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精選30篇)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精選3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精選30篇)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

三國時期,劉備因缺少人才,去拜訪了諸葛亮,想請他出山幫劉備打天下。前兩次,因爲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終於拜見到了這位臥龍先生,在劉備的真誠邀請下,諸葛亮覺得劉備是真心誠意的,於是便隨他一起出山,開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後,兩人關係一直相互融洽,劉備常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啊!”

讀完《三顧茅廬》,我不禁掩卷長嘆: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好的橋樑。

有了真誠,朋友就會真誠對待你,朋友就會成爲我們最好的傾訴對象,成爲安慰我們的貼心知已,成爲我們快樂成長的夥伴。只要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記得有一次競選班幹部,我認爲在演講時只要隨便說一點就行了,而其他的同學都經過精心準備。演講時,別的同學都講得很好,打動了許多同學和老師,而我僅說了幾句,沒有體現我競選的真誠,那一次,我落選了。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認真準備了演講稿,競選時,我說得繪聲繪色,贏來了一片掌聲,我成功了——真誠幫助我贏得了成功。

劉備不僅對諸葛亮的真誠讓我感動,他愛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 久難忘。諸葛亮出山後,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託孤時,讓諸葛亮擔起復漢的重任。正是由於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培養自己優秀的品質,努力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真誠成就自己的一生。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裏面的精彩故事實在太多了,比如有《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煮酒論英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主要講述了劉備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的故事。第一次劉備去請諸葛亮,結果小童說先生早出門了,幾天後劉備等人又再次去請,卻只碰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亮剛好外出閒遊了。劉備只好留下書信,又過了幾天,劉備第三次拜訪時,看見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便靜靜地在屋外等候,諸葛亮醒來後,被劉備的真心誠意感動,同意出山爲劉備打天下,助劉備成就大業。其中我最爲欣賞的人是劉備,因爲他禮賢下士,非常自謙,真誠待人。正是因爲劉備在諸葛亮門前苦苦等待,諸葛亮才被劉備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真心打動了。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無論碰到什麼困難,任務多艱鉅,只要我們我們學習劉備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會成功。

通過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劉備寬仁忠厚、尊敬人才,所以才華橫溢的諸葛亮對劉備一直忠心耿耿、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讀了《三顧茅廬》,我明白了人們常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道理。人人都想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助,只要你真誠對待他人,別人也會真心實意地回報你,因爲真誠是開啓人心的鑰匙。在學校與同學相處也要真誠相待,相互尊重,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3

《三顧茅廬》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裏的一個故事。今天中午,我讀了這個故事,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三顧茅廬》主要講的是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帶着禮物,到南陽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第一次去請,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和一個朋友外出閒遊去了。第三次去請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在門外站着,直到諸葛亮醒來,請他進去,才彼此坐下談話。大概是諸葛亮覺得劉備很有誠意,就接受了劉備的邀請,決定出山輔佐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如果想請別人幫忙,就要像劉備這樣有誠意。假如讓張飛單獨去請諸葛亮,諸葛亮肯定不會答應幫助劉備的。因爲文中的張飛這樣說:“諸葛亮也太不像話了,哥哥等了半天,他竟然裝睡不起來,等我到後屋放一把火,看他起來不起來!”就憑張飛這句不禮貌的話,諸葛亮定不會幫他的。

在生活中也有像張飛這樣的人,比如明明是向別人借錢,卻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明明是向別人請教不會的題,可能是別人有事或別的原因,沒給你講,你就在背後說別人壞話。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道理:請別人幫忙,就要恭恭敬敬地請,不要不禮貌,即使別人不同意,也不能埋怨別人。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4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爲《三顧茅廬》,講的是公元206年冬至207年春,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着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輔佐的故事。這篇文章含着很多的道理。

三顧茅廬也是一個不錯的成語,故是拜訪的意思,茅廬是草屋的意思。原爲漢末劉備去南陽郡鄧縣隆中聘諸葛亮的故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這個成語故事也揭露了深刻的道理,並且言簡意賅,含蓄雋久,引人深思。

這個故事是一段佳話,用來表示求賢若渴的一種態度和做法。表示對賢才的渴望和誠意。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我用了一首詩來概括:"三次來去諸葛廬,顧得三次得孔明,茅中臥龍之三分,廬內軍師絕對策。”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狂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爲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每當我讀了這個故事,都會非常敬佩劉備的人品,它爲了請到諸葛亮三四堅持去拜見他,不顧天氣嚴寒,不顧路途遙遠,最終把諸葛亮請來了。他這種真誠、耐心、謙虛的優秀品質,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閱讀《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我有了很多收穫:對待朋友以誠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恆,不居高自傲,這樣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5

