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西遊記》讀後感

[精]《西遊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 篇1

《西遊記》是一部章回體小說,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說圍繞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一行人前往西天取經的主線,寫了許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將“真、善、美”發揮的淋漓盡致。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龍宮冥府、山林湖海盡情地施展各自神通,讀起來令人興趣盎然。

全書故事引人入勝,全一百回。前七回講孫悟空的身世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講唐僧的身世,交代西天取經這一中心事件的由來;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說故事的主體,講述唐僧師徒取經路上戰勝無數妖怪,經歷種種磨難,終於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情節曲折,扣人心絃,其中的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車遲國鬥法、女兒國遇難等故事尤爲精彩。

《西遊記》善於塑造人物,無論是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還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寫得栩栩如生,個性鮮明,令人難忘。

孫悟空號稱“美猴王”和“齊天大聖”,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塑造最爲成功、最受歡迎的形象之一。他本領超強,會七十二變,一副鋼筋鐵骨,一雙火眼金睛,能夠識破一切妖魔。他保護唐僧取經,一路上出生入死,忠誠不二,制服了許多妖怪,爲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被佛祖封爲“鬥戰聖佛”。

豬八戒也是《西遊記》中深受人們喜歡的角色,他因錯投豬胎,長成一副長嘴大耳、呆頭呆腦的樣子。他有許多缺點,如好吃懶做、貪戀美色等,但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與妖魔鬥爭時,他總是揮舞着釘耙,勇猛的戰鬥,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

這部小說情節複雜,佛、道、儒都有涉及。人物衆多,有神、魔、人和佛。這部小說更像一部勵志故事:人生要有所追求,爲了實現理想而不斷奮鬥,不斷努力,不斷克服任何艱難險阻,直到達到勝利的彼岸。

《西遊記》讀後感 篇2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每讀到其中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我都感覺回味無窮。

《西遊記》是從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龍馬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爲線索,講述了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

這個取經團隊裏孫悟空英勇善戰,但非常急躁;豬入戒好吃懶做,貪圖安逸;沙和尚腳踏實地,非常穩重,但是戰鬥力比較弱;唐僧心地善良,但是有時因爲是俗世凡人而看不出是人是妖,所以常常糊塗,氣走孫悟空。他們之間有一個和事佬——白龍馬,在四人關係非常微妙的時候打圓場。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組:一路上磕磕碰碰,分分合合,經歷了九九八千一難而取得真經。從他們的團隊日常中,我不僅感受到了幽默搞笑,還領悟到一種團結一致的優秀團隊精神。唐僧師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打白骨精》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情節:狡猾的白骨精一變少婦,二變老奶奶,三變老翁,將唐僧等人騙得團團轉。不過這種小把戲,可逃不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他一眼就識破了白骨精的身份,爲讀者呈現了三打白骨精的場面,救了唐僧。可唐僧不但不領情,反而責怪悟空濫殺無辜,一怒之下,將孫悟空氣趕回了花果山。

唐僧呢,也由於氣走孫悟空而被白骨精抓入洞中。豬八戒與沙和尚沒有辦法救出唐僧,只好讓八戒上花果山尋求孫悟空的幫助。八戒好說歹說,纔將孫悟空勸回去救唐僧,最終結局是白骨精被收服,唐僧等人又踏上西天取經之路。

《西遊記》是一部文學著作,它通過精彩的故事,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要辦成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執着和勇敢,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就會成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是常有的.,我們要有勇氣面對,決不能輕言放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青少年所需要的。它還告訴我們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真理永遠存在。

一部從所周知,百看不厭的名著《西遊記》,贏得了不知多少人的喜愛,也是這部名著使我的生活充滿了趣味。

《西遊記》讀後感 篇3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羣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說,創作最難的是開始,“如同在音樂會上一樣,全曲的單調,都是它給予的”。而這,就是《西遊記》的開端,描寫的對象,就是“他”。

