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海漫記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1

翻開《教海漫記》的目錄,可以看到本書分爲四個篇章,首先是教育篇、其次教學篇,接下來是修養篇、最後是其他篇。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教育教學篇,開始研讀。不知不覺中我彷彿進入了於老師的課堂:學生思維活躍,形象豐富,言語生動,琅琅書聲不絕於耳,時而還發出陣陣笑聲。此時此景,使人驚歎,發人深思:爲什麼於老師的語文課達到這樣高的境界呢?我想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兩點,一是教育觀念,二是教育藝術。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呼喚語文本位的復歸,主張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因此,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學生的心裏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天賦,使學生在掌握語文能力的過程中,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課題。於永正老師三十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印證了他的學生主體觀、學生髮展觀和學生創造觀。

過去我們常說教學要“吃透兩頭”。吃透教材雖然不容易,但只要悉心鑽研,教材是可以駕馭的。惟有“吃透學生”,一直是教學中的.大難題。於老師認爲,在教學中,教案應爛熟於心,應將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要“目中有人”。於老師眼裏的學生,不僅有共性,而且有鮮明的個性。就某一個學生而言,在教學活動中的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都不盡相同,時而高興,時而焦慮,時而困惑,時而頓悟。教師的任務是伺機誘導,巧於點撥,學生就思維堵塞時疏導之,心理困惑時開導之,精神倦怠時激勵之。上課時,於老師或注目,或頷首,或微笑,或撫摸學生的頭,或給學生講悄悄話……總之,言語的,非言語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準確地傳達某種信息,給學生注入興奮。

於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追求一種藝術化的境界。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科學要遵循規律,藝術要講求審美,讓學生在形象感染、情感薰陶、精神愉悅中學習語言,發展語言,促使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活起來,課堂氣氛活起來。於老師說:“教學中最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體構思與設計,而是對細節的處理,是一句機敏的話,一個得體的動作。”學會“用眼睛說話,可以少費口舌,使課堂乾淨。”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既有活潑的心靈飛躍,又有凝神寂照的內心體驗。他認爲,什麼藝術都在一個“心”字上。教學作爲一種藝術,對學生情感的催發,心絃的波動,教學節奏的調控以及對學生及時反饋的變通處理等等,全都“存乎一心”。

從於老師幾十年的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看,於老師的教育觀是滲透着、浸潤着深深的愛的現代教育觀。於老師瞭解兒童,理解兒童,信任兒童。他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他和孩子們同唱、同跳、同樂、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靈的溝通,有動作的默契。他能敏銳地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懂得用最美的語言去激勵學生。於老師懂得寬容。教師的寬容,不僅是一種教育方法,更始教學生懂得怎樣做人。於老師說:“發脾氣很容易,忍耐卻很難,雖然只需要幾秒種。”他還說:“花朵是色彩斑斕的,學生是五彩繽紛的。”可見,學生不可能齊步走,教育不應搞“一刀切”。我們要倡導“偏愛差生”,這也是一種高尚的寬容。

讀完《教海漫記》,才明白於老師的良苦用心。這是他數十年教育實踐的經驗集粹,是他教學生涯的紀錄,也是於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其中蘊涵着的理論活力和人格魅力,值得我繼續認真研讀。因爲,這些正是我教育教學的追求所在。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2

暑假裏,仔仔細細地把《教海漫記》讀了兩遍。第一遍時囫圇吞棗,想全面地瞭解於老師——一個在我心中豐碑一樣的人。第二遍則是細加揣摩,細細品味,想從於老師的案例中吸取“營養”,爲我所用,提高自己。兩遍讀完,獲益匪淺。於老師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好學和善思——“我從小喜歡讀書看報。讀初中時,語文老師誇我的作文有老舍的風格,飄飄然竟萌發了當第二個老舍的念頭,更是讀的如癡如醉。除了讀,就是寫,咬着筆桿瞎琢磨《月牙兒》式的故事。不允許眼皮打架,一旦出現打架的苗頭,毫不客氣的擰開自來水龍頭,讓涼涼的自來水衝在腦袋上。星期天不允許自己逛街,只允許去圖書館硬是跟自己過不去。退稿信攢了一大箱,還是扶着腦袋寫呀,讀呀,讀呀,寫呀。直到1980年,纔在《徐州日報》上發表第一篇小說《沒腦子的人》,在《江蘇教育》上發表了第一篇教學論文《選材與命題》,那時我已經39歲。”於老師之所以取得那麼大的成就,和他長期以來堅持讀、寫是分不開的。

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的人們說:學高爲師。可見,當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至少是學高,能傳道授業解惑。具備這些也許只能做一個稱職的教師,而能否做一個出色的、有成就的教師就另當別論了。所以,做一名出色的、有成就的教師,更應具備現代意識,讀書,則是提高自己很重要的一個途徑。現在的社

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作爲教師,要想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更需要的就是讀書了。

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談到讀書的樂趣時說道:“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賞析文字的風景,感受文字的靈性,天地都在眼前,風景都在心懷,這就是讀書最大的'樂趣。的確,讀書可以明智,可以培養一個人健康的生活態度。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相知的朋友促膝長談,她知道你的苦惱、快樂,她陪你周遊世界,帶你穿越歷史,解答你的疑惑,指給你前進的方向。想一想,忙碌了一天之後,打開牀頭的檯燈,黃黃的燈光下,拿起一本書,徜徉在那些或悽美,或感性的文字中,那該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啊!讀什麼?可以是語文教學的專業書籍,還可以是消閒的小說、推薦學生閱讀的兒童讀物??總之,開卷有益。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以想象,當我們每一位教師的文化底蘊達到豐厚的時候,那他個人本身就是一本書,值得學生去靜心體會;他的出口成章對學生來說,是一種享受、一種氛圍、一種感染,值得每一個學生去用心體會;他舉手投足間所展現出的文學修養會每讓一個學生深深爲之折服。課堂上老師或講解或感慨或旁徵博引或引經據典,對學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導向作用。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讀書已經成爲一名教師緊隨時代步伐、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願更多的教師像於永正老師一樣多讀書,願更多的老師成爲於永正老師一樣的雋永深刻厚厚的書!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3