相信大家對三國演義這本書都不陌生吧!裏面有許許多多的三國猛將和人物,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生動的故事。我今天要來談的便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故事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劉備三人去拜訪才華橫溢諸葛亮。於是他們拿好了禮物便去諸葛亮的茅廬拜訪他,可是第一次諸葛亮不在家過了幾天後第二次去還是沒人,劉備有點失落,但還是留下了一封充滿誠意的信。轉眼過了新年,劉備三人第三次拜訪諸葛亮,可是諸葛亮他在睡覺,最後經歷了一番周折後,他們終於請到了諸葛亮。

在看完三國演義的這個故事後,我有了深深的感悟。劉備靠着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最終打動了諸葛亮,答應下山,幫助劉備完成統一中原的夙願。劉備放下身段,三顧茅廬,一次又一次地來請諸葛亮出山。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是他的堅持不懈使他最終獲得了成功,堅持下去,就可能創造奇蹟。

這讓我想到了一些人,他們憑藉着堅持不懈的精神,徹底地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司馬光警枕勵志、達·芬奇畫一千個蛋、老太太鐵桿磨成針、愛迪生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發明了燈泡、馬雲歷經風雨和磨難最終成功開發出了微信,支付寶等現在人人都要使用的東西……是啊!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名人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讓我明白,做一件事如果再努力,再堅持一下,說不定便能成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得到收穫!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6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爲人誠懇,曾三顧茅廬請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隱居隆中。劉備第一次拜訪他時,他的童子說他出去了。第二次諸葛亮又不在,只見得他的朋友。第三次去時,鵝毛大雪,張飛不肯願道:“一界村夫,何必哥哥親自去,把他綁來!”劉備責怪張飛太魯莽。去時,諸葛亮正午睡,劉備等在門口,諸葛亮午睡後請他進屋,卻不肯答應去做軍師,劉備哀求道:“天下大亂,四方雲攏,求您幫忙!”諸葛亮被其感動,終於答應了。

這個故事讓我不得不敬佩劉備,他爲人多麼的誠懇,十分謙遜有禮,而且前兩次去拜見諸葛亮卻沒見到人,並不灰心,在鵝毛大雪中還去邀請他,誰能做到?張飛的不禮貌更能襯托出劉備的謙遜有禮,雖是皇帝,卻沒半點架子。即使諸葛亮在午睡,劉備也不打擾他,而在大雪中等候,可見十分有誠意,這樣的人,諸葛亮怎麼不被感動呢,想必他必能成大業,諸葛亮待他當然也要十分禮貌,而且答應了他的要求。劉備的謙遜有禮、待人誠懇,不怕困難的品質令人敬佩,我要向他學習!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跟劉備一樣。我看見有人去借橡皮時,奪過橡皮就走人,一點也不在乎別人的意願,十分不禮貌,這樣的人當然不討人喜歡,誰還會借他橡皮呢!他還擺架子,別人不借他就放棄,並等着那人,喊道:“切,一破橡皮,誰稀罕!”這位同學跟劉備簡直是天壤之別,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

劉備因有禮才請到諸葛亮,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向他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7

這個典故講的是三國時期,劉備經過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時聽說人稱臥龍的諸葛先生就住在此地的山中,劉備就前去請他出山。可第一去因諸葛老師不在家而回,第二去冒着大雪又因已外出而回,第三去終因劉備的真誠打動了諸葛老師,請除了這位隱居山林的臥龍先生。如果我們大膽想像,如果劉備只去了一次就沒再去了,就請不出則爲臥龍先生,也就不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大事業。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就是劉備這真誠的力量讓僅是一般的諸葛先生所被打動,助劉備一臂之力,興復漢室。

諸葛老師咋北伐魏國時在給後主劉禪的信中說:臣雖布衣,卻被先帝三顧於茅廬之中,甚是感動,願孝臣子之忠,今日北伐,興復漢室天下。是什麼讓一代臥龍如此忠誠於蜀國呢?是劉備的真誠。真誠?我聽到有人感嘆了,劉備的真誠怎能讓一代臥龍如此忠心?這還要從頭說起。三顧茅廬之時,第一去時就讓張飛十分不快,心想:小小諸葛村夫何必要大哥親自來請,由我帶幾人將他幫來即可;第二去時是大雪封山,馬都走不了了,而劉備卻執意要去,最後還生病了。第三去時正是劉備。關羽和張飛的結拜紀念日。正是這些事,才讓我龍先生諸葛老師出了山,稱了臣。劉備不光對諸葛老師真誠,還對別的人真誠,張飛。關羽。趙雲。諸葛老師這些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嗎?