他自出開天闢地以來就存在的一塊仙石,是天地精華所孕育,一個跟頭就可以翻十萬八千里,剛一誕生,便顯露出不同凡俗的靈性與戰鬥精神,以至於驚動了天庭,從而生動傳神地表現了他對天庭神權統治存在的潛在挑戰與威脅,爲後來的大鬧天宮及其種種叛逆行爲埋下了伏筆。

此後的勇探水簾洞,顯示了他超羣的本領;遠遊求道,體現了他對自由的積極追求他就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大師兄孫悟空。後來被罰困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後遇見了從東土大唐而來的唐僧,此外還有馬馬虎虎的八戒,沉默寡言、任勞任怨的的沙和尚的'加入,師徒四人才正式踏上了十萬八千里的西天取經之路,途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千難萬險、跋山涉水,風塵僕僕的四人終於不負衆望取到真經,他們也各得其所,如願以償地獲得了自己應有的佛職。

有人說,孫悟空一個跟頭就十萬八千里,取經路也是十萬八千里,讓悟空揹着師父一個跟頭不就到了嗎?何必大費周折地寫個一百回呢?其實西遊與其說在修行,不如說是在修心,唐僧修心,之所以不能翻一個跟頭過去,是因爲也許孫悟空、沙僧、八戒都只是唐僧心中慾望,悟空是我行我素、無所不能、敢於反抗、無拘無束的,八戒是好色、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都是唐僧想要而不敢要的,可遇而不可求的,而沙僧則是在兩者之間平衡的,這再符合不過沙僧忠厚老實的開解。

取得真經獲封號,則是因爲千里迢迢,唐僧克服了所有艱難險阻,也學會了控制自己內心困擾自己的慾望,成爲了個真正的“聖”吧。

可能,這就是:猿熟馬訓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

《西遊記》讀後感 篇4

我讀過許多名著,但《西遊記》是我最喜歡讀的,它是一本神話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寒假裏,我懷着好奇與期盼的心情讀完了西遊記兩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取得真經的故事。正是這精彩的故事內容讓廣大讀者都非常喜愛它,使它成爲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書裏有許多人物,每個人物都被吳承恩寫的'活靈活現。但我最喜歡的要數“美猴王”孫悟空了,它神通廣大,本領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的去西天取得了真經,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它身上的這種勇敢的精神也令我十分敬佩。

書裏的故事也很有趣,我最喜歡讀“車遲國鬥法除三妖”這一章。在這一回中唐僧師徒西行來到車遲國,見五百僧人被道衆暴力驅使,鬼哭狼嚎。悟空化爲道徒,打探情況。原來這裏十年前遭遇大旱,國王邀請道士與和尚分別求雨,幫助百姓度過旱災。道士與和尚求雨鬥法,結果道士贏了,當了國師,和尚們卻因無法求到雨水,被國王全部監禁。但孫悟空火眼金睛一眼看出,那些能呼風喚雨的道士們竟然是妖怪。道士們在國王面前否認,正好遇見百姓來求雨,爲了辨別真僞,於是國王讓道士與唐僧師徒鬥法。孫悟空憑藉智慧,讓唐僧與道士們鬥法,使三道士露出真面目,原來,三個道士分別是老虎,鹿和羊變的。國王知道後哭的跟淚人一樣,孫悟空勸他:“有什麼好難過的,他們是妖怪,想來霸佔你的國家”,國王這才止住了哭聲,準備了素餐感謝唐僧師徒,並放了那些做苦力的和尚。第二天,唐僧師徒告別國王,繼續西行。

唐僧師徒執着,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再想想自己做事總是半途而廢,我不禁感到慚愧。我決心以後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恆。

《西遊記》讀後感 篇5

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出自吳承恩的手筆,它用詞巧妙,內容栩栩如生,深得廣大人民的喜愛。整本書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內容極爲龐雜。用“鬥”一字來概括整本書的內容,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西遊記》這本書篇幅巨大,主要記敘了唐僧師徒四人西行取經,排除萬難,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之事。