前幾天讀了於永正老師寫的《教海漫記》,對好老師有了更深的理解。從於老師的字裏行間,無不體現着他對教育的執着,對學生的熱愛。讓我跟喜歡教師這個行業。我很欣賞於老師的“翹起大拇指”和“蹲下來看學生”這兩種做法,原來教育的魅力也就在這些小的細節上。

一、翹起大拇指

於老師曾在書中寫道,他上中學的時候,他的語文老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後面批了這樣的兩句話“有老舍風格,此文可以試投《中國青年報》”就爲了這兩句話,他把作文在懷裏揣了兩天。如果寫上四五句,非把作文揣爛了不可。雖然於老師把作文投寄過去。直到今天也沒發表,但那句話去啓發了他對作文的興趣,激勵了他一輩子。

於老師的這位老師從不吝嗇他的表揚,象春不吝嗇他的風,不吝嗇他的'雨。他用表揚揚起了學生理想的帆,並把它鼓的飽飽的,不容你鬆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表揚和鼓勵確實能給孩子以動力。表揚和鼓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小時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揚使其立下志向並最終成爲專家學者的,不乏其人。所以,做爲教師,也應該爲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興,也應爲他的努力而翹起大拇指。作爲信息技術老師,也應該藉助信息化手段來激勵學生學習的興奮因子,讓孩子們體會到信息技術帶來的無窮快樂!

二、蹲下來看學生

最近,聽到這樣一句話“老師要蹲下來看學生。”我十分佩服說這句話的人,佩服他對教育、教學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師眼裏,學生之所以“小”,是因爲老師站着看他們。老師是大人,個子高,一站起來, 學生當然渺小,看他們做什麼事情都幼稚可笑,甚至於看不順眼。

我們常說,老師要走近學生。什麼叫“走近”?走近學生,即瞭解學生,和他們打成片,成爲他們中的一員。要成爲孩子們中的一員,我們必須蹲下來。蹲下來,看見學生流鼻涕了,便不會斥之“不講衛生”;見了學生穿了一天就髒了衣服,便不會斥之“邋遢”;見了男孩把毛毛蟲放在女孩子的衣服裏,就不會斥之“頑劣”。——他們是孩子,我們的確應該蹲下來看孩子。蹲下來看孩子,許多幼稚可笑的東西,便會覺得幼稚可笑;許多錯的東西,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

有一次,一個外國教育參觀團到南京的一所小學聽課。一位老師手裏拿着一個烏龜讓學生觀察,學生很感興趣,坐在講臺前的一位小男孩,竟不由自主地學着烏龜爬起來了,把坐在教室後面聽課的外國老師也逗樂了。講課的老師瞥見了坐在自己眼底下的脖子一伸一縮,兩隻手不停地做爬行動作的小男孩,向他使了個眼色。可小男孩全然不知。直到下課,這位老師仍面有慍色。沒想到評課的時候,外國同行對這孩子卻大加讚賞,說他表現地最好,上課最投入。

同樣一件事情,爲什麼我們和外國的同行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除了觀念不同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一個是蹲着,一個是站着,即不以對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學生,去要求小孩去做大人的事情,孩子畢竟是孩子。

蹲下來看孩子,就會體諒學生的錯誤,採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效果較好的處理方式和方法。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到了於老師的教學風采,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我會爲之努力!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4

感謝工會活動讓我有機會拜讀了於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說實話最初拿到這本書,只是想隨便翻翻而已,哪知開卷一讀,竟愛不釋手,如獲至寶。這本書是於老師幾十年教育的經驗集粹,是於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於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書中的每篇文章篇幅雖然不長,但都有一箇中心,幾十篇文章又貫穿着一個大中心。內容平實,文筆流暢,像是一位老教師跟你娓娓談心,又像是講故事;許多生動的實例,不少幽默的話語,讓我忍不住笑出聲來。於老師的字裏行間,無不體現着他對教育的執着,對學生的熱愛。

本書中寫道,於老師在上中學的時候,他的語文老師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後面批了這樣的兩句話有老舍風格,此文可以試投《中國青年報》就爲了這兩句話,他把作文在懷裏揣了兩天。如果老師寫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爛了不可。雖然於老師把作文投寄過去。直到今天也沒發表,但那句話卻啓發了他對作文的興趣,激勵了他一輩子。

在本書中還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的是有個叫張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績不好,有一次,張斌終於寫出了一篇較通順的文章,於老師想寫上幾句鼓勵的話語,可他考慮到二年級的小朋友思維靠的是形象,於是就把話變成了一幅畫,他在作文本上畫了一隻翹起的大拇指,並在旁邊寫了一個棒字,沒想到就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張斌來了勁,從此,他的作文都寫得很認真。是啊!在於老師的教學生涯中,從不吝嗇他的表揚,象春不吝嗇他的風,不吝嗇他的雨。他用表揚揚起了學生理想的帆,並把它鼓的飽飽的,不容你鬆弛。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表揚和鼓勵確實能給孩子以動力,表揚和鼓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小時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揚使其立下志向並最終成爲專家學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們做爲教師,也應該爲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興,也應爲他的努力而翹起大拇指。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有時候他們甚至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去年教的是託班,他們剛剛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什麼也不會,不知道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於是我就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地教他們。在教的過程中,我發現表揚對於教育這些託班的孩子來說真是一件法寶。比如說,在教孩子們學習疊衣服的過程中,由於託班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難免會有些小朋友會開小差或做小動作什麼的,這個時候我只要說:表揚某某小朋友,她的'大眼睛就認真地看着我,因爲她知道要學新本領了。那麼剛剛做小動作的孩子會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揚,那我就順勢表揚他一下,這一節課他就能認真地聽講了,還能動腦筋,一起動手嘗試。這樣的表揚,其實是很容易就能給孩子的,所以我想我們做老師的一定不要吝嗇這樣的表揚,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卻能揚起孩子上進的風帆,是很值得的。我在教學中,除了不吝嗇這樣的口頭表揚,也會像於老師那樣,小朋友們都以能拿到你真棒爲榮,我經常能看到孩子們小心地把自己獎到的你真棒收集起來,把它們當寶似的。

