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範例15篇]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範例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哈利波特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範例15篇]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1

星期二,我看了《哈利波持與魔法石》這本書,感觸很深。

哈利的父母都是巫師,在哈利1歲的時候被黑巫師佛地魔殺害,正當佛地魔也要把哈利殺掉時,他被自己的咒語反彈擊中死了。哈利死裏逃生後,被姨媽收養,但卻沒有得到一點愛,受盡了欺侮。在他11歲那年,魔法學院的海格教授把他帶到了魔法世界的對角巷,在那裏,海格從銀行的金庫裏神祕地拿走了一個小包,並取出了哈利父母留下的遺產交給了哈利。

之後哈利買了魔杖等其他物品,便獨自來到了霍洛沃茨魔法學院,他和赫敏、榮恩一起被分到了格蘭芬多分院一起學習魔法。但他們感覺有一個叫有石內卜的教授行爲鬼怪,彷彿處處爲他們設置障礙,更似乎要置哈利於死地。

一次,哈利和兩個夥伴闖入了禁區,發現一隻三頭犬似乎在看守着一個重要的東西,讓他們無法接近。這時哈利想起了被海格拿走的小包,於是他們開始調查,發現那隻三頭犬看守的正是那個海格教授從金庫中取出的小包,小包裏裝着一塊能讓人長生不老的魔法石,這塊魔法石可能正是巫師們爭奪的對象,絕不能讓魔法石落入壞蛋的手中,哈利他們暗暗發誓!三個小夥伴感覺這可能是個陰謀,於是,他們決定去挫敗它。

當三個小夥伴再次接近禁區的時候,他們發現三頭犬居然睡着了,肯定是敵人先行一步了!快,他們跳進入口,但藤蔓把他們拌住了。赫敏揮動魔杖使用魔法鬆開了藤蔓,三人通過了第一道門;成千上萬的鑰匙在飛舞,哈利騎上飛天掃帚,抓住了鑰匙,又通過了第二道門;但他們發現自己踩在棋盤上,成了棋子,要獲勝才能前進。

羅恩主動被打暈,讓哈利取得了勝利,通過了第三道門。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裏面站着的不是石內卜,而是奇洛教授。原來這一切都是奇洛所爲!他解下頭巾,佛地魔的臉出現在他的後腦,原來佛地魔並沒有真正地死,他借用奇洛的驅殼,將自己的靈魂附在了奇洛身上,一直想斷了他當年沒能殺死哈利的後患,也想取得魔法石讓自己的生命完全恢復。

不知什麼時候魔法石突然出現在哈利的`口袋,正當佛地魔再次將他的魔爪伸向哈利之際,哈利不由得有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原來那是父母給他的愛。藉着這溫暖的愛意、正義的力量,哈利戰勝了佛地魔,將他完全消滅了。

哈利的勇敢令我佩服,但沒有夥伴的幫助,他不可能打敗佛地魔。如果沒有赫敏的聰明才智,他可能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如果沒有羅恩的高超棋藝和獻身精神,他也不可能通過棋盤。有夥伴真好!我以後也要多結交一些朋友。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2

《哈利·波特》系列一直是我的最愛。《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國作家J·K·羅琳(J。 K。 Rowling)於xx年所著的魔幻小說系列小說。羅琳女士在設置童話人物形象時,採用了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的手法,從而使得故事更加撲朔迷離。在所有人看來,西弗勒斯·斯內普永遠是一個反派角色。他第一次出場就令人厭惡,在第六部第二章裏還說明了自己就是個反派。殊不知,在整個故事的尾聲,才表達出斯內普對哈利誠摯的保護和愛。這樣的反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我大吃一驚。哈利作爲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是英雄的象徵,但是,羅琳女士並沒有把哈利塑造成—個無所不能、如同神一樣的英雄。通過不同的場景,羅林女士以哈利自己的口吻和想法表現出他的一些弱點:哈利並不喜歡學習,甚至有時在學習時會偷懶,畢竟哈利作爲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哈利對秋·張有好感。赫敏對羅恩的喜歡,這也是我們在青春期會經歷的過程。小說的現實性還通過《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所傳遞的思想得以體現,反映了羅琳女士對於現實社會的思考。小說將馬爾福一家爲代表的魔法師分爲純種魔法師,他們有着高度的優越感,因而看不起像赫敏這樣的非魔法家庭出身的魔法師,並嘲笑他們爲“泥巴種”。即使是在魔法世界中,也會因爲出身的低賤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論赫敏這類魔法師憑藉自己多大的努力、多麼優秀,都還是會被遭到純種巫師的蔑視。不過不得不說,赫敏的的確確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女巫。伏地魔所構建的磨法世界的宗旨主要是保留純種巫師,對那些非純種的巫師進行殘忍的殺戮。而相反,以鄧布利多校長及哈利爲代表的魔法世界兼容幷包,他們認爲出身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努力。這是對於出身問題的兩種思想對立。而在最後的戰鬥中,哈利一方取得了徹底的勝利,伏地魔勢力土崩瓦解。這也正預示着小說對於卑微出身而遭遇到不平等待遇仍舊存在於現實社會中間的看法,這無疑是一種進步的思想。現今社會,種族歧視問題雖然有所緩解,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些地區仍然存在。作品的思想對於現實世界具有警醒的現實意義。而羅琳女士在小說中表現出其對這一問題的深刻反思,即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關鍵還是看個人的努力能否取得成功並創造人生的輝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是: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馬爾福一家對家養小精靈多比進行各種凌虐和壓迫,後來哈利解放了多比,並鼓勵多比解放其它家養小精靈,這也折射了作品對奴隸制的強烈批判。這多麼像斯巴達克的奴隸起義啊!