之所以用“鬥”一字來概括是應爲唐僧師徒四人無時不刻的在與困難,危險作鬥爭。他們不畏艱險、勇於拼搏。面對心腸毒辣、陰險狡詐的.妖魔,它們機智的與之周旋,鬥智鬥勇。面對那些手無寸鐵的人們,他們一心向善、樂於助人。面對漫長的遠程,他們時刻充滿鬥志,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永不放棄。

回想現在,有些產業仗着自己的聲勢爲非作膽,爲了賺取私利,他們偷工減料,完全不按照國家規定的來實施。比如瘦身鋼筋。換新手機保存舊後蓋的做法,一次次打破了常規,這時我們就要像孫悟空那樣,與那些不法分子作鬥爭,面對如此荒謬的做法,我們就要立刻行動起來,維護我們每個人的權益。我們也要時刻提高警惕,不要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我們不能學唐僧那樣,心中只存善良,卻不曾想到對自己利益有無害處。

一味地容忍,換回的卻可能是不法分子的變本加厲的過分行爲。面對商家的無理回答,我們依然不能放棄,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知道要是每一個消費者都被騙了錢,那匯聚起來,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正是人們的寬容、懦弱使商家嚐到了甜頭,提出更不可理喻的要求。從此,我們不再任人宰割。

每個人都會有無數勇氣的考驗,每次考驗都是一次鬥爭,一次與自己的鬥爭。小時候,我最怕蝴蝶。人們口中美麗的蝴蝶,在我眼裏就是色彩怪異的小魔鬼。每當我看到蝴蝶,我就會躲得遠遠的。漸漸地我發現這羣弱小的生命並不可怕,我努力克服心中的恐懼。我開始喜歡它們,它們輕盈、敏捷,就像小天使一樣。我在鬥爭,與我害怕蝴蝶的心理作鬥爭。

《西遊記》能盛傳不衰,正取決於它博大深邃的思想底蘊與精湛卓絕的藝術技巧。作爲經典名著。《西遊記》將永遠爲世界人民所喜愛。

《西遊記》讀後感 篇6

今年放暑假我有幸認真拜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說實話,以前我通過看電視連續劇,自認爲對《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都十分了解。但是,通過我認真閱讀《西遊記》(藉助工具書《字、詞典》,做閱讀筆記),卻有更多的收穫。

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爲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爲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着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還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以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在我看來故事中的唐僧永遠嘮嘮叨叨,吩咐徒兒們做這做那,但自己卻很懦弱、迂腐,最大缺點是心腸軟,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會因人妖不分而把孫悟空趕走。而且動不動就紛紛落淚,魂飛魄散,騎馬座不穩翻個跟斗跌下馬鞍。但是他卻有堅強的意志,不爲財色所迷惑,不爲死亡而征服,在徒兒的幫助下最終取得真經。成功者身上所具備的`那種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

讀《西遊記》使我明白了:在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要學會堅持,不能半途而廢,我們也要學會忍耐,學會在逆境中取得快樂,遇到困難也要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克服,鼓足自己的勇氣,一切我能行,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我們纔可以離我們的目標,離成功更進一步,以前我對自己的學習有時好鬆懈,有時好耍小聰明,今後我要學《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克服困難的精神,不氣餒,不放鬆,不慢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相信我最終一定會修得人生成功的正果!

《西遊記》讀後感 篇7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爲優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近日,我又在網上讀了文言文版的,獲益匪淺啊。

這《西遊記》啊,可謂是婦孺皆知啊。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圖個新鮮,或者是看看裏面孫悟空的神氣,並沒有領悟其中的真諦。我這次看,與以往可謂是天差地別啊,對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領悟吧。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到西天去取經,一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獲取了真經。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風趣生動,但雖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看法。他諷刺了當時朝政的腐敗無能,其實,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途中,有許多的妖精都與天上和地下有密切的聯繫,這樣說來,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統治下,有隱藏着醜惡,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明王朝統治的腐敗,作者爲此憤怒不已。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眼前出現一個不受約束,敢於鬥爭的一個不屈人物,那就是孫悟空!一個鮮活的人物!他從石頭裏蹦出,對世間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但對於玉帝要捉拿他,卻絕不屈服,還“大鬧天宮”,不過有時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這樣一個人物來進行對比,更加揭露了當時的腐敗無能的官員往往與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關係,不是有一些妖怪就借自己是天上是某某神仙的坐騎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爲非作歹呢!我想這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後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爲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對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時的不所畏懼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由於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不貪圖榮華富貴,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我想,我們在生活中也一樣,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可不能像豬八戒有時那樣喊散夥,只要堅持,我們就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這樣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力,使我們得到鍛鍊,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險!