於老師的書中有許多這樣的小故事,每個故事都能給我們一些啓發,讀來真是讓人受益匪淺啊!我想,《教海漫記》一定會在以後的教學中引領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諦的!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5

本學期閱讀於老師的《教海漫記》,《教海漫記》按“教育篇、教學篇、修養篇、其他篇”的順序編寫。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認爲正確的信仰,沒有人有僅力將自己認爲最正確的觀念強加給別人,每一個人都應當容忍或者寬容地對待和自己不相同的觀點或者行爲。

作爲一名教師“寬容”這個詞勢必變得重要。教學工作中並不存在着像早期歐洲那樣的階級鬥爭,而更多的是我們應該把寬容看做是無限的愛。

一個寬容的老師必須要有一顆慈母之心。母愛能產生一個奇蹟,師愛能產生一片奇蹟。擁有了愛心就會有責任心、進取心、創造性。只有愛的教育,纔是人性化的教育。因爲教育中充滿了愛,纔沒有“差生”;因爲心中有了愛,纔有了還是自己班級裏的學生好;因爲傾注了愛,師生才如朋友。老師的關愛,使孩子們覺得世界是那麼的美麗;老師的慈愛,使孩子們感到寒冬如此的溫暖;老師的嚴愛,使學生能夠遨遊知識的海洋。

春雨能溫暖冰封的泥土,朝陽能撫慰心靈的湖水,生命的歌聲能喚醒一粒粒沉睡的種子。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讓他成爲莘莘學子心目中的一種看得見,摸得着的最爲催人奮進的有效情愫,讓他成爲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賞心悅目的亮麗景緻。愛的陽光,會使一棵棵小樹苗茁壯成長;愛的教育更讓一羣羣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

一個寬容的老師要會欣賞學生。一個人活着,最本質的意義不是被人承認自己的價值嗎?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爲他們的心是透明的。每個孩子都有好表現被承認被表揚的慾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個巨大的沉睡着的礦藏,我們做老師的,要用欣賞的眼光,善於發現並且放大孩子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及早甦醒過來。要爲孩子們的`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進步和長處而欣喜,孩子會在不斷的鼓勵聲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長。孩子的天性好動調皮,犯的錯誤必然帶有反覆性,但我們要認識到,即使是一個犯人,也必定會有他的閃光點,何況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呢。有的老師遇見學生犯錯,總是火氣沖天,大發雷霆,訓斥甚至體罰,“恨鐵不成鋼”,試想,一個心胸不開闊情商又不高的老師怎能教出富有愛心知識豐富能力較強的學生呢?千萬不要用死的規矩來硬套鮮活的學生。”開心的工作,快樂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面對可塑性還很強的孩子,我們爲什麼不能多一份寬容呢?讓我們多一份耐心,在下一個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寬容孩子,可以避免好多悲劇;鼓勵孩子,信心百倍;欣賞孩子,事半功倍;表揚孩子,積極進取。欣賞學生,使學生獲得一種被關注、關愛的情感滿足。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始終伴隨着理解、信任、友愛、尊重、鼓舞的心理體驗,通過老師的賞識教育,也能學會去欣賞別人,這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也許世界上最美麗、最動人的花朵,就是綻放在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讓我們學會欣賞學生,換來孩子們越來越多的燦爛笑容。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6

仔仔細細讀過《教海漫記》,竟然愛不釋手了,裏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一直激勵着我,感動着我。我深深地感受到,於永正老師是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朋友和親人、熱愛一切美好東西的人。然後,他纔是一個學養深厚的教育家。正如於老師所說,“我當了特級教師後,最大的感受,我覺得我應當是個 “人”了”。看《教海漫記》,我邊讀,邊想,邊記,精彩之處圈圈點點,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首先我覺得它能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和寫作技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讀到了很多意蘊雋永的詩句,發現了很多優美精彩的段落文章,“不搖花已落,無風花自飛”,“花燃山色裏,柳臥水聲中”“那奇特的石,那深邃的洞,那叮咚作響的泉”。有時讀到精彩之處,我也招呼兒子來一起看,《春天的果園》,《二八月看巧雲》兒子也很喜歡。於老師在書中還教我們多動腦,勤動手,養成寫作的好習慣。不管是生活的,還是工作的。“寫不出來硬寫,人總是有惰性的,必須是自己給自己加壓”。有些不尋常的想法是很有價值的`,且往往稍縱即逝,永不再來。現在我們寫教育隨筆,寫教學感悟,就是要捕捉一些課堂瞬間生成的想法和思維的火花。既是練筆,也是我們教學經驗的積累。《教海漫記》中就有無數這樣的案例,他們猶如一面鏡子,促使我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作爲一名教師,教育技巧相當重要。《教海漫記》對此做了大量的詳實的描述,有很多的課堂實錄。他要我們既要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又要因你的無所不能而讓學生對你無比崇拜。於老師從課堂導入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寫字訓練到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從組詞造句到指導學生寫作,從語文教學到藝術培養,從激發學生興趣到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觀,無不體現了於老師不凡的教育功底。我們看於老師課上的好,並不是他天性就具備的素質,而是在上課之前經過了縝密的思考,反覆斟酌,然後才能融會貫通,揮灑自如。尤其是他指導學生寫作給人的印象最深刻,他畫的漫畫四毛考試和四毛練武,就是十分新穎獨特的作文引導方式。學生興致勃勃,“情動而辭發”,何愁寫不好作文呢?