最後我要說的是,書籍確確實實是我們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3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主要講述了十七歲的哈利沒有修完最後一年學業,去完成消滅伏地魔的任務。哈利和朋友經過重重困難,銷燬了七個魂器並戰勝伏地魔的故事。

在大結局中,魔法學校全體師生遭到了警告,但他們站在哈利這邊,沒有交出哈利,與伏地魔一羣人展開激烈鬥爭。許多人死於這場紛爭。哈利徹底憤怒,要與伏地魔單挑。哈利說“魂器沒有,只有你和我。兩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間的一個人將要永遠離開……”很清楚,哈利·波特認爲是伏地魔會永遠離開。可伏地魔不以爲然,認爲離開的必然是哈利。接下來,哈利·波特說了一番讓伏地魔瞠目結舌的話:“你錯過了機會。我搶先了一步。幾個星期前我打敗了德拉科,這根魔杖是我從他手裏奪來的。”意思再清楚不過了,哈利·波特纔是這根魔杖的新主人!伏地魔不相信。善與惡的鬥爭開始爆發,在射出金色火焰的地方,哈利看見伏地魔的綠光碰到了他自己的魔咒,這證明伏地魔被他自己發射的魔咒反彈殺死了。

哈利贏了這場戰鬥,但並不是因爲哈利擁有這根老魔杖,是因爲哈利·波特擁有勇氣、智慧等各種優點,說他有勇氣,是因爲哈利知道伏地魔來殺死他,並沒轉身就跑,像個膽小鬼一樣,而是在沉着冷靜地探險,尋找魂器並銷燬,爲自己爭取勝利的機會,而且他知道自己是最後一件魂器後,沒有吝嗇自己的`生命,而是在想着自我犧牲;爲什麼說他有智慧呢?因爲哈利還在尋找魂器時努力運用自己與伏地魔的聯繫來探測信息,並沒有極力排斥,且哈利所下的每一步棋,都機警果敢,沒有一絲猶豫,且十分正確。並且哈利還在極力隱藏自己的行蹤,以防在魂器被安全毀滅前被發現,自找滅亡。且完全利用了伏地魔驕傲,自大的特點,成功一步步將伏地魔引入自己的陷阱,而讓伏地魔沒有任何發覺,在終極一戰中取得勝利,拯救了魔法世界。

總之,在這場善與惡的鬥爭中,哈利做主角做得很漂亮。但這並不是因爲正義者懷抱正義,反派良心不安,其實伏地魔也有很多檜,只不過沒有好好把握,而且不應該讓自己旁邊的這個魂器受到傷害。而哈利不放一切機會,才真正勝利。

這是一個關於善與惡的故事,哈利最終獲得了勝利,但其中一個個人物令我難忘。我不禁感慨“正義必將伸張,戒嚴必將消亡”。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4

《哈利波特與密室》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第二部。在第一部中,哈利在與伏地魔的初次交鋒裏憑着頑強的精神與勇氣贏得勝利。現在,哈利已經不是魔法學校的新生了。這一次,他又會在學校中經歷那些奇遇呢?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魔法世界,一睹爲快吧。

哈利在魔法學校的第一個暑假就要結束了,他正準備打點行裝去學校時,一個他從沒見過的家養小精靈多比前來發出警告:如果哈利重返霍格沃茨,災難將會臨頭。但哈利一心想回到霍格沃茨,於是他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學校。

等待他的似乎是五彩繽紛的校園生活:學校的幽靈們要舉行忌辰晚會,哈利和朋友們參加了這別具一格的聚會;魁地奇比賽依舊讓他魂牽夢縈;魔藥課上的複方湯劑更是讓他激動不已,因爲喝了它會變成另一個人的樣子。可是,與這一切相伴的是接踵而至的煩惱:小男生科林“追星”式的跟蹤常使他落荒而逃;遊蕩在女生盥洗室的幽靈“哭泣的桃金娘”攪得他不得安寧;新來的教師吉德羅洛哈特裝腔作勢,令他反感;死對頭馬爾福也一如既往地給他以及他的兩位朋友製造麻煩。然而這一切只不過是他在霍格沃茨所遭受的災難中的插曲:學校的學生接二連三地變成了石頭,好朋友赫敏和羅恩的妹妹金妮也慘遭厄運。

哈利腦子裏不時響起一個冰冷、惡毒的聲音;他還在盥洗室利發現了一本神祕日記,日記的主人名叫湯姆裏德爾,他把哈利帶到了五十年前,向哈利解釋了是誰打開了密室,放出了密室裏的怪獸,造成了桃金娘的離奇死亡。可是密室早已封閉,那五十年後這一串的離奇事件究竟又是誰製造的?是馬爾福的傑作?還是忠厚善良的.海格無心釀成的大錯?哈利決定找到密室。

