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熱]

《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熱]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纔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呼蘭河傳》讀後感2

今年暑假,我的班主任沈老師給我推薦了一本書,著名作家茅盾曾稱它爲“它是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歌謠”,它就是蕭紅所寫的《呼蘭河傳》。五年級下冊,我們便學到了這本書中的一個片段,在學它的時候我,就很想看看這本書,我想了解蕭紅的童年故事。

蕭紅本名字張迺瑩,1911年至1942年,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本書記載了,蕭紅那使她一生難忘的童年故事,也是她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故事!

蕭紅的同年之所以快樂,她的祖父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原因“生我‘我’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他的眼睛總是笑盈盈的,身體很健康,他教‘我念詩’,給‘我’燒小豬、燒鴨子吃。而‘我’在祖父的呵護下,無憂無慮,活潑任性”咋。祖父在蕭紅成年後任然像天空中的太陽——溫暖人心!

對於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描寫小團圓媳婦的這一章了吧!

“她的頭髮又黑又長,梳着很大的辮子,普通姑娘的辮子都是到腰間那麼長,而她的辮子竟快到了息膝間。她臉黑乎乎的,笑呵呵的。”蕭紅是這樣描寫小團圓媳婦的,看到這裏我就知道小團圓媳婦一定很好相處,同時我也知道了,蕭紅很喜歡她。可是一個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竟會遭到婆婆的虐待:因爲受不了婆婆的打罵,小團圓媳婦要回家,而婆婆竟爲了不讓她回家,所以她就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小團圓媳婦的腳心!

最後,小團圓媳婦因爲“不怕羞被”婆婆打出了毛病,被庸醫“雲遊真人”、跳大神等人的不斷折磨,使她從一個笑呵呵的十二歲小姑娘,變成了一個黃瘦的病人,最終她死了。

作者她從一個六七歲的孩子的角度去寫這篇文章,讓所有的讀者感到純潔天真,也讓人們知道當時封建社會的殘酷和人們的愚昧。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社會的殘酷,讓我知道了只有面對現實,彌補自己的不足才能融入社會,踏進社會!

《呼蘭河傳》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作者把無意識記憶中的串串童年生活符合像串紅辣椒一樣地把它掛在我們的眼前,書寫着她溫暖的回憶,慰籍着自己孤獨的心靈。

呼蘭城並不繁華,而且十分落後,在那裏,由於人們的迷信和愚昧無知,發生了一個個悲劇,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運悽慘的小團圓媳婦。她年僅12歲,本是應該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可卻被賣到了老胡家做團圓媳婦,還盡受虐待。當她生病,高燒不退時,婆婆不僅不帶她去看病,還迷信的跳大神、請法師。最後她竟然被丟到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不但病沒有治好,還讓她命歸黃泉……那裏的人們寧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明知道可悲也不願意反抗,我看着看着也增添了很多憐憫和痛恨。作者在悲憐小團圓媳婦遭遇的同時是否也在暗示着自己生命的消逝也將孤獨無助,她平靜地幾乎是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作者還描寫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屋頂採蘑菇、頂着缸走路、念一首首詩……最有趣的還是往祖父帽子上插玫瑰花,祖父不僅沒發現,還笑着說“今年花兒真香,隔着幾十米都能問道香味兒”多有趣呀!還有一次,作者上屋頂採蘑菇,不料,弄的鞋子掉進了鍋子裏,弄了一鍋的泥漿湯。此時,我又想起了冰心的一句話: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是啊,童年一去不復返,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童年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的歡快音符的樂章。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童年,不讓它在不留意間悄然而逝……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傳》第一章講述了呼蘭河的當地風情。乍一看,這完全是關於家庭八卦的事情,就像我不喜歡看的電視劇一樣。

呼蘭河人充滿了惰性與愚昧,沒有革新的意願,體現在很多方面:一是那大泥坑子雖然搞得人仰馬翻吞噬了不少,可呼蘭河人除了拉人拉馬和口頭上說說的拓寬點走的路,卻沒有人使用填坑的方式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二是對不幸者就都叫花子,沒有一點惻隱之心;三是染缸淹死過人照樣是生意紅火,冷漠的呼蘭河人沒有因此而改變一點點;四是扎彩鋪的精美與夥計的粗糙醜陋形成鮮明對比,呼蘭河人對生老病死沒有一點點動容,一切都是走過場而已,彷彿一個個行屍走肉,沒有思想,沒有遠方。

