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通用7篇)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導語:沒有殼的蝸牛,如何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成長?《沒有殼的蝸牛》是暑假推薦的勵志書籍,希望大家都能從中悟到生活的道理。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通用7篇)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 1

想象是美好的,也是殘忍的,很多的如果真怕就變成了現實。那天,我突然想 如果蝸牛沒有了殼,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如果蝸牛沒有了殼,它一定可以長出健壯的腳,生出有力的翅膀,它的視覺,觸覺,聽覺,嗅覺,也會變的敏捷機靈,擁有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如果蝸牛沒有了殼,它的肌膚也許能和甲蟲一樣堅固,不畏懼一切坎坷磨難,也不害怕風霜雨雪,更不會逃避任何的搏擊與碰撞。

如果蝸牛沒有了殼,它一定能脫離潮溼陰暗的生存環境,擺脫依賴與懦弱,不在無奈的`生存。

但是這一切都是假設,它終究還是生存在那一個殼中,揹負着沉重的包袱,沒有藍天沒有陽光,沒有一切生機。不知是那殼毀了它還是保護了它。

看到蝸牛我想起了自己,我上輩子也許就是蝸牛,所以我纔有它的性格甚至它的人生……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 2

有一本書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沒有殼的蝸牛》。

每個人都像一隻蝸牛,殼裏裝的是滿滿的責任,於是每邁出一步,都讓我們氣喘吁吁

這討厭的殼!

我們何嘗不想拿掉這殼,輕盈地飛翔舞蹈;我們何嘗不想忘卻這份責任,在如蔭的綠草上奔跑跳越;我們何嘗不想拋掉這份重壓,自在地在生命賽場上輕裝搏擊。可是,我們可以嗎?

卸下這個殼,我們面前的生活道路一定會更加開闊平坦嗎?不,我相信一定不會。我們的責任環環相扣,將每一個人緊緊地維繫在一起。我們在重壓之下邁出的每一步或許艱難萬分,卻切實地給我們身邊的人送去最真切的幫助。如果我們真的卸下這殼,或許在那短暫的一瞬,我們可以在蔚藍的天空中飛舞,也可以在青山綠水間自由奔跑,可我們,卻無法再書寫自己的人生之書,我們也會如一隻斷線的風箏,不知不覺間只剩下自己。垂暮蒼老之際,翻開那一本人生之書,空白,空白,我們就這樣渾渾噩噩地走完了一生!悔恨淚水爬上蒼老的臉頰,可是後悔早已來不及。

是的,這份責任,這沉重的殼,是我們人生的意義,也是維繫所有人的紐帶。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國家首腦卸下他的殼,去過風一般飄搖的日子,那我們呢,國家就會陷入驚恐之中。如果我們的父母厭倦了終日勞累的生活,棄我們而去,失掉的親情就這樣消散。自私地卸下自己的殼,就會讓他人的責任更沉重。

多少人曾想放棄自己的殼。你會,我會,偉人也會。屈原,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也曾在離開朝廷,悠閒自在,乘奔御風的日子裏想卸下自己的殼。是啊,湘水潺潺,暖風習習,鶯歌娓婉,離開朝庭裏沉重的責任,這樣的生活何嘗不讓他留戀!可澤畔行吟,夕陽古道,干戈交響總是迴盪在他的耳邊,歸去歸去,責任的催促讓他拋卻一切美好,再次抓起爲楚國面奮鬥的利刃。

卸下殼的美好讓每個人嚮往,可正如卸掉殼的蝸牛就不再是蝸牛一樣,拋卻責任的我們也會是個失掉靈魂的人。

我們都像蝸牛一般,揹着沉重的殼去追逐陽光,雖然辛苦,卻有美滿的欣悅。樂於揹負的沉重

在這大千世界,我們雖然渺小,但都有着自己特定的位置,都揹負着屬於自己的責任,就像蝸牛背上的殼,雖然沉重,但那是它的家,那是它作爲蝸牛的標誌,沒有了這個殼,它也就不再是它自己。

誠然,我們應該有夢想,有追求,要像莊子那樣讓心靈飛翔,不該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羈絆。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爲遠大的目標義無反顧地努力、付出。但要飛翔就意味着放棄肩上的責任?沒有了飛翔的定點,我們又將何去何從?

我一直認爲蝸牛的殼是它的家,而家不應該是追逐夢想的羈絆。相反,它是累了時可以休息的港灣,痛了時可以療傷的良藥。一個人,無論他有多麼堅強的意志,但他畢竟還是血肉之軀,在追逐夢想之時,他會疲憊,會受傷,會流血,在那時,“殼”就不是負擔,而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現實社會有很多這樣的現象:孩子大了,出去工作,每天都很忙很忙,忙到連回家看父母的時間都沒有。年邁的父母日盼夜盼,掰着手指頭數日子:“五一”了,中秋了,國慶了,春節了,孩子怎麼還沒回來?打電話吧,孩子在電話裏這樣說:“媽,我在忙,有空我會回去的。”作爲父母,不想讓自己成爲孩子的負擔,便默默承受着孤獨。