通過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不斷地學習。於老師說:“站在圖書館的書架前,我覺得自己很渺小,一切知識我都想採擷。”作爲學生表率的老師更應該不斷地充實、豐富自己,不管是音樂的,美術的,天文的,地理的,我們都要涉獵。“指不定哪塊雲彩會下雨”,哪節課上就能用到。我們還要多聽課,聽優秀老師的課,能開眼界,長見識,聽一般老師的課,能窺見已之短,少走彎路。俗語說:“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讀了這本書,我們會覺得於老師爲他的學生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也收穫了,收穫了很多我們常人體驗不到的快樂和幸福。《教海漫記》,它如一泓清泉,滌盪着我們的的心靈,它如一把開心的鎖,解開我們心頭許多的困惑,它如開啓的一扇窗,讓我們欣賞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的奇妙。老師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沿着於老師的足跡,去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教育新天地。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7

認識於永正老師,緣於網絡視頻,喜歡他不急不躁的課堂,本來一篇平談無奇的文章,在於老師循循善誘的引導下,變得那麼鮮活、生動、充滿活力,於老師風趣幽默的講解,讓課堂充滿靈性。在拜讀了於老師的《教海漫記》後,更讓我感受到他的魅力。

《教海漫記》全書分四部分:教育篇、教學篇、修養篇及其它篇。於老師用一個個小故事,講敘了他對教育,對人生的感悟。

一、愛教育,愛學生。

對教育事業的愛,使於老師在30多年的小學教師生涯中,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以教爲榮,以教爲樂。

愛學生,體現在於老師瞭解兒童,理解兒童,信任兒童。他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他和孩子同唱、同跳、同樂、同悲。他能敏銳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懂得用最美的語言去激勵孩子,細心呵護,儘可能地給予正面積極的影響。在《目中有人》這個小故事裏,於老師告訴我們,在上課前,他會用眼光掃視一遍全班學生,對個別思想不集中,或者隨便講話的人,他會立即做出反應,但不會直接批評,往往是以表揚同桌來達到警告他的目的。於老師說這是“敲山震虎”。

面對孩子的過失,於老師不是大聲訓斥,也不是體罰和變相體罰,而是通過批評的藝術、表揚的藝術,利用具有魔力的小紙條、大拇指、微笑……去感動學生,去引領學生。你說,這樣的老師,學生怎麼會不喜歡呢?

愛是基礎,愛是航帆,愛是開啓學生心智的鑰匙

二、幽默爲課堂增添亮色。

幽默是沾滿智慧的棒棒糖,孩子愛吃。於老師常常以恰到好處的教學幽默爲課堂增添亮色。在教學《翠鳥》時,發現有學生開小差,突然讓他去捉一隻翠鳥,從而讓學生知道翠鳥的住處,真是獨具匠心。在教學《小稻秧歷險記》時,有一個環節是分角色朗讀,一位學生朗讀到雜草被化學除草劑噴灑後,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時,聲音很大,底氣很足,情感不到位。於老師幽默地啓發:“要麼你這株雜草抗藥性強,要麼這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僞劣產品。我再給你噴灑一點。”說完,朝他做了個噴灑的動作。結果那個學生真的讀得“有氣無力 ”了。幽默使於老師的課堂充滿智慧,氣氛和諧。

三、“靈機一動”源於“有心”

有一次,於老師的一節作文課,走進課堂,發現黑板沒擦,一黑板數學題。按常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多數老師會把值日生批評一通,然後令其擦掉黑板上課。可於老師略一沉吟,嘴裏說:“也許是上節課老師拖堂了,值日生沒來得及擦;也許是個別同學的題沒做完,不能擦……”話音剛落,幾個學生快步走上講臺,奪於老師手中的黑板擦。“咱們合作,優勢互補,我擦高的,你擦低的。”於老師對其中的值日組長說:“正好有兩個黑板擦,其餘同學請回座位。”這一切不過三分鐘。學生們的表情很複雜,有內疚,有自責,也有抱怨。“同學們多懂事啊!紛紛爭着擦。”於老師一邊拍着手上的粉筆末兒,一邊說:“咱們這節作文課有東西寫了。把剛纔發生的事兒寫下來怎麼樣?題目就叫《擦黑板》。”只一節課,一篇寫人的作文就完成了,值日生們寫得最出色,不但寫出了老師擦黑板的表情、動作、語言,還寫出了他們的真情實感。他們差不多都寫了這樣的話:“當我聽於老師說也許上節課老師拖堂了,值日生沒來得及擦的時候,心裏真難受,其實老師沒拖堂,也沒有人沒做完作業……”於老師評析了幾篇學生的習作,總結了寫人、寫事要注意的問題。面對一次意外的情況,就這麼“靈機一動”,便使學生多了一次習作的機會。而且在學生看來是那麼“順理成章”。其實,“靈機”不是別的,說到底,就是“有心”。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我們是否也應學習於老師的 “有心”?讓這些小事成爲很好的教學資源。

四、對學生要忍耐和寬容

於老師說:“發脾氣很容易,忍耐卻很難,雖然只需要幾秒鐘。” 於老師曾接過一個班,第一節課便遭遇火藥味:他剛跨進教室,班長喊“起立”,有個黑臉男孩“嘭”的一聲站起來,右手朝前上方一舉的同時,吼了聲“哈依”,於老師用自己的忍耐和寬容化解了一場惡作劇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他先送給全班學生一個坦然、真誠的笑,再問這個學生:“你是從哪兒來的?說你是德國留學生吧,可嘴裏說的是日語;說你是日本留學生吧,你舉右手的動作又像是德國法西斯的軍禮。”當學生感到不安時,他又說:“我很喜歡你,真的。你敢當着全班同學的面這樣做,證明你是相當有勇氣的。”後來於老師見他有軍人氣質,封他爲“班長助理”——做操場、放學時負責整隊,他很賣力,工作很認真。於老師用自己的寬容,贏得了學生,教育了學生。這個男孩工作後來信說:“…我永遠忘不了您對我的寬容。您沒有把我看死、盯死。您的寬容使我懂得了怎樣做人。”

作爲教師,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我們有時常會情緒失控,不問青紅皁白就是一頓批評,這樣做的後果有可能就使學生受到傷害。記得一次在看《魯豫有約》時,魯豫對劉若英進行了訪談,在談話中劉若英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在初中上學時,有一次老師在上課時有的同學在說話,老師就認爲是她,就對她進行了批評,她說她那次確實沒說話,可老師在氣頭上不聽她解釋,她覺得特冤屈,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於是她一個學期沒有和這位老師再說話。如果這位老師當時能夠忍耐一下等課後做一下調查或能夠給她一個解釋的機會,我想結果會截然不同。

有時候,學生犯了錯誤,大多數都會後悔,希望得到寬容,諒解。有些學生只要我們老師拉一拉,就能成爲好學生。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就有可能使學生受到傷害……可見,在教育教學中學會忍耐和寬容是多麼重要。

讀完《教海漫記》這本書讓我受益良多,相信它會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會有更大的幫助。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8