後半部分的內容開始有一點點生氣,買麻花的女人家的五個孩子是有思想敢於反抗的,最後被馴服了,被當成一齣戲看;吃塊豆腐竟然是呼蘭河人的最愛,閉塞的程度可見一斑;火燒雲的變幻莫測預示了呼蘭河即將到來的風起雲涌;最後一劑藥膏象徵着呼蘭河人依然沉淪在混沌未開的當下。

第一章看下來,呼蘭河人似乎個個混吃等死,深受封建社會的.荼毒,真是哀其不幸恨其不爲怒其不爭。愚昧無知是不是這裏的最終結局呢?等待下一章揭曉。

這一章我看到了魯迅式批判的影子,卻沒有看到文學大師的造詣高深在何處,可能真的是水平有限。可是這麼高深的文學著作,帶着天真爛漫的10歲孩子又如何能讀懂呢?他們能從這裏吸收到什麼養分呢?他們如何在閱讀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10歲的孩子更需要培養閱讀興趣,激發正能量。

《呼蘭河傳》讀後感5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上世紀40年代的著名作家蕭紅寫的書,書的名字是《呼蘭河傳》。這本書還被著名作家矛盾評爲: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作者蕭紅用灰色、簡單和真實的筆調描繪出了她小時候在祖父家呼蘭河所經歷的種種事情,從這本書裏,我看到了蕭紅和她那和藹的祖父度過的完美時光,看到了中國最敗落的時期的人們,過着清貧安康的日子卻又擺脫不開迷信的影子。

在這本書中,充滿了人們對妖魔鬼怪的.懼怕,對大自然的順從,其中有最顯著的一個事例:呼蘭河這個鎮子裏,只有幾條主要的大路,通往集市或是其他鄉鎮,其他幾條都是一些小路,其中有1條小路,路兩旁只有幾家零零碎碎的店鋪,什麼開磨坊的,做豆腐的,生意也十分;冷清,正因這條路的中間有一個大坑,這個大坑在那裏已經有多久了,沒人說得清楚,只是這個大坑隔斷了1條路,卻也沒有人去管它,人們寧願多走一些路,也不遠去管這個坑,因此許多年下來,這個坑一向也沒有人來填平,正因大家都覺得,突然有個坑出來,肯定是天意,如果填平了這個大坑,不是違背了老天爺了嗎,因此,也就對它熟視無睹了。

這本書裏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什麼那戶人家有人病倒了,或者倒閉了,就請鎮裏的巫師來跳大神,跳完了大神,最後還是照樣病着,照樣倒閉,或許人們只是找個安慰罷了。小時候的蕭紅在家裏並不是重點,有時還會是母親嘮叨的對象,看完了人家的跳大神,回到家裏在閣樓裏翻東西,跟祖父在院子裏割菜,成了蕭紅的童年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太陽在園子裏是特別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睜不開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鑽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這是大作家蕭紅寫的《呼蘭河傳》,選段是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祖父的園子》,看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雖然呼蘭河的人民愚昧無知,但他們是樂觀的'、勇敢的,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對命運不屈抗爭的精神。

看過《呼蘭河傳》後,我就想到了外婆和外公,和他們家的園子,那一段也是一個不錯的時光。就想外公外婆是祖父,我是那蕭紅一樣。

那時的我,才只有六歲。那時爸爸和媽媽要去出差,沒有時間管我,所以,只有我和外公外婆在家裏。

中午時,陽光明媚。我正在和外公一起看新聞,外婆在洗衣服。外婆衣服洗好,又去摘菜,我本就覺得新聞不好玩,越看越無聊,但得知外婆要去摘菜,我一下子起了興趣,跑出去和外婆一起摘菜,雖然那時天氣很熱,我卻依舊玩得很開心。

外婆叫我把青菜給拔下來,本來很簡單的事,卻被我搞複雜了。一般都是直接把青菜連根拔起,我卻把青菜的那一片片的菜葉一個個給拔出來,把莖留在了那兒。

外婆過來看,笑了起來,問我:“這是什麼?”我回答外婆:“一般都吃的是葉子,所以我把葉子拔出來,那管子樣的東西一般不吃的吧。”外婆笑道:“傻孩子,雖然莖我們一般不吃,但是不能浪費呀,也要把莖拔出來,吃掉呀!”我恍然大悟,原來要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每當看起《呼蘭河傳》時,我都會想起我小時候和外婆外公一起度過的童年時光,你也來看看《呼蘭河傳》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冰心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落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桂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也認爲,書就像調味劑,讓枯燥的生活變得活力四射。在今年寒假中,當我關上這本書時,心中早已有了這種感慨。它就是—《呼蘭河傳》。

書如其名,作者蕭紅以回憶自己與家人的趣事和自己故鄉呼蘭河城所發生的事來寫的。整本書一共有七個章節,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還是第三章的一段對話:

等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滿留着尾巴草的一片地,他就問我:“這是什麼?”