在看望赫敏時,哈利發現被石化的她手中握着一張紙條,向他揭示了密室中的怪物是蛇怪,哈利也發現了自己擁有與蛇對話的能力。於是他來到盥洗室,打開了密室。因爲洞穴塌陷,哈利與羅恩被隔開了。爲了救出金妮,哈利肚子進入密室深處,發現金妮已經奄奄一息。日記本又神祕地出現在了密室中,原來,裏德爾就是伏地魔的少年時代,也是他在五十年前打開了密室,卻把責任嫁禍給了海格。裏德爾又放出蛇怪,想要殺死哈利。危急之際,校長鄧布利多的鳳凰福克斯帶着分院帽飛來。哈利從分院帽中抽出利劍,刺死了蛇怪。就在裏德爾氣急敗壞想要殺死哈利時,哈利急中生智,拿起蛇牙,刺穿了日記本,日記中裏德爾的記憶也付之一炬……小精靈多比的預言變成現實,但結局卻是柳暗花明。

一個驚險的冒險故事結束了。故事中的哈利再次戰勝了邪惡,經歷了嚴峻的他考驗擁有了更加堅強的品質。但危機只是暫時得到了緩解,他和他最大的敵人伏地魔之間的戰爭仍舊暗流涌動。合上書本,我彷彿可以感受到更大的挑戰還在召喚着哈利……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5

前幾天爸爸在書店裏爲我買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三本書。

這三本書是英國女作家羅琳的作品,現在世界各地的少年兒童都很喜歡它們——據說羅琳從小喜歡寫作和講故事,24歲那年她開始寫《哈利。波特》,這套書了7年後,她就將這故事推向了世界,哈利。波特成爲風靡全球的童話人物。因此這些書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第一本書——《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看了起來。這本書果然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連續三天"廢寢忘食"地看,就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裏的情節內容人物更有了喜愛之心,這本書使我產生了很大的感觸。書中講了主人公——小男孩哈利。波特自從失去父母之後神祕地出現在姨父姨媽家的門前。他在姨父家飽受欺凌度過十年極其痛苦的日子。但是在哈利十一歲生日那天,信使貓頭鷹帶來一封神祕的信,邀請哈利去一個令人永遠難忘的不可思議的地方——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上學。在魔法學校哈利找着了朋友,還學會了空中飛行,得到了一件隱形衣……

可是魔法學校裏有一塊奇怪的魔法石,殺害哈利父母的惡魔千方百計地想得到它。哈利探明情況後與朋友們一起進入那個埋藏魔法石的`地穴,趕在惡魔前頭得到了魔法石並打敗了惡魔。這個故事驚險動人,讓人難以想象而又關係到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現象,讀起來就如身臨其境一般。我一讀完這本書就對這本書的主人公哈利感到讚歎不已——我不是羨慕他的魔法,而是被他能獨立生活勇敢地反對邪惡不怕死的精神和勇氣所折服,人類非常需要發揚這種精神理想,想我自己許多事都還要長輩們幫忙,自己沒有力量又膽小如鼠。而哈利呢他能在姨父姨媽除了爲他做飯以外,什麼也不管的情況下,好好地生活他敢在夜裏獨自一人穿上隱形衣到廚房裏着魔鏡探索祕密;敢到無人敢去充滿危險的禁林裏幫好朋友守林;爲了保護魔法石他敢與殺害自己父母的惡魔鬥爭……

我與哈利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我真應該向哈利學學了。這本書的想象既合理又離奇,描寫事物十分細緻,適合我們少年兒童小學生們看。我相信看了這本書,我在學寫想象作文的道路上也能邁進一大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一本好書,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得到它,去領略它的風采吸取它豐富的知識"養分"。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6

哈利波特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他的父母就被一個黑巫師—伏地魔殺害了。當哈利十一歲時他收到了一封來自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入學通知,他要去一個神祕的學校上學了。哈利需要購買一些特殊的學習用品,在魔法世界有一個名叫對角巷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神奇的商店,魔法書店貓頭鷹店,魔杖店、長袍店……..他們的金幣統一放在古靈閣裏,由小妖精保管着非常安全。

只有巫師的後代纔有資格到霍格沃茨魔法學院上學,霍格沃茨有四個學院,就像我們的年級班級一樣,學院的校長名叫鄧布利多,他是一個睿智的長者,留着銀白色的長鬍子,鄧布利多掌管着魔法學院的具體事務。哈利波特在學校裏結識了兩個好朋友—赫敏格蘭傑和羅恩韋斯萊。赫敏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女孩,她成績優良。羅恩是一個有點兒膽小的男孩,但他對自己的朋友非常忠誠。當他們沉浸在開學的興奮中時,哈利波特不知道,一場巨大的陰謀正在慢慢逼近。伏地魔想得到魔法石,獲得永生的機會,藉此除掉他的心頭大患哈利波特。當哈利知道伏地魔的陰謀以後,果斷出擊,阻止了他的計劃。

