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通用11篇)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通用11篇)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1

讀了《最苦與最樂》,我的感想很多很多。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啓超,文章從什麼是最苦,什麼是最樂來談論人生的責任。本文思想深刻嚴密、格調高雅、語言凝重,談到了人人都要有責任。

我認爲:責任是誠信的表現。失去了責任也就失去了一切。它論證了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了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人生最苦的事,莫過於身上揹着一種未了的責任。”是啊,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是苦還是樂,是喜還是憂。只能如作者所說:“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一個人在世間活一天,便有一天需做的事,一天須盡的'責任。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盡了責任,你會感到很光榮;而未盡責任,你就應該感到慚愧。

就像我身爲班長,我就應該儘自己的責任來管理好整個班級,使班級進步。雖然有些同學說我愛管閒事、經常打小報告,但我會說:“這是我的責任。”盡了責任,我感到很快樂。

每日,我們爲學習、爲生活、爲工作而不斷奔波,成千上萬的瑣碎事情就像浪一樣朝我們涌來,讓我們應接不暇。雖然如此艱辛、如此辛苦,但我們還是會任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項工作,因爲有一個沉重的鎖鏈套在我們身上,那就是責任。

責任是我們身上不可缺少的東西。讓我們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吧!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2

今天,媽媽給我介紹了一篇梁啓超的文章《最苦和最樂》,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既然文章的題目是《最苦和最樂》,那麼首先要清楚什麼事情“最苦”,什麼事情“最樂”。

在文章中梁啓超說,“最苦”就是“欠了別人的東西沒有還”,這裏“欠了別人的東西”不是指借了別人的具體某種東西,而是指別人幫助了你,你卻沒有表示感謝,沒有給予報答,或者說人家讓你去完成某項任務你卻沒有完成……等等。

而“最樂”呢,當然就是你還了欠的別人的東西,心裏的'包袱就放下了。這裏的“還了別人的東西”也不是僅僅指把從別人那裏借來的具體東西還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別人交給你的任務之類的事情。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說,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老師和同學給了我幫助,我卻沒有感謝人家;爸爸媽媽讓我做一件事情,我卻沒有完成;答應朋友的事情,因爲種種原因忘記了……想一想,類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裏真是無處不在。

這篇文章告訴我,要經常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別人的東西不還”的情況,不要讓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學會感恩,學會幫助別人,學會遵守諾言,才能做到“最樂”。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3

到底什麼是責任?是自己該做的事情嗎?還是自己不該做的事情?學了《最苦與最樂》,讓我對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苦與最樂》是戊戌變法時期的一位思想家—梁啓超寫的。文中提到“世上什麼事最苦?什麼事最樂?”他說: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未盡責任,反之,最快樂的事就說盡責任。我認爲也是如此。

每次,當老師佈置任務後,我總是想到:等會再寫吧,先玩會吧。可是玩的時候又總覺得心裏不踏實,總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事沒做,但又不想去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於是,老師要檢查時,我可就“大禍臨頭”了。現在才明白,原來這都是未盡責任惹的禍啊!看看,玩得不開心不說,任務也沒玩成。要是我先完成任務,再玩個痛快,不是就兩全奇美了嗎?

我們生活在這個多彩的世界裏,要扮演多重的角色,角色不同所要承擔的責任也就不一樣。

在家裏,我要扮演的是父母乖乖女,當然乖乖女的責任就是做好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孝順父母,用自己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

在學校,扮演自然就是老師心中的好學生,保持校園的衛生…..

是的,責任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對國家而言,人民有了責任感,國家就能強大;,對家庭而言,家庭成員有了責任感,家庭就會幸福;對個人而言能盡責,安分守己,就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就;得到社會的尊重與承認。`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4

讀罷梁啓超的《最苦與最樂》一文,知道揹負責任之苦,盡到責任之樂,感慨頗深,竟不由得與作者產生共鳴。“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細數往事,歷歷在目,慨嘆萬千之時,也深深體味到“負責最苦,盡責最樂”之真意。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於父母,日益長大成人,便於內心最深處,思成家立業,感恩圖報。於是,便有了對父母的責任。羊羔跪乳,烏鴉反哺,何況生之爲人?然人各有志,四海爲家,雖有感恩之心,無奈千里之外,終不能膝前盡孝。日夜縈繞,思念故鄉,牽掛父母。待鴻圖大展之時,父母亦時日無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盡兒女之責,遺憾終生。

建立家庭,結爲夫妻,生育後代,撫養子女。身爲丈夫,照顧妻子,身爲妻子,體貼丈夫,身爲父母,撫育兒女。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和諧,傷及夫妻感情,影響子女成長。未能對家庭盡責,愧爲丈夫,愧爲妻子,愧爲父母。

