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精選11篇)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母親》是一部反映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俄國無產階級鬥爭的全景式的作品。作品展現了俄國工人運動的整個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工人小組的成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吧!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精選11篇)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1

讀完高爾基的《母親》,按理說寫出的讀後感應該是關於讚美母親的,可我卻不想寫那些,當然,母愛是值得永久歌頌的,知識在沒有領會其真諦,沒有觸機靈魂的情況下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膚淺的,和那些無病呻吟的文章一樣令人提不起興趣。

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

母親——作爲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人,一躍而爲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爲推翻沙皇統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母親身上,所發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後,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爲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裏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

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造奇蹟,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一座信任的橋樑。在現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於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爲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爲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2

《母親》是一部講述俄國受迫害的工人爲解放抗爭,與資產階級作鬥爭的故事。從主人公的覺悟中我們也能看到高兒基的獨特的浪漫主義與對自由的追求。

巴維爾是一位普通工人,他的父親在資產階級的迫害下去世。後來他被無產階級的思想影響,爲低層人民感到不平,走上抗爭的道路,積極的他決定領導工人們做鬥爭。可巴維爾沒有太大的影響到羣衆,於是他失敗後便入獄了。在獄中,巴維爾得到了許多經驗,出獄後便決定將身心毫無保留的奉獻給革命事業,他的母親也決定支持他。巴維爾的大徹大悟使他備受工人們的愛戴,再次投入抗爭中,再次被捕的巴維爾在法庭滔滔不絕,此時的他已明白了真理,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巴維爾入獄,接着他的母親繼承他的事業,四處發佈傳單,被捕的她堅定的告訴反動派:“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

書中的主人公雖然抗爭失敗,但是他並不認爲抗爭會結束,因爲他始終堅信着有更多的人傳承他的思想,終有一天勞動人民能徹底解放。從他面對無數武裝警察大無畏的精神可見他內心的高度覺悟和崇高精神,他是一個具有不朽靈魂的崇高的戰士。另一個重要的主人公則是巴爾維的母親,雖說是受兒子的影響,但是作爲一名普通的窮苦婦女,冒着生命危險發傳單,說明她相信着兒子,相信真理,這不僅體現出她作爲革命者的偉大,又體現出作爲母親的偉大。

高爾基把真實的社會情景融入到小說中,其實只是想告訴人們真理的重要和敢於抗爭的精神,就像“母親”所說的話一樣。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3

母親,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字眼一直影響了我15年。對於每個人來說,它的意義都是不同的。我想,這個詞也是給了大作家高爾基同樣的感受所以纔有了鉅作《母親》的誕生吧!記得曾今有人說過:"世界上最美的聲音,那便母親的呼喚。"而高爾基也曾說過: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人世間大概沒有哪種音調像"媽媽"一樣,能夠爲世界共同發出,直抵心靈深處,也沒有哪個詞語可以像"母親"一樣,讓人們輕鬆觸摸到它的實質和內涵,人類雖然有千言萬語。然而,我們只把兒時從母親那兒獲得"咿呀"所學稱爲自己的母語。

作品一開始就描寫陰森森的工廠,人們在油嗅的空氣中生活,猶如在黑夜裏一樣,通過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生動的描繪了母親這個形象。她嫁了一個工人,沒有自由,常挨丈夫的打罵,和受統治者的壓迫、剝削,成爲逆來順受,毫無怨言,照樣溫和,善良、勤勞、關心人們的。丈夫死後,她在傷心中覺醒,一面支持兒子追求知識,投身革命,幫助發傳單,最後她自己也參加革命,爲兒子先進的思想、堅強不屈的性格而驕傲,反映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對自由的追求。在被捕時,她莊嚴地宣稱:"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這刺透人心的話語無時都不令我爲之震撼。

在我們看來,母親平時也許沒有這麼的堅強,但我相信每一個母親只要是爲了兒女,她們都將會堅強不屈,力量也將會變得無比的強大。我想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定律"。古語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就是她孕育生命,創造生活,滋養天下,創造未來。她就是這個世界的愛的延續。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4

