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

活動一:“明端午歷史”端午節知識競賽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

作爲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其獨特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活動,因此瞭解端午節蘊含的相關知識,這是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首要內容。可以組織全體人員進行一些端午節知識趣味競賽。

活動二:旱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端午重要習俗之一,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可組織旱龍舟比賽。比賽形式有兩種。

1、長條板凳式。準備長條板凳若干條,以兩到三人爲一組,跨板凳奔跑。板凳兩頭可掛上簡易龍頭修飾。

2、雪橇式。準備長條木板若干條,在木板上釘三到四對腳套,參賽隊員左右腳各套一條木板,向前奔跑。

活動三:端午信物製作比賽

佩香囊,是端午習俗之一。香囊內的填充物常用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朮、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蘇合香、冰片、牛黃、川芎、香附、辛夷等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確保自身健康的民俗。

香囊,以錦製作,也稱“錦囊”或“錦香袋”。香囊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棱角形、雞心形、菱形等各異的形狀,上繡精美圖案,給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製作方法的介紹:用兩塊邊長都爲12釐米的彩色布料,正面朝裏相向放整齊,用彩色筆在上面畫上自己喜歡的簡單形狀,如: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等等,然後用同色絲線縫合,留有一小口,然後填上香料,繼續縫合。

活動四:端午鹹蛋彩繪

在南北朝時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述:“浸鴨子一月,煮而食之,酒食具用。”說的就是鹹鴨蛋。鹹蛋彩繪也是端午習俗之一

活動準備:

掏空的鹹鴨蛋若干個(建議裏面填滿其他不易變質物品,填物的蛋殼底部可以考慮加上底託)、顏料、顏料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參加人員自己的愛好進行發揮創造,以符合端午節日文化爲主要依據。

活動五:“亮眼看設計”傳統節日活動標誌物有獎徵集活動

在傳統節日活動中創作出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及其文化特色的活動標誌物,對於我院節日文化活動開展有着極大的引領和推進作用。爲此,可徵求2~3個具有中華民族特點的傳統節日活動標誌,最好能結合法院特色設計出能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節日文化特點的標誌物,並且根據自己選定的標誌物運用智慧,來盡情想象和說明標誌物所包含的寓意。

活動六:端午節散文詩歌繪畫書法徵集

端午作爲我國傳統節日,其文化背景源遠流長,可結合法院特色,進行端午主題散文詩歌繪畫書法徵集活動。

活動七:組織養老院或孤兒院慰問活動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2

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和迎接六一兒童節到了,爲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到了營造良好氛圍。

主 題:我們的節日

活動時間:5月25日-6月1日

活動形式:

1、利用主題班會,向學生介紹端午和六一的來歷和挖掘節日深厚文化內涵。

2、端午節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傳統,瞭解民俗,喜愛“我們的節日”。

3、利用國旗下講話愛國教育教育。

4、通過開展衛生健康知識、整治校園和班級環境衛生、出專刊、講故事、班隊活動、新少先隊入隊和表彰優秀學生,增強端午和六一節日氛圍,在弘揚傳統中倡導文明新風。

活動安排:

1、5月25日(週一):升旗儀式進行“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人”網上簽名寄語啓動儀式。(負責人:遊華)

2、5月25日----6月1日: 3-6年級“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人”網上簽名寄語由張林、田麗君信息課進行。1-2年級班主任組織學生在教室或佈置學生在家完成。(近入中央文明網)

3、5月26日(週二)下午:英語開放日活動。(英語組)

4、5月27日(週三)上午:幼兒園彙報演出。(張盛祿 楊英)

5、5月27日(週三)下午:“大手拉小手 用電安全進校園活動”。(四年級組

2:00報告廳)

6、5月28日-30日:包糉子、掛白艾、制香囊、看龍船賽與家人過端午節。

6、5月31日(週日)“我們的節日.六一”講故事。(一年級組 3:00報告廳)

7、6月1日(週一)(上午)新少先隊入隊、表彰優秀少先隊員儀式。(遊華 段玉梅)

要 求:

1、充分利用“我們的節日”向學生進行愛國愛校、愛傳統文化、熱愛生活教育。例:從科學角度介紹懸白艾、掛菖蒲、抹雄黃酒的端午傳統,增強日常保健知識。

2、班主任在六一前夕把班級衛生進行一次徹底清掃。

3、利用假期與父母一起讀誦《弟子規》,增強感恩意識。與家人一同包糉子體會親情。

4、利用班會或晚自習介紹屈原。

5、撰寫小文章或日記,深化活動。

6、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的文字和圖片作品傳送到辦公室。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3

中四班端午節主題活動:熱鬧的賽龍舟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活動,感受龍舟競賽齊心協力、相互競爭的緊張、熱烈氛圍。

2.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賽龍舟的精彩場面,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觀看過賽龍舟的精彩場面。

2.賽龍舟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自由結伴交流賽龍舟的情景。

★指導語:你們看過賽龍舟嗎?請小朋友們互相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情景。

2.觀看賽龍舟的錄像,講述賽龍舟的精彩場面。

(1)觀看賽龍舟錄像,感受龍舟競賽齊心協力、相互競爭的緊張、熱烈氣氛。 ★指導語:看了這段錄像,你有什麼感覺?

