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致大海讀後感範文

致大海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大海走了,把無數雙孤苦的明眸拋棄在寂靜的荒漠之鄉。但是,每一個人都相信,大海會回來的,總有一天,大海會爲他們洗滌靈魂。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致大海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致大海讀後感範文

  致大海讀後感範文1

《致大海》是一套薈萃了現當代名家散文的“零距離”散文系列叢書。而這上百篇關於山水自然主題的精彩散文,語言質樸、富有靈性,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人生的感悟與熱愛。

我所看到的這一卷《致大海》,大多描寫江河與湖泊。對於我這樣一個短假期宅於宿舍,長假期宅在家裏的人來說,平常只見到小河小溪,稍微瘋狂的就是去看了長江,這本書的確是讓我這個肥宅用心感受到了水的多情。從灕江到黃浦江到黑龍江,從秦淮河到黃河到萊茵河,從西湖到瀘沽湖到撫仙湖。

相比於江河的洶涌澎湃,我更沉浸於湖泊的溫柔。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墨總相宜。”這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觀賞西湖之後,對西湖精彩的描述。他把西湖比作一位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美女,一位具有東方魅力的美女——西施。所以西湖又名西子湖,承受着無比溫馨的讚美。

“山泉水澈樓臺閣,四面羣峯峭壁崖。倒影湖中奇麗景,明珠青翠鎖煙霞。”不同於碧波盪漾,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瀘沽湖是如夢似幻,神祕莫測的。作者筆下這樣的瀘沽湖,令我心動。

“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撫仙湖湖水清澈見底、晶瑩剔透,被古人稱爲“琉璃萬頃”。“滇山唯多土,故多涌流成海,而多混濁,唯撫仙湖最清。”這樣的撫仙湖,是難得的清境。

不過關於江河的描寫,竟也感受頗多。江河不同,文字描述也存在差異,作者的心情也異彩紛呈。有灕江的平靜,有黃浦江的洶涌,有黃河的澎湃,也有萊茵河的波瀾壯闊。

在作家筆下,我遊覽了許多不曾到過的地方,不曾感悟的美好。他們一一浮現在我眼前,讓我明白,腳步不曾踏入的地方,心可以抵達。如果有機會,我定會全身心地去感受,去感受書中的美好,去感受自然的魅力。

每一次親近文字,都彷彿置身於其中,那一幕幕動人心絃的圖景,讓人難以平靜。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持之以恆地讀書,身心皆可愉悅。

  致大海讀後感範文2

《致大海》是一曲對大海的莊嚴頌歌,是對人生命運的深沉感嘆,也是對自由的熱情禮讚。1824年寫於高加索,詩人第二次流放之前。

全詩共十五節,大致可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爲第一、二節,寫詩人向大海告別。在詩人看來,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喚。大海與詩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詩人與大海在感情上緊緊相聯。第二部分爲第三節到第十三節,寫大海引發的詩人的聯想,表達詩人對自由的渴望。第三節到第七節寫詩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隱祕的願望,也表達詩人對失去自由的懊喪,爲逃往海外的夙願難以實現而愁苦滿懷。第八節到第十三節寫詩人對拿破崙和拜倫的追念,他們與作者精神相通,也與大海的精神相通,在這裏,詩人深感前途渺茫,壯志難酬,哀嘆了人們的不幸命運。最後兩節寫詩人絕不忘記大海的誓言,詩人決心將大海的精神作爲激勵自己的動力,爲自由奮鬥不息。這首詩讚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發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苦悶,表現詩人在殘酷專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南高加索優美的自然景色,哥薩克的風土人情,激發起詩人的浪漫主義詩情。尤其是那壯闊湛藍的大海,更使詩人流連忘返。臨別前夕,詩人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岩石,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歷,想起人們到處忍受着同樣的命運,想起葬身於大海的英雄……懷古傷今,思緒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樣深沉、激盪,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篇。

詩人與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動着海一樣的澎湃。詩人把島、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峯,已是詩人改變的自然,接着,詩人由觀照映海,到由海反觀,最後與海合一了。這一瞬間,海是詩人向遠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羅斯土地的延伸,這就是作者創作這首詩的思維流程。

詩人讚歎大海的壯美:黃昏寂靜時,大海溫順、寧靜,閃耀着蔚藍的波濤和“嬌美的容光”,彷彿在“哭訴”着心頭的哀愁;波濤洶涌時,大海喧騰、激盪、傲岸不羈,彷彿又在召喚着詩人衝破牢籠,奔向自由的遠方……詩人熱愛大海:大海有廣闊的襟懷,驚人的威力,壯麗的景色。詩人也羨慕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喪,在變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樣。詩人更依戀大海:大海使他緬懷起舉世震驚的英雄。顯赫一時的拿破崙只能在荒涼的海波上安息;普希金最欽佩的詩人拜倫,雖然天才卓絕,雄心勃勃,渡海遠征,但終爲他祖國所不容,客死於希臘。普希金空有抱負不得施展,拿破崙和拜倫的不幸結局自然增添了他前程渺茫、壯志難酬的悲哀。這正是詩人把大海說成“悲哀的喧響”“召喚的喧響”,是他“心靈的願望之所在”的原因。

這首詩氣勢豪放、意境雄渾、思想深沉,是詩人作品中廣爲傳誦的名篇。它以大海作爲自由精神的象徵,表達了詩人與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詩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壯美形象,生髮聯想,盡情抒懷,表達了渴求自由的願望。一位前蘇聯詩人曾說過:

“從那時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

在那淺淺的小船和空曠的黃沙之間,

藉着心、目光和耳朵他會聽到,

普希金詩句像金屑那樣洋洋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