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通用22篇)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通用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1K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通用2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通用22篇)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即使是平凡的人物也能寫的讓我們對其充滿了敬佩。戰爭是殘酷的,但在戰爭時期卻會讓我們更加盼望和平。現身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是否應該珍惜現在溫馨的生活呢?難道非要等到失去後才追悔莫及?不,應該從現在開始把握!

我向來是不喜歡看歷史題材的書籍,但是,《戰爭與和平》是我第一本喜歡的歷史題材的小說。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方面融入書中情節中,體驗書中主人公的思想變化,另一反面也不禁的發人深思:和平的重要性。

《戰爭與和平》被稱爲“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是一部人民戰爭的英雄史詩。小說的主要情節是圍繞着保爾康斯基、別組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場面壯闊、結構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有一種大海般恢弘開闊的美;同時,小說時代感強烈,雖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卻反映了農奴制後俄國前途和人民作用的問題。因此,《戰爭與和平》當之無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鉅著”!書中包括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描寫了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拿破崙、庫圖佐夫以及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的抗敵精神和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

書中刻畫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性格內向、意志堅定的安德烈,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的彼埃爾,缺少實際活動的能力,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們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而以庫拉金爲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僞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我們反對戰爭,但是,我們絕不懼怕戰爭。當戰爭來臨時,我們也同樣會拿起武器,去保衛自己的家園!去保衛自己的安靜、和平的生活!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2

《戰爭與和平》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初,小說以俄國與法國的戰爭爲背景,還原俄國當時的歷史和社會各階層生活的全貌。列夫托爾斯泰用有力的筆觸通過四大家族的生活爲依據,描寫出了俄國各階層的生活狀態。這讓我聯想到了曹雪芹的《紅樓夢》,他也是以四大家族爲背景,反應的當時的社會風貌。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戰爭與和平》的背景是俄法戰爭。小說雖然歷經百年,卻依然是全世界喜愛的經典讀物之一,它跨越時空的界限,讓我們讀完依舊震撼。

戰爭題材的創作也源於他的生活,因爲托爾斯泰本人也當過兵。他參加過真實的戰役,小說中的戰爭場面就是他戰場的親身經歷,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托爾斯泰對於戰爭題材駕輕就熟。小說中描寫的角色都個性鮮明,人物刻畫非常準確。娜塔莎是一個熱情似火,熱愛生活,敢愛敢恨的女人;安德烈有着堅強的意志,是一名勇敢的戰士,他性格沉穩,善於社交,這讓我看到了托爾斯泰的影子,現實中的托爾斯泰也熱衷於社交;相反,彼艾爾不善於社交,性格直爽,較情緒化。作者也通過殘酷的戰爭刻畫出戰士們的愛國之情,與宮廷貴族的那些軍官的虛僞、虛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是托爾斯泰對他們赤裸裸的批判。

這位被列寧成爲天才藝術家的托爾斯泰正是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勞苦大衆的憐憫之情,他是最具靈魂的作家,是一個對內心世界研究很透徹的天才,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宏偉鉅作。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3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宏偉鉅著,它以戰爭問題爲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爲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曆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是一部再現當時社會風貌的恢弘史詩。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精準細膩,景物如臨眼前,雖是19世紀的小說作品,但流傳至今,卻沒有任何隔閡感,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舊撼動人心。

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爲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05年至1820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說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富有個性。如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爲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僞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爲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於片面。我認爲,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包羅萬象的,而不僅僅侷限於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爭與和平》裏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說它主觀,是因爲他來源於托爾斯泰的思考與總結,很多地方都打上了“託氏烙印”;說它客觀,則是因爲他並不強加於人,而是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在“託化”的同時又逐漸凸顯。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4

這本書的主要情節是圍繞着保爾康斯基,別組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生動地描寫1820年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書中包括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以後、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描寫了歷的真實人物拿破崙、庫圖佐夫以及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人同仇敵愾的抗敵精神和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

當我讀完這部鉅著,我的心情卻變得無比沉重,思緒萬千。曾幾何時,全世界人民團結一心,和平之花已悄然怒放。然而,在人類極度追求精神文明的今天,在戰爭與和平之間,有的國家卻全然不顧地選擇了戰爭。

2017年3月,戰爭的火焰又再一次被點燃。利比亞政府和武裝在境內發生多次火力對抗。武裝多次向卡扎菲住所發動襲擊,造成許多平民喪身,血流成河,生靈塗炭。由於利比亞石油資源豐富,在境內的石油因戰火而停產,導致利比亞淪爲衆矢之的。同時,北約爲了控制珍貴的石油資源,頻繁地派遣直升機轟炸利比亞。炸彈就像馬蜂一樣傾巢而出,蟄得人們遍體鱗傷。可他們可曾想過利比亞的孩子們。他們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卻把孩子們拋在腦後。他們永遠也不知道那轟轟的炸彈聲響,會給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帶來多大的傷害。這創傷也許他們一輩子也不能痊癒!也許他們一輩子也不能走出戰爭的陰霾!