(2)觀看錄像片段,講述參加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情。

★指導語:人們是怎麼賽龍舟的?他們的姿勢、動作、表情是怎樣的?

(3)觀看錄像片段,講述兩岸觀衆吶喊助威的熱烈場面。

★指導語:現場的觀衆是怎樣爲選手們加油的?

(4)交流自己的心情與感受。

★指導語:看到這樣的場面,你的心情怎麼樣?你覺得怎樣才能在賽龍舟中取得好成績?

3.拓展講述,瞭解賽龍舟已由傳統民俗活動逐步變成國際性的體育文化活動。

★指導語:你還在哪裏看到過賽龍舟?爲什麼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喜歡賽龍舟?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4

活動主題:

快樂端午 你我共享

活動內容:

某月某日各班召開《快樂端午 你我共享》主題班會,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習俗、有關端午節的詩詞和端午糉子的故事等等。

活動目的:

以端午節爲契機,開展節慶文化系列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團結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努力營造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節日氛圍。

活動準備:

以電子文稿圖文並茂爲形式,瞭解端午的由來、習俗以及有關端午節的詩詞等方面端午文化。完成2份電子文稿,於某月某日前交到班主任處。

活動過程:

一、去年端午節如何過

主持人:同學們,快樂的端午節到了。今天就讓我們歡聚在一起,共同度過一個愉快的節日。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班同學×××去年是如何在家與家人度過端午節的。

視頻片斷出示。

主持人:誰來說一說他們是如何度過去年的端午節的? 同學說。

主持人:那去年你家裏是如何度過端午節的呢?

攝影圖片出示,請圖片中的主人公上臺介紹自己如何度過端午節的。 主持人:還有哪些同學願意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去年度端午節的故事的? 同學上臺。

二、今年端午節我們準備怎麼過

主持人:看了聽了同學們介紹的去年度端午節的故事後,那今年的端午節同學們準備怎麼度過呢?

請同學上臺說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說得真好,也希望同學們能夠把自己和家人一起度過端午節的過程用攝像、攝影的方式記錄下來,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再開一次這樣的活動,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年自己度過端午節的故事。

三、攜手共享 端午送祝福

主持人:我們同學們在家中和自己的家一起幸福地過着端午節,可是在四川、在汶川等地,那些遭受地震之害的和我們一樣大的小夥伴們卻無法與家人共同度過端午節。同學們,你們對此,有什麼想法嗎?

同學們說自己的感受。

主持人:是的,讓我們一起製作一些賀卡,寫上自己的祝福。然後,我們將會以班級爲單位,一起把這些賀卡寄給那些的孩子們。衷心祝願他們能夠和我們一起共同度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發展歷史

先秦時期

先秦時,南北風俗各異,但是五月五日作爲一個“節日”已各有所側重。

戰國時代,人們已把五月五日視爲“惡月”“惡日”。《大戴禮》雲:“五月五日蓄蘭爲沐浴。”

秦代

到秦代之後,由於國家統一,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端午節就在南北風俗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了。但是,就現文獻記載來看,兩漢時的端午風俗還主要是避惡。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爭頻繁,人們飽嘗戰亂之苦,所以最重視的端午習俗莫過於“闢兵繒”了。用五色絲染練製成日月、星辰、鳥獸之形狀,上刺文繡、金縷,即叫闢兵繒,也沿襲漢代名稱爲長命縷或續命縷。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端午節從風俗形式上都繼承了前朝。但是,從性質上講,原來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風俗活動,到此大多演變爲節日娛樂活動。“惡日”已不惡,逢凶化吉,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唐代民間端午風俗活動形式也類似前代。像《酉陽雜俎》就記載:“北方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結,皆爲人像帶之。”長命縷,只是製作上有所不同,用絲縷結成人形,更有裝飾性。五時圖則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類,是五毒圖之前身,此俗一直影響到明清時期。午時花則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豔之時。唐代角黍糉子也花樣翻新。《文昌雜錄》記載:“唐時五日,有百索糉,又有九子糉。”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羣臣》詩中就有“穴枕通靈氣,長絲繽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糉爭新。”,“百索糉”還是唐代皇帝賞賜臣下的食品。

唐代端午龍舟競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時期,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相對穩定,在節日娛樂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風氣,另一方面對民間的一些風俗活動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競渡之風尤爲鼎盛。

宋代

宋代以後,端午節許多風俗有了新變化。漢魏時以朱索、桃印施於門戶,止惡氣驅瘟避邪,而宋代卻講究貼天師符。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端午,都人畫天師像以賣。”還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爲頭,以蒜爲拳,置於門戶上。

宋代,漢族端午節俗也被遼、金兩國吸收。如《遼史·禮志》就記載遼國重午朝儀,皇帝要系長壽彩縷才升坐。對南北臣僚也要各賜壽縷。而金國除吸收一些漢族風俗外,在端午節還有拜天之禮、射柳之俗及擊鞠娛樂活動。《金史·世宗本紀》就記載:大定三年(公元1264年)重午,金世宗“幸廣樂園射柳,勝者賜物有差,復御常武殿,賜宴擊鞠,自是歲以爲常。”《金史·禮志》對此俗有詳細敘述。金俗重午、中元(七月十五日)、重九日行拜天之禮,築臺拜天。重五拜天之後,插柳球場,射者要以尊卑爲序。射柳完畢要打馬球。