我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著的《教海漫記》。在讀這本書之前,於老師給我的印象是課上得好,書讀得好,是一個教學很實在的名師。當我拿到這本書,翻開一讀,竟愛不釋手,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了。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真心的愛,是不含雜質的愛,寬容而不縱容、關心而不包辦、嚴管而不強行干預的愛,絕不是溺愛。讓學生和諧安康而充分全面得到開展是教育的本真,愛心教育不能偏離這個方向。

“愛心”的施予是有條件的,要以詳細的學生而決定施予的方式與“度”。如果把愛以同樣的方式、同樣的內容施予不同的學生,自然得不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的真諦,就在於以仁愛之心點燃希望之火,以信任之劍斬斷心靈枷鎖,以喚醒之手開啓知識大門。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將知識轉化成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煥發出人性的光輝,釋放出宏大的能量和持久的效力;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徹底地走出無情偷夢者的行列,而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稱號。

以心喚情是轉化後進生的根本,寬容教育是轉化學生的催化劑。當老師把自己與孩子平等起來後,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認真研讀,理智反省。感慨頗深,如果我早10年或者20年看到這本書,那該多好啊!現將以下四點記下,時常提醒自己:

1.教師打破師生的所有界限,視學生如弟兄姊妹。教師“放縱”.結果是學生太隨便,教師放鬆了對學生的要求。

2.教師對學生學習過多、過細地關心,干擾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自由,導致學生產生超越生理承受能力的壓力。產生逆反心理,反而嫌老師羅嗦。

3.教師打着關心的幌子,肆意地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如:另佈置作業,課間抽查,強制課餘補課?)

4.教師對學生家庭生活過多探問與談論,導致一些自尊心強的學生產生自卑感雖然這些現象也包含愛心.但是這些“愛心”卻不能讓學生欣然承受.教師予以學生的關愛可能已經變味,不再是我們一路叫好的“愛心教育”了.而已經成了愛心教育的“泡沫”了。

“教育從‘心’開始,就是讓教育充滿愛心。當我們用飽含愛心的筆去書寫‘教育’兩個字的時候,教育確實很簡單。

這幾天,我再次拜讀了於永正老師的著作——《教海漫記》。讀着讀着,竟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書中每篇文章不長,在每一個字裏行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愛"。

無論是露一手,還是對學生的忍耐寬容;無論是借他山石,還是要做到堵截和疏導;無論是翹起大拇指,還是紙條的`魔力;無論是批評的藝術,還是盡在不言中;無論是蹲下於老師,同時,也更加知道了應該怎樣用平等的心去愛孩子,怎樣愛才算是真正的愛。

一、尊重學生,把握批評的技巧

於老師認爲批評有"說服"和"看服"之分,倘假設能把握好時機,講究點方法,效果會更佳。確實如此,記得有一次上課,我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課。猛然間,我卻發現小W正在用手捋着飄在胸前的長髮,還傻乎乎地笑着,不用說,她走神了。仔細一看小W,才覺察,今天,她特意梳了一個少女頭型:頭上部的頭髮紮成一束,混淆其餘的頭髮披散在肩上,再配上她那件漂亮的裙式上衣,簡直就是一位美超女。此時,她正在欣賞那飄在胸前的淘氣長髮。這怎麼能行?這可是在上課啊,在我的潛意識裏:絕不允許任何一個同學在課堂上走神!我生氣極了,大聲訓斥,讓小W站起來……一連串的想法在我的腦中閃過。可是,我知道,我不能這樣做,怎麼辦?怎麼辦?猛然間,我想起了於老師的批評藝術——批評有時候也需要默默無聲,事不宜遲,我借範讀的時機在教室裏巡走。在走到小W的身邊時,我成心將她的手放在課本上,當我不經意地看她時,卻發現她的臉紅了。接着,我又富有激情地講起課來……後來,我想起這件事,還真的感謝於老師。假設對於小W因梳了新發型而走神的現象,我在課堂上大聲地訓斥、嚴厲地批評,肯定會傷小W的自尊心,使她在同學之間擡不起頭來,而且,她可能還會以爲我是成心跟她過不去,產生逆反心理,也許,她還會大膽地號召愛美的長髮女生"效仿"她……那樣的後果,我們是難以收拾的。相反,在於老師的啓發下,我用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善意地提醒了小W不該走神,維護了她的自尊心,使小W在我默默無聲的批評中改正了錯誤。

二、寬容學生,善待學生。

有人說,愛是一種能寬容別人的感情。於老師認爲,寬容更是一種美德,更能使學生取得進步。在這一方面,我深有體會。我教的學生中有一個叫L的,他從來不寫家庭作業,要麼完成也是敷衍了事。剛一開始,我對他可真是絞盡腦汁,嚴厲批評,他一臉虔誠;讓他課下補作業,他忙得不亦樂乎;請家長來,更是無濟於事。別的老師都戲稱他是不折不扣的不完成作業的老頑固。怎麼辦?難道讓他繼續"逍遙"?這可不行!晚上,空閒的時候,我又翻閱《教海漫記》,深深地被於老師那種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感動不已,他談到了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的寬容,我恍然大悟,要不我也試着寬容滕琳一回?一次課堂我發現他在課後記錄筆記時,抄寫的很認真,書寫也有很大的進步,我要以此爲契機,試着"改變"他。第二天,我把他叫進了辦公室,隻字不提他不寫作業的事,一改往日對他的嚴厲像,對他說:"L,你看,你的書寫多有進步啊,這說明你是一個上進心很強的學生。如果,你的各方面都像寫字一樣,你必成大器。好,你回去吧。"只見L一臉疑惑地看着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我依舊笑着,拍拍她的肩膀讓她回去。

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天,L竟然按時、按量、按質地完成了作業。雖然在後來的日子裏,L也有過不完成作業的反覆,但是,相比以前確實進步多了。

仔細想想,面對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我們的嚴厲換來的是敬而遠之,我們的苛刻換來的是冷漠敵視,我們的批評換來的可能是自暴自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的學生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希冀他們不犯一點錯誤,希冀他們完全按照我們的意願開展,那永遠只是一種理想。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護與尊重,正如於老師那樣,當我們用一種寬容乃至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有失誤的學生時,我們會發現每個學生的與衆不同之處,才能發現每個學生生命的亮點。