霍格活茨的課程豐富多彩,有魔法課、草藥課、占卜課等等,但是四大學院的學生各自爲謀,,缺乏集體合作精神,我覺得應該增加一門實踐課,讓四大學院的同學分工合作,發揮各自的特長完成實踐課任務,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抵禦伏地魔的攻擊。我認爲哈利很有勇氣,能一次又一次的和伏地魔對抗,雖然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但他仍然堅強的獨自生活。羅恩家裏比較窮,但是他也想體驗一下出名的`滋味。赫敏雖然聰明,但是她有時也過於吹毛求疵,有一點少年老成,對事物缺乏好奇心。雖然他們三人都有各自的缺點,但是在獲得魔法石的過程中,赫敏用自己積累的知識,解開兩個關卡,羅恩也發揮自己的所長解開了一個關卡,哈利順利的得到了魔法石,擊敗了伏地魔。

看完這本精彩的圖書,我對作者JK羅琳深深的佩服,她在一趟延誤的火車旅途中萌發了創作哈利波特圖書的念頭,並且堅持的寫了很多年。她爲我們營造了一個奇幻的魔法世界,書裏充滿着各種新奇的魔法。雖然是個虛構的魔幻世界,但是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個性各異,霍格沃茨的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他們都有共同的信念,讓魔法世界變得更美好。我想宇宙中可能真的有平行空間裏的另一個世界,真希望有一天可以去那裏看一下。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7

友情,像一朵鮮花,芬芳我們的心田;友情,像一把鑰匙,打開我們的心靈;友情,像夏天的冰淇淋,冰爽而舒適;友情,像冬天的暖陽,溫暖而幸福;友情,又像一枚指南針,在你迷失方向時爲你指引道路……

暢遊書海之間,常有些書令我不能自拔,英國女作家J.K.羅琳寫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是有這魔法吸引力的小說,念出熟悉的咒語,它便與我同在:哈利由於父母雙亡,在德恩禮夫婦和達力的欺凌下活了十一年。但有一天,他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到了學校,他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傻頭傻腦的羅恩;一個是品學兼優的赫敏,他們三人一起努力救了魔法石,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後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獲得了大家的尊敬。

在這本書中,我除了羨慕他們有着超強魔法能力、有勇於同邪惡勢力作鬥爭的精神外,更羨慕的是他們三人彼此照顧,彼此攙扶,一起成長,鑄造了堅不可摧的友誼之牆。赫敏總是陪着哈利面對伏地魔,一次都沒有離開,即使這不是她的責任;在哈里和羅恩吵架期間赫敏甘願做他們的傳話筒,即使她並不樂意這樣的局面。羅恩就像一道陽光,總是帶給他們歡樂;和哈利吵架後又自己跑來和好,因爲他在乎他們的友情。當赫敏難過時,哈利總是陪伴在她身邊;當羅恩不夠自信時,哈利總是有辦法化解。

魔法書中他們三人不離不棄的友情令人羨慕,而現實生活中我和王一舟心靈相通的友情也令很多人羨慕:

前不久隊長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要每個中隊自行開展活動,我們班舉行的是“防災減災,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班會。班主任祝老師讓我當小主持,在活動過程中,有一項是“我問你答”,我拿着資料向同學們提了問題,但竟然沒一個人舉手,當時場面很尷尬,我的臉都紅到脖子根了,心裏十分着急:天哪,竟然沒人舉手,冷場了,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我的眼光急切地繞顧班裏所有的同學,希望這時有人來打破這個僵局,我的好朋友王一舟似乎看出了我的'擔憂,思考了片刻後,微微顫顫的舉起了手,我終於看到了救命稻草,急忙邀請王一舟來回答,但因爲這些課外知識我們並沒有學過,所以一舟回答的並不是很完美,但她卻在對自己答案不肯定、底氣不足的前提下還願意舉手爲我打破僵局,帶着同學們踊躍發言。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和一舟時不時的交換着眼神,這眼神只有我們能懂,“感謝,感激”、“不用謝,不客氣”。

友情,是一個眼神;友情,是一份默契;友情,是一份感覺。因爲友情,我們成長;因爲友情,我們快樂;因爲友情,我們幸福。讓友情陪我們一直到老,永遠珍惜,不離不棄!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8

一個出生就不平凡的男孩,一出生頭上就有着閃電形的傷疤,在這個充滿了魔法的世界,《哈利波特》的故事,也就此展開......

哈利自幼父母雙雙亡,但這也沒有阻擋他與魔法世界緊密的聯繫。他從小就住在姨媽家。後來,哈利知道了自己是一位巫師後便前往了霍格沃斯去學習魔法。在這個神奇的魔法學還裏擁有了兩個知心的朋友,赫敏和羅恩。也經歷了對於他來說前所未有的魔法體驗,如:三校爭霸賽、魁地奇比賽。爲了爲自己的父母報仇,他經過不斷的練習,終於戰勝了伏地魔。

在這部書裏,哈利波特的精神突出的十分明顯。哈利波特之所以戰勝伏地魔,是因爲他的正義與光明他的內心戰勝了伏地魔的恐懼。J。K羅琳用一個個故事塑造了哈利波特的正義形象。哈利教會了我們朋友之間的愛,與勇氣。