《母親》是高爾基的代表作之一。高爾基是蘇聯文學的創始人,社會主義現實文學的奠基人。人生的苦難、生活的心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繁重的勞作之餘,勤奮自學不息。高爾基就文學創作的不凡成就而言,堪稱蘇聯文壇的一代宗師。《母親》,在俄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部劃時代的鉅著。

母親是每個人都知曉的,她們對於自己的孩子的無私的愛永遠是我們歌頌的主題,然而高爾基的《母親》卻有幾處偉大的光環。

母親的兒子是工人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兒子還有些夥伴,是和他走在相同道路上的同志。母親雖然開始沒有理解兒子的`舉動,但她卻在背後支持兒子,無論兒子選擇了怎樣的道路,她都在默默地爲兒子祝福,希望他平安健康。

母親也是俄國時期的億萬受壓迫勞苦大衆的典型代表。她受到殘暴丈夫的暴打,每次只能默默地承受,卻不知是爲了什麼,心靈麻木不仁,不知道反抗,只因現實社會的冷漠無情與利益至上的拜金潮流,在當時的社會,人們都只是資本家手中的傀儡、勞作的機器,一天到晚只是重複着昨日的動作,就連表情都是麻木的。母親就是這可惡時代壓迫下的一員。

母親也是同志們中支持兒子進行階級鬥爭的第一人。在與兒子巴維爾志同道合的一些人當中,只有巴維爾的母親是支持兒子領導工人運動的,也許母親有過害怕與彷徨,但她卻毫不猶豫地選擇相信兒子,也相信兒子所選的道路,這就是母親的特別的偉大。

母親最終也成爲了兒子隊伍中的一員,兒子被捕了,母親傷心過後,更是義無反顧地接替了兒子的任務,走到廣大勞苦大衆中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教育、感化他們,母親也在爲人民自己的事業在不懈的努力着。

試問,天下有這樣多的偉大的母親,我們的戰爭怎能不勝利呢?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5

稿爾基創作的《母親》大概載十九世紀末而是世紀初,俄國工人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出現轉折,全國各地不斷掀起罷工和遊行市委的羣衆鬥爭浪潮.這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高爾基於1906年創作了長篇小說《母親》.

《母親》通過青年工人巴維爾和補情尼洛夫娜成長爲自覺的革命者形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俄國工人羣衆從自發鬥爭向自覺鬥爭的這一主題.小說在結構上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寫以巴維爾爲中心的工人小組的活動,其高潮是"五一"節遊行第二部分描寫了工人小組成員被抓後革命事業的繼續發展和羣衆的深入發動,其高潮是巴維爾在法庭的演說.

母愛,這是多麼偉大而神聖的情感,母愛的真誠、母愛的無私、母愛的永恆,是人類和諧、美好、溫馨的情感取之不盡的源泉.然而,當社會制度顯示出的現象時,母愛無法爲兒子帶來自由和幸福,兒子也無法報答母愛,反而爲母親增添新的痛苦.在《母親》當中,我們正是看到悲劇的一幕.當罪惡的社會使人性受到壓仰、摧殘和扭曲的時候,母愛這最動人的情感,回吶喊出最悲慘的顫音.當工廠和農村不斷做上反抗道路的人越來越多,在他們當中,有一位母親.母親不是先驅,不是核心,甚至不是工人,但是母親是最深的底層,是最有地的繩帶,母親的命運、母親的感受、母親的情懷、母親的覺醒……高爾基可能爲此選擇了母親.母親的覺醒是緩慢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她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幹什麼.但是,母親的感受真切而

自然,她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她看到兒子在位工人謀利益,發覺兒子鬥鬧中新的思想是他變的無私、永敢、堅強,母親因此感到欣慰.反過來,巴維爾和他的戰友們,深愛這位慈祥善良的母親,他們從母親那裏得到的不僅僅是支持,更多的是親情和母愛.