《西遊記》讀後感 篇8

師徒四人,一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翻山越嶺,最終取得真經。人無完人,他們每個人都不完備,但他們組成了一個完備的團隊。

孫悟空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是個爲民除害的大英雄。他是個魯莽、性子急、聰慧、執着的人。就說那次大鬧天宮,衆仙沒有邀請他參與蟠桃大會,他便不樂意,擅自闖入天宮搗亂,心想:“你們不讓我吃蟠桃,我就要把這些全部吃完!”還吃了仙丹,喝了爲衆仙打算的酒。但在後來,《真假美猴王》章節過後,孫悟空打“死”了那個惡的自己。從今。變成一個英勇守規則的人。

豬八戒,是個幽默的快樂果。在取經的路上,沒有豬八戒,可會變得非常無趣!一次,妖怪拿着自己的武器出洞打鬥,沒想到豬八戒竟喊道:“你拿個‘擀麪杖’來和我打鬥!”這讓讀者歡樂不止。當然,他在取經路上也暴漏出自己的很多缺點。

師父讓他去化齋,八戒非常懶散,特別不情願。但他也很會協調關係,在《三打白骨精》一章中,孫悟空因師父好壞不分被趕回花果山。八戒用激將法告知猴哥:“你知道嗎?那妖怪囂張的很,想扒了你的皮,吃了你的肉,喝了你的血!”悟空原來就好勝心強,這下硬是燃起了心中的怒火,馬上去和妖怪打鬥。

唐僧,是個名副其實的“濫好人”,總是不分好壞,是個非常慈善的'人。他不管遇到怎樣的妖怪,總認爲那是好人,因此把悟空冤枉了許多次。但是唐僧有個最大的優點,意志非常堅決。在西天取經的途中,三人總想着各回各地,不再取經。但只有唐僧意志堅決,堅持向西取經,儘管屢次被誘惑,但他從不貪色,是個正直的人。作爲青少年,我們應當學習唐僧的堅持不懈,去爲幻想而奮鬥的精神。

沙僧,是個勤勞的大醇厚人,非常和善。在西天取經途中,他總是幹體力活兒,挑擔子。每當把擔子放下時,都要爲師父去化齋,倒水。沙僧也是個很會協調關係的人。在途中四人有衝突時,他總會從正確的角度來勸告。比如:“師傅說得對……”

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他們每個人都不完備,但他們組成了一個完備的團隊。果真“團結就是力氣!”只要同心協力,人人擰成一股繩,力氣一齊向前,那這就是個優秀的團隊。

《西遊記》讀後感 篇9

還記得時候,最喜歡看且又總看不膩的書就數《西遊記了》。

一提起這三個字,大家便都已耳熟能詳,老少皆知了。這本書出自《四大名著》中之一,屬於吳承恩的作品,是一本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講述了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人前往西天取經,一路上披荊棘,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體現了想要辦成一件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的故事。

其中,孫悟空降妖除魔,爲去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沒有誠信憨厚的沙和尚幫忙,那也會沒那麼順利,豬八戒則是力大無比的好幫手,而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爲懷,雖有時不明是非,聽信妖怪胡眼言,但最終還是歷經千心萬苦取得真經,他們歷經重重磨難,卻絲毫沒有退縮,他們堅韌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令我感觸頗深。

人生也是這樣,只有心中充滿希望,以坦然的心情看挫折和打擊,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往往從失敗的教訓中學到的東西比從成功的經驗中學到還要多,無論什麼樣的失敗,只要跌倒後又爬起來,跌倒的教訓就會成爲有益的經驗,幫助我們取得成功,而正如列夫·托爾斯泰說的‘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會失敗,所以我們遇到困難,應鼓足勇氣,微笑面對,相信自己一定能戰勝它,那樣它就不再可怕了。

當然,在生活中,我們面對困難不僅要迎難而上,而且還必須與朋友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堅忍不拔,那便是團結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自信滿滿,那便是團結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心頭一暖,那便是團結的力量。可見團結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啊!