你知道《哈利·波特》嗎?它是J。K。羅琳寫的小說。她生於1965年,是英國女作家;當過短時間的教師和祕書。在她24歲那年,萌生了創作《哈利·波特》小說念頭,通過這部小說她改變了自己窮困的命運,過上幸福的生活,和小說主人公一樣。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主要講了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時;火焰杯裏噴出的勇士名字將參與比賽。在比賽中每個人都要完成三個驚險艱鉅的魔法項目,每個項目看起來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本來競賽中只需要三個勇士;但火焰杯裏竟然噴出了第四位勇士的名字哈利波特;原來整個競賽竟然是一個天大的`黑魔法陰謀,但是哈利波特在爭霸賽中克服了種種困難,不僅戰勝了對手,還戰勝了自我;終於奪得了冠軍;黑魔法陰謀落空了。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人一生中會經歷許多困難和挫折,我們要不怕困難;要堅持到底。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它的作者是榮獲“安徒生文學獎”的小K·羅琳。

文中寫了有一天,貓頭鷹信使突然送來一封神祕的信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信裏附着一張來自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入學通知書。哈利·波特乘坐着特快列車來到學校,在這,他不僅遇到了人生中最好的兩個夥伴,而且還知道自己將有一個偉大的命運……

其中,我最喜歡哈利·波特。他不僅勇敢還很聰明,機智地打敗了殺害爸爸的兇手,所以我非常喜歡他。

跟哈利·波特相比,我羞愧不已,平常我自己在家時都會害怕,簡直是一個膽小鬼!而且遇到問題也不會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只會求助。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要向哈利·波特學習,做一個勇敢,愛動腦筋的人。

看完了這本書,我戀戀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上,可頭腦裏還是會想着魔法學院的點點滴滴!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9

你相信,除了我們(麻瓜)還有另一個世界嗎?在那裏,每個人的口袋裏都有一根神奇的木棍——魔杖。他們無論春夏秋冬都身穿長袍,口唸咒語,騎着掃帚。在他們的世界,貓頭鷹輕快地飛舞,美麗的煙花久久不會化爲灰燼。青蛙卵,蟾蜍蛋,蝙蝠肝,咒語書,羽毛筆,月球儀。這就是無人知曉的巫師界。

《哈利波特》系列講述了巫師界的點點滴滴。其中《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講述了一位叫哈利·波特的巫師,在一歲時被伏地魔殺死了雙親,而後被護送到了姨媽佩妮家。在表哥的欺負和姨媽姨父的無視下生活的'哈利原以爲自己會這麼生活到長大成人,命運卻在他11歲生日時發生了神奇的改變。他進入了一個從未聽說的學校——霍格沃茨魔法學院。再那裏,他認識了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並與他們成爲了好朋友。還成爲了一個世紀以來最年輕的找球手。然而,無意之間,“大難不死的男孩”永遠不可能擺脫和伏地魔面對的時刻,只要兩個人都活着,他們就必須決一死戰。

無意之間,哈利和朋友們發現了魔法石,一種可以把東西變成金子,可以做長生不老藥的寶石的存在,並推斷出魔藥課教授——西弗勒斯·斯內普想要偷它。從此,保衛魔法石的行動開始了。直到一天晚上,波特得到消息,推測出當晚石頭就會被偷走。便和朋友們走入了四樓走廊(那個凡是輕易走入就會遭到痛苦慘死的走廊)。千萬努力後,哈里獨自進入了最後一關——厄里斯魔鏡。可是,他看到的竟然不是斯內普教授,而是黑魔法防禦術教師奇洛!

奇洛的大圍巾下有一張臉——是伏地魔!在伏地魔面前,哈利沒有表現出軟弱的樣子,而是勇敢的挺身包圍魔法石。當然,伏地魔又一次失敗了,逃回了阿爾巴尼亞的森林。

在故事中,大大提到了勇氣和友情。經過這次“魔法石磨難”後一向“喜歡發號施令”,“多管閒事”,“有些高傲自大”,“目中無人”的赫敏慢慢地明白了,比書本、成績、智慧更重要的東西——友情和勇氣。

納威·隆巴頓若不是有哈利羅恩的鼓勵,一向膽小怕事的他怎麼可能三更半夜起來(會被關禁閉),就爲提醒他們?如此大膽的行動恰恰推翻了“你膽子太小,不配進格蘭分別多”。這句話

友情,真正的友情是和勇氣緊緊相連的,真正的友情需要勇氣支撐。不是誇張,真正的友情的確需要有一種願意伴隨着那位朋友出生入死的精神。否則,這就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夥伴,玩伴在淺一點就是同學。你不能把這叫做所謂的“濃厚友情”。把那個玩伴,同學稱好友。有時候,我們真的是太低估“朋友”這個詞了,它包含了太多,絕不是個輕巧的詞。正如那段歌詞: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有走,還有我.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10

朋友是願意把他的生命來換取你的生命——題記

朋友,兩個非常簡單的字眼,卻包含着無數的意思。

在《哈利波特》一書中,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好朋友就是羅恩.韋來斯。韋來斯一家很窮,住在巫師世界邊境旁的“陋屋”中。雖然很貧窮,但他們家的孩子都很出息,有的是級長,有的是魁地奇球隊隊長。即使是這樣貧窮的`家庭中,他們也學到善良,學到了樂於助人。