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已經蕩然無存。清晰地記得,槍林彈雨中的一個小男孩,它雙手拖住下巴,癡癡地蹲坐在一個樹樁上面,眼睛裏早已失去了昔日理想的光芒,流露出無限的恐懼和痛苦。原本應該是快樂無憂的童年,而此時它彷彿只剩下了一架行屍走肉的軀殼,眼裏的淚水早已流乾。“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而他們的“王師”到底在哪裏呢?

戰爭是一個能吞噬一切的巨大黑洞,唯有世界人民團結一心,以和平共處,才能讓它永遠消失,和平之花才能重新綻放。爲了世界和平,爲了世界上的孩子不再受傷害,我們在這裏高聲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5

列夫·托爾斯泰是公認的最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家,他的長篇鉅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托爾斯泰文學藝術上的三個里程碑。《戰爭與和平》這部偉大作家的偉大作品,無疑是我們最該讀的那幾本書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爲“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卷帙浩繁的鉅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四大貴族在戰爭中仍然享受着和平和寧靜的生活,他們希望在戰爭中尋找機會建立自己的戰功,獲得榮耀,而底層的俄國人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光是俄國,即便是發動了戰爭的法國,受害的也是底層老百姓,托爾斯泰用戰爭與和平的不同生活狀態來表達在戰爭中遭受苦難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拿破崙他有卓越的政治才華和軍事才能,但他發動的戰爭也對人類帶來了災難,總之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身上,會體現出才華與罪惡。1805年,拿破崙發動了戰爭,俄國也引燃了戰火,當戰爭來臨時,俄國的貴族與底層人民都奮起反抗,只不過大多數貴族是爲了榮譽和戰功,老百姓則是爲了保家衛國。戰後不管勝負如何,上層人士仍然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跳着快樂的舞步。但是在這場衛國戰爭中,俄國貴族的青年們也有了不同的思想觀念,他們接觸了歐洲文明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思想正在發生改變。

在戰爭與和平的歷史背景中,俄國還是一個奴隸制國家,當西方文明的資本主義滲透進來時,他們遭遇了沉重的打擊,一個大國仍然要被強大的小國衝擊和壓迫,當然這也給俄國的社會進步帶來了契機。

全書通讀完畢,如內心中火星迸起而燃燒整片心靈,不光小說的流暢性與場景性充滿魅力,對於真善美的描寫,關於愛的波瀾,關於人們的愛國之情等等,生活、戰爭中的種.種場景無不滲透每一篇節,其對歷史觀的表達,歷史中人類的作用與歷史推力之間的關係蘊含着多層次的哲理。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6

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一生筆耕不斷,曾著有多部佳作,但就知名度而言,《戰爭與和平是》一部脫穎而出的鴻篇鉅著,它被譽爲“一部史詩級般的鉅作”。托爾斯泰在最後對歷史、民族的總結中,提了這樣一句話:歷史是一門關於各個民族和整個人類的生活學問。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主題-——戰爭與和平深刻關係。

這本書一方面以虛構的瓦西里、羅斯托夫、別祖霍夫、博尓孔斯基四個家族的生活爲主要線索,恢弘地反映了19世紀初期的俄國生活,構成了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作者歌頌了俄國人民抗擊拿破崙入侵的英勇的氣概,並將俄國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物放置於戰爭這一特殊階段,塑造出諸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小說中出現的四大家族以及和四大家族相關的貴族人物,被作者有意分爲兩類:一類是以趨炎附勢、投機取巧爲代表的瓦西里家族,他們不顧祖國的安危,在國難之時仍沉湎於享樂之中;另一類則是以國家爲重、勇於在危難關頭爲國家排憂解難,甚至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爲祖國獻出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東西。作者在讚美這一類貴族人物的同時,也不忘描寫普通人物中的傑出代表,這些普通士兵在戰爭中表現出的不畏犧牲、英勇果敢的高貴品質和那些身處高位卻卑鄙膽小的貴族統治者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戰爭”與“和平”這兩個詞則生動地展示了戰爭前後俄國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卷。

