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推薦)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5篇

(推薦)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5篇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

一個調皮的女孩,一個與衆不同的學校,兩者之間會發生什麼樣有趣的故事,當我打開《窗邊的小豆豆》這本童書,似乎有一隻手,從書中伸出來,又將我拉進書中,我就這樣,走進了小豆豆的校園生活中。

小豆豆原名黑柳徹子,也是本書的作者,她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小女孩,因爲她那好奇心,打亂了教室的平靜,因此在她剛上一年級不久,就被退學了。天真的小豆豆怎麼會知道自己被退學了,小豆豆的媽媽不得不找一個新的學校讓小豆豆讀書,於是,小豆豆來到了巴學園,故事從這裏展開。

巴學園不僅和別的學校的校名比起來怪怪的,就連設計也是千奇百怪,走進學校,卻只能看見電車,沒什麼教室,但再走近,哈,原來是一個個設計巧妙的“電車教室”,想到這一切的人肯定是校長啦,校長是個和謁可親的人,也許是因爲他童心未泯,所以特別瞭解孩子們,小豆豆很喜歡這個校長,這個學校。

說起不一樣,還得說說上課。在巴學園裏上課是自由的。老師是會在黑板上寫上學習科目,同學們則選擇喜歡的`項目學習,這是個聰明的辦法,同學們就不會出現心不在焉的情況了。

小豆豆在這個校園裏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也發生了許多趣事,在這個學校,小豆豆每天都能品嚐到“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拿到了平生第一張成績單,第一次在學校露營……,體驗了她從未做過的事,露出了平生最最發自內心的歡笑。

當我又從書本回到現實時,我卻捨不得。多想變成文中那調皮可愛的小豆豆,多想在巴學園中學習,我向往着那種幸福,充滿樂趣的生活,無憂無慮地歡笑,天天都是那麼的充實。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2

小時候就曾經看過《窗邊的小豆豆》,那個讓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心所欲地實踐着她天真的腦袋裏一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有着獨特教育模式的巴學園一度讓我神往之極。

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洗足池水雖然淺,卻能打動偉人心”這樣的校歌,只有幾十名學生,幾個電車教室的巴學園,其崇尚自然教育、還孩子自由天性的的教育理念卻打動了無數人的心,留給我們無盡的思考。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巴學園的上課方式。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那道題開始做。“小學生們就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先上語文課也行,先上算術課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歡作文的小學生在寫作文,後面的位子上,喜歡物理的學生點起了酒精燈,把燒瓶燒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麼爆發實驗。”在已經習慣了揹着小手、中規中矩的中國小學生看來,這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譚”,但這是真實的。

在小林校長看來,這種看來“亂糟糟”的上課方法卻很管用:隨着小學生們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師能夠清楚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對於老師而言,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課方法。還有巴學園的音樂課,“能使人體的固有組織更爲精巧,同時又能培養心靈節奏”的教育法,它讓孩子用心靈去聽,去感知音樂,而不只是死板板的教育,喚起孩子們的感知能力……巴學園還在暑假期間組織像溫泉旅行這樣的各種集體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相處,彼此熟悉,高度的凝聚力使孩子們之間心理相容,朝氣蓬勃。良好的心理氛圍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個性及各項能力的發展。從黑柳徹子的後記中我們發現巴學園的小學生們最後都有着一個不錯的歸宿,這些都是巴學園成功的有力佐證。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3

微風拂過髮絲,陽光灑下,《窗邊的小豆豆》的書頁在指尖翻動。仰起頭,小豆豆彷彿就坐在窗前的樹上,陽光照在她的臉上,讓她的臉頰顯得更加紅潤。手中的這本書,已是第三次翻看。

一所讓人嚮往的學校——巴學園,一個曾讓普通學校老師無比頭痛的孩子——小豆豆,還有一個能耐心地聽一個六歲小孩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哈欠、能尊重小豆豆天馬行空的想法、在小豆豆作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時沒有呵斥她,只讓他“弄完之後放回去”、讓人崇拜的老師——小林校長。