在高爾基的筆下母親是一個那樣理解她的兒子,她是一個好母親.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6

《母親》是高爾基的名篇之一。小說通過青年工人巴維爾和母親尼洛夫娜在革命浪潮的激盪下成長爲自覺的革命戰士的過程,塑造出豐滿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從一個方面真實而具體的反映了俄國第一次革命時期的歷史進程。

《母親》確切而言是長篇文學,由於時間倉促,我只是讀了個大概,其中令我印象最爲深刻的三句話是:巴維爾第一次向母親說出自己的想法時,說:“我要知道真理”;小說的最後一幕,母親在人羣中呼喊着散發傳單,向人們演說。憲兵撲上去毒打母親,不去的母親高喊:“復活的靈魂,是殺不死的!”“血是淹沒不了理性的!”

巴維爾是工人區中鉗工米哈伊爾·弗拉索夫的兒子,在他父親由於長期酗酒過世之後,經過痛苦彷徨的選擇,決定追求真理,喚醒人民,捍衛工人羣衆的利益。母親尼洛夫娜起先擔憂兒子,慢慢的,她開始喜歡並欽佩這些年輕的革命工作者,因爲她在他們身上找不到工人區長期以來存在的酗酒、粗俗、暴躁,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參加了革命工作,成長爲一名革命人。隨着革命事業的不斷壯大,沙皇反動派開始迫害這些革命工作者。在愈演愈烈的革命鬥爭中,工人運動愈來愈得到了羣衆的支持,母親的覺悟也越來越高,成爲一名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

《母親》以第三者的角度寫作,客觀、具體地反映了一名母親的成長經歷,使人熱血沸騰,令人強烈的感覺到革命工作者們的勇敢不屈、正義凜然,由衷地讚歎他們對理想的堅持,欽佩他們對偉大事業的奉獻精神。特別是在對母親的這個人物整個思想脈絡的把握上,由膽小怕事、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熱愛生活、追求真理、傳播真理的革命先驅,這些改變令人油然生出敬佩之情。

《母親》在尼洛夫娜這個人物塑造上側重於心理描寫和暗示,人生而爲人,母親是第一位的,所以使得母親尼洛夫娜對讀者的感染力很深,貼近讀者,感動、欽佩恐怕是每一名讀者在讀《母親》的過程中必然包含的心情吧。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7

是定不下心看這本書,以致於用了三個多星期斷斷續續的聽這本書,剛纔聽着母親被憲兵抓住的情節,聽着正起勁,來了一句‘全書完’戛然而止。

就這樣:在某個小鎮,被壓榨的工人活得千篇一律,某個嗜酒的工人,活得壓抑潦倒,他還經常打罵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兒子巴維爾成年後不久,他就die掉了,巴維爾並不是和他父親一個樣,甚至會悄悄的做一些事,母親有點擔心的和兒子巴維爾談心,得知了兒子巴維爾正在學習關於世界工人權益的新思想,也在思辨他們這個小鎮的工人狀況,母親很惶恐但又覺得這是對的,漸漸地,會有同志來到家中一起探討,巴維爾有思想發表言論鍼砭時弊,母親覺得他們探討是迷人的,而且他們大多數都很親切,她也從旁聽中明白了爲什麼現在的工人會處於一種狀態,一種被壓榨的狀態,工人們乃至自己從前的悲慘經歷的是什麼造成的,他們需要做什麼才能改變,同舟共濟,同志們把他們所理解的能代表工人的事及感悟印發學說報來喚醒更多的工人們認清現狀。但改革的路並不平坦也並不是盡善盡美,許多的同志被抓進了牢裏,爲了更好的革命有同志放棄了愛情,巴維爾在第幾次的逮捕中也被抓進了牢。

