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華)《釣魚的啓示》讀後感

(精華)《釣魚的啓示》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啓示》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釣魚的啓示》讀後感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1

本文記述了一次與父親釣魚的經歷,當作者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魚時,父親卻讓“我”我放回湖裏。作者從這次的釣魚經歷中收穫了啓示和教育。正是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讓作者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抵擋住誘惑,纔會成爲著名的建築大師。

剛開始,我對文中的“魚”並不解,但進一步的瞭解,我明白了“魚”是我們平常經常遇到的:路上撿到錢包沒人看見;考試作弊;坐車忘買票沒被售票員發現。。。。。。這些都是暫時的誘惑,只是爲了自己的利益!

這篇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語,也沒有精彩的情節,但它用質樸的語言和簡潔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深奧的道理。

讀完這篇課文,再聯繫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我的爸爸是一個很嚴厲的人,所以我跟媽媽親一些。讀完這篇課文,我明白了爸爸雖然對我要求嚴厲,但他這麼做也是爲了讓我養成一個好習慣,培養我的`自立能力,是在爲我以後的生活着想。父親的教導還會繼續指引我前進,成爲我終生的啓示。

這篇課文讓我又想起了一篇文章《中彩那天》,這兩位父親都有同樣的品質,同樣的思想,都讓我印象深刻。我爲自己的爸爸自豪,是爸爸的教育才會有現在有成就的我。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2

今天,我和姐姐去釣魚。爲了整理釣魚的工具,我們倆在天剛剛亮的時候就起牀了。直到整理完以後,我們倆出門時已經是陽光明媚了,我和姐姐出發了……

我們來到小河邊,拿出釣魚的工具,坐在草地上。拿出魚餌掛在魚鉤上,把線一甩,甩入河中,靜靜的等待着貪吃的小魚兒上鉤了……。過了一會兒,魚兒還沒上鉤,我不耐煩了。正巧,一隻蜻蜓飛過,我放下魚竿,起身就去追蜻蜓,追着追着蜻蜓飛過了小河的對面,我垂頭喪氣的回到了魚竿的旁邊,重新釣起魚來。

又過了一會兒,我向姐姐的'桶裏瞧了瞧,啊,已經有三四條魚了。又瞧了瞧我自己的桶,唉,一條魚也沒有……。於是,我就問姐姐:“姐姐,爲什麼魚兒就上你的鉤,不上我的釣呢?”“因爲你在玩的時候,魚餌已經被吃掉了,所以你的魚鉤上沒有魚餌了,就饞不到小魚了。”姐姐教導我般的說。聽了姐姐的話以後,我一直都在專心致志的釣魚,轉眼間我的桶裏已是滿滿的一桶魚了,而且最後一次釣魚的時候,我釣到了一條大雨呢!

到傍晚了,我們該回家了,我們收起工具,拿上自己獲得的“戰力品”回家了。

經過了這次釣魚,我懂得了:做什麼事都不能三心二意,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3

近幾天,我們一直在學一篇課文——釣魚的啓示,令我收益無窮。

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和爸爸來到了湖中的小島上釣魚,那時正是捕撈鱸魚開放日的前一天晚上,在六點多時我釣到了一隻漂亮的大鱸魚,可是還沒有到開放日的時間,父親就讓我把鱸魚放回湖中去。我難過的哭了,三十四年後,我明白了父親這麼做的道理。

看了這篇文章後,不得不想起了在生活中那些被誘惑所感染,作出不正當的事的'人,有些人在考試時爲了拿高分而去看別人的試卷,爲了不被老師批評而陷害他人的人,有些人居然爲了錢而去當小偷……我知道他們是爲了錢財或別的東西所誘惑。因此使某些人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選擇了非,而有些人卻放棄了錢財等,理直氣壯的選擇了是,這兩種人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讀完後,我有許多想說的話和許多的道理:在人生中,選擇道德上的是與非時,我們總要放棄個人利益,果斷的選擇是,這纔是正確的。如果你抵擋不住誘惑的話,就請你牢記這句話:道德很簡單,可實踐起來卻很難。

這篇文章會讓我受用一輩子。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4

今天學了《釣魚的啓示》我覺得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十一歲那年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可是離鱸魚捕撈開放還有兩個小時,所以父親讓“我”把大鱸魚放回湖裏。告訴我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文章中“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這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爲父親明明很喜歡這條大鱸魚,卻經住了道德的考驗,讓“我”把大鱸魚放了。所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年級的一天,原來晴朗的天空變得黑壓壓得,下起了傾盆大雨。放學了,沒帶雨傘的我站在教室門口等待着媽媽來給我送傘。突然我發現窗戶上掛着一把被人忘記帶回去的花傘。我想:已經很晚了,不如把它拿回家,明天再還回來吧。不行,萬一它的主人回來取傘,又沒看見它,不得急死啊。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不拿”最終佔了上風。過了一會兒,果然有人來取傘。我一直等媽媽來送傘,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媽媽盼來了。我問她怎麼這麼久纔來送傘,她說忘記帶鑰匙,一直等到爸爸纔開得門。

我覺得我們就應該做得像畢達拉斯說的那樣:“無論是別人在眼前或者自己單獨,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5

《釣魚的啓示》是一篇十分好看的課文,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吧!