說心裏話,我很羨慕小豆豆,她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也羨慕小豆豆淘氣、可愛、執着。她爲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她跳進水泥堆裏,跳進蓋了報紙廁所掏口中。這份淘氣、執着彷彿在兒時我的身上也能發現。

三歲那年,茶几上的綠豆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大人不注意時,拿起綠豆就往嘴裏送,但沒有嚐出什麼味道。繼續觀察,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就把它“藏”到了鼻子裏,也許覺得這樣很有趣。當時應該沒有覺得不舒服,沒哭也沒鬧,繼續玩着。後來媽媽發現我老揉鼻子,呼吸還有點重。於是媽媽拿着手電筒檢查,這一看可把她給嚇壞了,要是發現晚了綠豆可是要在鼻吼裏發芽了,一家子着急得要命,作爲當事人的我還在那偷偷地笑。兒時的'自己就和小豆豆一樣,總能作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小豆豆能爲了心愛之物努力拼搏,她的這份執着也曾激勵了我,讓我在參加“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活動中得以堅持。記得那天烈日炎炎,太陽發出“滋滋滋”的聲響。活動不過半小時,我的汗水早已浸溼衣襟,豆大的汗珠從臉上不斷往下落。我癱倒在涼亭的長椅上,涼亭裏的一絲微風,把小豆豆尋找心愛錢包的身影吹進我的腦海裏,彷彿在爲我加油打氣。在這份執着信念的鼓舞下,我們堅持把垃圾送去了它們各自的“家”中。

看這本書,純屬偶然,但一拿起來就捨不得放下,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妙語連珠,卻在平實樸素中流露出小豆豆隨心所欲、淘氣、善良與執着。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4

故事裏,小豆豆學習了熱愛書本,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這裏,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在這裏,同樣會體驗到恐懼無奈已憂傷,所有這一切,讓小豆豆成長爲一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而又單純快樂的孩子,就像校長先生經常說的“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良好的性格培養。遠比知識的學習知識的重要得多,小學教育應把孩子從單純的知識學習中解放出來。對個性極強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採壤特的教育方法。

小林校長對幼兒教育有獨特的'見解。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對於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他總會想盡辦法來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保護他們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尋找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的和願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去思考究竟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怎樣的成長環境。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5

《窗邊的小豆豆》本是小考拉的書,那天,小考拉作業的內容,跟此書有關。本是輔導作業翻起的書,然而,一頁變成兩頁,兩頁變成四頁,有點停不下來。

腦海裏出現了位小豆豆,跟着她歡快的一步一跳的腳步,來到了巴學園。那個寫着校名的牌子,是木頭做的吧,大門的兩顆樹,有纏繞向上的藤條麼?好想有個時空穿梭機,有機會參觀下電車做的教室,看一看讓小豆豆吃了個嘴啃泥的地方,還有,和可敬可愛的校長先生,說句您好。

小豆豆在這樣的學校,自然是幸福的。先放着學校不談,今天,主要想聊聊小豆豆媽媽。

當小豆豆媽媽被請到之前的學校,班主任直截了當的讓小豆豆轉學,小豆豆媽媽在大吃一驚之後,不是爭取或者辯解,而是着手於具體情況的瞭解。心裏唸的,也由一開始讓她好好注意,轉而驚訝又羞愧,到最終下決心轉學。

我相信,雖然跟老師的談話不長,但媽媽心裏,肯定有過鬥爭,有過煎熬。可是這些,媽媽並沒有告訴小豆豆,在新學校面試的路上,自己默默的承受着不安,不想讓她心裏有負擔,自卑,而是想辦法找到一所能理解小豆豆性格的學校,教會她學習。代替生氣和埋怨,關注於問題的解決,試想,這樣的媽媽哪能不可敬可愛呢?