踏入校門,老師教導,同學互助,增長學識,鍛鍊品行,對父母付出盡責,對師生幫教盡責。整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不學無術,浪費父母金錢,愧對師長教導。學無所成,艱難度日。未能盡學生之責,無顏見父母師長。

走進単位,工作着落,同事關照,上司帶領,當應盡責協作,努力創新。慵慵懶懶,碌碌無爲,不敢擔當,推諉拖拉,一無所成,領導查問,惶恐不安。凡事不適時而爲,明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日裏夜裏,於良心上受自我譴責,寢食不安。未盡員工之責,愧領企業薪金,枉費領導栽培。

未能盡兒女之責,未能盡丈夫妻子之責,未能盡父母之責,未能盡學生之責,未能盡員工之責,如坐鍼氈,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食不能安,苦不堪言!

由此可見,未盡到責任,揹負責任之苦。若盡到責任,一身輕鬆,何苦之有?

要苦中得樂,須時時盡責,處處盡責。盡責之前,必要負責。重擔在肩,謹小慎微,忍辱負重,鞠躬盡瘁,不懈奮鬥,負責之苦可想而知。“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忠義不能兩全,負大責者承受大苦盡大責,得大快樂,故負大責盡大責之聖賢豪傑少有。負小責者承受小苦盡小責,得小快樂,故負小責盡小責之平凡人多見。

因此,負責最苦。但,苦盡甘來,無論盡大責或盡小責後,或大或小的快樂,亦爲最樂。也因此,盡責最樂。

爲求心安理得,不枉生而爲人,仍要負責,更要盡責……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5

今天,我們學習了梁啓超的《最苦與最樂》,我對責任有了更深的瞭解。

梁啓超認真負責,是最苦的事情,卻也是最樂的事情。盡責,雖苦但樂。

人生什麼最苦?貧,不是,古有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失意,不是,杜甫科舉失意,卻也發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絕唱;死,不是,聞一多雖知一死,卻仍完成演講,喚醒國人。

唯有責任,纔是最苦。有了責任,良心便時時刻刻提醒你,讓你一刻不敢鬆懈,內心總覺得有什麼沒有完成。當責任壓在肩頭,就要付出極大努力去履行責任,否則呢?只會覺得內心不安。

但,“人生須知道負責人的苦處,才能知道負責任的樂處。”只有吃到苦頭,才能嚐到甜頭,正所謂苦盡甘來。

負責,固然苦,但其中也有樂趣。當你千辛萬苦去努力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得到老師的認可與讚美時,內心會充滿自豪感;當你拼盡全力去做到自己的本職工作,做成功時,會得到他人的信任;當你排除雜念,專心聽講,不開小差,看着滿滿的筆記時,心中會涌起自豪感。

這便是責任,讓人辛苦,卻也令人快樂。責任,是我們無法推辭放下的,那麼既然有了,就把事情做到最好。

無論對自己負責,亦或對他人負責,我們必定要克服慾望,努力奮鬥,但我們也一定會得到他人信任,良好感受,以及自身的成長與改變。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6

當我看着這篇文章的題目,無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了。開始,我也很迷茫,對呀,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窮嗎?失意嗎?老嗎?死嗎?那都不是的話,到底是什麼呢?到我看完後,最終便也明白了,但又有了一番沉思……

人生最苦的事,的確是身上揹負的一種未來的責任,人的一生當中,責任無處不在,或許自己活着,也是一種責任,你揹負的是親人對你的期望,朋友對你的一種依賴,所以,當你活得好,也算是對家人和朋友,甚至自己負了責任,但當你活得不好,那不也是一種痛苦嗎?自己活的苦,親人的嘆息,朋友的'無奈,也與那“千斤石”是一樣的重量,壓在你身上,這苦嗎?苦!也是沒有負到責任的苦。

但換種角度思考,人活着也未必是爲責任而活的,你對自己負責任了,活的也快樂了,親人也欣慰了,朋友也開心了,這,不也是一種樂嗎?這種打心底裏的樂,也是現實中的人間真樂,雖然這一路上走走停停、坎坎坷坷,但不也同是苦中真樂。生活會讓你苦上一陣子,但當你克服過來了,它會讓你樂上一輩子。回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時,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一種樂,那個時候,恭喜你!成功體驗到了苦中真樂。

當然,責任的確推卸不了,只能解除,如生活,你不是爲了別人而活,也不是別人替你活着,更不是不活着,這是同一個道理,你該做的必須是自己活出自己的一番色彩。對於我自己來說,我是一名學生,務必要做的便是好好學習,將來有了一番大成就,活出自己的絢麗,纔是對我自己盡了責任,纔能有體驗、享受苦中真樂的機會!