我說:“穀子”。

祖父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裏拿來你看。”

我跑到屋裏拿了鳥籠上的一束穀穗,遠遠地拋給祖父了,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穀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就像狗尾巴。”

看到這裏的時候,我不禁笑話作者連狗尾草和穀子分不清。過了一會,笑夠了,又想起自己小時候何嘗不是這樣呢?不知不覺,從發呆變成回憶,從回憶變成身臨其境,這種感覺似乎像極了作者回憶時的樣子。

書中有濃濃的`親情,有美麗的“火燒雲”,有作者的家鄉——呼蘭河城,城裏有荒涼的小院,有性格古怪的二伯。而這些,看似沒有關聯,實際上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合起來卻是作者對鄉親鄰居、親朋好友的思念,對家鄉的想念,更是對年少時的一份回憶。

作者最後一句話說的很對——“書中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但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卻都充滿了回憶”。

是呀!難怪作家葉文玲《我的“長生果”》中的一句話:“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還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呼蘭河傳》讀後感8

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爲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爲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裏,在這座城市裏,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讀後感9

俗話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充分體現了讀書的益處,書雖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從書中汲取到許多知識,學到不少的東西進而開拓我們的視野。因此,我們需要多讀書。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閱讀《呼蘭河傳》時產生的感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圖書的世界吧!

《呼蘭河傳》講述了作家蕭紅幼年居住在呼蘭河時經歷或者目睹的各種事情,順帶展示出了呼蘭河地區的風土人情。從文中一些事件的敘述可以看出那裏的人熱情、喜歡幫助他人。此外,還有那裏的大泥坑,那裏的田地等等都被蕭紅在書中描繪出。可以說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勾畫出。

在書中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祖父的園子》,因爲裏面充滿了美好、歡樂和溫暖。祖父的園子非常美麗,擁有各種昆蟲如蝴蝶、蜻蜓、螞蚱等和各種各樣的植物蔬菜,我雖然不能親眼所見,但通過文字已經可以想到這園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好之外,更讓我難忘的.是蕭紅童年時祖父的陪伴以及他們相處時的種種歡樂場面,因爲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對我的好了。

不難看出,祖父的這個園子中埋藏着蕭紅生命裏一個無形寶藏,而這個寶藏就是快樂的童年。試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園子裏嬉戲,該是多麼地快樂啊!五彩繽紛的蝴蝶繞着你飛,玩累了還可以隨手摘一根黃瓜吃。呀,這樣的生活真是美好!遺憾的是,這個園子只存在於蕭紅的筆下,現實中並沒有,真的是太可惜了。

書可以記事並且記載無限的內容,只要你願意讀就可以知道無數的事情,感受到許多不同的東西,通過閱讀《呼蘭河傳》,我知道了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以及那裏的民風民俗,還有一個充滿美好的祖父的園子,收穫豐富,感受也頗豐。以上就是我對書中內容的一些感想。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上世紀40年代的著名作家蕭紅寫的書,書的名字是《呼蘭河傳》。這本書還被著名作家矛盾評爲: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作者蕭紅用灰色、簡單和真實的筆調描繪出了她小時候在祖父家呼蘭河所經歷的種種事情,從這本書裏,我看到了蕭紅和她那和藹的祖父度過的完美時光,看到了中國最敗落的.時期的人們,過着清貧安康的日子卻又擺脫不開迷信的影子。

在這本書中,充滿了人們對妖魔鬼怪的懼怕,對大自然的順從,其中有最顯着的一個事例:呼蘭河這個鎮子裏,只有幾條主要的大路,通往集市或是其他鄉鎮,其他幾條都是一些小路,其中有1條小路,路兩旁只有幾家零零碎碎的店鋪,什麼開磨坊的,做豆腐的,生意也十分;冷清,正因這條路的中間有一個大坑,這個大坑在那裏已經有多久了,沒人說得清楚,只是這個大坑隔斷了1條路,卻也沒有人去管它,人們寧願多走一些路,也不遠去管這個坑,因此許多年下來,這個坑一向也沒有人來填平,正因大家都覺得,突然有個坑出來,肯定是天意,如果填平了這個大坑,不是違背了老天爺了嗎,因此,也就對它熟視無睹了。