《西遊記》這本書,故事情節好看又看不膩,並且還蘊涵着道理,讓人啓發甚大,不僅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時應迎難而上,也讓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應團結,齊心協力,那樣纔會獲得成功。

它不愧是當之無愧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讀後感 篇10

這個寒假我讀了《西遊記》,它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作家吳承恩。

《西遊記》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出世,大鬧天宮,終於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後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幾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的經過。這部《西遊記》,創造了一個色彩繽紛的神話世界,充滿奇思妙想,故事情節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塑造了許多的人物形象,如孫悟空、豬八戒等。

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他勇敢善良、十分忠誠,有着72般變化。他身穿虎皮羣裙,手持一根重達13,500斤的金箍棒。書中我最喜歡的片段就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次,白骨精變成一個小姑娘,提着一籃子美食送給唐僧。豬八戒剛要吃,幸好孫悟空及時趕到。白骨精看時機不成熟,化作一團青煙飄走了。第二次白骨精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來到師徒四人面前。說孫悟空打死的是她的女兒,可孫悟空用火眼金睛看出了這個老人還是白骨精,二話沒說,一棍子將她打死。誰知白骨精還沒有死,又化作一陣煙逃走了。這白骨精哪裏肯輕易放唐僧走呢,第三次,他又變成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公公,裝出一副要找妻子和女兒的樣子。孫悟空一眼就認出他是白骨精變的,這次終於把白骨精打死了。

孫悟空遇到比自己還要強大的妖怪也不害怕,而是勇敢地去面對並想辦法打敗他們。我要像孫悟空一樣,遇到什麼困難都不退縮,積極地想辦法去解決。記得有一道奧數題,我看了一眼感覺特別難,就去問媽媽。可媽媽告訴我,不經過思考就去問別人是不行的。一定要自己動腦筋才能品嚐到解題的樂趣,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來。聽了媽媽的話,我努力地思考,嘗試了很多種方法,終於做出了這道題,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同時我還要學習師徒四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困難面前絕不低頭,一步一個腳印,向着理想的目標前進。記得有一次爬山的時候,到了半山腰我們都很累了,可是弟弟站起來說讓我們不要放棄,因爲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得到成功的果實,聽了這句話我們都充滿了力量,終於一鼓作氣爬上了山頂。

《西遊記》這本書有許多精彩的降妖除魔的故事和做人做事的真諦,同學們快來跟我一起讀這本書吧。

《西遊記》讀後感 篇11

孫悟空剛學到功夫時自我膨脹自封“美猴王”“齊天大聖”,不服管教,沒有任何規矩意識,天不怕,地不怕,和咱們家猴子(孩子)差不多。

父母想讓他修成正果(孝順父母,懂事,有禮貌,愛學習,積極上進)送他來學堂讀經!來的時候有的是“騙”來的,有的是“哄”來的,總之,自願來的不多。

送到學堂,師傅送他一頂小花帽,很漂亮,很可愛,很喜歡!(帶讀經典,靜場,收心,猴子很興奮)猴子忍不住想把帽子戴在頭上。沒想到很快緊箍咒戴頭上了,學堂宣佈紀律、規矩,講《弟子規》並要求踐行。違反規定要念緊箍咒(適當懲戒)。

滴水不漏,綿綿密密,老實大量讀經是取經(求道)的'過程。

這期間,要調整生物鐘,適應學堂時間安排,要達到學堂要求坐姿端正,要適應學堂環境,要遵守學堂種種規矩,要和新的同學認識熟悉,要每天讀經八個小時,要早上五點半起牀,要跑步鍛鍊身體,要克服網絡、手機、電視、零食誘惑,要克服放假時間可以好好玩一下的心理,要調整好別人都在家玩手機吹空調吃西瓜造成的心理不平衡,要克服讀經時候還想着父母對自己的種種承諾!