阿德勒指出,孩子對事物的個體性的理解決定着他的成長。兒童在情景中獲得印象的強度和方式,絕不取決於客觀的事實或者情況,而取決於兒童看待和判斷事實或者情境的方式。

如果小豆豆因爲書桌開了關,關了開,或者宣傳藝人的事情,被媽媽制止批評,也許,她會覺得做這些事情是不好的,好奇心,對事物的探索,也是一步步這樣消散的.吧。更進一步,如果小豆豆知道自己要被學校退學,認爲自己是個壞孩子,產生自卑感,她會如何面對以後的生活呢?

從正面管教裏的錯誤目的表,我們可以發現線索,找到答案。當孩子自暴自棄,孩子行爲背後的信念可能是,我不相信我能有所歸屬,我要讓別人知道不能對我寄予任何希望,我無助且無能。當我們不能真實的解讀孩子的想法,一味的批評,訓斥,事情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呢?

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願我們能成爲更好的父母致敬小豆豆媽媽。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6

暑假裏,去書城買了一本書,書名是《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的黑柳徹子寫的。

我第一天看《窗邊的小豆豆》,就被吸引了進去,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幾天下來,書中的小主人公豆豆和我已經成了好朋友。

靜靜的課堂上,孩子們都在寫作業,豆豆突然站起來,到窗前和燕子說話,全班鬨堂大笑。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好多次了,抽屜蓋子打開又“啪”地一聲關上,蠟筆圖得滿桌都是畫,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使老師萬分頭疼,後來學校決定讓她轉學。一開始,我看到這些總是“咯咯”發笑,還會讀給媽媽聽。媽媽用手颳着我的鼻子,假裝生氣的說:你有時不也和她差不多嗎?

後來,小豆豆來到了“巴學園”。這所特殊的學校,令人不可思議。用電車做教室,學校僅50名學生,但教學方法別出心裁。上課,讓學生自選科目,喜歡哪科,就鑽研哪科;散步,讓學生到野外去,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比賽,鍛鍊學生膽大細心;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小豆豆在這裏成長起來,在這裏,小豆豆學會了熱愛書本,會了關心別人;在這裏,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

寬容與真誠;在這裏,同樣會體驗到恐懼、無奈與憂傷。所有這一切,讓小豆豆成長爲一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而又單純快樂的孩子,就象校長先生經常說的:“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我覺得巴學園真是所很好的學校,校長真是天底下最好的校長!他是孩子們最貼心的人,不管你是被“退學”的劣跡小孩,還是永遠“長不高”個子的小男孩、還是有“小兒麻痹症”的秦明。只要在巴學園,他都能讓每個小朋友開心、自信、忘卻自身的不足,發揮自身的`特長,最可貴的是還能培養其他同學,不歧視弱者,相互關心。巴學園中的每個小朋友心中都有一顆暖暖的太陽。

要是我也能上巴學園,碰到這樣的校長、老師該多好呀!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7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使人明辨是非,使人充滿愛心、行爲文明、禮儀規範。在這個暑假裏,我就讀了一本這樣的好書——《窗邊的小豆豆》。書中的孩子們在電車上自由地學習,快樂地活動;課餘時間,師生們聞着花香,踏着青草地,攜手漫步校園……這看似不可思議的夢幻童話世界,卻是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的真實童年。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爲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指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喜愛的好孩子。巴學園裏尊重個性、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使這裏的孩子度過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書中的小林校長,善於傾聽每個孩子的心聲。小豆豆剛入巴學園時,小林先生不厭其煩地傾聽小豆豆長達四小時的訴說。這麼長的時間,小林校長一直沒有做其它事,而是專注地傾聽小豆豆講的每個字。這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吧!此刻,小林校長是那麼溫暖,那麼和藹!其實,傾聽是交流很重要的一方面。當然,傾聽也不是簡單地聽,而是傾聽時抓住、理解說話的重要內容以及隱含的意思,並通過語言與肢體動作向對方傳達信息。傾聽不僅是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有助於雙方的情感交流。小林校長耐心傾聽小豆豆說出自己心裏的事,更好地瞭解小豆豆的思想和需求,相互間平等的交流與溝通,增強師生彼此的默契度。小林校長的傾聽,不僅給了學生們自我表達的機會和分享成功的喜悅,而且使他們得到尊重,能勇敢自信的面對生活。所謂的沉默是金,我想就是指善於傾聽、用心傾聽吧!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任何事情,都應該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別人的想法,用心去聽,去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抓住重點,通過交流,促進相互間更好的瞭解,增強彼此間的默契度。當我們在對一件事情產生不同的想法時,也要通過傾聽來解決,相互理解,相互體諒,達成統一的想法和意見。