如果你真誠,身邊總會有俠肝義膽的好朋友,如果你可以爲朋友兩肋插刀,朋友也後對你真誠。所以我們應該對人。對朋友真誠,做人就做真誠的人。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8

《三顧茅廬》是我國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中第十四回。這一回講的是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封他爲軍師。次日,劉備請孔明調度軍事,於是孔明命關羽、張飛、關平和劉封四人領軍在不同的地方做好埋伏,曹兵一到,便可放火。後來果然如孔明所料,曹軍與夏侯惇大敗而逃,於是劉備等人更敬佩孔明瞭。

這個故事讓我充分體會到了孔明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

首先他思維縝密,劉備想打敗曹軍,於是孔明就給他出主意,在曹軍必經之路設下埋伏,曹軍等人一道便可放火,這個計謀無疑是絕妙的,而且放火的地點選在密密的蘆葦蕩裏。這說明孔明懂地理,知道在什麼地方纔能困住曹軍。

其次他考慮事情十分周全,他在各個地方都安排了軍隊和埋伏,孔明這樣做是爲了讓曹軍被消滅得更多、更徹底,也是爲了不讓曹軍有任何翻身的機會,更好的確認了曹軍無法反撲的事實。

最後,是他知道利用哪些人去幹哪些事,知道誰擅長幹什麼,誰不擅長什麼。這說明孔明先生會分配人,所以這回劉備才能圓滿取勝。這背後出謀劃策的人卻是孔明先生,真是讓人肅然起敬。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有許多地方值得向孔明先生學習。比如在小組活動中我們要把所有事情細節都要考慮到:a做PPT,b彙報成果。不僅如此,我們還要選擇相應的人做對應的事,這樣才能讓觀衆眼前一亮。

以後我還得多看《三國演義》,因爲這樣不僅能瞭解歷史,還能學到更多智慧,這讓我的人生也變得更加充實。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9

我很喜歡讀書,每到暑假、寒假,我都沉迷在書海中。今年的暑假,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受到很大啓發。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劉備爲了統一天下,想請諸葛亮出山,當他的軍師。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隆重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的轉回去了。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羽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劉備回去的這段時間裏,茶飯不思,準備又一次拜見諸葛亮。關羽可不悅了,說:“諸葛亮也許是圖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再去了。”張飛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兩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討論當前的局勢,劉備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並得到了諸葛亮的幫助,在以後的軍事行動中百戰百勝,建立了蜀國。

劉備爲什麼會成功呢?當然是因爲他的堅持。如果當初他和關羽、張飛一樣放棄的話,他就會少了一位得力的助手。也不會知道“三分天下西后合”這樣的道理,這樣便不會成功了。

在生活中,堅持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我們沒有做好的許多事情中,想想看,許多事都只差那最後的堅持。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0

《三顧茅廬》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裏面精彩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七擒孟獲》《青梅煮酒論英雄》……其中我最喜歡的還要數《三顧茅廬》了。讀了這個故事,我的感慨很多。

要想征服他人,首先要讓別人看見自己的.誠心,因爲只有讓別人看見你的誠心,才能讓別人是否選擇你。這是我從《三顧茅廬》得到的感悟,它主要講的是:徐晃走之前,劉備想要挽留他,可是他決心已定,徐晃告訴劉備,還有一位天才,號臥龍先生,他比我還聰明,你可以去請他出山來爲你出謀劃策。之後,徐晃就去曹操那救母親去了。劉備第二天帶着關羽、張飛一起,來請孔明出山,可是卻被家中的小童告知孔明不在家,第一次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卻還是不見孔明,直到第三次,他們三人遇見了孔明的弟弟諸葛均,諸葛均告訴他們孔明昨日傍晚回家,正在家中休息,你們可去拜見。說完就走了。劉備三人來到諸葛亮家中,劉備見諸葛亮還在睡覺,劉備吩咐關、張在在門外等候,幾個時辰過去了,孔明纔起來,見劉備等候多時,起去更衣,又過了半個時辰,方纔出來見面,孔明見劉備的確有誠意,於是就歸順了他。”

“三顧茅廬”成爲千古美談。

讀了這個故事,我認爲劉備不但求賢若渴、誠心誠意,而且心胸開闊,面對孔明的試探,他都沉的住氣,最後還是讓諸葛亮歸從了自己。由此可見,只要你有誠心,不管什麼事情都能解決。

我也要向劉備學習,這樣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朋友了。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1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古今中外聞名的四部名著吧!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數《三國演義》了,在一個晴朗的下午,我看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所謂天下的君主有誰不想得到有才華的人呢?《三顧茅廬》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劉玄德知道了諸葛亮很有才時,就十分想得到他。他三次到達諸葛亮的寒舍希望他能幫助自己。最後劉備的真情打動了諸葛亮。

這個故事讓我感動,因爲劉備即爲君主卻爲了自己的百姓希望能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而冒着風雪去找諸葛亮,他放下君主的身份,不理會自己的顏面,也希望能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讓百姓過更好的生活。雖然兩次到諸葛亮的房舍,都遇不到諸葛亮,但他還是堅持不懈。而他的誠心最終還是打動了諸葛亮。他的耐心更打動了我。

看着劉備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有一次,我想姐姐幫助我。但是姐姐卻總是讓我等,這使我火冒三丈,便自己做,結果卻弄的一團糟。看了《三顧茅廬》讓我腦子裏的問號開始有疑問了,爲什麼我不能像劉備一樣呢?就算要等多久都在所不惜。