我讀過許多的書,可從未讀過以兩個主題交織而成的作品,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讓我開了眼界。《戰爭與和平》被譽爲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真是名副其實!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7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描寫人民戰爭的英雄史詩。在這部作品裏表現了人民在反侵略戰爭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其歷史作用。戰爭與和平有不少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語句。

安德烈公爵想:“雲朵是多麼的寧靜、鎮定啊,哪裏像我們這裏的慌張,恐懼與混亂啊!那雲朵無憂無慮地飄蕩在空中,從來不必像那個法國兵和炮兵似的爲爭奪探帚而憤怒。爲什麼我從前沒有注意到它呢?現在我看到它了,我是多麼幸福啊!只有天空是純潔的,沒有虛僞、沒有欺騙、沒有什麼能夠和它相比。天空之中只有安靜、柔和。謝謝上帝……”

這是他被打在地上後心中的感想。這一感想與他原先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安德烈是有錢的老公爵的兒子,他性格內向,意志堅定。在當時上流社會中,他是個有地位的人物,並且非常熱衷於幫助年輕人進入上流社會,所以安德烈與上流社會的人們有着密切的聯繫。在他的家族中,有着愛他的父親和妹妹馬麗婭公爵小姐,還有一個不願他離開去參軍的妻子。

在打仗來臨之前,他認爲自己活着的目的就是爲了追求名聲和榮譽。爲了追求他人的尊敬,他多麼希望能成爲戰場上的英雄,以施展他的才略,爲了達到這一目的,若要他放棄他的親人都無所謂,我們去想一想吧,這是多麼冷酷無情的想法啊!在他看來,榮譽和地位是他最珍愛的東西,也許許多上流社會的人也會有同樣的觀念。

不過,當他戰敗躺倒在地上後,當他看到藍天、白雲時他清醒了,他認識到了一切。那是一種寧靜、安逸、遼遠。在看到那樣的情景後,他的心是如此的平靜。天上的雲朵是那般鎮定自若,安寧自得,一片和平景象,完全沒有陸地上的殺戮,聞不到一絲的血腥味。在他明白這一切後,他感覺到無數人崇拜的英雄—拿破崙,也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根本不能與胸懷博大的天空相比。

藍天和浮雲是安德烈從未注意到的,他所見的是上流社會中一張張虛僞的面孔,而今見到了他一直忽略的卻很純潔的東西,看到了永恆!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8

在這個九月我看了一本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書,這本書的名字相信大家必須耳熟能詳,那就是《戰爭與和平》。書中寫了許多人物,其中有很多大家肯定都不太明白,可是有一個人物大家必須十分熟悉,那就是波拿巴。大家肯定會說,這個人是誰?聽都沒聽說過,其實這就是拿破崙。托爾斯泰在書中塑造的許多人物形象,個個色彩鮮明,個性突出。他們多屬於鮑爾康斯基公爵、羅斯托夫伯爵、別祖霍夫伯爵、庫拉金公爵這四大家族。別祖霍夫伯爵死後,在新一代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安德烈公爵和皮埃爾伯爵。安德烈公爵身材不高,面貌英俊,表情嚴肅冷漠,對上流社會生活感到厭倦,在這一點上與普希金筆下的奧涅夫有些相似。皮埃爾伯爵是老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他爲人正直、善良,喜歡進行思考,可是意志薄弱,缺乏辦事本事。經過對他們的生活經歷,一個危機四伏的舊俄羅斯上流社會清晰地展此刻我的面前,比如爲了老別祖霍夫伯爵的財產,有許多人千方百計地想害皮埃爾。

之所以說它是哲學之經典,是因爲它同時具有歷史小說、社會心理小說、家庭紀事小說和哲理小說的特點,是全面反映了俄國一個特定時期的社會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具有史詩性的歷史小說,這個看法大多俄羅斯學者都認同的。作爲一名小學生,我雖然也貌似通讀了這本恢弘鉅著,但所獲得的感受與體會必定是很淺薄的,以後隨着年齡及學識的增長能再多看幾遍得的話,那體會與認識必須會逐漸深刻。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9

