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1

讀着《傅雷家書》,我有着滿滿的感動、感慨,收穫頗多。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一封又一封的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同時,也表達了傅雷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價值觀,是我們年輕人提高自我修養的優秀讀物。

讀着這本書,我感觸最深的是書信中流露出的細膩而深刻的`愛子之情。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對兒女之愛,自然而又沉甸甸。在一封信中,傅雷這樣表達他對孩子的思念之深:“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段話表達出的感情真切、自然,讀到人的心坎裏去。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2

讀《傅雷家書》,讓我由衷的欣賞傅雷一家的點點滴滴,大到事業,小到日常家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由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用心良苦,是天下父母學習的.榜樣。

讀完《傅雷家書》,讓我想到暑假親子共讀的《親愛的安德烈》一個是充滿着“父愛”,一個是洋溢着“母愛”,雖然他們愛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是都是以信的方式和孩子互相交流,互相溝通,讓孩子好好學習,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是那麼的真實。潛移默化的讓孩子走進父母的心裏,並理解父母。又讓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了孩子,最終他們彼此都成爲了最知心的朋友。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爲了未來更美好。我要多向三位學者好好學習,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讓孩子更好的快樂成長。身教重於言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每個家長的希望。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3

假期一開始,便開始閱讀《傅雷家書》一書。

從中領略到一些感悟,讀到了家人工作的繁忙,讀到了日益減少的家書,讀到了家人對孩子提醒不要被金錢所奴役的話語,句句都是對孩子的愛意。

書中的每封書信都體現了父母對在外遊子的思念和關心,句句觸心。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些,即那爲人父母者對國外遊子的無盡思念,無限懸掛,還有承載着中國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民族大義,蓄滿一代共同記憶的時代反思。我們看到的,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藝術在最高層次上,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也是永無止境的。正因爲如此,《傅雷家書》中所體現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想想現在的自己,心中總是會對父母抱怨,可他們是長輩,自己又不能怎麼樣,有時只能憋在自己的心裏。其實我們的父母,何嘗不會從嘴裏說出一些有哲理的話。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4

《傅雷家書》這本書是父母與子女之間通過寫信的方式來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文字,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更完整的表達出來,從而達到雙方相互理解的作用。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爲,這世間的'家長都是非常固執的,不願意對孩子說對不起,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當我讀了《傅雷家書》之後,我發現我的這一想法是錯誤的。

愛子之情是人之常情。傅雷教子總是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感受到了深刻的父愛。家長和孩子之間成爲朋友,我想這是每一位家長和孩子所向往的事情。但對於如何成爲朋友,卻是一大難題,在《傅雷家書》這本書中就會向大家解決這樣的問題。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5

爲什麼信都是寫給傅聰的?而沒有寫給傅敏的? 衆所周知,傅雷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傅聰,一個叫傅敏,那爲什麼《傅雷家書》中全都是寫給傅聰的信呢?當時的社會培養一個有成就的孩子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何況傅雷二老生活拮据簡樸,如果供養兩個孩子當藝術家,那將多麼難啊,所以他們選擇了傅聰,或許因爲他是傅敏的'兄長吧。最終不出所料,傅聰成爲了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但他們爲什麼不好好培養傅敏呢?可能是因爲傅雷認爲傅敏不適合走有關藝術的道路,只是一位書生,可能也因此使傅雷對他們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差異。那又是爲什麼只給傅聰寫了家信,而沒有給傅敏寫呢?我猜可能是因爲當時的文化運動時期,正是因爲付聰在國外留學,才使得他們之間的信得以留存下來。

總而言之,傅雷一家對孩子們沒有偏愛,只是因爲各方面的原因,沒有讓傅敏成才,但傅雷對他們的愛仍然相同,大愛無疆。

傅雷家書讀後感通用6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

從書中,我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細心的一個人,他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爲人處世,傅雷愛兒子,但卻不溺愛兒子,他對兒子悉心培養,希望他成爲一個時刻愛國、淡泊名利的人,這樣的父親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信中,傅雷對兒子寫到:“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在演奏姿態方面。” 多麼真摯感人的話語,傅雷把對兒子各個方面的關懷、培養都寄託在了這一封封書信裏,他希望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希望他成爲“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濃濃的親情洋溢在字裏行間,彷彿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親人,更是無話不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