小說《哈利波特與密室》中,羅恩.韋來斯和他的兩個哥哥,排除萬難,不顧一切幫助哈利波特逃脫德思禮一家的魔爪,而自己因爲幫助了他被關在了活板門下卻毫無怨言。還有一次,爲了幫助哈利波特和赫敏,逃出巨大的棋陣,去阻止奇洛拿到長生不老藥,結果被白女王打暈了,即使如此,只要哈利波特一有危險,他還是會冒死前去營救和幫助,因爲他們是朋友。

哈利波特這樣的朋友不少,格蘭小姐也是他的朋友,還有校長阿不思。鄧布利多也是他的朋友,這些朋友在哈利波特遇到困難和危險時,都不計較自己的生死和的事,都會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地幫助他。即使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因爲他們是朋友。

我也想起了我的好朋友,一個從幼兒園一直玩到現在的好朋友顧淳普。記得有一次我們去舟山旅遊,看到大海興奮的我,不顧一切地在海邊跑來跑去。儘管爸爸媽媽在後面不停地提醒我要小心,但我就像脫繮的野馬,在沙灘上到處亂跑,顧淳普也跟着我,追着我,我們玩得很開心。可到後來,我發現海水慢慢漲潮了,我不小心摔倒坐在了沙灘上,剛想站起來,海水一個浪涌上來把我又推到了,還整個人還順着浪的退去往海邊前進了一些。我有點害怕,想趕緊起來,可有時一個浪撲打過來,不僅把我推到,還把我順着海水往沙灘推一下後就跟着往海里去。這下我開始害怕了,我想起來,可浪涌上來的勁太大,根本起不來,這時的我不知所措,以爲要完了。突然,一隻手緊緊地拽住了我,我一看,是我的好朋友顧淳普。他一手把“鐵鍬”插在沙灘上,一手緊緊地拉着我,以防我被海水帶走,一邊還不停地大喊:“抓住我,別放手。你們快來救救我們。”聽到呼聲的大人們趕緊過來把我們抱起,讓我們脫離了危險。

那一次的有驚無險的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朋友的偉大。想到他在這麼關鍵的時候拉住了我,看到他當時那堅定的不顧自身危險的眼神,我能深深感受到那就是朋友間的友誼。“朋友”兩字在我們之間淋漓精緻地刻畫出來了。

我之所以喜歡這套書,不僅僅是它的內容好看,更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好朋友的重要性,要好好珍惜愛你的人,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11

一個雷電交加的夜,一聲悽慘的叫聲過後,一個嬰兒失去了他的父母,當行兇者將邪惡的魔杖指向他併發出一道想要奪取他生命的光束時,意外的事卻發生了,那個嬰兒沒有被殺死只是額頭上留下了一道疤而已,而那個行兇者卻被殺死了,這件事使整個魔法界爲之震驚,他們視那個嬰兒爲救星,從此他在魔法世界名聲大震,他就是哈利波特

十年後的一天,哈利接到了一封來自魔法世界的信,可是他的姨夫卻將那封信撕了,之後又來許許多多的信,結果相同,最後無奈之下,哈利的姨夫帶着他的一家和哈利躲到了海邊,他以爲這一切該結束了,然而並沒有,7月31日的凌晨,一個高大的'巨人突然闖入了他們的小屋,那個巨人就是霍格沃茲的看守海格,他將哈利帶入了魔法世界,從此,哈利脫離了他姨夫德思禮一家的虐待,開始了他真正的生活,在魔法學校裏,他認識了赫敏和羅恩,並和他們成爲了好朋友,入學時,他們一同被分到代表着勇敢的格蘭芬多學院。

從此,他們的故事開始了,一年級時,他們在魁地奇比賽上共同粉碎了想要殺了哈利的魔咒,之後他們又共戰巨獸,並使多年前被哈利殺死卻依靠復生術暫時苟且活着的伏地魔的陰謀破碎。二年級時,他們共戰巨蛇,再一次使伏地魔的陰謀破碎,三年級時,一起去營救被冤枉的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萊克,四年級時,又一起爲哈利贏得了三強爭霸賽的勝利,但是,此時的伏地魔卻通過這次比賽復活,這個消息又轟動了整個魔法界,人們都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認爲哈利在撒謊,但是赫敏和羅恩依舊相信着他,並和他並肩作戰,五年級時,哈利遭到人們的歧義,有的人認爲他是騙子,有的人願意相信他,他也遭到了魔法部的爲難,但還是在赫敏和羅恩的支持下順利度過去了,六年級時,他和校長鄧布利多去找可以殺死伏地魔的死亡聖器,但不信的是校長爲了保護他而被殺死了,六年級時,他在衆人的幫助下戰勝了伏地魔。

整本小說通過對哈利與伏地魔的鬥爭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與惡。伏地魔是邪惡的象徵,但他也是因爲童年的不幸纔會變成惡人。鄧布利多校長,教給了哈利許多東西,在哈利照那面會反映自己慾望的鏡子時,他交給哈利戰勝自我,在哈利知道納威的家事祕密時,他交給哈利要尊重別人,