我早就聽說過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這本鉅著《戰爭與和平》,於是,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去閱讀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思緒萬千,這本書真實的反映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一切矛盾與變動。

本書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爲情節線索,充分展現了1805~1820年間,俄奧聯軍同法國抗爭到底的感人故事,法軍入侵俄國境地,莫斯科大火,所有的俄國人民都很憤怒,他們爲了法軍不再侵略自己的國土,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一起努力,所有的戰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雖然不少人死於戰場上,但是他們沒有一句怨言,因爲他們深愛着自己的祖國,爲了國家的名譽,他們甘願自己犧牲,從這裏我體會到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偉大的英雄主義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聰明的拿破崙也拿俄軍沒有辦法,俄軍勢不可擋,拿破崙只好帶領着自己的軍隊,倉皇而逃。

這本書中的幾位主人公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安德烈公爵性格內向,意志堅定,爲了這場戰爭付出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彼埃爾心直口快,他並沒有被父親的財產所迷惑,而是決定去參軍;庫圖佐夫是個優秀的大帥,帶領戰士們奮勇殺敵,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女主人公娜塔莎是個情感豐富、熱愛大自然的人。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和平是多麼的重要,我們不要讓戰爭破壞我們的幸福,要讓和諧籠罩着這個快樂的世界。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0

我早就聽說過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這本鉅著《戰爭與和平》,於是,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去閱讀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思緒萬千,這本書真實的反映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一切矛盾與變動。

本書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爲情節線索,充分展現了1805~1820年間,俄奧聯軍同法國抗爭到底的感人故事,法軍入侵俄國境地,莫斯科大火,所有的俄國人民都很憤怒,他們爲了法軍不再侵略自己的國土,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一起努力,所有的戰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雖然不少人死於戰場上,但是他們沒有一句怨言,因爲他們深愛着自己的祖國,爲了國家的名譽,他們甘願自己犧牲,從這裏我體會到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偉大的英雄主義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聰明的拿破崙也拿俄軍沒有辦法,俄軍勢不可擋,拿破崙只好帶領着自己的軍隊,倉皇而逃。

這本書中的幾位主人公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安德烈公爵性格內向,意志堅定,爲了這場戰爭付出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彼埃爾心直口快,他並沒有被父親的財產所迷惑,而是決定去參軍;庫圖佐夫是個優秀的大帥,帶領戰士們奮勇殺敵,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女主人公娜塔莎是個情感豐富、熱愛大自然的人。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和平是多麼的重要,我們不要讓戰爭破壞我們的幸福,要讓和諧籠罩着這個快樂的世界。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1

這5天來,我讀了《戰爭與和平》這本書,裏面主要講述了:1812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於多勃琪諾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即將陷於敵人之手了。羅斯托夫家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派去運送傷兵,娜塔莎方能能於傷兵中發現將死的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她向他謝罪並熱忱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保爾康斯基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皮埃爾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崙,但卻被法軍逮捕而成爲俘虜。其妻愛倫於戰火中,仍繼續其放蕩行爲,最後,因誤服墮胎藥而死亡。

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皮埃爾於莫斯科巧遇娜塔莎,兩人便結爲夫 婦,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妹妹瑪莉亞也與娜塔莎之兄尼克拉結婚,而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通過衛國戰爭的勝利,托爾斯泰也表達了對在戰爭中收到創傷的各方人民的憐憫之心,他是一位有博愛觀念的作家。讀後感。俄國人民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表現出來的英勇和和愛國熱情,被史書稱讚,也表現出了俄國人民這種頑強的性格和鬥志,是任何民族都打不垮的。

在戰爭與和平的歷史背景中,俄國還是一個奴隸制國家,當西方文明的資本主義滲透進來時,他們遭遇了沉重的打擊,一個大國仍然要被強大的小國衝擊和壓迫,當然這也給俄國的社會進步帶來了契機。

這本書告訴我們:珍惜和平,享受着和平帶來了幸福生活,而我們也要爲保護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2

這本書閱讀的時間跨度特別長,差不多倆月了,原因有二,書本身就是大部頭,經典名作,不易讀,其二,這段時間迷上美劇,閱讀懈怠很多。

這本長長的戰爭與和平大名不知道是小學還是初中就聽到了,反正真正的閱讀是聽到這本書的十多年以後,書中的內容說來也不復雜,複雜的是俄國作品中類似歐洲的人名地名讓人頭疼。很多時候除了關注書的內容本身,還要花心思去記和分辨這些人名。