總之,再次拜讀《教海漫記》,我再次被於老師對教育的熱愛之情所感動,也被他對於問題處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後的教學道路還很長,我會一如既往地吸取於老師的教育教學精華,做一位時刻爲學生着想、愛學生一切的教師。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9

《教海漫記》是於永正老師的教學手記,集中體現了他幾十年教學生涯的點滴思考和智慧。書中內容十分平實,像是一位朋友與你娓娓談心,其中生動的實例,幽默的語言,總能讓人會心一笑。掩卷沉思,覺得幽默風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種歷盡滄桑的凝重感,還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潤於字裏行間。

本書的68篇文章,可以用一個“愛”字來串聯,即對教育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正是這種愛,在於老師4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以教爲榮,以教爲樂。

教學篇是我感觸最深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教學的方法,我就其中的微笑教學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着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樑,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有人說:於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於他的微笑。這並不是誇大其詞。於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髮脾氣。在教學中於老師也總是微笑着講課,微笑着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也是微笑着來提示。就這樣學生不再把老師當作局外人,而是當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討問題。孩子們在這樣的和諧的氛圍中沒有壓抑感,當然敢於思考,勇於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學了,願意學了,開始主動學了,那麼學習成績也就會有明顯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老師要學習的。

當然,紙上談兵是在容易不過的了,如果落到實處可就難了。要知道這種笑不是硬從嘴角和皺紋裏擠出來的,不是硬裝出來的,微笑的背後需要有老師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厚的知識、詼諧的談吐以及端正的教學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別的,乃是老師的美德、知識和能力的結晶。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和艱辛。

於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付出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麼我們年輕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於老師爲榜樣,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幫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們的未來。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10

前段時間讀了於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甚有感觸。其中對於《微笑教學》,我印象尤其深刻。

有人說:“於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於他的微笑。” 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着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樑,就能讓學生在和藹可親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

讀完於永正《微笑教學》一文,我真切地涌起了相形見絀之感,不由深思自己的教育狀況,深思自己的'內在品質……於老師提出在教學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不妨也採用“微笑教育”。學生們還很小,在這個不諳世事的年齡段,學生們犯些小錯誤是避免不了的,我們要理解學生,我相信學生們也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其實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當老師以一種微笑的姿態對待他們的錯誤時,孩子們好像迅速地長大了一樣,很誠懇地向老師承認錯誤。如果拿嚴厲的批評與這種批評方式作比較,效果就很明顯了。

嚴厲的批評之後,從表面上看,學生低下了頭,也認了錯,內心如何呢?這種批評的背後隱藏着很大的隱患,即學生會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失去興趣。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也就不再積極,成績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麼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師總是微笑着面對學生,包括微笑着教學,這樣學生就願意學,願意和你親近。對你有感情,那麼就會主動的去學了……也許,我不僅僅遇事缺乏耐心,還缺乏寬容心,無法容忍我的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無法容忍他們犯我觀念中的“原則性錯誤”,也許,這正是我欠缺耐心與寬容心的表現啊!今後,我將調整自己的心態,用微笑面對學生,包括那些經常惹老師生氣的孩子。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11

於老師是一個很崇拜思考的人,他說:“思考可以不分場合,不需要任何條件。睡前,醒後,等車,坐車,散步,在書房裏靜靜地坐着,都適宜思考。這叫‘在寧靜中尋找智慧’,還有參加無關緊要的會議、報告,也適合思考,這叫做‘鬧中取靜’。人是在思考中成熟,教育教學工作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

從教這麼多年,他的思考從未間斷過,因此他一直在進步着,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於老師終於在思考中戰勝了自己,戰勝了他人,從一個“無知”的新老師,成爲教育部在“跨世紀名師工程”中,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這就是思考所取得的成績。

不愧爲名師,他的思想很有見地的。在教育篇中,於老師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要“蹲下來看學生”,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用心靈和孩子們溝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世界,要知道在孩子們眼中,什麼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

在教學篇中,他提倡要微笑教學。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着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樑,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有人說:“於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於他的微笑。”是的,於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髮脾氣。在教學中於老師總是微笑着講課,微笑着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孩子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沒有壓抑感,當然敢於思考,勇於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學習的。

我想,《教海漫記》一書一定會伴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感受教育的真諦的!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12

今年我拜讀了於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感觸頗深,才知道名師的背後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付出和代價,這也正印證了另一位優秀教師的話:名師是幹出來的,而不是培養出來的。

於老師是一個很崇拜思考的人,他思考如何走進孩子的生活,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提高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他的思考從未間斷過,因此他一直在進步着,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於老師終於在思考中戰勝了自己,戰勝了他人,從一個"無知"的新老師,成爲教育部在"跨世紀名師工程"中,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這就是思考所取得的成績。

不愧爲名師,他的思想真的很有見地的。在教育篇中,於老師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要"蹲下來看學生",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用心靈和孩子們溝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世界,要知道在孩子們眼中,什麼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的確,孩子們的內心充滿着幻想,作爲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給理想插上翱翔的翅膀,千萬不要讓孩子天真爛漫的聯想和想像在我們的搖籃中夭折。當然這一點說來容易,做起來就有相當的難度了,需要教師用很長時間、很多精力去體會,尋找教育的最佳方法。

教學篇是我感觸最深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教學的方法。我就其中的一個方面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微笑教學。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着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樑,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有人說:"於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於他的微笑。

"這並不是誇大其詞。於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髮脾氣。在教學中於老師總是微笑着講課,微笑着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就這樣學生不再把老師當作局外人,而是當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討問題。孩子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沒有壓抑感,當然敢於思考,勇於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學了,願意學了,開始主動學了,那麼學習成績也就會有明顯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學習的。