這本書裏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什麼那戶人家有人病倒了,或者倒閉了,就請鎮裏的巫師來跳大神,跳完了大神,最後還是照樣病着,照樣倒閉,或許人們只是找個安慰罷了。小時候的蕭紅在家裏並不是重點,有時還會是母親嘮叨的對象,看完了人家的跳大神,回到家裏在閣樓裏翻東西,跟祖父在院子裏割菜,成了蕭紅的童年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呼蘭河傳》,文題簡簡單單,只不過是地名加個“傳”字,說明是發生在呼蘭河的事。如此簡單的題目,卻飽含蕭紅對家鄉深深的懷念,那兒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書第三章主要寫了童年的歡樂與無限的回憶,而第四章講述了家裏院子的荒涼。此時的'一切在蕭紅的眼中都無比的悽慘、落寞。正應了《呼蘭河傳》結尾那句“以上我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童年的家鄉不一定是溫馨、和諧、歡樂的,但一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讓人懷戀,給人啓迪的。這些便是促使蕭紅有感而發寫下《呼蘭河傳》的主要因素!

而文中簡練、明瞭的文字,卻給予了讀者發自內心的感觸,彷彿親眼所見。這樣白描的方法,給人真實的感受,而不同於那些寫得令人一知半解讓讀者覺得深奧卻枯燥乏味的手法!

本書第五章開始講述蕭紅記憶中的一些人物以及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比如性格古怪的有二伯“他戲弄一個耍猴不像耍猴的,討飯不像討飯的,可是他一走起路來,卻是端莊、沉靜,兩個腳走路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咚咚地響,而且是慢吞吞地前進,好像一位大將軍似的。”動作、神態描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還有那可憐、窮苦的馮歪嘴子,自打他成家搬了房之後,把一個好端端的王大姐給糟蹋了。一個個探員圍在他家門口看熱鬧,看見繩子就說他要上吊;看見菜刀就說他要自刎。但也正是經了這麼一折騰,把呼蘭河的熱鬧氣氛和人間煙火味又加深了幾分!

這章最後以馮歪嘴的二兒子的笑話直接插入收尾,顯得很文章連貫。蕭紅用她那詩化的語言結尾,顯得無比淒涼,正應了矛盾評論中的那句“一串悽婉的歌謠”。《呼蘭河傳》給讀者啓迪、想象,去自己感受在那院中曾經的景象,曾經的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作者是蕭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爲“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這部小說是她的代表作。著名文學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它是一篇敘事詩,是一副多彩的風景畫,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全書共七章,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的“回憶式”小說,裏面的人物描寫非常鮮活、靈動。雖然每一章都獨立成篇,並無太多聯繫,但讓人感覺渾然一體,用孩子的視角把這座小城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讀的津津有味,這也許就是這本書的妙處所在吧。

小說中我最喜歡的是描寫作者在祖父身邊生活的場景,尤其是祖父那美妙的菜園子。這裏用了許多擬人手法,把動物、植物描寫的栩栩如生,一切都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長。看着“祖父種菜,我就種菜……”“玉米想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人管……”等句子,就彷彿“看”到了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我不禁羨慕起蕭紅來了。童年永遠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歲月,即使是蕭紅後來有不幸的人生,但這些美好的回憶依然溫暖着她、支撐着她!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他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裏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就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我看後覺得好可怕,畢竟一個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麼的可伶、可悲!封建社會真是害死人啊!

我們現在的生活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着,爸爸媽媽呵護着,老師教導着,同學幫助着,和《呼蘭河傳》裏的孩子們比較,我們的生活真是幸福無比、豐富多彩。即便是疫情期間在家中隔離,我們也是有吃有喝,可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珍惜這一美好的時光,反而,動不動就抱怨學習壓力大、家長管的緊,殊不知在舊社會的孩子們過的都是怎樣悲慘的生活,我想讀完這本書大家應該會有所感悟。

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正擁有的東西,快樂幸福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現代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1942年,歷經坎坷的女作家蕭紅離開了人世,她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年幼生母病故,繼母與她感情淡漠,父親專職頑固,只有祖父最疼愛她。走進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似乎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在呼蘭河這座小城內,自由自在地玩耍,爲人們的迷信感到悲哀,形形色色的人給他帶來了不同的感受。

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小天地,在那兒,自由自在地玩,沒有人會管你。讀到那兒,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畫——女孩,在園子中亂跑,植物滿園子亂長,祖父樂呵呵地看着女孩……多美的一幅風土畫呀!這不就是一個孩子所向往的生活嗎?但那座小城也不是歡樂的地方,可憐的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都博得了作者的同情。小團圓媳婦,從一個活潑美麗的姑娘,到一個病人,到被一家人折磨死。可她的婆婆卻不認爲是在折磨她而是對她好。有二伯是一個孤苦無依的老人,他三十多歲到張家做長工,六十多歲了還一貧如洗。他性格古怪,老廚子也因此奚落他,孩子們罵他、笑他,這不正是那一串串悽婉的歌謠嗎?