這篇文章我感觸頗深,收穫滿滿,又爲我人生路上添了一盞明燈,啓迪着我,讓我明白了責任對一個人來說會製造出的痛苦和把責任“解除”後的一種苦中真樂,與努力活着的自己,何嘗又不是同一種道理呢?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7

每日,我們爲學習、爲工作、爲生活不斷奔波,成千上萬的事情向我們涌來,讓我們應接不暇。雖然如此的艱辛,但是我們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務。因爲有一個沉重的鎖鏈無情的套在我們的身上——責任。

英國王子查爾斯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這就是責任。”

當我們從兩三歲的小孩長成的時候,責任便成爲一副沉重的擔子,不知不覺地卸落在我們的肩上。這擔子無法推卸,只有將它解除了,我們纔會得到解脫,感到輕鬆。

既然我們無法逃避責任,不如盡到每一份責任。在盡責任之後,我們會感到如釋重負,這個時候那種輕鬆,那種快樂的感覺難以言表。正如梁啓超所說:“到責任完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

反之,若是我們逃避了我們自己的責任,而思想卻依舊凝固在自己未完成的事情上,責任也沒有因此而減少,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脫。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美國意大利移民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着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爲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責任是誠信的表現。儘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該承擔的我們都必須承擔。讓我們承擔起肩上的責任,做一個堅強的勇者。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8

梁啓超的《最苦與最樂》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最苦和最樂是什麼。

最苦的是責任,在我們一中學生唯一的任務是考上一高,這個責任有時會讓我感覺活着怎麼這麼難。可是社會上的人卻比我們更難,只是我們感覺不到,比如環衛工人,他們的一生的責任是讓中國的地面不髒,可是這是無法實現的,爲什麼家長總會讓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去撿破爛?就是想讓我們體會到他們責任的.不易,而我們爲未來奮鬥的責任是的幸福。

最快樂的就是完成責任,當你每天完成作業的時候,會不會感覺心上的某一處很重要的東西沒了,讓我們變得興奮。因爲你完成了今天的責任,大部分家長爲什麼要加班?就是在下班時沒有完成責任,所以就接着幹了。所以每天我們回到家,看到家長就是玩手機,看電視,我們卻莫名其妙的有一些不樂意,但把作業在校裏寫完到家裏,在家裏玩的不也是你嗎?

《最苦與最樂》,讓我們體會到了學生的責任。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9

今天,我讀了著名作家梁啓超寫的《最苦與最樂》一文後,心情感到十分的不好,因爲我沒有盡到自己該盡到的責任,所以我的心情總是不好,開始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爲什麼不好,後來讀了這遍文章後,才深受啓發。

文中有幾句話這樣寫的: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裏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着苦痛往墳墓裏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的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的快樂,這幾句話看起來樸素,卻蘊含着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盡到責任,不要辜負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還是不好,只要不辜負它就可以了,這樣你就是盡得最大的責任了。

讀到這裏,我不由想到了偉大的發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驗究製做的東西,都是當做在爲國家盡責任,在爲自己盡責任,也在爲時間盡責任,不辜負她的責任,不辜負她應盡的責任,居里夫人曾說這樣一句話,她說“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還有偉大發明家達爾文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還有愛迪生、愛因斯坦等等……這難到不是科學家們在盡責任嗎?科學家們的這種精神難道不是盡責任認準的目標嗎?這表現了他們對責任都是無微不致的精神。

從古至今,哪一位科學家名人不是靠盡責任那種可貴的精神獲取成功的?張海迪下肢癱瘓後,沒有自暴自棄,而克服種種困難,最終獲取成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學,一生卻發明了一千多種東西。

以後,我一定要做一個有毅力的人和集中注意力的人,我覺不會推掉責任,我應該時時盡責,時時快樂。一日應盡一責任沒有盡,到夜裏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着痛往墳墓裏去,所以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做一個愛盡責任的青少年。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10

責任感是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寫就的《出師表》,責任感是孔繁森離家別母血灑高原樹立的公僕風暴,責任感是貝多芬挑戰人生超越自我譜寫的《命運交響曲》。