如果世界能有多一點像劉備這樣的人,遇事不灰心,靠着頑強的毅力,用真誠來打動別人。世界將變的更美好。只有遇到事都像劉備那樣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和謙虛的氣概。這樣每個人纔會有更大的進步,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2

第一縷光射到我眼裏,我便被這一縷光驚醒。外面的大公雞也開始鳴叫,一切都甦醒了。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三國演義》讀起來了。

它講了東漢末年三國的開始和結束。我讀了許多篇目,但讓我歎爲觀止記憶猶新的是《三顧茅廬》這一篇。

劉備屢屢失敗後,遇到司馬徽,他告訴劉備:“你雖已有猛將,但唯獨缺謀士,你如果能得到臥龍,雛鳳其中一人即可得天下。”沒多久,一個叫單福的人前來投靠劉備,他幫助了劉備多次打敗曹操。曹操見其才華便以他母親來要挾單福,單福不得不離開劉備。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諸葛亮在隆中居住,君主可尋他做軍師。”於是劉備便與關羽和張飛一同前往。時間很巧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第三次遇到了,劉備在經過重重考驗後終於請出了諸葛亮。

從此故事中,我讀到了劉備堅持前去的求賢若渴的精神和在請諸葛亮時的誠心。但我又何嘗又這份堅持的信念能?在學校我認真學習;在生活中我報了古箏,跳舞,奧數等等課程,我常常偷懶這不練,那不跳,這些不會算得都去問哥哥,從不好好想想這題我會不會。最終報復來了,跳舞和古箏越來越差,奧數考試也不及格。但我讀過了這一篇目,我懂得了堅持。於是我從新開始學習,這些課程也恢復了原來的成績。

最後,我想再說一遍,無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堅持,如果不堅持,則可能失去成功。忘着窗外的美景,我暗自開始努力,準備迎接今天的勝利。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3

《 三國演義 》中有一篇簡單而又重要的一篇文章,那就是三顧茅廬。

劉備因爲通過徐庶的推薦,前兩次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想請他出山,但就是見不到諸葛亮。但是劉備仍然沒有放棄,通過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訪,冒着雪在門口等諸葛亮醒來,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同意出山與劉備共圖大業,而劉備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

我開頭說簡單,是因爲這是一篇簡短易懂的文章,重要是因爲劉備得到了諸葛亮。我認爲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有智謀的人,諸葛亮的幾條計謀是家喻戶曉的,例如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用劉備自己的話說就是有如魚兒得到了水。也爲以後三分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諸葛亮投靠了劉備,就等於投靠了明主,因爲劉備是個仁德至善,弘毅寬厚,求賢若渴的人。

我十分欽佩劉備,因爲他不顧天氣的惡劣,不聽別人的勸告去請求諸葛亮出山。而且即使前兩次沒有結果,劉備也沒有放棄,最後終於達到了目標。當時張飛和關羽都勸劉備放棄,可是如果當時劉備真的放棄了,沒有諸葛亮的蜀國會這麼順利嗎?這就讓我知道,做什麼事都要有目標,有毅力,不要魯莽,遇到挫折也不要放棄,其實有時能不能成功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泥濘,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4

公元207年,劉備遭曹操追殺,屯兵新野,徐庶向劉備舉薦諸葛亮,並親自相邀,卻被其拒之門外。但劉備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諸葛亮終於同意出山,助其一臂之力。

在人們讚賞劉備求賢若渴的同時,我不免爲諸葛亮備感憂慮,如果不是徐庶的推薦,劉備的拜訪,試問諸葛亮,你能毛遂自薦嗎?你的滿腹韜略何時得以施展?你心甘情願看着自己的國家自生自滅嗎?值得慶幸的是諸葛亮遇到了劉備,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劉備呢?

西方有句諺語: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依此推斷,諸葛亮豈不是弱者?足智多謀,才華橫溢,爲何不敢脫穎而出?難道要空懷滿腹略,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嗎?到那時,將誨之晚矣,只好懷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死去,怨天尤人是無濟於事的,誰讓自己將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供手相讓呢?

當今社會崇尚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每個人前途命運的主宰,可一些人總是受傳觀念的影響,堅守古人的高風亮節,含而不露似乎謙虛得將自己貶低,纔算維護清高。誰料結果弄功成的,事態反而背道而馳,使得他人對自己的真實情況知之甚少甚至產生誤解,豈敢錄用?所以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唯有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那種勇氣,纔不致讓自己有不好意思或過分謙虛中客客氣氣地機會拱手讓人。

人們,不需要再等待劉備,只需打破陳規陋習,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把握時間,主動進取,適時誇獎一下自己吧,讓社會對我們進行選擇。亮出自己的風采。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5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和發明家。他料事如神,才識過人,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我最崇拜的歷史人物之一。這樣一位能人才俊,爲何會對劉備如此忠心耿耿、肝腦塗地呢?這就要講我講最喜歡的一篇文章—《三顧茅廬》了。