是啊!傾聽是一朵心靈之花,它能折射出純潔而熱情的光芒;傾聽是一縷清風,它能吹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煩惱;傾聽是劃破漆黑夜幕的流星,它能給人們帶來光明與美好!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8

臨近暑期校長推薦一書《窗邊的小豆豆》。假期休息之餘翻看此書。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所著。文章第一篇描述了小說主人公小豆豆的媽媽和老師的見面,老師列舉“小豆豆在上課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屜,就是對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麼就是站起來對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然後請他們表演,好不容易等藝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經下課了。這麼一來,老師還能講課麼?”大堆事例,媽媽覺得實在不好意思再麻煩同學打擾老師了。媽媽沒有告訴豆豆是被退學而領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學校——巴學院,精彩的生活開始了……

說心裏話,我羨慕調皮的小豆豆的,她碰到了小林校長。小林校長對兒童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他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我也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纔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爲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試想如果當初對一個六歲的孩子的指責會給幼小的心靈留下怎樣的烙印?所以我覺得作爲老師和家長都應該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就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纔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巴學園精妙之處在於教導學生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現在我們所提倡的“愛人,愛己”。如何尊重自己,愛自己?就是通過實現別人對孩子的尊重,讓他自己贏得信心,和自尊,那麼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來了。書中列舉一侏儒症孩子,校長爲了他舉辦了學校的“小型運動會”。在他根本無法跳過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馬時候在背後暗暗地幫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贏得了同學們的讚歎。這一來,培養了殘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補償———自尊和自信。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幫助,正因如此後來這個男孩過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還在一家公司擔任了專門融洽同事們人際關係的職位。

其實天下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動(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較大咧咧。但不管他們因此犯了錯誤還是怎樣,不可以妄下“壞學生”的定論。他們也需要尊重。平時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尊重學生,嘗試從他們的角度想這件事,弄明白他們爲什麼這麼做。跟他們平等交談,解開他們的心結,然後再誘導。巴學院校長做到了,第一次見小豆豆時聽她講了四個小時話,不打斷,知道她想停的時候才停。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夠溝通。而現在作爲教師的我們和家長恰恰忽略了這一點。

巴學園,正因這樣一位校長——小林,他對兒童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有創意,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懷。他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他無言辭的指責而是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的對這個"頭髮稀疏,牙齒脫落的老人肅然起敬。我想這纔是我們要找的本質,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價值就在於把孩子的這種本真發掘出來並保持下去,讓他們成爲他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纔可能有自我教育。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與關於應該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育和規勸就會充耳不聞。”巴學園奠定了黑柳徹子(小豆豆)一生的基礎。這種尊重,是一種高尚的愛,深沉的愛,理智的愛,科學的愛,恰到好處的愛,富有藝術的愛。教師只有真正懂得尊重的藝術,才能春風化雨,收穫成功。

這本書讓我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老師,記住了一個慈祥的媽媽,讀出了怎樣去面對一個孩子的行爲,讀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使自己好好思考一下過去的我是如何,今後的我又該如何呢……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9

這個愉快而又充實的暑假眨眼間就過去了,在暑假中,我閱讀了不少好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窗邊的小豆豆》了。

