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導語: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來讀一讀《最苦與最樂》你便知道了,下面準備了讀後感,供您參考。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篇一】

責任心,其實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誰沒有家庭責任心?誰沒有對學習、對工作、對事業的責任心?誰沒有對國家的責任心?問題是在責任與享樂、安逸之間,有時候我們心靈的天平會向後者傾斜。於是,責任就被我們淡忘了,被我們暫時的拋在腦後了。

《最苦與最樂》的作者是梁啓超。他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大學者。《最苦與最樂》是他的一篇演講詞,所談論的中心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責任”。所謂最苦與最樂,無不和“責任”二字聯繫在一起。這種別開生面的苦樂觀,在作者的筆下,不僅闡發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肅然起敬。

這篇文章從最苦與最樂的角度來探討人生的價值,言近而旨遠,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又賦予其嶄新的現代意識。特別是“盡得大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責任就得小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這些認識超越了古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民同樂”之類的苦樂觀,將承擔社會責任,完成社會責任作爲一件最大的樂事來談,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梁啓超之所以要把人們的“苦樂觀”與責任聯繫起來,就是要強調我們所肩負的責任,要我們把這種責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這樣,我們才能念念不忘我們的責任,才能真正盡到我們的責任,這種積極進取,以天下爲己任的人生觀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在我們青年學生的心目中,家長有撫養自己的責任,老師有教育自己的責任,他們都應該盡心盡責地關愛自己,唯獨自己卻無須對長輩,對集體,對社會承擔責任。這種責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說是相當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盡責任的痛苦、盡了責任的快樂。因爲他們認爲自己肩上沒有任何責任。所以,青少年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樹立責任意識,學習這篇課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篇二】

今天,我讀了著名作家梁啓超寫的《最苦與最樂》一文後,心情感到十分的不好,因爲我沒有盡到自己該盡到的責任,所以我的心情總是不好,開始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爲什麼不好,後來讀了這遍文章後,才深受啓發。

文中有幾句話這樣寫的: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裏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着苦痛往墳墓裏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的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的快樂,這幾句話看起來樸素,卻蘊含着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盡到責任,不要辜負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還是不好,只要不辜負它就可以了,這樣你就是盡得最大的責任了。

讀到這裏,我不由想到了偉大的發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驗究製做的東西,都是當做在爲國家盡責任,在爲自己盡責任,也在爲時間盡責任,不辜負她的責任,不辜負她應盡的責任,居里夫人曾說這樣一句話,她說“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還有偉大發明家達爾文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還有愛迪生、愛因斯坦等等……這難到不是科學家們在盡責任嗎?科學家們的這種精神難道不是盡責任認準的目標嗎?這表現了他們對責任都是無微不致的精神。

從古至今,哪一位科學家名人不是靠盡責任那種可貴的精神獲取成功的?張海迪下肢癱瘓後,沒有自暴自棄,而克服種種困難,最終獲取成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學,一生卻發明了一千多種東西。

以後,我一定要做一個有毅力的人和集中注意力的人,我覺不會推掉責任,我應該時時盡責,時時快樂。一日應盡一責任沒有盡,到夜裏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着痛往墳墓裏去,所以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做一個愛盡責任的青少年。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篇三】

說起飲冰室主人,有人可能不知道是誰,可是說梁啓超,便都知道了。梁啓超就是飲冰室主人,至於爲什麼,再此不做解釋了。只是想談談他的《最苦與最快》。

這篇文章從最苦與最樂的角度來探討人生的價值,言近而旨遠,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又賦予其嶄新的現代意識。特別是“盡得大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責任就得小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責任心,其實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誰沒有家庭責任心?誰沒有對學習、對工作、對事業的責任心?誰沒有對國家的責任心?問題是在責任與享樂、安逸之間,有時候我們心靈的天平會向後者傾斜。於是,責任就被我們淡忘了,被我們暫時的拋在腦後了。

作者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揹着一種未來的責任。”的確,人的一生中最苦的事莫過於身上肩負的未來的責任。誰也無法預測你的未來會是怎樣,是苦還是樂,是喜還是憂?只能如作者梁啓超所說:“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一個人在世間活一天,便有一天須做的事,一天須盡的責任。如果有一天須做的事沒有做完,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那麼到夜深人靜時便是你應付的苦痛日子。

回想以前,從小學到初中再現在的高中,努力學習,只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要按時完成每天的作業,聽爸媽和老師的話……而到現在,長大了,終於明白一直以來是爲了什麼,我想是一種責任,一種還未盡的責任,是對父母的責任,對自己的責任。

不要以爲讀好書只是爲以後的生存,更是爲報答父母一生養育之恩!

當你沒有盡這份責任,就會發現自己步入社會後適應不了激烈的競爭,這時候哭的不僅是自己,還有背後的父母,他們的心也碎了。於是最大的痛苦隨之而來,每天“折磨”着你。

這讓我不由想到了偉大的發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驗究製做的東西,都是當做在爲國家盡責任,在爲自己盡責任,也在爲時間盡責任,不辜負她的責任,不辜負她應盡的責任,居里夫人曾說這樣一句話,她說“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保爾爲了革命,爲了祖國的利益,導致雙腿癱瘓,雙目失明 。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責任。

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更不需要斷腳斷手。只要我們能夠明白自己的責任是什麼,並且努力去完成它,我相信這會是最大的快樂。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責任而生,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我想這是在逃避着責任,逃避了我們自己應盡的責任。逃避,只能獲得靈魂片刻的放鬆,而思想卻依舊凝固在自己未成的事情上,責任沒有因此減少,因爲逃避,靈魂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脫。

人生一直在苦與樂中循環,而人生的責任卻是其中的動力。有責任在身,才知道自己需要去做些事。一個真正有所作爲的人,是勇於承擔責任的,有了責任的人生,所有的責任都已完成,自然是一身輕鬆,雲淡風輕,一個人知道責任的苦處,才能盡責任的樂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