諸葛亮在蜀國時留給後主劉禪的信中說過:“臣雖布衣,卻被先帝三顧於茅廬之中,甚是感動,願孝臣子之忠,今日,興復漢室天下”,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們都知曉這個故事。《三顧茅廬》講述了東漢末年,曹操爲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他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行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並稱自己與他相比猶如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於是,劉備先後三次來到隆中,拜訪諸葛亮。最後劉備用自己的謙恭和誠意打動了諸葛亮,終於在第三次相邀中得到了諸葛亮的效忠。

是什麼讓一代人傑的臥龍心甘情願俯首稱臣並三十年忠心耿耿、勵精圖治呢?我想最最重要的是劉備的真誠。真誠即真實誠懇,坦誠相待以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古人說:“以誠學習則無事不克,以誠立業則無業不興”,可見“誠”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品質。

諸葛亮是一個曠世奇才,本可以盡擇天下雄主,又或閒雲野鶴悠然一生。但他卻因爲劉備的“誠”而忠心輔佐,爲了報答這份知遇之恩,與劉備出生入死殫心竭慮,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出一個個至今讓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由此可見,真誠能夠讓我們的身邊充滿朋友,讓我們的力量變得強大。所以我們要學會真誠,真誠待人、真誠處事,在真誠中創造自己的明天。這是我從《三顧茅廬》中品味、收穫的真諦!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6

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三顧茅廬》這篇課文。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有一天,劉備遇到一位賢才,叫徐庶。徐庶對劉備說:“如果諸葛亮是臥龍,鳳雛則是龐統,得到其中一個就可以安定天下了。”劉備忙問:“諸葛亮住在什麼地方呢?”徐庶說:“諸葛亮住在臥龍崗。”說完便走了。

於是劉備叫上關羽、張飛去臥龍崗請諸葛亮。第一次童子說:“先生外出有事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第二次大雪紛飛,劉備叫上兩個兄弟又去臥龍崗請諸葛亮,可是童子又說:“先生看望朋友去了。”第三次,劉備挑了個吉日,又叫關張一起去拜訪諸葛亮。童子對劉備說:“先生這會兒正在睡午覺呢!”

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裏睡着了。劉備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爲開。這次,諸葛亮不僅和劉備見了面,而且對劉備分析了羣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攻城拔寨、三分天下的取勝策略,最後幫助劉備打出了一片江山——蜀國。

通過《三顧茅廬》的故事,我爲劉備的真誠、耐心和毅力深深感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爲人一定要真誠,特別是對人才,更要尊重,不能有半點的怠慢。只有這樣,別人才願意幫助你,支持你。另外,做任何事不能草率,不能急躁,一定要有耐力,有恆心。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7

最近,我在看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裏面的故事內容精彩,情節扣人心絃,人物栩栩如生。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是漢室宗親,他看到天下大亂,就立下雄心壯志,要統一天下,但苦於沒有一個好的軍師給他出謀劃策。他聽說在臥龍岡有一位叫諸葛亮的,才華蓋世,就想請他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劉備帶着關羽、張飛二人,連去了兩次,都沒有見到。第三次去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就在臺階下恭恭敬敬地站着等了兩個多時辰。最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執着所打動,同意出山。這纔有了以後天下三國鼎立的格局。

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劉備的執着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他的這種精神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曾經自己要求學習小提琴,一開始還興致勃勃的,但老師每天只讓媽媽練習最基礎的拉單根弦,對動作要求也特別嚴格,這樣一練就是一個月,媽媽覺得手指疼痛,手臂酸脹,心裏就打了退堂鼓,前後只學了半年,就放棄了。直到現在,媽媽想起這件事情,還追悔莫及呢!

我學習鋼琴,也是小時候訂下的目標,到現在已經快七年了。老師總是給我佈置好聽但很難彈的曲子,在練習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困難,有些音總也彈不對,有好幾次我都想放棄不學了。但是媽媽一直鼓勵我:“對自己訂下的目標應該有執着的追求,不能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你不能走我的老路啊!”而我看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後,更加懂得了對自己的目標執着追求是多麼重要!

遇到困難就放棄,就永遠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在學習中是這樣,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上也同樣是這樣。看準目標,不怕困難,努力向前,最終一定能達到勝利的頂峯!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8

上星期,我讀了《三顧茅廬》這篇文章。劉備兩次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想請他出山,但是諸葛亮就是不見他。後來劉備沒有灰心,他沒有放棄,通過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訪,終於見到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爲以後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看着看着,我被“三顧茅廬”的畫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幫劉備打了勝仗,曹操的謀士設法將徐庶騙走。臨行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於是,劉備打點行李,便與關羽和張飛一起來到了隆中臥龍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時纔回來。聽完,劉畚覺得惆悵不已。幾天後,劉畚又去拜訪時,卻只見到了孔明弟弟諸葛均,劉備無奈,只得怏怏不快離去。轉眼過了新年,劉備打算再次拜訪孔明。此時張飛、關羽勸劉備不要再去浪費時間了,而劉備卻訓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廬,劉備得知孔明雖在,可正在午睡。當孔明醒來,發現三人便急忙召進屋。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說:“天下大亂,百姓苦難深重啊!”孔明被劉備的誠懇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邀請。