《窗邊的小豆豆》這是作者——黑柳徹子(小豆豆)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 小豆豆因爲淘氣被退學了,一個全新的學校“巴學園”接受了她。“巴學園”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學校。 “巴學園”的教室: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巴學園”的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校長就微微笑着聽小豆豆不停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巴學園”的午餐: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巴學園”的教育方法:自己從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巴學園”的運動會:能夠自己策劃稀奇古怪的項目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巴學園”的活動: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裏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巴學園”裏的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多麼令人羨慕。 小豆豆在“巴學園”裏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師生之分,無論老師、學生,甚至校長都是好朋友,完全丟掉了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

在想一想我們的現實生活,許多的孩子都因爲父母給他報滿了培訓班而苦惱,變得非常內向,請家長們好好想想,你這樣強迫性的讓孩子們去學這學那,他們在學校裏已經很累了,雙休日中還有許多的作業,再給他們抱培訓班,他們連一點玩耍的時間都沒有了,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不能讓他們厭倦學習,如果孩子都開始厭倦學習了,那孩子的成績肯定會直線下降。

現在的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們自己合理的分配時間,讓他們勞逸結合,適當的給他們佈置一些家庭作業,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買好書。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我希望生活中的我和你們都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師細心地呵護,能像小豆豆在“巴學園”裏一樣快樂地長大。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0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唯一被公開推薦的書,這本書我三年級就已經看過,但那時我並沒有能夠真正讀懂,只是覺得小豆豆犯下的種種錯誤十分可笑,如今當我再一次讀這書就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想。

故事主要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小學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宗作老師的愛護與引導下,在大家眼中“怪怪”的`小豆豆逐漸有了目標,她始終堅信着“我一定會有一項適合自己的才能”而不斷持挑戰下去,從而也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孩子,小林校長的啓迪也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這本書帶給了我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這本書中巴學園的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給我印象頗深的要屬《散步》章節。

小豆豆的學校通常在第一節課時,把一天裏要學習的知識全部寫在黑板上,如果大家努力,下午就可以去散步。可這散步表面是自由的,可以盡情玩耍,但實際上散步卻是可以學習理科、歷史、生物的好時機,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在大家嬉戲的同時老師也會爲同學們講一些如油菜花爲什麼開花的道理等。另外,小林宗作老師熱愛學生的精神也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一個人能遇到一位好的老師是很幸運的事,而我也象小豆豆一樣遇到了一位既象媽媽又象姐姐的好老師,記得每每我考不好時,老師總是會鼓勵我,爲我分析錯誤點,給予我力量,讓我知道,老師沒有放棄我,老師覺得我還是有希望的……就這樣抱着這個心理“下一次我一定要考好,下一次我一定能考好,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於是我便加倍努力,考出一個令老師家長滿意的好成績!更讓我難忘是她沒有用任何大道理只是用一個簡單的小遊戲就讓我最深切體會到了信任的真實含義……

在這第二次閱讀中,我深有感觸----每個學生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特長,好的老師就善於發現並會加以引導,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心從而成爲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1

在家沒事,便上起了網,無意中發現了一本非常好的書——《窗邊的小豆豆》,由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所著。

看了一點,小豆豆這個充滿了童稚而且不太懂規矩的孩子吸引了我。她是一個很奇怪的孩子,她會在上課時間不停地翻着桌鬥,也會窗邊呼喚着化裝的廣告宣傳員,也會和幾棵小草聊天,更會和小燕打招呼,她愛交朋友。

我常常會爲這個孩子的天性感動,更被那位陪着“小豆豆”成長的“巴學園”的小林宗作校長的耐心和創意所感動。說實話我沒見過,見過能聽一個六歲的孩子嘮叨四個小時的大人嗎?我沒見過,但是小林宗作先生就做到了,小豆豆的媽媽也讓我爲之感動,她能從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心理去看待孩子的行爲,而以一種寬容的心去解決問題。小豆豆在這裏成長起來,我也被吸引進去。那精彩的故事,那流暢的語言,使我如癡如醉。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巴學園”被炸燬了。我第一次那麼痛恨侵略戰爭,第一次體會到和平的寶貴,而這體會,是《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的……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2