這本書雖然不是歷史書,(作者好像也不認爲它是小說,但是我們歸類還是會把他歸爲小說。)但是我閱讀完感受最深的二點確實關於歷史的,其一就是之前瞭解到的拿破崙進攻俄國失敗因爲資源短缺,這本書讓我看到的正好相反,法國佔有各種優勢,一度讓俄國首都迫使莫斯科的大部分人撤離莫斯科。其次,就是關於拿破崙的形象,通過作者的一些觀點描述,讓我瞭解到,拿破崙或者其他一切容易讓人膜拜的形象,更多的可能是不斷去強化其光輝形象的結果。我們瞭解的真實,未必是真實。(當然這兩點是基於本書給我的認識。)

很難想象,書的收尾階段,作者對於科學的開放態度,讓我敬畏。原來,我們上學書中所給我們的托爾斯泰或者其他的人物形象,過於單一化。可能有些作家或者人物,比我們所瞭解到的更讓人敬佩,當你更多的去認識他的時候。而托爾斯泰便是其中一位。

小結:書很長,很耐讀。讀這種書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讀完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3

皮埃爾則是我在這部書裏最喜歡的一個人,我震撼於他那強大的精神世界所帶來的一種幾乎接近於靜止的美好,我就像安德烈的小兒子一樣帶着一種近乎崇拜的神情仰望他,仰望他最後所獲得的那份超脫與豁達。最喜歡的是巴茲傑耶夫對皮埃爾所說的那段充滿啓示性的話:

“至高無上的智慧和真理,正如我們想要汲取的最潔淨的甘露,我能用不潔淨的器皿盛這種甘露,而評論它是否潔淨嗎?只有把內心洗淨,我纔可能使所汲取的甘露保持一定程度的潔淨。”

而當皮埃爾成爲俘虜,過上了最爲艱難困苦的生活之時,我卻像皮埃爾一樣感到這個世間一切都充滿陽光與幸福,我的心也隨着埃爾的靈魂在這苦難之中的改變而變得潔淨並且充滿感動,我幾乎帶着一種嫉妒的心態羨慕地望着皮埃爾自身所發生的改變,看着他受到啓示找到真諦並且最終獲得超脫。就像娜塔莎所說的“他像剛從浴室裏走出來一樣”,他心中最終獲得的那份潔淨與信仰,是這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

我想也許庫圖佐夫就是皮埃爾將來的樣子,成爲那樣默默無聞甚至受人們誤解的偉大人物,但是那份順其自然的從容與那份洞若觀火的自信,卻是留給後世最大的一份財富。而他們的這份頓悟與釋然,也許卻是是我們窮極一生都無法達到的,我不希望我會一生都活在像皮埃爾過去的那種渾渾噩噩之中,只求有一天可以趟過這條人生的苦水,獲得永恆的真諦。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4

今天我要像大家推薦的一本書叫做《戰爭與和平》,讀完這本書,你就會被裏面那細膩的描寫所吸引,還有書裏面體現的那種關於民族魅力的東西所吸引。

即使托爾斯泰有一些基督教思想,但我認爲那是他體現人道主義和博愛精神的載體。

現在凡是看到帶有旁白的影片像看過的《柏林蒼穹下》和《細紅線》所擁有的那種難以言說的氣質都會讓我回想起《戰爭與和平》。

影片由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出品 獲得1969年4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導演謝爾蓋邦達爾丘克也是主演之一。

影片分四集,共六個多小時。

影片充分調動了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以恢宏的氣勢和細膩的心理刻畫,再現了十九世紀初俄法戰爭的宏大畫面,不僅表現了遙遠的過去,每個時代的人都能從這些故事和這些畫面裏獲得關於生命的意義和愛情的價值等永恆命題的不同感悟。

演員的外形和氣質都很符合原著特別是裏面的娜塔莎,溫潤美麗,活潑善良,我認爲比美國版里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娜塔莎更有說服力。

影片的戰爭場面壯觀,特別是“莫斯科大火”一場大中見小,小寓於大,結構完美。“鮑羅季諾戰役”一場有3萬多名羣衆演員參與演出,攝像機架在上千米長的鋼纜上滑動,在沒有什麼特效的時代,拍攝工程的浩大可見一斑。