“呼蘭河這座小城裏,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除了祖父,這座小城內已沒有什麼可以讓蕭紅留戀的了。19歲的她離家出走了,在尾聲中,她寫出了對幼年自在生活的懷念,那景、那人、那情,她忘卻不了,難以忘卻,祖父和她在一起的歡樂時光,即使在她最困苦時,她也記憶猶新。

這本書讓人感受到了強烈的鄉土氣息,讓人讀後餘香滿口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呼蘭河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和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的大致內容相差不多,都是圍繞作者童年生活爲線索的,把自己童年所經歷的事情或所見所聞串聯起來,揭示了在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下的人情百態與社會風貌。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不是頑皮天真的作者,而是那個可憐的團圓媳婦。團圓媳婦十二歲,有一頭又黑又長的頭髮,她臉長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健康,大方,愛笑,這些在當今社會都是優點,但在呼蘭河,小團圓媳婦在廣大婦女中是格格不入的。就是因爲這樣,安然媳婦被婆婆毆打,婆婆嘴上說是要給他一個下馬威,卻不分晝夜的打,凡是遇到一點兒不順心的事也會找她出氣。最終,小團圓媳婦被打出了病,老胡家上上下下用各種迷信的方法爲她治病。甚至有人把他扔進開水中洗澡,說是可以驅邪。但,凡是個人肯定都受不了,小團圓媳婦也是一樣。她下一次水就昏一次,來來回回下了三次缸。小團圓媳婦渾身像火炭那般熱。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天,小團圓媳婦死了。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是粗暴無知的`,看客和江湖術士的騙局,親手把一個健康的女孩兒送進了墳墓。

在社會人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大神的眷顧可貴。他們迷信,明明去看看醫生就能解決的事,卻因爲他們的無知,把好好的人推向無底深淵。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受了呼蘭河的民族風情,以及人們對鬼神的無比敬仰之情。在我看來,他們的想法是古板的,同樣也是不正確的。現代社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法律。因爲有了法律的存在,現代社會才變得井然有序。而舊社會時期,人們往往以利益爲重,不念情義。在現在看來,人類最珍貴和最應該擁有的品格是--捨己爲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童年是快樂難忘的歲月,是稚嫩、陽光的時光。童年永遠無憂無慮,永遠天真快樂。即使偶遇挫折和傷感,童年也永遠洋溢着無暇的笑臉。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童年是人生中最爛漫、最難忘的一頁。我們一起來讀讀《呼蘭河傳》,感受作者蕭紅的童年吧。

《呼蘭河傳》記述了作者兒時在故鄉黑龍江呼蘭縣的親身經歷,作者蕭紅通過仔細的'回憶,用抒情法和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寫作方法,創作了這部“回憶式”的巔峯之作。蕭紅在1940年寫這部作品,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激烈、最艱苦的時期,出於擔心家鄉、懷念家鄉,她寫下這部小說,這部小說不但是巔峯之作,而且寫作形式也別出心裁:書中寫了許多人物,但沒有主角,書裏寫了許多故事,但沒有主軸,全書七章可以獨立成多個故事,卻又儼然一體。這種獨特的寫法蕭紅運用得十分巧妙。

蕭紅寫的《呼蘭河傳》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親切,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主要介紹了呼蘭縣她家左鄰右舍之間的趣事和鄉里鄉親之間的種種樂事。主要記述了自己小時候與鄰居、祖父在家中、鄉村間、菜園裏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書中多有語言、情景和動作描寫,十分口語化,讓讀者感受親切、親近。這本書看似普普通通,但又好像有種魔力,這是因爲蕭紅“回憶式”的奇妙寫作方法和嫺熟輕巧的文筆,這本書纔會被世人傳閱。

讀完這本書令我回味無窮,蕭紅用神奇的寫作方法把她小時候的天真爛漫、悲歡離合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有種近距離的親切感。從這本書中我讀到的不僅僅是蕭紅兒時與親人、朋友在一起的種種趣事以及她的純真快樂,更讀到了她稚氣可愛的內心世界,也瞭解了許多她兒時那個時代我國的風土人情。讀起來又好玩又順口,這也是她成功的所在。我們都應該去品讀大作家、成功人士的童年,去細想他們是怎樣成功的,把他們小時候的種種經歷寫在我們成長的足跡上,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別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