《哈利波特》只是一本小說,但它卻曾經風靡一時,不僅僅是因爲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同時也是在故事中教給我們應有的品德與做人的道理。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12

《哈利·波特》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進入了魔法學校,成長的故事。哈利在朋友的支持和老師的幫助下戰勝惡魔的故事。

如果問《哈利·波特》爲什麼這受人喜歡,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說“喜歡裏面魔法帶來的視覺大餐;喜歡裏面神奇想象;喜歡裏面可愛的人兒……”現在的影視和書籍大多都講的是成人間的恩怨,根本不符合我們小學生的胃口。而且很多動畫片都很幼稚,看了前面就能猜到後面,非常老套,毫無趣味興致可言。

我很喜歡《哈利·波特》這本書,因爲我覺得裏面的情節一波三折,看着看着我常常會身臨其境。當主人公遇到危險時,我的心便會砰砰直跳,直到主人公化險爲夷時我的.心才能平靜,好像真的經歷了一次冒險似的。看着這本書,總會有些意想不到的情節,讓這個魔法世界更加撲朔迷離。《哈利·波特》這本書中語句十分優美,特別是描寫黑夜時,作者總是寫得淋漓盡致,爲《哈利·波特》這本書爭光添彩。而主人公哈利·波特在姨父家備受欺辱,卻仍然自強不息,這無疑給了我們一個莫大的啓示:在生活中無論遇到多大挫折,我們都要都要勇往直前;在學習中更應該克服重重困難,攀登知識的高峯。

正因爲這樣,我才更喜歡《哈利·波特》這本書,不信,你也去瞧瞧!

這一天的下午,我讀完了這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使我的知識更加充沛。

這個書講的是一歲的哈利波特失去父母后,神祕的出現在姨父姨媽家的門前。哈利在姨父家飽受欺凌,度過十年極其痛苦的日子。姨父和姨媽好似凶神惡煞,他們那混世魔王兒子達力———一個肥胖嬌慣、欺負人的大塊頭,更是經常對哈利拳腳相加。哈利的“房間”是位於樓梯口的一個又暗又小的儲物間。十年來,從沒有人爲他過過生日。但是在他十一歲生日那天,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信使貓頭鷹送來了一封神祕的信:邀請哈利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上學。

書中的哈利十分勇敢,與伏地魔周旋,既表現出了哈利不畏強敵,又襯出伏地魔的兇狠、無情、冷酷。伏地魔如此張狂,卻沒有人去阻止他,但是哈利做到了,我爲他自豪。

對於哈利波特這種不畏的精神,我們有沒有做到呢?我們有沒有對強大的人說的話言聽技從呢?這值得我們深思。有一次,我當值周班長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犯了錯,但這個同學有班中算是小霸王,一般人都不敢惹他,他問我有沒有記他,如果記了,把他的名字擦掉,我卻明確告訴他,不能擦。然後,我告訴老師這件事,老師就對我說:“徐浩越,做得好!”

自從這件事之後,我就更喜歡看《哈里波特》系列了。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13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少不了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當你站在十字路口的時候,就免不了做出你的選擇。

初看《哈利·波特》系列的書,只爲故事精彩的細節與發展所沉迷;再看《哈利·波特》,爲裏面的大小人物所感嘆;三看《哈利·波特》,卻在其中看出了些許人生的道理。《哈利·波特》講述的就是哈利如何成長打敗伏地魔。其實早在書的開頭,哈利就在面臨選擇,站在他的人生十字路口。他大可以選擇去伏地魔曾在,就連分院帽都認爲他應該去的地方――斯萊特林,但他偏偏選擇了去格蘭芬多。我們不能說他的`選擇對錯與否,他只是聽從了他的內心,然後堅定不移地朝着他的選擇努力。

而斯內普教授面臨的選擇,可比較令人心碎了。他從小就面臨着是選擇莉莉還是他所向往的黑魔法,在伏地魔倒了之後是選擇繼續做那個間諜還是將真相公諸於世……他揹負了太多祕密,做出了太多選擇,終於他成了哈利心中“最勇敢的人”。

而我們呢,我們又何嘗不是每時每刻做着選擇嗎?當我們做選擇題時這是最簡單的選擇;當我們看見地上垃圾,我們是選擇“撿”還是“不撿”,這一系列小小的選擇,往往決定了人生的方向。

我想起,我剛學素描的情節,只有大班的我看着老師一刀一刀的削筆,兩隻小手都被炭筆弄得烏漆麻黑,而板上畫着歪歪扭扭的正方體,好像是我努力的最好結果,當時的我其實正站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啊!只是當時的我太小,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選擇對將來的自己有多麼重要。讀後感那時的我可以選擇放棄,因爲媽媽並不想讓我這麼辛苦學這個畫出來也不怎麼豔麗好看的素描,而我偏偏選擇了堅持,只因爲喜歡,然後,我就慢慢入了門道,有了基礎,可以畫出各種的畫式。

我不能說當初的選擇一定是正確的,也許不學素描我也可以在其它方面有特長,但是我選擇了,我就像哈利那樣,朝着自己的選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了,所以我覺得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哈利·波特》這本書,是我童年最好的冒險書,也是我認識各種人物的冒險書,也是我認識各種人物情感的好書,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充滿啓示的書,它告訴我說:

“當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請做出你的選擇,然後聽從你內心的聲音像哈利一樣勇敢地走下去;不管你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對還是錯。”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14

一個棕色頭髮,在鼻樑上架着一副寬邊大眼鏡的男孩。他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輕輕便能帶你進入神奇的魔法世界,讓你時刻都爲他的神力所驚喜。

他擁有一把神奇的掃把,騎上它,便可盡情的在空中飛行。他是誰?他便是神奇的小魔法師--哈利波特。他不僅僅屬於孩子的童話,儘管他擁有魔法,但他並沒有被“神化”,仍象我們每個人一樣,有優點、有不足,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一種奇幻又不脫離現實的感覺,彷彿哈里就在我們身邊。

我最佩服的還是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面對惡勢力的那種勇敢。他們始終都有這麼一個信念:“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國度,危險時刻都存在,但只要相信自己,勇敢的去面對困難,甚至是惡魔,沒有什麼奸怕的,就算會陷於危及生命的困境,只要適當的使用在學校裏所學到的魔法,一定可以勝利。”

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啊!每次一看到這種驚險的關頭,都被他們這種堅定所感動,同時也爲這羣有神奇經歷的孩子捏一把汗,畢竟,邪不勝正,那些邪惡的人最終還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書中最吸引人的是那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每一次的`結局都如此讓人意猶味盡,拍案稱絕,書中到處都是伏筆,誰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結局就隱藏在衆多細節中。正是這樣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愛不釋手。

哈利這個小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裏,他的忠誠、勇敢、對正義、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無一不清楚地迴盪在我的思想中。可能想過,一個十幾歲的男孩,要承擔拯救世界的責任,要面對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

當鳳凰社的所有成員喝下了含有頭髮的複方湯劑的時候,不要以爲他們集體變成哈利的模樣是什麼好玩的事情,因爲現在哈利是伏地魔和他的那些擁衆的追殺目標,任何人在出門後都可能瞬間失去生命,他們替哈利承擔了本不屬於他們的危險,海德爲此犧牲了生命,喬治丟掉了自己的左耳…

書中羅琳發明很多咒語,諸如:除你武器,統統石化,魂魄出竅甚至兇狠的阿瓦達索命。但她從來沒有提到過任何增加友情,哈利和他的朋友們做到了,他們的友情不需要咒語來維持,也沒有任何咒語可以擊破,友誼永遠是最強大的力量。

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大家的智慧和勇氣才能戰勝邪惡。

哈利波特的讀後感15

愛看似簡單,卻蘊含了無數的真理。愛的力量看似渺小,卻又大得能讓人征服死亡。愛,往往是人心中最脆弱的一部分。

——題記

戰爭還在持續着,正義與邪惡的對決還在持續着。不過,邪惡似乎佔了上風,可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大魔法師鄧布利多卻被伏地魔設計殺害,根據鄧布利多的遺囑,哈利·波特踏上了對抗黑魔王伏地魔的征程。

在征途中,哈利和赫敏與同行的朋友羅恩發生內訌,一氣之下羅恩離開了哈利與赫敏。這次內訌,雖然讓局勢變得更加危險,卻讓他們仨對自己的友情與愛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愛是偉大的,但大多數人對他的認識與瞭解卻十分朦朧。正如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所說。在認識到愛、得到愛之前,往往都要先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在後來,正是他們之間的堅固友誼與愛,才幫助他們闖過了重重難關。

最令我感動的,便是這樣一個場景:

伏地魔大聲吼道:“臭婆子,快閃開,別擋道!把孩子交出來!”他凶神惡煞,看上去十分可怕。

而哈利的母親莉莉搖了搖頭,把哈利抱得更緊了。她向伏地魔苦苦哀求道:“求……你了,不要……傷害他,只……要不……殺他,讓我做……什麼我……都願意。”

接下去,伏地魔不再猶豫,殺死了莉莉。當他將咒語射向哈利時,奇蹟發生了——咒語反彈了,伏地魔身受重傷,落荒而逃。正是這份愛,將命運從上帝手中奪了過來,令世間發生了奇蹟。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哈利的母親莉莉爲了哈利,不顧生命危險拼死擋在魔杖下的那一幕。是什麼驅使着她這樣做呢?那便是愛。我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汶川大地震期間的真實一幕:

當消防隊員們爭分奪秒地將壓在那隻手臂上的水泥板挪開時,卻發現廢墟下埋了一家人。爸爸拼盡全力扛着水泥板,早已被砸得遍體鱗傷,媽媽則趴着,護着膝下的`小女兒,爸爸媽媽們都沒有了生命跡象,但小女孩卻在他們的保護下獲得了新生。這一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這一幕中的父親與母親,同莉莉是多麼的相似呀!水泥板再重,玻璃再鋒利,只要你心中有着那麼一絲信念,只要你擁有肯爲愛奉獻一切的精神,再重的水泥板也敵不過你的身軀,再鋒利的玻璃也穿透不了你的肌膚。奇蹟,往往就是在愛的基礎上所創造的。

只有你心中有那麼一絲信念,愛,便可以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