《戰爭與和平》,這是一本非常偉大的作品,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5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步長篇鉅著,它生動描寫了19世紀前十五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生活畫卷。

名著的主要內容是:在1805年,法國和俄國之間的關係惡化,即將發生戰爭。然而在俄國上層社會,人們的生活依舊恬靜悠閒,社交舞會照常舉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決心幹一番事業,就提任庫圖佐夫將軍的副官,向前線出發去了,他期望這次戰爭能爲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奧斯特里,他參加聯軍與法軍的會戰並受傷。斯托夫伯爵家,他愛上了充滿青春活力的那塔。愛情使他振作起來重新投入生活和事業。俄法戰爭爆發,安德烈奔赴沙場院,在波羅金塔會戰中受重傷。他忽然體會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過程。從那一刻開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靜地走到終點。

與安德烈的`故事平行發展的另一主人公彼埃爾是個熱血衝動、善良真誠的年青人,憑着繼承一筆可觀的遺產,他成了上流社會矚目人物。勢利庫拉金公爵便把放蕩墮落的女兒愛倫嫁給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嚮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爾在荒淫的貴族羣中屢次受挫。衛戰爭中,彼埃爾組織民團並經受了戰火考驗。後被法軍逮捕。在戰俘營,士兵中的宿命論和不抗惡思想使他深受感動。在俄國人民打擊下,法軍潰敗。彼埃爾被游擊隊救出,返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後,他參加了十二月黨人的祕密組織,而娜塔莎則成爲一個賢妻良母。

這部名著再現了當時史詩般壯闊的社會風貌。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6

手捧《戰爭與和平》,彷彿就置身在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這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鉅著,他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壯闊、生動逼真的歷史畫卷。我在書中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同時認識了很多鮮明的人物,給予了我很多的啓發。

書中安德烈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厭惡上流社會的虛僞,積極參軍作戰,看到妻子難產死去,一系列的打擊使他心灰意冷。但隨後他漸漸振作起來,娜塔莎激起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於是他再次走上了戰場。他經歷了反反覆覆、時而興奮、時而落寞的痛苦的內心掙扎過程,他的一生都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應該怎麼樣生活?最終,他爲了嚮往的和平生活付出了自己生命。

而他的好友皮埃爾寬厚善良、樂於施捨、不修邊幅,他和安德烈一樣不安於自己的生活,卻認真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把解決農民的痛苦、祖國的前途當作自己的最終目標。我覺得皮埃爾是英雄,他傾盡家產組織民團,親赴戰場與士兵生死與共......爲了國家的和平,他放棄了個人的利益,冒着生命危險去刺殺拿破崙,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

戰火最終停止了,和平終於來到。而書中的這些人物在十幾年的戰爭中慢慢成長,爲祖國和平挺身而出,這是另我最爲感動的。

我們身處在和平年代,卻在這個寒假迎來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型冠狀病毒。很多人在這場疫情中不顧自己的安危,衝在一線,正是有他們的無私付出,才迎來了這場疫情的勝利。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年代,英雄一直在我們的身邊。作爲祖國的下一代,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好好學習,珍惜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7

有人說,托爾斯泰畫了一頭大象,少數人看到了鼻子,更多人啥都沒有看到。《戰爭與和平》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小說,而托爾斯泰也是個偉大而充滿魅力的人物。隨着年齡的增長,每次讀這本書,總覺能讀出新的東西,這也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在《戰爭與和平》中,作者展示了十九世紀初葉,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崙,開始把他征服的目標指向俄國,以此背景引發的歷史事件和社會生活。

書中以博爾孔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以及庫拉金四大家族的際遇興衰投射到戰爭與和平的大背影中。托爾斯泰在描繪錯綜複雜的人物命運和歷史場面之餘,詳細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的精神追求。這些人物的喜怒哀愁和生活瑣屑,充實了小說的骨架,讀書筆記。編織成一個個生動逼真的歷史畫面。他把戰爭與和平,軍隊與社會,上流與下層結合起來,展現出了一副波瀾壯闊的時代風貌,人性和靈魂也在內外環境的雙重因素下不斷變化着。托爾斯泰在他筆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東西,包括這個世界上最爲深沉的感情和悲憫,從而表達了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恆。

他對自我這部作品的評價是:“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戰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資料的那種形式。”文字只是表現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爲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它帶給人的,往往包括萬物遵循的道理、人生的啓發以及心靈上的慰籍。