《釣魚的啓示》講的是:我剛滿十一歲那年,我和父親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這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我們往魚竿上放好魚餌,就把鉤線拋了出去。過了好長時間,魚竿劇烈的抖動了一下,是一條很大很大的大鱸魚。我迅速地把它拉上岸來,欣賞着它。父親劃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發現距離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命令我把這條大鱸魚放回湖裏去,我只好依依不捨的放了大鱸魚。過了三十四年後,‘我’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麼大的大魚。但是我卻不止一次遇到過相似的誘惑,不過我都一次次把誘惑打倒,也正是那一次給了我終身的啓示:堅持道德,抵制誘惑。

這篇課文雖然不是很長,但裏面蘊含着一個道理,我相信大家也都明白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旁的誘惑也無處不在,每次媽媽帶我在外面玩時,由於跟朋友沒有玩夠,我總是往後拖,媽媽就給我講各種各樣的原因,那時我總認爲媽媽是有意不讓我玩好的。現在我明白了,媽媽那是從小讓我就養成好的'習慣,從小事情做起,讓我明白哪些該做,哪些是不能做的。在點點滴滴中培養好的道德習慣。

讀完這篇課文,讓我更加理解了媽媽對我的關心,我今後會像課文中的‘我’一樣,不被誘惑打到。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6

讀了《釣魚的啓示》這篇文章後,我受益無窮。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孩子和爸爸去釣魚,他們抓到一條大鱸魚,而這時離開放日還差兩個小時,父親讓孩子把鱸魚放回去,“我”懂得了一個一生受益的道理。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有很深刻的感受。在他們抓到鱸魚時,只差2個小時就到開放日,還沒有人看見,即使他們把鱸魚帶走也不會有人發現。

但父親遵守規定,不讓孩子帶走,孩子長大之後,成爲著名設計師,遇到了很多這樣的“魚”,都忍過去了,都是因爲父親的`教誨,兒子纔能有此成就。所以,我佩服這位父親。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道德只是一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我能理解,比如:有一次,我坐在車裏,剛喝完一瓶飲料,然後我明知道扔出去不對,卻還是扔了出去。因爲我在想:手裏拿個空瓶,在街上走多難看。可是,當時我沒有想,如果我把瓶子扔出去,可能會砸到別的車,可能砸到人,可能污染環境。

我連一個小瓶子都忍不住,更何況一些更大的“魚”呢?所以,我一定努力,像文中的孩子學習。我希望大家不僅能口頭說一些道德什麼的,要能實際做出來。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7

今天,我們學了《釣魚的啓示》這一篇課文,我學了之後,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三十四年前作者和父親去小島上釣魚,我釣到了一條從未見過的大鱸魚,可是此時距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有兩小時,父親經過思考,讓兒子把大鱸魚放回湖中,無論兒子如何乞求,父親也不答應,使他明白了一個大道理。

讀完了這個之後,我受益匪淺,因爲我明白了一個大道理:道德認識是很簡單的`,人人都知道一件事的對與錯,但是實踐道德卻很難。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能嚴格要求自己,做事從不違反道德準則,那麼當他在面臨道德決擇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力量戰勝自我,抵抗誘惑。並且,我們不能去對金錢、榮譽等等,包括一些方便與好處,產生慾望。

我不僅對這條道理十分明確,而且我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道德決擇呢!

有一次,媽媽不在家,給我佈置了許多的作業,說我完成之後就可以玩一會電腦,我便十分急促地開始寫了起來。這時我突然發現媽媽忘記將答案收起來,我立刻拿出他,這時我突然停下了,我心中好似出了兩個人。一個說:“看吧,馬上就能玩電腦了”;一個說:“不能看,那樣的話無法達到效果,還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不能看。”我最後還是沒有看答案,我寧可少玩一會電腦,也不想受到良心的譴責。

我學習這篇課文之後明白了很多道理,看了這一課,我彷彿勝讀三日書。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8

如果你發現有眼前的利益,你是欣然接受,還是默默離開我想,讀了《釣魚的啓示》這篇文章,你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文章主要寫了一個小男孩和他的父親一起去釣魚。小男孩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鱸魚,但當天剛好是鱸魚禁釣的最後一天。附近也沒有人,小男孩就央求爸爸把鱸魚帶回家,結果爸爸斬釘截鐵反對,小男孩只好把鱸魚放生了。

這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道德問題,但是我想很多人都會像小男孩一樣,捨不得放棄到手的“大魚”。假如真的把大魚帶回了家,那不是昧着良心不守規則的表現嗎?

