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哈佛家訓》讀後感15篇【合集】

《哈佛家訓》讀後感15篇【合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哈佛家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哈佛家訓》讀後感15篇【合集】

《哈佛家訓》讀後感1

《哈佛家訓》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籍,它羅列了一個又一個精采絕倫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個名人成功的艱辛與困難。這本書能讓身陷絕境的人看到希望,能讓自暴自棄的人重新樹立起自信,這本書,融入了很多精神,讓我們重新站立起來。

謙讓——這本書的第一個故事《一條小麪包》,講述了一個窮困小女孩總是在最後面拿麪包師送給他們的麪包,並且總是最小的。但她卻沒有忘記對面包師心存感激。這個故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凡事要謙讓,更讓我們看到了要對幫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恩之心。

夢想——這本書中還有一個故事叫《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位辛勤的郵遞員,他對一條道路上的很多石頭,他夢想着用這些石頭建起一座座城堡,那該是多麼美麗啊!人們認爲他是在異想天開,可他不這樣認爲。他每天去送信時就經常帶一些石頭回家,後來他擁有了很多的石頭,並用這些石頭慢慢建起了建築物。20年後,他終於建成了,成爲了一位新聞人物。看了這個故事後,我不由得感嘆。這是一個人們認爲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他卻用他的雙手實現了,看來,只要一個人有夢想,並且爲這個夢想努力拼搏,最後總有圓夢的'一天。

勇氣——。一個講述了拼搏的故事叫《南瓜與鐵的較量》。一些科學家實驗南瓜能承受多大的壓力。他們用鐵圈緊緊套住一個小南瓜,日以既日地觀察這個小南瓜。起初他們認爲這個南瓜只能承受很小的壓力就會破裂。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南瓜承受了他們所想壓力10倍的壓力。當科學家看到南瓜的根時,不覺驚呆了,它的根深入地底,爲了戰勝鐵圈,它努力尋找養分,發覺自己的潛力,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我們人何嘗不是呢?爲什麼不發掘自己的潛力?一個小小的南瓜就有那麼大的潛力,何況我們人呢?我們應該發掘自己的潛力,頂住壓力,最終就會取勝。

《哈佛家訓》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以後我會更加多讀這類書籍,讓我享受人生。

《哈佛家訓》讀後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哈佛家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

孩子之於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發展,成長爲優秀的人才。爲此,許多父母竭盡所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也有一些父母希望通過各種途徑輔助孩子的成長,比如聘請名師輔導,送孩子上名校等。當然,這一方面的積極意義不能否定,但與此同時卻不能忽略家教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賴以成長的主要環境,也是進入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家教之於整個教育過程而言,可謂是一種“先天教育”,是其他後天教育都無法代替的。還只在懵懂時期,其個性,品質尚未形成,可謂是一張白紙。這個時候,家長在這張白紙上塗上什麼樣的色彩,孩子就容易呈現什麼樣的個性,以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會依照這種色彩來堆建。這就是家教的意義所在。

當然,就孩子的成長過程而言,它是與整個社會相連接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也是整個社會環境所給予的。但在這個受教育的範疇中,家教顯然更具有優越性。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給孩子“麪包”不是問題,會想方設法滿足孩子對物質的需要,然而,一談到孩子的成長,談到孩子所需的精神糧食,則往往惶惶不安。即使有些家長通途一些途徑掌握到一下家教的心得,也常常感到遠遠不足,生怕顧此失彼,對孩子的成長指導造成偏差。因此這些原因的存在,正是編寫此書的初衷。

這本書在形式上,以故事爲主,通過一個個真切的故事深入淺出的描述全面的哲學理念,內容涉及夢想的力量,自信樂觀與人生的聯繫,習慣對人生的影響,尊重理解在處世中的重要性,責任心與成功之間的聯繫,勇氣之於挫折的必要,親情與博愛在自我與社會之間的聯繫等多個方面。可以系統的啓迪孩子的智慧,幫助孩子培養各種優秀的品質,爲日後孩子能成長爲優秀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啊!這本書給予了我知識,給予了我精神,給予了我力量,這就是我的讀後感。