於老師提出在教學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不妨也採用"微笑教育"。學生們還很小,在這個不諳世事的年齡段,學生們犯些小錯誤是避免不了的,我們要理解學生,我相信學生們也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其實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當老師以一種微笑的姿態對待他們的錯誤時,孩子們好像迅速地長大了一樣,很誠懇地向老師承認錯誤。如果拿嚴厲的批評與這種批評方式作比較,效果就很明顯了。嚴厲的批評之後,從表面上看,學生低下了頭,也認了錯,內心如何呢?這種批評的背後隱藏着很大的隱患,即學生會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失去興趣。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也就不再積極,成績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麼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師總是微笑着面對學生,包括微笑着對待他們的錯誤,學生們一定會被老師的包容所感動,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感激老師,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教育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當然,紙上談兵是再容易不過的了,如果落到實處可就難了。要知道這種笑不是硬從嘴角和皺紋裏擠出來的,不是硬裝出來的',微笑的背後需要有老師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厚的知識,詼諧的談吐以及端正的教學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別的,乃是老師的美德懿行,知識和能力的結晶。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和艱辛。

於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麼年輕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於老師爲榜樣,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幫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們的未來。

在修養篇中,我體會到了於老師的人格力量。在"學會和家長相處"這一節中,我學會了如何與家長溝通,認識到與家長的談話一定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同時講話也要講究策略和方法,既要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問題所在,又要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給孩子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我想老師的寬容一定會在孩子的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會使孩子對老師產生巨大的崇敬感,這樣的好老師是任哪一個學生都會喜歡的。

"以人爲鏡"這一節是我最喜歡的,原因是於老師的見解與我的學習生涯有着很大的相通之處。在我上高中時,學習比較緊張,每天幾乎除吃飯睡覺外,都在學習中度過,雖然是那樣也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於是想辦法擠時間。吃飯時腦中回憶剛學過的東西,走路時背誦課文,睡覺前也要默背所學的知識,每天往往都是在默背中入睡的。毛主席曾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於老師說他以同事爲鏡,以名師爲鏡,我很贊同,也很欣賞,也要效仿。但是有一點我還要提前做好,就是效仿自己。就學習狀態來看,學生時代的我與現在的我簡直就判若兩人。可能是沒有高考那樣的壓力,所以有些放鬆。但現在工作了,長大了,應該學會自主學習了,也應該意識到只有自己掌握更多的東西,才能教好學生的道理。這也正是教師責任感的體現。"活到老,學到老",我希望自己能以高中的自己爲鏡,以於老師爲鏡,時刻鞭策自己,警示自己,在工作的同時更加完善自己。

於老師的《教海漫記》真的是飽含着他對教育的真知灼見。對於我們來說,這本書的出現,無異於雪中送炭。我曾經困惑的問題,於老師的書中都有提及;我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於老師的書中也有許多案例。總之,於老師的書就是一本經驗之學,一本成功之作。而於老師正是我們教師隊伍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更是我們學習的導航燈,相信在於老師的指引下,我們都能克服任何困難,迅速地成長,都能爲我們親愛的孩子們貢獻更多的力量。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13

近日,有幸拜讀於老師的《教海漫記》這本書,感到這本書本色天然,語言質樸,沒有一絲矯揉造作,毫無半點虛假摻雜。從書首頁讀至最後,就好象一位長者在娓娓地、不經意地在述說着他的教學生活,他的樸實有作爲的人生;他最摯愛的學生,還有與他一塊兒活着的京戲;他最得意的課堂,還有年輕氣盛時在他的吼叫下的學生……滿書用平實的語言和流暢的文筆講述了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教學事例,字裏行間真摯表達了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以及執着的追求。在這本書裏你找不到一句實實在在地說理的話語卻又發現其實每篇文章裏都包含着育人的大道理。它沒有直接的說出應該怎樣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怎樣去教學生,怎樣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而是通過一則一則的事例去引導我們怎樣做,讀後讓我深受觸動。

首先,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深情投入,使於老師在多年的小學教育生涯中,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以教爲榮,以教爲樂,聽過於老師課的朋友都知道於老師唱得一口好戲,殊不知,於老師還畫得一幅好畫,寫得一筆好字,拉得一手好琴呢,這是我從他的文章《露一手》中知道的。按於老師的才華,他完全有機會另謀高就,但是他寧願把它的一生奉獻給小學教育,無怨無悔,這令我敬佩不已。正是這種對教育的愛、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使他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思考,他常常在思考問題時忘記了一切,他在崇拜思考一章中說:“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學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而在書中前言中的一句極爲樸實的話語“學習學習再學習”更是他真實的寫照。他對自己每天的。閱讀量,對自己每學期投稿的數量……都作了明確的要求,從不間斷。正因爲於老師如此熱愛讀書,如此發奮寫作,有着非常豐厚的文學底蘊,所以他的課才那麼精彩,他的文章才這麼受廣大教師歡迎。我也曾要求自己平時多讀多寫,但往往堅持了一段時間就鬆懈了,這就是普通教師與大師的差距。

其次,對兒童的愛。於老師瞭解兒童,理解兒童,信任兒童。他的`換位思考教育“假如我是六、七歲的孩子”深深的感染了我。他和孩子同唱,同跳,同樂,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靈的溝通,有動作的默契。他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常常用最美的語言去激勵學生。我們總是抱怨說,現在的老師真難當,現在的小孩越來越難教。其實是我們沒像於老師那樣進行換位思考。雖然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通過各種學習、培訓我們也知道應該這樣做,但實踐起來卻常常做不到,常常禁不住又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學生,而沒有真正用心去了解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因此,在學生調皮時,在學生課堂上不聽課時,在學生犯錯誤時,我常常是指責多於藝術的批評,就是因爲沒能換位思考,沒能在“小”字上下功夫。兒童因爲小,所以更需要細心照顧。而於老師卻在這小字上格外盡力,因此也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奇蹟,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心靈。

再次,於永正老師懂得寬容。他說:“花朵是色彩斑瀾的,學生是五彩繽紛的。”可見,學生不可能齊步走,教育不應搞“一刀切”,於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尤其是對差生的偏愛,是一種高尚的寬容。

於老師還說:“發脾氣很容易,忍耐卻很難,雖然只需要幾秒鐘。”是啊,如果每位老師在學生將調皮時,對學生多些愛,多些寬容,忍耐幾秒鐘,我們的教育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於老師深厚的教學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值得我終身學習,它將時刻提醒我在工作中不斷努力,成爲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14