父母年紀大了,腿腳不便了,需要照顧了,有的子女就開始有怨言:工作都已經這麼忙了,回來還不能好好休息。於是就像蝸牛想擺脫殼那樣,逃避自己應該擔負的`作爲子女的責任。

其實,他們錯了。照顧家庭與追逐夢想並不矛盾。多回家看看父母,不是花掉了無謂的時間,而是給自己一點放鬆的時間。在父母面前,無需掩飾,可以與他們談談工作上的喜怒哀樂。而父母,永遠是最支持你的人,他們的支持,會增加你前行的動力。照顧父母,就更能拉近親人之間的距離了。給父母多一些照顧,看到他們臉上欣慰的笑容,作爲孩子的我們,心裏會更加踏實,前行的路也會走得更堅定。否則,我們那麼努力地工作,追逐夢想又有多大的意義?只是爲了讓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悅?那總不如與家人一起分享成功來得快樂吧。

蝸牛的殼,是的,很沉重,但是它樂於揹負,因爲這份沉重可以讓它安心、踏實,使它走再遠的路也不怕。我們也應該樂於揹負身上的責任,雖然沉重,但那並不是舒服我們飛翔的枷鎖,而是一份鼓勵,一份祝福,一種可以讓我們堅定不移地前行的動力。

所以,不要丟掉背上的“殼”,不要丟掉身上的責任,因爲那份沉重之中的美好足以讓我們樂於揹負。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 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是翻打在柔和日光下的大海,還是飄蕩在陽春三月的風箏?

幕然回首,呵,我的童年……

“姐姐,你看這裏風景多好呀!真可謂是‘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呀!”

“就是就是!我們在去那邊看看!”

“等一等!”發現“新大陸”的我停了下來,“那個是什麼?”在我和妹妹的目光停留處,一隻看起來軟綿綿的爬行動物在向前慢慢蠕動着。

“這個東西看起來好好玩喲!”調皮的妹妹三步兩步跑過去,輕輕地撫摸了一下這個小生物,不禁“感嘆”道,“摸起來很柔軟、舒服的喲!”

“我怎麼覺得這種動物看起來這麼眼熟呢?”我不解地撓着腦袋,努力地回想着,“啊,這不是蝸牛嗎?它的.‘家’呢?”

“那我們快去給它找家吧!”那時的我還什麼都不懂,看見那滿地的沒殼的蝸牛,心裏又緊張又着急,心疼得直想掉眼淚。於是,我和妹妹手拉着手,在樹林裏漫無邊際地尋找着蝸牛殼,直到夜幕降臨。呵呵,把耳朵側過來,我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我和妹妹爲了找什麼“蝸牛殼”,還在山上迷了路呢!最後,我走穿右走,終於回到了賓館,但是卻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媽媽,蝸牛的殼會掉嗎?”一進門我就迫不及待地追着媽媽問,“今天,我和妹妹看到沒殼的蝸牛了!”“沒錯!”妹妹也跟着附和道。“兩個小傻瓜。”媽媽慈愛地摸着我和妹妹的頭,笑盈盈地說:“那並不是沒有殼的蝸牛,它叫鼻涕蟲,不過和蝸牛樣子像得彷彿是‘一家人’!”“真的?”妹妹的眼中閃過一絲不可置信,呼閃着小眼睛又問了一變。“不是真(蒸)的還是煮的?”媽媽不厭其煩地又講了一遍,還拿出書讓我們自己看。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 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名爲《沒有殼的蝸牛》的好書。該書講述了小學生成皓的書包不見了,面對大家一次又一次的追問,他編了許多想象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解釋自己丟書包原因的故事。書中的劇情如同讓我跌入愛麗絲夢遊仙境一般,一會兒變成沙漠王子在沙漠歷險,一會兒又掉進蛙人的世界,像羽毛一般飛行。直到放學後,成皓才發現,原來書包在媽媽的車裏。成皓笑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和愉悅感,就像蝸牛意外經歷了一次快樂的'體驗。

生活中平凡的小插曲,給大人和孩子都提供了肆意暢想的舞臺。書中人物個個鮮活,丟書包是一件無奈的事情,作者卻能寫得如此妙趣橫生,不僅寫出了人們內心的真實感受,也讓部分讀者在閱讀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作者彭學軍將高超的寫作技巧融於一次次想象中,讓孩子們愛上閱讀。她用美好的故事給孩子們架起一座座美麗的橋樑,用溫暖的文字,陪伴孩子們詩意成長。

每個孩子都渴望無拘無束的生活,每個成年人都想從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逃離一會兒,放空自己,任思維隨意跳動、任意打轉。沒有人的生活一帆風順,但我們可以隨時插上想象的翅膀,喚醒心靈中的想象空間,找尋最真實的自己,感受那份獨有的溫馨與美好。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 5

在森林裏,住着蝸牛一家,有蝸牛爸爸,蝸牛媽媽,還有小蝸牛。

小蝸牛有許多朋友。一天,它和螞蟻弟弟玩爬樹比賽的遊戲。螞蟻弟弟爬的很快,不一會就爬到了終點,可小蝸牛還沒有爬出去一釐米。螞蟻弟弟很奇怪,問:“蝸牛哥哥,你爲什麼揹着一個比自己還大的殼?難道你不覺得它很重很累嗎?”