通過“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被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深深感動:劉備得到諸葛亮後感覺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說明劉備胸懷大志,尊重人才,善於團結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充分發揮大家的長處,努力提高自己,使整個集體充滿戰鬥力。聯繫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其他同學學習。劉備是一個有志氣、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泥濘,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19

《三國演義》大家都不陌生,它的作者是羅貫中。裏面的一個個小故事都流傳千古:“赤壁之戰”“草船借箭”……其中,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

《三顧茅廬》講述了:劉備三次去諸葛亮的茅廬前,想讓諸葛亮做自己的軍師。前兩次諸葛亮軍不在家,第三次時,諸葛亮終於被劉備所打動,劉備終於成功地得到了諸葛亮這位足智多謀的軍師。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感慨萬千。劉備不厭其煩的去找諸葛亮,並且不讓童子打擾諸葛亮午休,這是多麼高尚、謙虛、禮賢下士的品質呀!這讓我想到了“程門立雪”這個故事。楊時和劉備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去學習。以後在學習中,我也要有謙虛好學,不驕不躁的品質。

我也再一次感受到諸葛亮不謀名利,只求益於百姓的人生觀。諸葛亮雖然足智多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他從不驕傲自滿。當劉備請他做軍師時,他便說:“待成功之日,自當歸隱。”體現了他“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精神。他身上這種不慕名利的精神更值得我去學習。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充分的告訴我:做人要有謙虛好學、不慕名利的品質!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0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的廣爲流傳的一段佳話。是中國禮賢下士的代表範例,表現出劉備劉皇叔的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很瞭解了,故事講的是劉備三次登門誠邀諸葛亮幫助自己成就帝業,三次拜訪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最終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蜀國。這份誠意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覺得遇得明主,所以甘願爲劉備打天下。我們現在對待人才的誠意不也應該跟劉備一樣嗎?就像是近些年來全國各地企業單位招攬人才的決心,有的是高薪,有的是送房,有的還能幫你把愛人的工作和子女教育連帶一起解決。錢不是萬能的,唯有情才能打動對方,瞭解對方家庭情況,順帶把對方後顧之憂都解決了,這不是現代版“三顧茅廬”表現出來的誠意嗎?真誠是打動對方心房的鑰匙,這體現出的不僅僅是尊重和重視,更多是人文關懷,解除後顧之憂的戰士才能在戰場更加投入。

劉備的成功與他對待人才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雖然蜀國最終被滅,但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人跟人之間的真誠和尊重都是最重要的。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1

暑假我讀了《中國上下五千年》,裏面有很多發人深省的歷史事件,也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還有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其中《三顧茅廬》這一篇讓深受啓發,印象深刻。

《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爲了邀請諸葛亮,三次來到諸葛亮住處。第一次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第二次,劉備和關羽、張飛冒着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諸葛亮又不在,劉備只好失望地走了。第三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着。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諸葛亮懇切地表明瞭平定天下,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決心和意願。用真誠打動了諸葛亮,後來在諸葛亮的協助下稱帝了。

通過閱讀《三顧茅廬》的故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劉備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失敗不可怕,只要我們有必勝的信念,持之以恆的努力,就會擊敗所有的艱難險阻。我們還還應該尊重我們身邊老師、同學,家長、朋友,像劉備尊重諸葛亮一樣,向優秀的人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像別人請教認定目標,一步一步地朝着夢想努力,長大後才能成爲對國家有用的人。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2

這篇文章寫了劉備求賢若渴,聽說臥龍莊有一位諸葛先生有大謀略,馬上準備好了禮物想要前去拜訪,不料司馬微前來,劉備招待了司馬微,沒去成臥龍莊,第二次,劉備帶着關羽、張飛和隨從來到莊前,下馬上前輕敲柴門,一個童子迎了出來,童子說:“諸葛先生今日不在家。”他們只好悲傷地回去了;第三次,劉備找了個好日子,又去找諸葛亮,關羽和張飛不高興了,關羽說:“想那諸葛亮徒有虛名,故不敢相見。”張飛說:“今天哥哥不須要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根麻繩抓他來。”劉備一聽,很生產,不要張飛同往,張飛急了,一定要一同前去,劉備禁告他不要失禮,他們半路遇到了諸葛均,就問他諸葛亮在幹什麼,諸葛均回答說諸葛亮在睡覺,於是劉備命衆人等候,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來出門迎接,劉備與諸葛談論天下大事,感嘆諸葛亮才智,請諸葛出來幫助他,諸葛亮見劉備禮賢下士,當即答充。

諸葛亮隱居在荒僻的臥龍崗,心懷天下等待合適的機會報效國家,一番三分天下的見解,令劉備茅塞頓開,三請諸葛成就一段佳話,機會與成功總是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3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小說,使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許許多多的人看過這本著作,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看法。在我看來,《三國演義》是在講述着劉備的故事。講述劉備從一個賣草鞋的到君王的故事,其中《三顧茅廬》是講述劉備不怕困難堅持不懈。