由於信息閉塞,沒有學習的機會,踏上三尺講臺好幾年我都不知道有一位特級教師叫於永正。一次縣教研室組織的語文教學觀摩活動,讓我聆聽到於老師的古詩教學《草》,從此我便認識了於老師。在課堂上,我被於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藝術深深地震撼着。出於崇拜,在活動結束後,我也買了一本於老師寫的《教海漫記》。說實話,最初拿到這本書,只是看一下目錄,然後隨便翻翻而已。由於自身內在的要求,本學期,我認真地拜讀了於老師的《教海漫記》,讀完以後,感受很深。

這本書是於老師幾十年教育的經驗集粹,是於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於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書中內容十分平實,像是一位朋友與你娓娓談心,其中生動的實例,幽默的語言,總能讓人會心一笑。掩卷沉思,覺得幽默風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種歷盡人生的滄桑的凝重感,還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潤與字裏行間。《教海漫記》這本書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教育篇、教學篇、修養篇和其他篇。作爲班主任我對教育篇很有感觸,作爲語文老師看了教學篇受益良多,作爲一名年輕的老師,看了修養篇更是對以後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爲一名老師,就得要做到教書育人,而且首先得育人,所以我最爲關注的還是於老師寫的教育篇。其中有一篇名爲《忍耐·寬容》的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讀了還想讀。我認爲:忍耐與寬容是老師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前提條件。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教師這個職業要求於一個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幾秒鐘,想一下:你是教師。這樣會幫助你壓制一下當時就要發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跟你的學生談話。新課程理念要求以全新的模式去培養人,如果我們還以一種"叫、喊、打、罵"的高壓政策去對待我們的學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真正意義就失去了一大半。我想:一個沒有愛心的人,一個對教育事業缺乏信仰的人,他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對學生有忍耐與寬容的,許許多多的著名教育家的實踐都證明了這一點。當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忍耐與寬容應該是一個永遠值得探討的話題,永遠值得我們結合自己的實踐去仔細思量,只要你對這個話題還感興趣就行。讀《教海漫記》,讓我看到了一個特級教師許許多多平凡的地方。

另外,我對教育篇中的《翹起大拇指》一文深有感觸。表揚和鼓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爲小的時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揚而使其立下志向並最終成爲專家學者的,也不乏其人。想一想我們小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非常希望老師來表揚自己呢?夢想着老師能對着自己豎起大拇指呢?有的從事教育的同志認爲:過分的表揚能滋長學生的驕傲情緒。從教育心理學上來講,這無疑是有它的科學依據的,但我們應該有這樣的體驗:老師表揚鼓勵了自己,我們想的是明天我一定要做得比今天還要好,要贏得老師更多的表揚。而受到表揚之後就會驕傲,就會在別人面前趾高氣揚,那是極少發生的事。依我看來,似乎還沒有一個老師把表揚用到了過分的程度,用到了足以使我們的孩子翹起小尾巴的程度,大多數的情況是我們老師的大拇指豎得太少了。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爲優等生豎起大拇指,而爲需要努力的學生豎起大拇指的時候卻少得可憐,或者說幾乎沒有;我們多數情況下是爲學生的成功而豎起大拇指,在學生失敗的時候豎大拇指的`時候幾乎沒有;我們爲討老師喜歡的同學豎大拇指是司空見慣的事,而爲比較有個性的學生豎大拇指的時候卻非常少。教育是一門藝術。豎豎大拇指應該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儘管學生離老師心目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豎起了大拇指就意味着他的進步老師已經心中有數,並及時給予了恰當的評價,讓他看到了希望,讓他了解到他的每一點進步老師都會記在心中的,讓他樹立起自信心,時刻注入不斷進步的動力。這樣的孩子,作爲老師我們不應該再懷疑他能不能進步了,因爲他的進步只是時間問題。老師要及時地給予學生與"豎起大拇指"類似的鼓勵,讓學生時刻切身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呵護,讓我們的學生不斷地從成功走向成功,從而樹立一種健康、積極、良好、平和的心態,以迎接未來更加激烈的挑戰。

此次拜讀《教海漫記》,我深深地被於老師對教育的熱愛之情所感動,也被他對於問題處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後的教學道路還很長,我會一如既往地汲取於老師的教育教學精華。我想,《教海漫記》一定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引領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諦的!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15

我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著的《教海漫記》。在讀這本書之前,於老師給我的印象是課上得好,書讀得好,是一個教學很實在的名師。當我拿到這本書,翻開一讀,竟愛不釋手,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了。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真心的愛,是不含雜質的愛,寬容而不縱容、關心而不包辦、嚴管而不強行干預的愛,絕不是溺愛。讓學生和諧健康而充分全面得到發展是教育的本真,愛心教育不能偏離這個方向。

“愛心”的施予是有條件的,要以具體的學生而決定施予的方式與“度”。如果把愛以同樣的方式、同樣的內容施予不同的學生,自然得不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的真諦,就在於以仁愛之心點燃希望之火,以信任之劍斬斷心靈枷鎖,以喚醒之手開啓知識大門。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將知識轉化成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煥發出人性的光輝,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持久的效力;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徹底地走出無情偷夢者的行列,而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稱號。

以心喚情是轉化後進生的根本,寬容教育是轉化學生的催化劑。當老師把自己與孩子平等起來後,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認真研讀,理智反省。感慨頗深,如果我早10年或者20年看到這本書,那該多好啊!現將以下四點記下,時常提醒自己:

1、教師打破師生的所有界限,視學生如弟兄姊妹。教師“放縱”。結果是學生太隨便,教師放鬆了對學生的要求。

2、教師對學生學習過多、過細地關心,干擾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自由,導致學生產生超越生理承受能力的壓力。產生逆反心理,反而嫌老師羅嗦。

3、教師打着關心的幌子,肆意地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如:另佈置作業,課間抽查,強制課餘補課)

4、教師對學生家庭生活過多探問與談論,導致一些自尊心強的學生產生自卑感雖然這些現象也包含愛心。但是這些“愛心”卻不能讓學生欣然接受。教師予以學生的關愛可能已經變味,不再是我們一路叫好的“愛心教育”了。而已經成了愛心教育的“泡沫”了。

“教育從‘心’開始,就是讓教育充滿愛心。當我們用飽含愛心的筆去書寫‘教育’兩個字的時候,教育的確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