《哈佛家訓》讀後感3

《哈佛家訓》是丹麥著名作家威廉?貝納德所寫的,這本書裏有許多小故事,每個故事都有着深刻的意義。它講述了一個個名人成功的艱辛與困難,給予我們的思維以啓迪,讓我回味無窮。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沙子的命運》這個故事了,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卻令我受益匪淺。

有一個養蚌人想培育出最美麗的珍珠,他去挑選沙粒時,那些沙粒都搖頭說不願意成爲珍珠,因爲過程太過辛苦。就在養蚌人要絕望時,一顆一直想成爲珍珠的沙粒答應了。幾年過去,結果可想而知,那顆沙子成爲了價值連城的珍珠,而曾經嘲笑它的沙子有的依然平凡,有的早已化成塵埃。

人生就像是一次航行,只有那些像想成爲珍珠的沙子一樣目標明確的人,纔可以到達自己所期望的`地方,而如果像其它沙子一樣沒有任何目標,最後卻不會有任何收穫。

當那顆沙子決定跟隨養蚌人變成珍珠時,周圍的沙子都嘲笑它,說它太傻,去到蚌殼裏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只能與黑暗、潮溼、寒冷、孤寂爲伍,多麼不值得!可沙子還是無怨無悔的走了,因爲它沒有把別人的期待當成自己的目標,它有着它自己的方向,它知道,只有沿着自己的方向前進,終點纔有意義。

連一顆沙子都有這樣的覺悟,我們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想起自己之前準備舞蹈考級時的日子,沒日沒夜的練習,累病了,躺在牀上還在回憶着舞蹈動作,看着其他孩子在快樂的玩耍,我不後悔,更加努力地練習,最後,終於取得了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所以說,目標像是一團火,它可以燃起一個人的激情與潛能,讓他飛入夢想的天空。有時我們也會說:“我想……”但我們只是在“說”,並沒有“想”,如果真的“想”,就請付出行動,忍耐、堅持,當走完黑暗與苦難的隧道之後,就會驚訝的發現,平凡如沙子的你,不知不覺中已經長成了一顆珍珠,一顆光明璀璨、獨一無二的珍珠!

《哈佛家訓》讀後感4

從小,我就有一個宏偉的大志向,去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就這樣,爸爸就幫我買了這套書籍——《哈佛家訓》,我花了一個寒假把這本書讀完了,感悟頗多。

這是一本勵志書,裏面是一個個短小有趣的勵志故事。寫了一個個成功人士是如何取得成功,也讓我懂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在每一篇故事下面都有一段關於這篇文章的啓示和道理。有關於夢想的,有關於智慧的,有關於友情的……

其中,有一篇故事讓我深受啓發,它的名字叫《夢想的起點》。這篇文章寫出了一位老人臨終前對於夢想的感悟。要想做偉大的事,首先必須先改變自己。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夢想,但並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觸手可及。如果,你希望改變世界,你就必須先改變自己,然後嘗試着改變自己的家庭,隨後你就可能改變自己的國家,終有一天,你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能改變世界……所以夢想必須要從身邊小事一點一滴做起。

我的'夢想是做一名作家,我曾經想要寫一篇長篇小說,可還沒寫兩章就半途而廢了。媽媽總說我“三分鐘熱度”,做事不能持之以恆,看了這篇文章,我就轉變了對於夢想的看法。成爲作家不是一步登天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開始慢慢積累,先從寫好每一篇日記、隨筆開始,而後才寫長篇的文章。我相信,經過我不懈的努力和奮鬥,一定會如願以償,成爲一名作家的。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的名言。《哈佛家訓》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是我們攀登學習高峯的階梯。相信你讀完一個故事,你的心中就會呈現另外一片天空。