《窗邊的小豆豆》寫了作者黑柳徹子在上小學一年級時,因爲淘氣而被原來的學校退學後,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幫助與引導下,那個“怪怪”的女孩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有時,我真的很羨慕小豆豆。

第一是因爲小豆豆有了這麼一位偉大的媽媽,當老師在教室裏對她說着小豆豆的過錯是,她只是不停的道歉。回家後,她並沒有立刻告訴小豆豆退學的事,而使用勸說的口氣,讓小豆豆到新的學校去看看。但是,中國的許許多多家長慣用的卻做法是:在教師面前感到羞侮,回家就在孩子身上出氣。不管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個性,只會怪孩子不爭氣,不懂事。小豆豆的自信心被媽媽保護得完好無損,爲小豆豆一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更然人羨慕的是她有了這麼一位偉大的校長。

小林校長最基本的教育思想是這樣的。"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有一個好的資質。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收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逐漸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幫他們找到這種好的資質並精心培養它,這樣孩子就會成長爲一個有個性的人。"之所以偉大,不僅體現在他創辦了“巴學園”,而是在小處中見偉大。一校之長,他能夠靜靜地聽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能夠創作出那麼簡單的樂曲來當“校歌”,甚至連孩子們都覺得太簡單了,還不如沒有呢!但小林校長卻認爲這首校歌比那種複雜的更好,寧肯沒有校歌,這樣做也需要勇氣。當我們教育孩子不偏食時,經常會用“什麼什麼很有營養”、“對身體有好處”等教唆性的語言去說服孩子。而小林校長卻可以簡練地歸納爲“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天真好奇的孩子們誰不愛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呢?然後是把“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好好嚼啊!唱完根據《划船歌》改編的飯前歌曲,然後安靜地就餐。小林校長認爲教孩子們吃飯的時候,是應當花上一段時間,盡情愉快地和朋友們交談着,慢慢地吃。小林宗作先生爲了鍛鍊孩子們的膽魄,克服對“鬼怪”的恐懼心理而進行的“試膽量”的活動。他讓孩子們自願報名扮演妖怪晚上埋伏在墓地裏,剩下的孩子通過猜拳分組到墓地轉上一圈,再回到學校,如果害怕了,中途回來也沒有關係。所以一切都是在自願自主的狀態下展開的,沒有勉強,沒有無奈,個個興奮激昂;由於妖怪是平時熟悉的同學扮演的,少了一份恐懼感,許多孩子帶來捉蝴蝶的網、繩子紛紛摩拳檫掌要抓住、綁住“妖怪”,孩子們的心裏由原先的害怕鬼怪轉變成要主動抓住妖怪,裝成“妖怪”的孩子,蹲在墓地等着大家,雖然漸漸害怕起來,最後有的哭了,有的嚇得跑回家,但在等待的過程中他們實際上並沒有看到真的鬼怪,從中明白了鬼怪其實並不存在,沒扮“妖怪”的孩子看到他們的狼狽樣,知道了妖怪自己也在害怕,沒什麼好怕的,從此巴學園的小學生們就不再害怕鬼怪了。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3

暑假我在家看了一本有趣又好看的書,書名是《窗邊的小豆豆》。我喜歡書裏的巴學園,因爲巴學園裏有和普通學校不樣的全用電車做成的教室,還有和普通學校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可以自由的選擇座位,也可以選擇上自己喜歡的課。我還喜歡巴學園裏的校長先生,他是一個喜歡聽小朋友說話的`人,也是個和氣的人。

我最喜歡書中的小豆豆,她是個淘氣又會關心人的孩子,她在學校發生了許好玩的事,她因爲好奇路上的一堆報紙,跳進了陰溝裏,弄得渾身都髒兮兮的。小豆豆還幫助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同學完成了爬樹的夢想。

我也想和小豆豆一樣關心人,我也想多學知識成爲和巴學園校長一樣聰明,博學多才!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4