母親看着他們工作,她認爲新思想是對的,直至巴維爾被捕後她急迫地想做點益事,她開始參與了發放報紙的工作並一直參與之後的遊行,轉移至鎮上發放報紙講解工人新思想,她會惶恐不安,但大多情況下她都是滿懷激情工作,扮做修女、農婦躲過暗哨,和芭莎到農莊發表和接受了想法,工作,她是在爲改革而工作,奔走,她疲倦而不厭煩,怎麼安慰這位母親呢,兒子巴維爾最後被判處了流放,同志們會試圖在流放時解救巴維爾,丹尼爾擁抱母親告別,‘我好像喜歡你,多想一直在您懷裏’,之後的幾天他被捕了,母親,也在這一次發報中,看見了憲兵,周圍的青年圍成一堆掩護着母親,母親。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8

“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偉大的。但是,在我看來,母親也是很“傻”的。做母親的,爲了自己的的孩子,她們不知道什麼叫恐懼,什麼叫生命危險,什麼叫可怕;有些母親爲了自己的孩子,犯案連連卻仍不後悔,有些母親爲了自己的孩子,跋山涉水,不知千里迢迢,爲了什麼?爲的就是來看孩子一眼,問一聲“你好嗎?”僅此而已,就這樣,她們就知足了。

寒假裏,我在書海中盡情地遨遊着,閱讀完《母親》這本書我沉默了。雖然表面上講述了,小說主人公的母親原來是一個普通的婦女,但在她從事革命的工作的兒子影響下,成爲了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但是,我卻感受到了母親的偉大之情。

有一首歌叫《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剛開始學的時候,我不以爲然:“誰說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我媽媽就不一樣,她總是對我挑刺:電視,不能碰;作業,只要有一點不符合要求,重做;早上上學已經快來不及了,被子呢,自己疊。整個兒“雞蛋裏挑骨頭”嘛。可是,當我生病的時候,才知道了媽媽對我那深深的愛。

記得那一次晚上,媽媽在開夜班,我睡在小牀上,只感覺身上像火一般燃燒着,隱隱約約感到有一隻冰涼冰涼的手觸着我滾燙滾燙的身子,我睜開眼睛迷迷糊糊一看,原來是媽媽呀,只見媽媽兩隻眼睛中透着晶瑩的淚珠,眉頭皺得像打不開的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把我吵醒了,是媽媽,她正準備去上班,但是,她一夜未眠哪!看着媽媽遠去的身影,我熱淚盈眶。

當你想要責罵自個兒的媽媽時,你千萬千萬要想一想媽媽對你的付出:當你生病時,媽媽爲你流下了眼淚;當你委屈時,媽媽用親切的口吻來安慰你;當你遇到難題時,媽媽就是“救命稻草”你可以把一切一切的疑惑全都拋開……這種種都是媽媽爲你的付出,對你的期望與那份深深的愛。

媽媽,我想對你說:“我愛你,媽媽,謝謝你。”說上一千遍、一萬遍都不爲過。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9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親的兒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們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農民宣傳革命知識,剖析他們受苦受累而沒有得到回報的原因,他們不懼資產階級及其他們的走狗們,把坐牢當作工作之餘的休息,出獄後依舊投身革命事業。這是多麼讓人敬重!這不僅讓我想到了我國所經歷的艱苦歲月,同樣的故事也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發生過,那些革命的烈士,將長眠在共和國的懷抱之中。

這裏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時期,信仰高於一切,有着執着信仰的人會爲它而拋棄生命。那些捨生取義的事蹟一直被人們穿唱,慢慢的好像已經成爲了傳說,我曾經懷疑,所謂亂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現代社會,還會不會又爲了信仰而獻身的人,還有沒有那份勇氣,坦然地面對死亡,正氣浩然。在那時,信仰是人們前進的動力,這不僅讓我思索,偉人爲了信仰而不斷奮鬥終究成爲了偉人,而在當代,如何確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時候想當五星女上將,現在想來卻也可笑,一沒有軍事才能,二沒有軍事膽識,三沒有軍事機遇,談何成爲女將軍?小時候想當女將軍想必那是戰爭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面的將軍罷了。

說實話,從那時起就有點迷茫,在各方面的呼籲下努力學習,卻終究沒有確定一個明確的理想,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完成當前的任務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總是安慰自己,總之以後能報效祖國,名垂青史就是了,這就算我籠統的人生理想吧!