《哈佛家訓》讀後感5

《哈佛家訓》這是一本讓我們終生受益的書,它教會我怎樣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有一顆謙讓的心,這點很重要,因爲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一條小麪包》裏的那位小姑娘,從不與別人爭搶麪包,每次都等別人搶完了才撿起籃子裏剩下的最小一塊麪包,而且從來不會忘記親吻麪包師的手以示感激。在現在一些人看來,這個小姑娘太傻了,什麼也不爭,豈不是很吃虧!其實,真正吃虧的是那些喜歡爭搶的人,他們爭得了眼前的小利,卻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對自己一生的發展大大不利。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幸福。願永遠保持一顆寧靜的心。

其次,誠實守信的'品德會使你贏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被拆掉兩次得亭子》裏的父親,爲了履行他對兒子的諾言,把一個亭子拆建了兩次,儘管他並不富有。將一個亭子拆建兩次,絕不僅僅爲了滿足一個孩子的願望,更是爲了滿足一個人道德要求。如果一個希望得到社會尊重和支持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誠心品德!

最後,一個人要有夢想,更要有持之以恆的努力!鄉村郵遞員希瓦勒,被一塊石頭絆倒了以後,就生出一個念頭:“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是多麼美妙啊!”爲了實現這個夢想,在以後二十年裏,他沒過上一天安閒的日子。白天他是一個郵差和一個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個建築師。他按照自己天馬行空得想像來構造自己的城堡。西瓦勒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他的堅持不懈地努力,建成了他的夢想城堡。現在,這個城堡已成爲法國著名的風景旅遊點,它的名字叫“郵遞員希瓦勒之理想宮。”有夢想了就會有奇蹟!

《哈佛家訓》讀後感6

《哈佛家訓》這本書是由威廉·貝納德編著,由張玉編譯,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課本,是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總共有300千字,責任編輯是朱婷婷,經銷各地新華書店,定價29.80元,全冊有四本。

《哈佛家訓》這本書裏面有很多故事,和名言警句,共有246頁,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就是在第53頁的答案必須是零的`數學題,裏面講了瑪麗的女兒在貴族學校裏上學,因爲一道數學題,瑪麗憤怒地把學校告上了法庭。題目的大意是:發生山難,登山者A獲救,碰到B和C。大家都餓了,B拿出4條麪包,C拿出5條麪包,三人平分。A從身上掏出100元錢,B和C應向他要多少錢?正解是:B應得200元,C應得400元。因爲B只給了A一條麪包;而C自己吃了三條,拿出了兩條給A,所以比例是1:2,所以600元應該按照1:2的比例。從數學角度來說,命題邏輯嚴密,解答正確。但瑪麗看了之後,很傷心,爲什麼呢?竟然教小孩向發生山難的人索取麪包錢,瑪麗說:“那家麪包這麼貴”。 瑪麗向法庭提出,這道題必須給個強制性的答案,這個答案必須是:0!她要求這道題永遠從練習冊中刪除,且給做過這道題的每一個學生給予正確的解釋。瑪麗勝訴了,學校落實了瑪麗的要求,並在校園網上公開想所有家長學生致歉。不僅如此,還將這道數學題刻印在校門口的牆壁上,寫着一行字:這道題的答案永遠是0。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瑪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母親,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一個善良的人。

《哈佛家訓》讀後感7

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擁有成功的人生。那麼,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裏呢?誰能引領我們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訓》。這是一本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義的書,書中介紹了許多名人成功的關鍵,也有許多看似平凡卻含義深刻的故事。它可以使一個人由平庸變得非凡,從失敗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靈。

打開封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目錄中的幾行大字,“人生因夢想而偉大,珍惜才能擁有,心態決定命運??”再往下翻,你就會被深深地吸引。這些故事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如果我是你》,給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