在今年暑假,我讀了不少有趣的書,有艾琳亨特的《貓武士》,有沈石溪的《棕熊的故事》,還有凡爾納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其中我最愛的是《窗邊的小豆豆》,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有很多感悟,它讓我學會了堅強勇敢,教會我樂觀向上地面對生活。

窗邊的小豆豆主要講了小豆豆因爲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退學了,於是來到巴學園。小豆豆在這結識了小林校長和其他的朋友們,漸漸地變成了一個能被大家所接受的孩子。

小豆豆在人人自危時積極對待生活,她是堅強的。戰爭爆發後,不計其數的士兵戰死了,巴學園被炸了,能獲取到的食物在一點點變少,售賣機中也再也看不到糖果了,小豆豆卻依然樂觀開朗的去面對生活,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

記得有一次去茶卡鹽湖旅遊的時候,我和我的夥伴們沒能及時趕上最後一班小火車,只好沿着鐵軌慢慢地走回去。一開始,天空還是明亮的,可隨着時間的.推移,天空黑了下來,我們的體力一點點透支,肺裏就像着了火似的,步伐也變得愈發沉重,只能低着頭向前挪動。

走着走着,我們忽然發現和大人們走丟了。天色已經變得漆黑如墨,只能靠點點的星星辨別方向,腳下的鐵軌一眼望不到邊,恐懼在我和我的小夥伴心頭蔓延,我幾乎哭了出來。這時,我想起了爸爸在我小時候講過的故事,只要有燈光的地方,就有希望。我和我的小夥伴相互鼓勵,手拉着手沿着鐵軌繼續前進。幸運的是,沒走多遠,我們就看到了車站站臺照出的燈光,也聽到了大人們呼喚我們的聲音,我的眼淚一下就流了出來,但充滿了幸福的味道。

我在小豆豆的故事裏看到了自己類似的經歷,我喜歡這種感同身受的閱讀體驗。小豆豆,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地去攀登生活的高峯,樂觀向上地跨越生活的險灘。風雨再大,總會過去,風雨過後,終見彩虹。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5

“我太喜歡小豆豆了!”自從同桌開始閱讀《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我就不止一次地聽他這麼說。看他如癡如醉的樣子,我也迫不及待地買了一本來看,讀過之後,我發現自己更喜歡小林校長,喜歡他認真傾聽小豆豆講話的樣子。

書中說,小豆豆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講原來的老師,講學校的鳥巢,講洛克的狗……而小林校長“在這麼長時間裏連一個呵欠也沒打,絲毫也沒有厭倦的表示。就像同小豆豆談天一樣探着身子非常認真地聽她把話講完”。他是那麼真誠地傾聽小豆豆講話,讓“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親的人。因爲小豆豆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人用這麼長的時間來聽自己講話”。要知道,小豆豆這次的講話,竟然長達四個小時,足見小林校長的耐心、真誠。不光是小豆豆十分喜歡小林校長,我也真的太喜歡他了!

如果我的老媽能夠像小林校長那樣聽聽我講話,別說四個小時,四分鐘也行啊!可是,現實卻令人十分難過。

昨天是星期六,我本以爲可以出去好好玩玩,但直到中午時分,老媽都沒有出去的`意思。我躺在小牀上,百無聊賴。太陽懶洋洋地看着大地,白雲在藍天上毫無目的地遊蕩,時間飛快地流逝着。

乾點什麼好呢?無聊的我來到媽媽的牀邊,乞求道:“老媽,在家都要悶死了,可不可以帶你兒子出去玩一下。”老媽划着她的手機屏,正眼都不看我一下,不耐煩地說:“去去去,累死了,讓我休息一下行嗎?”

“玩手機不累啊?”我想跟老媽理論理論,可是還沒說第二句,就被老媽趕走了。老媽的傾聽能力真的是沒法評價啊,我覺得給零分都可以。

真該讓老媽看看《窗邊的小豆豆》,學學小林校長的傾聽能力!想想老媽也可以像小林校長一樣認真地聽我講話,我不由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