在前面我提到,由於害怕寫得太庸俗,所以不打算寫母愛的內容,可是當我寫到這兒才發現,這本書中未提一個“愛”字,卻無處不洋溢着母親對帕沙卡的愛。從母親對帕沙卡反常舉動的擔心,到得知他從事失業後的提心吊膽;對兒子的支持,到以兒子爲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業,一個母親年邁而執着的愛心,又對兒子的愛上升到了對全世界爲真理而奮鬥的無產革命者的愛,這是歷史的跨越。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10

這段時間裏,我閱讀了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的《母親》。讀完之後,我感受到了蘇聯黑暗前自由的黎明,也感受到了那位母親和巴斯爾的偉大。

這本書創作於蘇聯無產階級成立之前,當時社會環境正是一片混亂。而《母親》這本書以此爲背景,講述了以巴斯爾等爲首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爲了傳授真理而奮戰到底,巴斯爾母親從關照、支持,最後自己也加入“戰鬥”的事情。看到這本書的最後,我熱淚盈眶。

我認爲,這本書中最感人的是巴斯爾的母親。她的前半生是多麼的不幸啊:每天受丈夫毒打,卻不敢反抗。丈夫因喝多了酒而死亡去世,只剩下他和兒子巴斯爾;他的後半生是多麼偉大,全力支持兒子工作,儘管知道有危險,但她仍支持兒子和兒子的同伴。兒子被捕,儘管她愁緒萬千,但仍微笑着面對。自已背上兒子的重任,將熱血灑滿現場!這位母親不僅是巴斯爾一個人的靠山,更是千千萬萬“戰士”們共同的母親!這位母親敢於創新,心胸寬廣,她是世上最偉大的母親!她更是千千萬萬母親的縮影,也是千萬母親標杆!

巴斯爾和他的同伴們也是偉大的。他們不甘王公貴族壓榨剝削,不願看到那麼多百姓明明很勤勞,卻一無所獲。他們學習真理,他們傳授真理,他們不怕犧牲,因爲他們明白"鮮血淹沒不了真理!"正是有了像他們這樣的少年,才擁有了現在的俄羅斯!他們不怕困難,逆流而上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現在這太平盛世,正如那些革命者所希望的,如今這盛世是革命家們創造的!可是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在他們身後,在他們家裏,在他們心上,永遠都有一個心甘情願奉獻自己爲孩子做靠山,做後盾的母親!

高爾基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11

《母親》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作品,這部作品是1906年在美國寫成的。它標誌着作家思想和藝術上的成熟,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開闢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

這部小說一共有三組人物。第1組是革命者,包括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識分子;第2組是工農羣衆,其中最重要的是母親和農民雷賓的形象;第3組是敵人,這裏有廠主、沙皇憲兵、法庭庭長,檢察官等。在這3組人物中,高爾基突出了巴維爾和母親這兩位主要英雄人物。

小說的主人公尼洛夫那是工人巴維爾的母親,一個逆來受順,懦弱的婦女。丈夫生前,在一家工廠上班,由於他和工廠的上司關係不好,所以收入微薄,他還經常打自己的妻子,終於有一天他得了病,後來因爲醫治無效就死了;丈夫死後,原來要過安穩日子的她,卻得知自己的兒子成爲了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她不能理解兒子的做法,她幾次反對,幾次勸阻,都是徒勞無功,她覺得那些年輕人簡直就是不可理喻。但是,當她看到兒子與那些年輕人義無反顧的追求革命,追求民主自由時,她不由自主的被鼓舞,被感動,被真理所打動,最終也加入到這場偉大的而又神聖的革命戰鬥中。

儘管革命充滿了危險,但她也無所畏懼。他們一起參加罷工,她爲革命者提供活動場所。一開始這位母親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革命,後來慢慢的她開始理解了革命,並稱爲了革命的堅定支持者。

這本《母親》把母親對兒子的愛昇華到了對全世界爲真理奮鬥的無產階級的愛,革命者之間的友愛感動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