當時任劉備軍師徐庶,因受曹操威脅無奈的離開了劉備,臨走是向劉備推薦諸葛孔明做劉備的軍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讀兵法。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劉備告別了徐庶,劉備同關羽,張飛二人,前往隆中請孔明出山輔佐他完成大業。可第一次孔明出山與朋友遊玩去了。過了些日子,有消息說孔明先生已經回到家中,當時風雪交加,劉備不顧關張二人的反對,來到了隆中,可是隻見到了諸葛勻(孔明之弟)。又過了些日子,他們來到隆中,可孔明在午休,劉備在外頭等了一個時辰才見到了孔明,孔明出山相助。他請來諸葛亮,孔明輔佐他擊退了曹軍,開創了“蜀漢”。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敬佩。他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爲了達到目的他會想盡各種辦法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劉備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4

最近,閱讀了《三顧茅廬》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很深。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華、學識,就去隆中請諸葛亮輔佐他的故事。第一次去請,諸葛亮出去了,第二次又去請,他又外出閒遊去了,第三次再去,諸葛亮在家,終於相見。諸葛亮看劉備誠心求賢,就答應輔佐他成就大業。

在我眼裏,劉備是很謙虛大度,有毅力和恆心的人。他很珍惜、尊重人才,爲此,不辭勞苦,“三顧茅廬”,最終求得了經世之才,爲建立蜀國奠定了基礎。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四年級之前,我的字寫得非常難看。雖然看起來是整齊的,但寫的是歪的,瘦長瘦長的,而且沒有筆鋒。直到四年級,跟書法老師練了一次,很好看,當時我都很驚訝,心想:這是我寫的字嗎?這時,我才下定決心,要好好練字。開始,是練字打卡,現在我每天練一首古詩,寫的字與以前比起來,感覺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通過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認識到: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麼艱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最終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5

讀了《三顧茅廬》,在讚歎劉備思賢若渴精神的同時,我又不免爲諸葛亮擔心。值得慶幸的是,劉備第三次來拜訪了,如果,劉備不來,那諸葛亮這個人才不就埋沒了嗎?

諸葛亮是幸運的,他終於等到了劉備,使他的才華得以發揮,成爲一代名人,沒有被埋沒在草廬中。但是世界上又有幾個劉備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諸葛亮這樣幸運呢?假如劉備真沒有來,諸葛亮又會怎麼辦?恐怕只能過平凡的一生。如此看來,這種等待是多麼渺茫,有時多麼危險啊!這種等待的做法是不對的。

今天是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習慣不說,即使渴望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又不敢脫穎而出,結果都是使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應有的發揮,而社會則失去了一些人才。記得我們五年級學過一篇文章,叫《毛遂自薦》,如果毛遂不自薦,那他的才能幾時才能被大家認同呢?我們不能等待。

當時,昏窘當道,諸葛亮在等聖賢之窘,這種等待是可以理解的。而今天則不同了,今天我們生長在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在一個用人之秋,爲什麼還要等待呢?讓我們主動出擊,去展現自己的才能,讓我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吧!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6

我最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有許許多多精彩的小故事,比如《草船借箭》《桃園結義》《空城計》《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顧茅廬》。

這個故事講的是劉備、關羽和張飛去請諸葛亮當軍師的經過。第一次,三人在深冬裏去邀請諸葛亮,可是諸葛亮不在家,只好掃興回去。第二次再拜訪,張飛提議讓武士去,不用親自去,但劉備拒絕了。去到諸葛亮家中,諸葛亮還是不在家。第三次終於見到了諸葛亮,他被劉備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於是答應成爲劉備的軍師。

劉備的堅持是我最敬佩的,即使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他也還是要堅持再去拜訪。而且劉備非常尊重諸葛亮,他不讓武士邀請,認爲這樣沒有誠意。即使在寒冬臘月,他也心甘情願在茅廬門外等候。

劉備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在生活中所沒有的。我看到別的小朋友在騎自行車,我也想騎。於是我向爸爸媽媽求了好久,他們才同意給我買。但因爲我才學了一會兒就放棄了,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不會騎自行車。

《三顧茅廬》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人應堅持不懈、積極向上。我以後做事絕對不能輕易放棄,要像劉備一樣不怕困難、堅持到底。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7

《三顧茅廬》是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章節,主要講述了劉備與張飛和關羽三人,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其中我最爲欣賞的一個人物是劉備,因爲他禮賢下士,非常自謙,對人都是真心相待。正是因爲劉備在諸葛亮門前苦苦等待,所以諸葛亮才被劉備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真心打動了。我們要學習劉備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其實我們現實中也有很多像劉備這樣的人。像外國的著名科學家愛迪生,在他發明燈泡的那段時間裏,他不知道失敗了多少次。他一直在堅持做實驗,決不放棄,終於在最後迎來了成功的喜悅。像中國古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之所以他能變成衆所皆知的書法家,和他的堅持和努力是脫不開關係的。他爲了練出一手好字,甚至一池的水都被他染黑了,變成了我們口中的墨池。