所以,看完了這本書,不僅僅看到了戰爭和民族的歷史,還看到了在戰爭與和平的轉換中活生生的人和他們的心靈。它傳達了人類探索生命的意義,乃至一次能夠帶來哲學啓示的精神活動。用生命本來的意義呼喚我們去應對自我內心的真實,思考而感受人生。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8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戰爭與和平》的書。

《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爲“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

這部卷帙浩繁的鉅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戰爭與和平》恢弘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爲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讚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兩部小說之一”,“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在整個俄國文學的發展歷史中,《戰爭與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歐洲意義的小說。它剛一面世,便令歐洲和全世界的讀者感到新奇、震撼。人們既津津樂道於小說中的人與事,也爲小說所體現出的巨大藝術表現力所傾倒。《戰爭與和平》構成了俄國小說乃至整個俄國文學崛起的標杆。近千個人物,無數的場景,國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領域,歷史,戰爭,人間一切慘劇,各種情慾,人生各個階段,從嬰兒降臨人間的啼聲到氣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後迸發,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和痛苦,各種可能的內心思緒,從竊取自己同伴的錢幣的小偷的感覺,到英雄主義的最崇高的衝動和領悟透徹的沉思——在這幅畫裏都應有盡有。托爾斯泰以一天才之筆,遊刃於戰爭與和平、心理與社會、歷史與哲學、婚姻與宗教之間,主次分明,匠心獨具。人一生其實不用讀太多的書,有個七八本便足矣;但是,爲了找到這七八本最值得讀的書,則必須先讀完兩三千本。

在數以千計的文學名著中,《戰爭與和平》這部偉大作家的偉大作品,無疑是我們最該讀的那幾本書之一。

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19

在這個暑假,我的父母給我買了許多文學著作,《戰爭與和平》就是其中一本。

這部小說講述了以庫拉金、羅斯托夫、鮑爾康斯基、別祖霍夫斯基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爲情節主線恢宏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初期的俄國生活。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讓他的五百餘位人物來回穿梭期間,構成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作者歌頌了俄羅斯人民抗擊拿破崙入侵的人民戰爭的正義和勝利,並將俄國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物置於戰爭的特殊時代,通過其言性和心理,塑造出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說中出現最多的是四大家族以及四大家族有各種聯繫的貴族人物,他們被作者大致劃分爲兩類:一類爲趨附宮廷,投機鑽營的庫拉金家族,他們漠視祖國的文化,在國難當頭時仍沉湎於尋歡作樂;一類是另外三大家族,尤其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安德烈和皮埃爾,是接近人民、在危急關頭爲國分憂的人物,他們甚至能挺身而出,爲祖國奉獻一切。在讚美這一類型的貴族精英的同時,作者也描寫了普通人民中的傑出代表,這些普通的官兵在戰爭中體現出的樸實勇敢,高尚忠誠的品質,與那些身處高位卻卑鄙渺小的貴族統治者恰成鮮明的對比。

這本書其中一位主要人物是皮埃爾,他是老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高達肥胖,卻又爲人正直善良。他喜歡思考,但是意志薄弱,缺乏辦事能力;不滿意上流社會卻又經不起誘惑不斷探索生活的真諦,結果卻總是失望。法軍進入莫斯科後,身藏匕首、短槍,打算行刺拿破崙。被捕後,歷盡磨難,終被救出,與娜塔莎結婚,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看。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20

無論你的理想有多偉大,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去探索,你最終都會回到平凡的潮流中,被大潮裹挾着消失在這個時代的潮流中。下面就來說說《戰爭與和平》讀後感,大家千萬別錯過。

託翁反覆強調,歷史不是英雄史,英雄也不是時代的操縱者,而是時代的產物。所謂成功者能看透時代的本質,懂得潛在的“力量”,順應時代潮流。

戰爭是一項具有不可估量的、複雜性的系統工程。我們不太瞭解它的靜態,更別說它處於動態變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合理的分析往往不能帶來預定的效果。

安德烈和比埃爾一樣,對現實生活並不滿意,卻一直在努力給自己生活一個理性的解釋,讓自己能夠接受當下的生活,並給生活賦予豐富的意義。

安德烈死前接受了上帝的救贖,比埃爾沉浸在日常生活的幸福中,以政治改革作爲自己的使命。雖然最終沒有找到“理性的解釋”,但也已經達到了他想要的結果。

在尋找的過程中,安德烈發現了“真相”,就是娜塔莎的純真,但這種純真間接性地導致了他的死亡。而比埃爾首先發現的是“善”,並且加入了教派,妄想通過“善”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但是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虛僞。

