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必備)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必備)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人之初,性本善,總記得小時候被父母要求捧着一本彩版的三字經聽父母講如何做人,如何孝順,如何敬人做事。

讀到二十四孝圖,不禁有感而發,雖已不是封建舊時,兒童也會被父母或尊長要求學一些孝道,百年之前,和魯迅先生一起讀閱做工粗糙的二十四孝圖,滿心歡喜的求知心被湮滅了,想那時只有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至打手心,和現在相比,我們除了課本還有許多課外讀物,想那時魯迅先生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將肉麻當做有趣,以不情爲倫紀,污滅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可如果魯迅先生活到了今日,又會有怎樣的感嘆,或許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在那時,封建的孝道雖然不可取,但卻讓人學會了尊老愛幼,也許有些禮節過於繁索,有些做法過於愚昧,也存在着虛僞和殘酷,但和現在有些人來說,已經善良了許多。

人之初,性本善,同爲中國一民,雖不同時期,在屢被批判的封建孝道中也有感人的孝子,在與舊時期改頭換面的今天仍然有許多不如古時的殘酷。

走在街上,橋洞中,可見一位衣衫襤褸的兒童,老人,記憶中最深的是那位整天坐在橋頭的老奶奶,冬去春來,送夏迎秋,季節變換,而她的衣衫不變,溫度變化,而她的親人,可如果魯迅先生活到了今日,又會有怎樣的感嘆,或許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在那時,封建的孝道雖然不可取,但卻讓人學會了尊老愛幼,也許有些禮節過於繁索,有些做法過於愚昧,也存在着虛僞和殘酷,但和現在有些人來說,已經善良了許多。

人之初,性本善,同爲中國一民,雖不同時期,在屢被批判的封建孝道中也有感人的孝子,在與舊時期改頭換面的今天仍然有許多不如古時的殘酷。

走在街上,橋洞中,可見一位衣衫襤褸的兒童,老人,記憶中最深的是那位整天坐在橋頭的老奶奶,冬去春來,送夏迎秋,季節變換,而她的衣衫不變,溫度變化,而她的親人的冷淡不變,她頭髮花白,凌亂地披着,那不知是什麼顏色的衣服也補了好幾個洞,她坐在橋頭,不知在看什麼,不敢去想象,只怕自已也會平添憂愁,腳邊的鐵盆,雪白的直刺人的眼,一枚兩枚的硬幣是她一天少得可憐的生活費……

如果,我想是如果魯迅先生看到這一幕,還會認爲封建孝道只會害人嗎?這裏沒有孝,沒有親情,沒有善良,只有路人投去可憐的目光,這裏沒有尊重,沒有幸福,只有被湮滅了善良的高等動物投去的一聲清脆,一枚硬幣打着轉打在盆中,也一定像釘子一樣打在老人心上……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這種善能繼續,那麼二十四孝圖也不會顯得那樣虛僞,那麼魯迅先生也不會大喊中國的劣根性了。人這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耳邊又響起了這流傳千年的精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