故事是這樣的;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菜辛說自己並不是生下來就溫柔可親,而是因爲在生活中受到了觸動,改變了心態,在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多麗絲買完菜,一個女孩幫她推開了沉重的`大門,多麗絲問女孩;爲什麼這麼做?女孩說;我的母親和你的年齡一樣大,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情況,也會有人給她開門。後來多麗絲感冒了,去醫院打針。爲她扎針的小護士連續紮了兩針都沒扎進去,多麗絲很憤怒,但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在醫院學習的女兒,當她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於是,她耐心的對護士說;沒關係,再來一次,護士聽了她的話,鼓起勇氣,紮了一次,就成功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將心比心是我們理解別人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讓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進而多一份理解和寬容,轉換自己的角色,也是轉化一種心態,當你以對方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世界,就會對老人多一份尊重,就會對孩子多一份憐愛,對犯錯誤的人多一份體諒。如果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那就先用你想要的心態和方法去對待別人。

《哈佛家訓》中的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生活意義,給我們的思維以啓迪,它帶給我們的是更平易近人的道理和心靈的感悟。我想,書中所蘊涵的深刻道理能使人終生受益。

《哈佛家訓》讀後感8

最近讀到一本很棒的書——《哈佛家訓》,它由一篇篇耐人尋味、精彩紛呈的小故事組成,沒有枯燥的說教,讓人在會心一笑中,領悟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增益心智。這不僅是一本親子讀物,更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好書。

有一篇《神奇的快樂》讓我感受尤爲深刻:小女孩莎朗在父母的陪陪同下挑選美麗而昂貴的芭比娃娃時,碰到一位窮人家的小男孩也在挑玩具,每當小男孩選到中意的玩具,他的父親總是搖頭說不可以,最後小男孩沮喪地放棄了。小女孩放下娃娃,買了小男孩喜歡的“口袋怪獸”,請收銀小姐以“中獎”的方式把它送給了小男孩。小男孩很歡喜,小女孩也非常高興,她告訴詫異的父母自己剛纔買的就是讓自己快樂的東西。原來“讓自己高興的最好辦法就是先讓別人高興。”不只是“擁有”能讓我們快樂,有時“舍”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快樂,施比受更有福。“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也正是這個道理。如果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那麼愛心與善行一定隨處可見,世界也會更加美好。

《每天抽出一小時》則告訴我們只要堅持“每天抽出一小時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只要抓住這一點時間,就能使我們的夢想成真,使我們的心靈更美麗,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義”。它舉了很多實例,其中既有了不起的大人物也有平凡的小人物。其實成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堅持,我們一定能夠到達自己理想的殿堂。

在《哈佛家訓》中,這樣睿智、有趣的文章比比皆是,它帶給我們對生活、學習和教育更廣闊的視角和思維,閱讀的同時也是自我修煉、明心見性的過程,讀而思之,必有所獲,但更重要的是思而行之。

《哈佛家訓》讀後感9

初拿到這本書,我以爲這是一本毫無意義的書,無非就是一些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書,打個“哈佛”的名頭而已。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就發現我“大錯特錯”了。這本書是由一個個勵志故事組成,而且那“哈佛”也絕對不是個噱頭。可以說是篇篇精彩,字字珠璣。

英國哲學家說過:“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書中的《意外》一文。將這句話完全演繹出來。約翰和他的妻子瑪麗去外出差,將孩子交給女傭來看管。他們回來時發現有一戶人家房子失火了,待他們走近一看,原來是朋友弗雷德的。約翰得知有幾個孩子被困在地下室後,便奮不顧身地衝進去救出了兩個孩子。知道那兒還有兩個孩子以後,他再次不顧妻子的反對,衝了下去,他夾着兩個孩子跑出來的時候,意外地發現那是自己的孩子,原來是女傭出去去買東西時,把孩子託給人家了。

很多人在這種時候可能都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幸災樂禍地看別人笑話,卻殊不知自私導致自傷,助人爲樂即是自助。然而,在人生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上,沒有人能夠永遠不碰到困難。如果我們都冷漠地對待別人的求助,那在你遇到困難時,又能指望誰來伸出那雙援助之手呢?總之,我們要切記:自私導致自傷,助人即是自助。

書中類似於此的故事數不勝數,爲了能從中受益,我迫不及待地買下了整套書,美德、快樂、親情、哲理、自信、感恩、處世……這些都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正是這一個個小故事,才讓我明白要多付出、要多感恩、要多努力,那麼你這一生纔是充實的,有意義﹑有價值的!