總之,就像取經路上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一樣難熬,隨時可能想着要退出,要通過哭鬧、裝病來達到自己退出的目的。這時父母應配合學堂態度堅決,不能中途退出,半途而廢。

但讀經典的聲音如春風化雨,浸潤心靈,沁人心脾,一遍一遍,綿綿密密,人性的光輝不斷閃現。逐漸化掉孩子們的抗拒心理,漸入佳境。

因每個人的資質不同,經歷不同,心理變化快慢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讀書的專注度不同,生活習性不同。只要堅持,都一樣進步,只是進度不同罷了,但大體上誦讀100遍部分孩子能背會,誦讀150遍大部分孩子都能背會了,誦讀200遍以上絕大多數都能包本,此時經典已逐漸融入孩子的生命。

老師們需要隨時引領、引導、鞭策、鼓勵、激勵、護持,付出艱辛的努力。孩子們達到克己、自律、自覺、主動、積極向上、奮發有爲的狀態需要持之以恆、久久爲功。

當孩子們包本背誦一本就會充滿喜悅和自信,包本背誦越多就越自信。包本背誦的過程磨練心性,啓發光明性,開啓智慧!

《西遊記》讀後感 篇12

從古時到現今,有許許多多的經典著作,就如我國的四大名著,裏面內容豐富,情節精彩,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手法。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雖然沒有特別的寫作手法,但卻十分有趣,讓我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裏面講的是一位觀音親點的大唐僧人向西去取真經的`過程。在路途中這位唐僧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危險,但好在他的三位徒弟——大徒弟孫悟空,二徒弟豬八戒和三徒沙僧。再一次又一次的被妖精捉住後,總是他的徒弟們前來相救。特別是孫悟空對唐僧更是“愛護有加”。而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於被師徒四人取得了真經,順利回到了大唐。

在這個故事傳說中,唐僧是一個心地善良不畏懼妖魔鬼怪的僧人,只是因爲一心保護自己的孫悟空打死了妖精變的人而絕情的斷了師徒關係,把他趕走了,但後來遇到危險了,只好把孫悟空叫回來救他。而豬八戒雖則有些粗心,卻也粗中有細。雖然前幾次自己的師傅被抓了,不但不想辦法去救,而且還落井下石的讓孫悟空他們都可以回自己的地方去,更可惡的是讓他們把行李分了。有時候他還貪戀女色,拋棄了師傅和師兄弟,但最後還是回來了。沙僧在這個故事傳說中一直扮演着一位忠厚老實的角色。故事傳說中,那挑着擔的樣子是他的代表形象,在師傅遇難後,時刻不擔心着,而且他對自己的師兄也十分的信任。孫悟空則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了,他會七十二變,有一雙火眼金睛,在唐僧被抓時,總是拼盡全力去救他,他還是一位好猴王,在天宮吃了好吃的還不忘給自己的猴子猴孫帶一些來。

唐僧是我在這個故事傳說中最不喜歡的人物之一,因爲我覺得他略有些笨,又太過心善,總是拖大夥的後腿,但我卻也羨慕他有三個好徒弟。大徒弟孫悟空總是保護着他,在他被捉時,總是拼盡全力地把他救出,二徒弟豬八戒雖好色但後來對師傅也是忠心耿耿了。而三徒弟沙僧對唐僧也十分的關係,總是設身處地的爲他着想。在故事傳說中,也有着許許多多的神奇的地方。就行騰雲駕霧,天宮,地府,法術高強的神仙,甚至是動物變成人,一樣樣,都是新奇的。

《西遊記》讀後感 篇13

利用暑假,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這本書由吳承恩所著,記載了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在師徒四人中,最忠厚老實的就屬沙僧了,一心保護唐僧,使唐僧取得真經,別無二心。