安德烈臨死前意外的與阿納託利和娜塔莎重逢,這些曾經給他帶來傷害和痛苦的人,也同樣面臨着痛苦。當安德烈感覺它不是“恨”,而是“愛”時,那正是一種對生活的理解,並用“美”去擁抱生活。

失去一切後,比埃爾遇到了天真樂觀的普拉東。比埃爾放棄了對理性思維的盲目追求,開始學着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回到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切的努力,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改變嗎?不!最終,我們只能與生命達成一種理解,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也算是一種投降吧!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21

名著是閃閃發光、耀眼奪目的璀璨明珠;名著是境界高遠、令人回味的天籟之音;名著是經久不衰、薪火相傳的歲月經典。而《戰爭與和平》就是這三句話的詮釋。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俄法戰爭的背景下,一個個青年人爲了愛情、爲了事業、爲了祖國而拼搏奮鬥的故事。同時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令人回味無窮、嘖嘖稱讚。

愚蠢之徒——羅斯托夫

尼古拉·羅斯托夫本來每年會有一萬盧布的收入,生活也很富足。但由於受了多洛霍夫的迷惑而錯入賭局,僅僅一個半小時後,這位賭徒便輸掉了整整四萬三千盧布。這筆錢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羅斯托夫的遭遇讓我明白:有些事情,走錯了一步,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所以,我們要擦亮眼睛,拒絕誘惑。羅斯托夫的愚蠢令世人唾棄。

勇敢之人——彼埃爾

在波羅金諾會戰中,彼埃爾所在的一個團負責牽制敵人,爲掩護其他部隊調整戰略部署爭取時間。突然,一名殺紅了眼的法國士兵揮舞着戰刀向彼埃爾衝了過來。在這生死關頭,彼埃爾奮力反擊。一場殊死搏鬥後,彼埃爾勝利了。彼埃爾的事蹟讓我明白:在危險與困難面前,只有勇敢能戰勝一切。彼埃爾的勇敢令世人欽佩。

頑強之人——安德烈

安德烈所在的部隊是後備部隊。在一次次的失敗後,死亡和悲傷一直籠罩着這支部隊。突然,一顆流彈在安德烈身旁炸響,他一下子跌倒在地,醫生趕忙過來給他治療。當他醒來的時候,部隊已經走了,而他的傷口也發炎了,但他強打精神,強撐着到達了一個村子。安德烈的頑強讓我明白:我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而不是讓他來支配我們,我們要同命運搏鬥。安德烈的頑強令世人折服。

朋友們,快拿起書讀一讀吧,讓我們一起品味其中的哲理,領悟人生的真諦吧!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22

古人以舉秀爲榮,窮苦人民以讀書爲唯一出路,富家子弟也是從小學習閱讀各類書籍,閱讀從古至今就不曾離開過人們的視野。即使在這個信息發展的高速時代,我們也不曾離開過閱讀。

今天,我想與大家說一說《戰爭與和平》這本書。它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也是他本人的代表作,創作於1863年——1869年。

戰爭與和平這兩個詞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即使是在這個和平年代,在世界上仍然有着人們被戰爭的笑顏籠罩着,他們渴望和平,寧靜的生活,他們承受着國與國之間利益戰爭帶來的痛苦,這本書體現了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戰爭與和平》雖然描寫的不是農民生活,但是在描寫戰爭與主人公安德烈之外,作者也塑造了很多其他的“悲慘”人物,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同情。

這一切都體現了被侮辱者與被損害者的人道主義思想。雖然故事發生在貴族階層,但很明顯,受到迫害的絕不只是小說裏的貴族,受到戰爭迫害的也不只是主人公安德烈,而是千百萬的勞動人民。

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我們應該瞭解戰爭,明白其中的痛苦才能更加珍惜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美好今天。

和平是人們的嚮往,閱讀是走近真理的方式,實踐是實現嚮往的工具。我們讀名著廣闊的不只是見解與視野。更是向學者以及名著作家精神學習的好機會,我們應該合理利用時間,適當的加深我們的閱讀量。我們要多讀書,讀名著,讀一本好書能使我們整個人都得到昇華,是提升自我修養的好方法,在珍惜現今的和平生活下更要好好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