“當我長大了,遇到了很多利益,就像當年的那條大魚。”這句話是作者當年那件事的感悟。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面對一些道德的選擇,有時候你雖然放棄了捨不得的“大魚”,可是你得到的卻是更高尚的品質。如果接受了這條“大魚”,但卻失去一份珍貴的誠信。

我也遇到過這樣的經歷。四年級下半學期期末考試的時候,坐在我旁邊的`同學乘監考老師不注意,把頭伸過來悄悄地問我“曹正冉,求求你,把第一道思考題的算式告訴我吧!只要告訴我,我就送一本你最愛看的書。”我很喜歡看書,尤其是課外書。一想到能得到最愛看的書,我差點就把算式寫出來給他了。可是我又轉念一想,這是考試,如果我告訴他的話,就等於幫助他作弊,反而害了他,於是我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他。

在面臨道德考驗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能違背良心和人格,這就是《釣魚的啓示》這篇文章告訴我的道理。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9

讀了《釣魚的啓示》這篇文章,我有許多的感觸,想了許多許多……

本文講述了作者小的時候釣到了一條又大又肥的鱸魚,因爲不到開放鱸魚的時間,作者的父親一定要作者把魚放回湖中,作者當時十分不解,後來才慢慢明白。

文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最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是啊!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得問題,關鍵的是選擇了“是”還是“非”!放棄眼前的“非”,也許你會獲得更多的利益!

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在馬路邊的綠化地上,發現了一張五元的紙幣,我眼前一亮,快步走了過去,心想:哈哈,今天運氣真好啊!一出門就撿了五元錢,這下我可以買兩盒“幸運星”了!我拿着錢高興地向學校走去,一來到學校,我就聽到同學們紛紛議論着三(三)班的某某某拾了300元的現金,交給了校大隊部。聽到這裏我覺得十分慚愧,別人拾了300元都知道交公,而我呢,拾了五元就想佔爲己有,真是太……我立刻把撿到的'錢交給了老師。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在心裏不由的唱起了“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裏邊……”的歌,開心極了!

讓我們做個有道德的人吧!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10

今天,我學了一篇課文《釣魚的啓示》,主要講了:作者跟父親去釣魚,但作者在離鱸魚開放日的2個小時前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放棄了貪慾,讓作者把大鱸魚放回湖中。三十四年過去了,作者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父親的教育使他終身受益。

作者雖然不想放回大鱸魚,但是,他聽了爸爸的教誨,把大鱸魚放回湖中。這點就值得我們學習,他聽取了爸爸的教誨。爸爸更值得我們學習,爸爸在作者釣到大鱸魚時沒有貪慾,而是對作者進行深刻的教育、是父親對作者的教誨,才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我也有過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有一次:我在校園裏玩的時候,在一棵樹旁看見了一張絕色的東西,我把它撿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張五十元的錢。我的心裏便開始了猶豫,有一個小人說:”要遵守道德,做一個守道德的人。“另一個小人說:”不要交給老師,可以買你想要的東西。“終於正義戰勝了邪惡,我把五十元錢交給了少先大隊的`任老師。

在面臨是與非的時候,果斷做出抉擇,用高尚的巨大的道德力量,來成就美好的未來。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11

人生的漫長道路中會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選擇題,可能最難的就是道德的抉擇。

《釣魚的啓示》是一篇內容簡單而又“深奧”的課文。小時候,作者和父親在一個小島上釣魚,距離開放捕撈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當時作者釣到一條他從沒見過的的一條大魚,但是因爲沒到釣魚期,所以,在父親的“訓斥”下,沮喪地把到手的.鱸魚放回水中……長大以後,作者成了一名建築設計師。正是因爲小時候父親給予的道德的抉擇,選擇了正義、光明的一方,才使作者有了一個道德的內心世界!

在平時的生活中也一樣,那條肥美的鱸魚可能是貪污受賄的來的金錢、權利、地位,各種使人禁不住的誘惑和糖衣炮彈,看上去甜甜的,吃到嘴裏才知道後悔。人不能因一點小恩小惠而暈了頭腦,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不少人把道德的抉擇選錯了,那將是一輩子的後悔!