《哈佛家訓》讀後感10

《哈佛家訓》是一本經典之作,它通過短小精悍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個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教子修身的道理,無不令人深思。

“哈佛家訓”系列的第一部《哈佛家訓》,以獨特的理念和形式,爲中國的“家訓”注入了新的內涵,從而使這個被歷史掩藏了很久的教育概念重新綻放光彩,一時引起了衆多出版界人士和新聞媒體的關注。時隔三年後該系列的第部《哈佛家訓Ⅱ》出版,再過三年,《哈佛家訓Ⅲ》出版,如今歷時經年,《哈佛家訓Ⅳ》終於得以誕生。

這套書開宗明義就是講的“品性”,此外還有“自律”、“尊重”、“信念”、“博愛”、“孝道”、“至誠”、“操守”,等等,因爲這些都是現今社會嚴重缺失的素質。《哈佛家訓》就別是爲了喚醒我們丟棄已久的廉恥之心,爲了拯救早已被我們遺忘的純良美德,爲了完善所有被金錢名利所異化的人性。

《哈佛家訓》裏的故事讓我很感動,也讓我受益匪淺。你可以從書的任何一頁開始閱讀,每個故事都引人入勝,每個故事都以不拘一格的表達方式將豐富的哲理智慧展現出來。讀完一個故事和一段點評,你就會覺得人生豁然亮出了另一片天空。它的`故事生動感人,敘述流暢優美,尤其是文章後面的評述,完全把人帶到了另一個閱讀境界,它使每個故事得到意外的昇華,而讀者的心靈也彷彿經歷了一次透徹的滌盪和照耀。現在我們全家人都把它當成行爲指南。

編者序中有這樣一段話:“孩子是一張光潔的白紙,是一泓未受污染的清泉,在他們人生開始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最好的精神文化來薰陶他們,用最美的道德來塑造他們,用最純潔的事物來感動他們……孩子的心有如春天的土地,如果錯過了播種的季節,秋天等來的就是荒蕪。最可怕的是,如果由於我們粗心,不小心給他們播下了不良的話種子,那麼我們等來的就將是一生的後悔!”說得多形象啊!一篇篇讀下去,我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動……

《哈佛家訓》就這樣在我心裏紮了根,發了芽,成爲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針。

《哈佛家訓》讀後感11

最近,我看了一本十分有好處的書,它叫《哈佛家訓》。它不一樣於衆多說教式的書籍,《哈佛家訓》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其中有一篇,《上帝偏愛她,讓她洗廁所》,讓我感觸很深。故事是關於日本政府的一名官員——郵政官員野田聖子小姐年輕時的一件事情。許多年前,她去一家酒店當服務員,並下定決心好好幹,想不到她的任務是洗廁所。正當她猶豫是否洗時,同單位的一位前輩給她示範了一次:先把馬桶抹乾淨,然後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竟一點也不勉強。看完這些,她恍然大悟。而我也明白了:無論什麼樣的職業,什麼樣的官職,都有一個共同的內涵和要求——一流的敬業精神。

還有這兩篇《神父的懺悔》、《仁慈的謊言》這兩篇故事的主人公,同一類的事情,不一樣的做法,不一樣的結局。

《神父的懺悔》講的是:一個男人跟神父坦白自我是殺人犯,而警察局卻抓了一個無辜的人,已經判了死刑。神父本就應向警察局說出真相,但是他的教規嚴禁將懺悔者的祕密泄露於他人。他陷入了兩難,於是他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另一位神父,另一位神父也沒辦法,又告訴了另外一個神父……結果那個無辜的人死了。

