二個身份,公開的是對聖盃的研究者,祕密的實際是一系列謀殺案的策劃者和主導者--號稱“導師”。而白化病人塞拉斯與天主事工會的阿林加洛主教都不過是被提彬所利用的一枚棋子而已。蘭登與奈芙爲找到並保護聖盃作出了艱辛的努力,在受到一連串的追殺之後,憑藉她倆的智慧與勇氣,最終獲得了勝利。

作爲一名讀者而言,聖盃固然是吸引你讀下去的一個源動力,但其曲折、離奇、有趣,而且充滿智慧的故事情節,一定會讓你欲罷不能,大有非得一口氣讀完的逼迫性。小說懸念疊起,樸素迷離,層層推進,驚心動魄,難怪在世界各地讀者雲集,自是有其過人之處。相對於小說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與對一個又一個迷團的解析,蘭登與奈芙在這期間所產生的愛情,已多少顯得有些蒼白,而對於聖盃到底爲何物的追求,也似乎已並不重要。

客觀地說,吸引着我的,除小說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外,對於達·芬奇一些耳熟能詳的名畫所作出的傳奇性的解釋,我同樣看得如癡如迷,這倒並不是由於作者對這些名畫所作闡述的新穎與另類,而是仔細想想是那麼一回事,再仔細想想又似乎並不那麼一回事,這樣的感覺真得很奇妙,這也許是讀這部小說的又一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