小蝸牛想了想,覺得螞蟻弟弟說的很有道理,沒精打采的回家去了。

第2天,蝸牛爸爸和媽媽有事情外出了。小蝸牛想起昨天發生的'事,就趁着這個好機會,把自己身上的殼從背上摘了下來,藏到了牀底下,然後開開心心的出去玩了。

小蝸牛剛一出門,走到院子裏,陽光曬在身上,小蝸牛就感覺全身疼痛,溼潤的身體瞬間就變得乾燥起來。小蝸牛趕忙爬到了河邊,一頭扎進水裏洗了個澡。

這時,突然從河裏跳出一隻青蛙來。青蛙看見蝸牛,很想吃蝸牛肉。可平時蝸牛都有殼,青蛙根本吃不進嘴裏去。這次,一隻沒有殼的蝸牛送到了眼前,青蛙流着口水,毫不猶豫的撲了上去,小蝸牛嚇的閉上了眼睛……

這時,小蝸牛醒來了,發現這是一場夢。這場夢讓小蝸牛明白了自己身上殼的重要性,從此打消了摘掉殼的念頭,還給自己的殼取了個名字,叫“最美的家”。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 6

小蝸牛覺得自己的殼太醜了,於是便偷偷地把自己的殼丟掉了。它就成了沒有殼的蝸牛了。

有一天,小蝸牛剛出門,就遇至可怕的眼鏡蛇。眼鏡蛇眼球子滴溜溜一轉,擠出笑容地對小蝸牛說?”“小蝸牛你沒有了亮可真帥氣,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嗎?”小蝸牛滿臉笑容地回答:“好呀,好呀!我們去哪裏玩呢?”眼鏡蛇帶小蝸牛到一棵果樹下,看了看四周無人,便露出鋒利的牙齒,撲向小蝸牛。小蝸牛嚇壞了,但不能蜷縮身子,躲進殼裏保護自己了。

在當小蝸牛準備被眼鏡蛇吃到的時候,果樹爺爺拼命地搖動身子,硬梆梆的.果子從樹上揮了下來,”噹噹噹“幾聲恨恨的砸在眼蛇的頭上,砸得眼鏡蛇頭破血流,眼鏡蛇只好落荒而逃。果樹爺爺語重心長地說:”你怎麼能把你的殼給丟掉呢?它雖然長得很醜,但它卻是你的防身武器呀!”小蝸牛羞愧地低下頭,馬上穿上自己丟掉的殼。

通過這件事,小蝸牛明白了事物各有自己的價值,不能只憑外表去判事物的好壞。

《沒有殼的蝸牛》讀後感 7

有一本書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沒有殼的蝸牛》。

從前有一隻蝸牛,它非常喜歡自己背上背的小房子,並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小公館”。因爲這個房子,它開始變得自私、傲慢起來,連地鼠王國宏偉的宮殿、螞蟻大功告成的地下城堡它都瞧不起。後來,因爲這個小房子,它失去了一位即將迎娶來的蝸牛姑娘和一位很適合做它朋友的鼻涕蟲。從此,它開始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自私與傲慢,它的性格悄然地發生了變化。最後,它夢見自己丟掉了房子,和分手的蝸牛姑娘幸福地生活在太陽島上。

這個故事雖然簡短,但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某種擁有看得太重,而對他人傲慢起來。這樣,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封閉,越來越孤獨。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應該將某一樣特長視爲生命的一切。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其實我也有過和蝸牛一樣的經歷呢?

記得那年我上三年級,當時我的學習很用功,一度被老師評爲“學習標兵”,飄飄欲仙的我開始變得傲慢起來,把學習成績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認爲只要學習成績好,就等於擁有了一切。一旦有同學找我玩或請教我一些問題時,我都沒好氣地說:“學習不是一日之功,慢慢想吧!別來煩我,沒看到我正在看書嗎?走開!”一個好朋友就被我這樣給疏遠了。所以,在上三年級期間,我幾乎沒有一個好朋友,

每天獨來獨往的我有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後來,我讀了楊紅櫻阿姨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書籍後,漸漸感到了自己的孤單,慢慢地認識到了友情的重要性。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並不代表一切。即使我成績遙遙領先,可沒有好朋友和我分享成功的喜悅,又有什麼意義呢?於是,我打開了自己的“小宇宙”,重新把已經搖搖欲墜的“友情牆”給築起來了,同學們都覺得我好像變了個人似的.,搶着跟我交朋友,把我給樂壞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學習成績並沒有因爲我和同學們玩耍而下降,還像以前一樣名列前茅。關鍵是,我感受到了友情的滋潤,生活的快樂。

蝸牛現在肯定也和我一樣愉快地生活着吧!我很感謝楊紅櫻阿姨寫出了這麼好看、有這麼意味深長的故事書,我也期待着楊紅櫻阿姨寫出更多的故事書讓我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