《仁慈的'謊言》講的是:一個人自殺了,而在那個小鎮上,自殺便是在上帝面前犯罪,他的靈魂將在地獄飽受烈焰焚燒,村民們也會視他們全家爲異教徒,從此不會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約會他們的兒女們,也不會有良家女子理解這個家族男子的求婚。可徹查這件事的警察局長十分可憐這個人,便從那個自殺的人身上偷偷地取下一塊銀表,騙那些居民,這個人是因爲財物被謀殺。這個警長打破了這保守的風氣。卻讓更多人過得更好。

這幾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這本書讓我感觸更深。

《哈佛家訓》讀後感12

生動感人的故事,深刻精闢的人身哲理。最成功的教子經驗,最實用的成人修身指南。改變命運鑄造完美人生,從《哈佛家訓》開始。

當我看到的題目時,還以爲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家訓。但我翻開第一頁時,徹底打消了原來的念頭。他沒有空洞的'說教,沒有深奧的道理,而是有一百餘則生動有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組成。內容涉及:夢想、創意、責任、勇氣、信念五個方面,該我帶來深層次的思考和心靈感悟。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小故事是:1840年5月2日,發行了第一種郵票,叫黑便士。到了今天,只剩下了兩枚,美國的一家拍賣行準備拍賣們。拍賣那天,10萬美元的郵票被炒到了50萬美元。這時,一個年輕人說了一聲:“200萬!”全場鴉雀無聲,當然,郵票也肯定屬於他了。

他接過郵票,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年輕人從兜裏掏出了一個打火機,把其中一枚郵票燒了。全場一片譁然,有人大聲喊道:“這個瘋子燒掉了100萬美元!”年輕人仍然很淡定,大步走上前臺,大聲說∶“5月2日的黑便士只有這一枚了,可謂舉世無雙,我宣佈,它的價格爲400美元。”不久,一位富商以500萬美元買走了。

人們總是說一加一大於二是一種智慧,但他們卻不知道,二減一大於而是一種更高的智慧。我從中體驗到:“換種思維,創意無價。”

《哈佛家訓》屬於那種枕邊書和手邊書。無論何時拿起它來看,你都會發現觸動自己靈魂的語句;無論你從哪一頁讀起,都會被它吸引,都會有所感悟,甚至從內心深處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無論你看過幾遍,都想再去翻一翻。這本書是讀不完的。

《哈佛家訓》讀後感13

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擁有成功的人生。那麼,通向成功的橋樑在哪裏呢?誰能引領咱們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訓》。這是一本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好處的書,書中說了許多名人成功的關鍵,也有許多看似平凡卻含義深刻的故事。它能夠使一個人由平庸變得非凡,從失敗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靈。

所謂內心的愉悅是什麼?有很多人會以爲是事業成功,有許多錢,有一個愉悅美滿的家庭。但所謂內心的愉悅,是一個人過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的愉悅。在《愉悅不僅僅僅是金錢》中,小哈瑞就沒有爲自我擁有健康的身體而感到愉悅,反而覺得自我很窮,抱怨上帝不公平。之後,小哈瑞透過了叔叔的幫忙,明白了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每個人一切。其實咱們很少認真地思考自我擁有什麼,而習慣於把目光投向那些咱們難以得到的事物。咱們總是在不幸的事發生後,才意識到自我過去是多麼愉悅。咱們從未停止過追尋愉悅的腳步,但直到失去前,咱們的沒有發現自我一向擁有着它。

思考是開啓人生智慧寶庫的金鑰匙,在《創新思維》中,有一位牧師從雜誌上剪下了一幅世界地圖,並撕成碎片讓兒子把這些碎片拼成一幅世界地圖。兒子很快就拼好那副地圖。牧師大爲驚奇。兒子說“:“這很簡單,做事要思考,懂得創造。在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好,再把它翻過來就行了。我想如果一個人如果是正確的,那麼他的世界也就是正確的。這個故事教育咱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人的生命是那麼短暫,又是那麼漫長。一年又一年,當你還在發奮領悟“a、e、o……”時,一下子,就到了小學畢業。雖然人生就像蒼茫的大海,誰也無法預知未來,但你能夠自信、樂觀地應對,發奮去做,那你也將會成功。假如我是一隻鳥,我就要成爲天上永遠飛翔的雛鷹;假如我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我就要成爲最勇敢,衝在最前方的浪花。總之,我要堅強,我要勇敢!《哈佛家訓》讓我生命受益!