雖然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人人都會說,可還是有一些人將它作爲耳旁風。他們總是嘴上說着我要努力,我要堅持,可真正做的時候,他們卻事情做到一半,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了。最近我們正在寫21天的讀書打卡,相信,我們如果每天都寫一點,每天都多積累一點,這樣堅持下去,我們的作文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總有一天,我們必將迎來成功,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8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其間,記載了許多廣爲流傳的故事,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氣周瑜、空城計……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三顧茅廬"了。

"三顧茅廬"主要講了徐庶爲了探望老母,臨走前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先生。司馬微再次推薦諸葛亮後,劉、關、張三兄弟三次拜訪諸葛亮,終於將諸葛亮請出山,重扶漢室的故事。

故事中,關羽說:"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張飛說:"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爲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從這二人話中,可以看出關、張二人不懂尊重人才、禮賢下士。相反,劉備反對這種心態。他叱責關、張二人,用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的故事教誨他們要對人才求賢若渴。

在劉玄德三次誠心誠意的拜見下,終於見到了孔明,並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爲重扶漢室打下了堅固的根基。

我一直在想,當初劉備如果聽了關、張的建議,放棄了諸葛亮,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還會這樣發展嗎?劉備還會成爲西蜀皇帝嗎?還會有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格局嗎?

凡成大事者,不一定要精通天文地理,不一定要滿腹經綸,也不一定要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一定要善用人才,要讓人才"烏鵲南飛,繞樹三匝,有枝可依"。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29

《三國演義》這本古典名著是元未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作。讀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令我記憶猶新,受益匪淺。

這本書中講述的東漢末年,以劉備,曹操,孫權爲首的蜀,魏,吳三方勢力爭霸天下的歷史事件。書中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描寫栩栩如生。“空城記”、“草船借箭”、“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等,這些精彩的章節令我百看不厭。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顧茅廬”。

劉備被曹操打敗後,因爲缺少一個好軍師而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於是便帶上張飛、關羽三次到南陽郡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故事中劉備第一次去時,諸葛亮出門了;第二次冒着大雪去時諸葛亮又外出閒遊了;第三次再去請諸葛亮的時候,劉備首先是擇個吉日、齋戒、沐浴更衣,走到臥龍崗時下馬步行到諸葛亮的家門前,小門童說:“先生正在午睡。”於是他便站在諸葛亮家門前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直到諸葛亮醒來……

故事中,我學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以前生活中的我,遇到難題就逃避,媽媽買的奧數練習題難度有點大,我不愛開動腦筋又不願意請教老師和家長,練習題一週都沒做幾道;學鋼琴時也怕手指累,怕久坐,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數學思維沒有提升,鋼琴也學得不好。但讀過這個故事之後,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要堅持,不要逃避,遇到問題要虛心請教。於是我重新端正了學習的態度,至今,我越來越喜歡做奧數題了,鋼琴也越練越好了。

最後,我要告訴大家:想要成功,必須堅持不懈!遇到問題多請教,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絆倒。讀三國,品人生,明事理!

三顧茅廬讀後感500字 篇30

我讀了《三顧茅廬》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故事是這樣的,曹操佔領了北方,劉備求賢若渴,不知怎麼辦,想到了諸葛亮,他說他很有才能,隱居南陽,就帶着關羽和張飛三人一起去拜訪,想讓他來成就大業。

第一次去請諸葛亮,可是他並不在家,劉備只好帶着他們兩人失望地離開了。第二次,劉備、關羽、張飛又冒着大雪來到了隆中,想和他來成就大業,沒想到,諸葛亮又外出閒遊去了。第二次又沒有請到,劉備只好留下自己寫的一份信,表示對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誠意。轉眼間一年過去了,劉備三人又去看一看他。過了一會兒,他們三人到了草廬,諸葛亮正在睡覺,關羽說:“咱們去兩趟都落空了,這次又在睡覺,我用繩子把他捆起來”。劉備阻止說:“不行,諸葛亮是位大賢人。”張飛說:“諸葛亮不就是個種地的,算什麼大賢人。”劉備接着說:“小聲點,別把他給吵醒了。”直到諸葛亮起來,他們纔開始談話。劉備把該說的話都說了,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了,就和劉備分析了形勢和力量對比的關係,爲劉備提出了一個好辦法:首先奪取荊州益州作爲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兵分兩路進攻曹操,成就大業,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通過閱讀《三顧茅廬》的故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劉備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精神。每當我們認定了目標以後,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持再堅持,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我們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就像劉備一樣,謙虛謹慎,尊重他人,我們是學生,就更應該尊重老師、家長,向優秀的同學學習,認真刻苦地學習,遇到了學習中的困難,多請教他人,長大後才能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