現在有很多與我同齡的孩子都會說人生最苦的事是貧、失意、老、死。我認爲並不是,正如梁啓超先生在《最苦與最樂》中提到: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揹着一種未來的責任。那麼人生中最快樂的呢?也許與我同齡的孩子會認爲是有很多錢,不用寫字,不用上課,有手機、電腦玩。然而我認爲,這僅僅是人生中次要的快樂,真正的快樂,便是那責任完了,也正如《最苦與最樂》中提到的“如釋重負”與“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在如今的生活中,每位家長都將自己的兒女視爲掌上明珠,握在手裏怕碎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無論出了何等之事,家長都一併包辦,不肯讓自己的兒女受一點兒苦,久而久之,我們對“責任”這個詞已視爲浮雲,如今你用“責任”一詞去與他們說話,他們也許都會用拳頭與你說“責任’。正因爲他們不懂何爲責任,不懂這是關於他自己、他人,乃至社會與國家的責怪,正因爲不懂何爲責任,才導致了現在的“校園暴力”。

也有人以慾望得到滿足爲人生快事。有些人則以清心寡慾爲快樂,把慾望作爲快樂爲前提的人,就會窮奢極欲,挖空心思,不折手段地去滿足自己的慾望,這種人實際上活得太累了。因爲人的慾望是沒有滿足的時候。慾望越大,活得越累。反之將負完責任作爲快樂的前提的人,就會處處快樂,時時快樂。人生要勇於負責,責任越大,快樂越大,盡了責任是最大的快樂,因爲人們責任是可以完成的。責任越大,快樂也就越大。當我們在完成責任的過程中時,心中的壓抑不知用何代替,到我們完成責任時,心中的那份興奮也是無與倫比的。責任可以使我們無法轉身,也可以使我們歡度餘年,梁啓超先生在《最苦與最樂》中提到過很多具有強大說服力的句子,這是一篇議論文,選自《飲冰室合集》,梁啓超先生運用舉例、對比、引用等多種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們在面對責任時應該是逃避還是承擔的問題,告訴我們未盡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爲何我們會在中學學習這篇文章?我想,是爲了培養我們新一代的負責任心理,讓我們明白負責與不負責的關係,讓我們將來才成爲一個負責任的'合格社會成員。讓我們現在成爲一個負責任的青年,也許之前的我們不懂責任是什麼。但是我相信學習了《最苦與最樂》後,我們會有所感悟,感悟人生中“最苦”與“最樂”,感悟責任與負責任的樂味。

願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心靈,責任從小就在那裏成長。願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道路上,讓人生散發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輝。

《最苦與最樂》課文讀後感 11

人生有兩個極點:最苦與最樂。

梁啓超曾這樣問過自己:“人生什麼事最苦呢?失意嗎?不是。貧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對。因爲總有辦法可以解決,你只需達觀,現在又問一遍:“人生什麼事最苦呢?”他回答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若於揹着一種未來的責任。”

不錯!責任,每個人都有。近了看,我是一個女兒,應盡孝父母;一位姐姐,應做個好榜樣;一名學生,應完成學業;一位班幹部,應盡職盡責。遠了說,我是一名公民,有義務奉獻社會,有義務報效祖國。

責任分三種:自己的、別人的、大家的。雖說“先人後己”,但責任吧,應把自己處理好,再來幫助他人處理。若誰都懶得管,那這責任就會變成“影子”,跟你不放,讓你痛苦不堪。

責任雖然很多,但盡職盡責的卻寥寥無幾,於是揹負責任,便成就了人生最苦的事。

於是有人就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我做不到那麼多,我沒那麼多責任”,但是,責任卻一日不曾遠離,於是他們還要整天憂鬱“作業沒完成怎麼辦,作業還沒交過去怎麼辦”,因爲受那責任的詰問,收到自己的良心責備,想要逃避也沒處逃避呀!

與其不盡責,一直陷入苦痛之中,倒不如認真盡責,享受生活的快樂。什麼事最快樂呢?當然是盡責任了,儘管責任很多,但苦盡甘來嘛。

這樂呀,又分以下幾種:第一種純樂,就是指一件快樂的事所帶來的.喜悅的、積極的情緒。第二種後樂,就是在一件苦事幹完之後,得到了成功的快樂。第三種:真樂,就是像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類的人,一直處於擔憂的狀態,擔憂國家人民,擔憂世間,但又在爲國家人民,世間的事而樂,便稱真樂。

人能到達的苦的境界,也就反映出了人所感受到樂的程度。盡責越上心,越認真,就越樂。而相反,那些不願承認自己有責任,還有那些逃避責任的人,也不會有真樂的。不願承認的人,所生活的世界定是充滿了欺騙。那些逃避責任的人,定是不能享受這真實美好的世間。

地球是圓的,你所做的一切事帶來的影響,無論是好是壞,兜兜轉轉總會回來。責任是無法逃避的,地球都有責任——公轉自轉,地球不也在盡責嘛嗎?如果地球不盡責,人類就無法生存!我們不盡責,必然也會自食其惡果。

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一點,盡責從自身開始,盡責纔是一種快樂

兩個選擇:自投苦海、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