《哈佛家訓》讀後感14

在老師的推薦下, 我讀了美國貝納德寫的《哈佛家訓》,《哈佛家訓》讀後感。它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的,每個故事雖然簡短,但都蘊含着豐富的哲理,耐人尋味,使我回味無窮,而且讓人感覺很親近,彷彿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我的心靈,令我神清氣爽。這些故事不僅激發我對社會、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點燃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厭。 印象最深刻的是鄉村郵遞員希瓦勒,被一塊石頭絆倒了以後,就萌生出一個念頭:“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是多麼美妙啊!”爲了實現這個夢想,在以後二十年裏,他沒過上一天安閒的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個建築師,讀後感《《哈佛家訓》讀後感》。他按照自己天馬行空得想像來構造自己的城堡。終於,西瓦勒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憑着他堅持不懈地努力,建成了他的夢想城堡。現在,這個城堡已成爲法國著名的風景旅遊點,它的名字叫“郵遞員希瓦勒之理想宮。”當一塊石頭有了夢想,它就不再是石頭,也不再靜臥在泥土之中。一個人要有夢想,更要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地向着這一目標努力,夢想就會成真! 我有一個夢想,深深紮根於我的心中。我希望沒有戰爭、沒有飢餓和貧困.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開心地上學、唱歌、跳舞、做遊戲。地球上到處青山綠水,花紅柳綠,我們還可以到月球上居住. 儘管我沒有過人的'才智,這個夢想距我很遙遠,但是我仍不會放棄努力。只有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學習,憑藉着堅強的意志,才能克服任何的困難,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我的夢,中國夢,期望早日實現……

《哈佛家訓》讀後感15

最近,書會的閱讀書目是《哈佛家訓》,這是一位哈佛博士送給子女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禮物。《哈》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描述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而每一個故事蘊含着豐富的教育氣息、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彩的生活意義。

其間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無窮,如《被拆掉兩次的亭子》讓我們對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父親的“誠信”肅然起敬;《南瓜與鐵的較量》讓我們感悟到拼搏的力量;《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讓我們感嘆郵遞員創造的奇蹟,等等。但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道終生受用的測試題》,這道題堪爲經典,說你開着豪華車路遇三個同時在等公交車的人,一個是生命危在旦夕的老人,一個是你做夢都想報答的醫生,另一個是你的夢中情人,而車內只能再坐一個人,你該如何取捨?我好奇地猜測其結局,但終究沒能將故事圓滿,就像故事中的那99%人中一樣。這與其說是一道智力題,還不如說是人生題。我們不能預測到最佳答案,是否是因爲我們從未想過放棄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如果我們能及時地、合理地放棄一些東西,我們是否還有可能會得到更多呢?

這讓我想起了《魚和熊掌》的`故事,有的時候我們難以抉擇,甚至勞心傷神,但只要我們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的放矢,魚和熊掌就不會成爲問題。其實,我們在不經意間一直在做着選擇,如選擇了工作必放棄了休息;選擇了辛勤必放棄了懶惰;選擇了拼搏必放棄了安逸。聯繫到我們的職業,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想成爲一名專業素質一流的教師,就必須潛心於專業學習,而放棄一些玩樂的時間;想讓學生信服於你,就必須爲人師表,而捨棄一些不良嗜好;等等。我想我們的選擇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如果你覺得是你所需要的,就一定奮勇向前;但如果只是“浮雲”,該放棄得都得放棄。必須割捨而不肯割捨,則是疑慮與執迷,對自己有害無益。能在必須割捨時,毅然地割捨,纔是堅強與灑脫。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