獵八戒,他好色好吃好玩,貪婪,做不成大事。他遇到困難時,只想着退縮。當取得真經時,還要求佛祖讓他下凡間來遊玩,就是因爲這樣,一開始,他被玉帝貶下凡間來。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是勇敢,不怕困難,打敗了許多妖魔鬼怪,每當師父被抓時,他會在第一時間趕到,想盡一切辦法救出師父,他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唐僧雖然有點囉嗦,可他是一位善良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他意志堅強,慈悲善良,是一位虔誠執着的佛教徒,在取經的過程中不爲財色迷惑,不爲死亡屈服。

《西遊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的大事,都必須克服層層困難,堅持不懈,取長補短,團結一心。做事時得到別人的幫助,還要懂得感恩。

這西遊記是我小時候非常熱播的電視劇。每天中午,打開電視機,最引人注目地就是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這本西遊記中有五個主角:古靈精怪的孫悟空,心慈手軟的唐僧,照鏡子裏外不是人的`豬八戒,默默無言的白龍馬,老實的沙悟淨。這五個人一路斬妖除魔,去西天取經。

讓我影響深刻的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心想吃唐僧的肉,可以長生不老。正巧這一天五個人來到了白骨精的家的不遠處。白骨精看到心花怒放。她把三個人活活的打死,然後附在上面。孫悟空在周圍畫了一個圈,怕要妖怪進來。就出去找果子。白骨精依次附在了小女孩,女孩的媽媽和女孩的爸爸上,都被是孫悟空打死。但唐僧認爲孫悟空亂打人,把他趕去了花果山。唐僧被捉住了,豬八戒去請孫悟空來救唐僧。

孫悟空不但救出唐僧,還打死了白骨精。給世人又除了一位妖怪。

《西遊記》讀後感 篇14

說起孫悟空,那可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出自明代吳承恩寫的神話傳說—《西遊記》,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孫悟空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

這本書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一處就是第三回:大鬧天宮。因爲孫悟空到東海取走了定海神針,又去陰府鬧事。被東海龍王和冥王告上天地面前,太白金星勸說天地不要殺了孫悟空,於是天地兩次給孫悟空官職,孫悟空剛開始乾的很賣力,當自己得知被騙後,大發雷霆。天庭一片混亂,玉帝派人捉拿孫悟空,都沒成功,最終請來如來佛祖,把孫悟空鎮壓在五行山下。孫悟空有操持世界的本領,他沒有多麼猖狂,只是想在花果山好好過日子罷了,給他個官職又欺騙他,就算是我也是一肚子委屈,火氣沖天呀!

讓我感觸最深的內容是第十三回:三打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肉,於是施法變成村姑,給唐僧送飯,被悟空識出來,一棒子打死,唐僧後悔不已。白骨精又變成婆婆來尋姑娘,又被悟空一棒打死,第三次變成白髮老頭來尋家人。唐僧知道悟空又要打人,念起緊箍咒,孫悟空不顧唐僧唸咒,揮起棒子就是一劈,老頭也死了。唐僧任定孫悟空無原因三次殺人,佛氣難怒,把悟空趕走。悟空苦求唐僧讓自己留下。唐僧不理,悟空無奈,暫且回了花果山。孫悟空也只是想保護唐僧,結果把唐僧惹怒了。如果孫悟空是我,我會一氣之下永遠離開唐僧,再也不去西天取經。

孫悟空是一個本領高超,機智靈敏,任何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只要提到孫大聖這個名字,各路神仙都會禮讓三分;大小優惠更是聞風喪膽,逃之夭夭;他很勇敢,每次唐僧遇到危險,他都是第一個衝上去;可他的脾氣很毛躁,誰要是惹了他,上鬧天空,下打閻王殿,沒有他不敢闖的地方。

從西遊記中我領悟到,做人要誠實、善良、正直,做事要堅強、努力,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於承擔,不忘初心,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毛主席曾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書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要讀懂裏面的意思,吸取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