道德應當從小培養。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是這篇課文給我留下的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12

課上,我們學了《釣魚的啓示》這篇文章。

它主要講了作者在剛11歲那年,父親帶他去附近小島上釣魚。在離鱸魚捕撈日的兩個小時前他釣到了只大鱸魚,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父親讓作者把魚放回湖中。

從中我受到啓發,想起自己從前。當時我還是二年級,冬天的週末裏,我出去堆雪人。匆忙和高興夾雜着,因此我總是亂躥,一不小心把另一家堆的雪人蹭掉一大塊。我心想:趕快逃,要不就完了。我沒有道歉,一見那個雪人,就匆匆離開。面對那個“魚”我不應該那樣,應該把它修好,然後寫張條道歉。對待那條誘人的“魚”我忐忑不安,我現在想:爲什麼我面對這條“魚”就不能像父親一樣有德?

可有件事我認爲我做得好。放假了,爸爸媽媽都上班,我也寫完了作業,無事可幹很悠閒,一會玩弄這,一會玩弄那。突然我想到有電腦遊戲可以玩,正高興時又想起媽媽不讓我玩電腦時,我答應過她。只好控制住,爲了剋制這種心理,我逼着自己澆花、逗烏龜,不一會兒就忘掉玩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像文中的父親一樣,用文中的話來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我們應該正確判斷。這樣從小訓練,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13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五課《釣魚的啓示》,令我久久不能忘記的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量它實踐起來卻很難。

以前”我“是很不理解”父親“爲什麼要那樣做的。以前我也一樣。我不明白爲什麼要將眼前的利益放走呢?我直到問了爸爸才懂得了作者的這個道理。

有一次,我和媽媽去買菜,菜主多找給了我們兩塊錢,我開發地數着正要往包裏放時,媽媽擔了我一下,同時向菜主說:“你多找給了我們兩元錢,拿去吧。”

還有一次,在暑假裏,我正寫着作業。媽媽突然說有事要出去一下。剛開始還好,過了大約二十幾分鍾,我的筆就停了下來。心想:“老媽現在不在辦公室,我可以大玩一把遊戲了。”可是又想到以前被抓住的經歷,就很不是滋味;再說了,離我們約定玩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呢。不管了,能玩多久就玩多久吧。第一關,伴隨着槍炮聲,過去了。第二關,戰鬥難度加大,我明顯吃力了許多。可是正當我玩得興奮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後背被重重地打了一下,嗚嗚,原來是老媽!偷玩的感覺真不好,既玩不了了,還得被打,沒道德真不好。

我一定要努力做一個克服誘惑、遵守紀律的好少年!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14

翻開語文書,一篇課文映入我的眼簾,那就是《釣魚的啓示》。它主要講述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地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大鱸魚放回湖額力量中這樣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文中有一個這樣的片段:“我擡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的影子和船隻,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從這裡可以看出即使兒子把魚帶回家也沒人知道,可父親還是遵守規則把魚放了回去,突出了父親在道德抉擇上的堅決態度!

還有一段話也讓我記憶猶新,就是兒子自己感嘆的那一段話,從中可以看出父親那一晚的行爲,讓兒子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獲得了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精神財富!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如此遵守規則,像有些人,開車過紅綠燈時,看周圍沒人就闖紅燈!還有的人在學校裏,看周圍沒有值周生,就在走廊上打鬧玩耍,或是站在窗戶旁的護欄上向下望。像這樣的'行爲就是違反了規則!都是危險的做法!我們還要經得住誘惑,不能被金錢、地位、勢力、名利,或是一些對自己有好處的事而縱容壞人!最後,我想對大家說:然我們從小做起,做一個遵守規則不受誘惑的人!

《釣魚的啓示》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一篇名爲《釣魚的啓示》的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作者十一歲時,父親帶他去釣魚。當他釣上一條大鱸魚時,距離鱸魚捕撈開放日只有兩個小時了,他和父親完全可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把鱸魚帶回家。可是父親卻毅然決然地叫作者把鱸魚放回湖裏。這件事讓作者受到了嚴格的教育,長大後,事業也因此而成功。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是穩中父親對孩子說過的一句話,這是這句話,使他的孩子一生受用。在我們的國家,也有許多偉人放棄了自己的利益,選擇了道德。被人們稱爲“火箭之父”的錢學森就是這樣的`人。錢學森在美國時就很有名氣,所以,他想回國的時候,美國人不准他走。美國人知道,他一走,美國就損失的一個人才,更重要的是,他會把美國的先進技術帶到中國。可是,錢學森一定要回國,因爲他要報效祖國,他要讓世界人都知道“中國是不好欺負的”。終於,他在1955年如願以償了。我們可以想象,如果錢學森要留在美國,那麼等待他的一定會是財富和地位;而那時,他卻回到還貧窮落後的中國,迎接他的是貧苦的生活和科技不發達的害處。但是,他在個人的利益和國家的富強面前,以國家爲重,展現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氣節。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應該放棄個人的利益,選擇道德。“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活不只讓作者一生受用,也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