明清時期

到了明代,端午節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風俗。明永樂年間禁宮中就有剪柳之戲,剪柳即射柳,北方人還有將鵓鴣鳥藏在葫蘆,懸於柳枝,彎弓射之。如果射中葫蘆中,鵓鴣就飛出來,以此來定勝負。這種民間比賽也是常在端五日舉行,考其淵源,正是遼金遺俗。

明代把端午又稱“女兒節”。《帝京景物略》雲:“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不僅節日名稱有異宋代,而且民間風俗也有變化。來自民間的許多夏令保健活動,也摻雜在這個節日習俗中。例如在五月五日正午前,人

們要羣入天壇去避毒,過了正午纔出來。在端午節還講究捉蝦蟆取蟾蜍,其方法是用針刺破蟾眉,將蟾蜍汁擠出。蟾蜍是一種珍貴的中藥,可拔毒、消熱、消腫,治療疔毒惡疽有奇效。以菖蒲漬酒飲用避惡氣,用艾葉插門固爲前代之遺俗。明代新出現的風俗是用雄黃塗耳鼻,認爲這樣可以避蟲毒。

明清時期,端午風俗活動形式變化雖不大,但是規模卻愈來愈盛行。尤其南方龍舟競渡,成爲轟動一時的盛舉。據《武陵競渡略》記載,龍舟競渡已不限於端午一天。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划船賭賽,十八日送標”。還有“五月十七八打船,二十七八送標者”。競渡規模歷時經月。對此事“或官府先禁後馳,民情先鼓後罷也。”

宋代就出現的端午貼天師符風俗,到明清時更爲流行。不但有天師符,還有“五雷符”、“紙符”、“五毒符”、“五瑞符”等。

清代端午極力打扮小女兒,已出嫁之女也可回家歸寧,稱之“女兒節”。

近現代

20xx年5月20日,端午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xx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正式將端午節列爲國家法定假日,規定農曆端午當日放假1天。

20xx年9月30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9月30日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審議並批准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中國“端午節”名列其中。這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5

端午節活動全過程:

一、端午節活動主題活動開始:

1、報人數

2、全體立正

3、出旗、奏樂、敬禮

4、唱隊歌

二、討論端午節奇緣話習俗。

學生暢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關的知識和風俗都可以說,以幸大轉盤的形式隨機上臺介紹,也可回答下面的問題。

1、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生動地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外來學生說說自己家鄉過端午的習俗。

5、做香袋比賽。

(主持人):同學們,佩香袋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掛上了媽媽爲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裏樂滋滋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做香袋,看誰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將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給媽媽或長輩。

三、端午節活動前準備: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絲線(或中國結細線)。

2、工具:剪刀、針、縫衣線。

3、將碎布畫上自己喜歡的形狀,如:圓形、三角形、桃形、動物形等。

4、剪下相對的兩片。

5、做法:

(1)用線將三邊從反面縫合,留下一邊。

(2)翻過來,塞入沾有中藥店買回來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將最後一邊縫合,再加長繩裝飾即完成。

學生動手做香包,然後進行評比。

(四)與詩共舞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麼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各小隊表演詩朗誦。 (每一小隊自行準備,形式可以自主創設)

(五)觀看賽龍船慶端午節的錄像。

(主持人)同學們,你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龍舟競渡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於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糉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

龍舟競渡可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

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羣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 。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錄像。)

(主持人):看了剛纔的錄像,想談談自己的想法嗎?

隊員們踊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四、老師進行端午節活動總結

同學們,今天的活動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們表示祝賀。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慾望以及作爲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蒐集能力。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會過得特別有意思。到時候我們再一起來包糉子,表達一份我們對屈原的懷念。

最後:呼號,退旗、奏樂、敬禮,宣佈端午節活動結束。

補充: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同學們對端午節的印象只是吃糉子、掛香包、看劃龍船,從來沒有深入去認識端午節,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入的去認識端午節。整個活動設計先從端午佳節的'習俗切入,讓學生去尋找端午節的起源故事,動手做香包,以及認識端午節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進而讓學生在吃糉子之餘,關心一下自己,如何讓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劃龍船之餘,也能體會一下團體同心的重要性。

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方案6

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爲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糉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糉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糉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着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着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瞭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矇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着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糉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糉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糉子大吧。”

幼:“我包的糉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糉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糉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麼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糉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

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着大人蔘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長命縷

目標:

1、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瞭解。

2、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準備一批製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着跳起了舞。

活動五做龍舟

目標:

1、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活動六包糉子

目標:

1、學習包糉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2、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幼兒反映:

包糉子的活動提早已經通知孩子和家長了,孩子們可開心了,總是來問我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動那天,孩子們似乎來的很早,還一個勁地囑咐來參加活動的家長等一會不要遲到。活動之

前的準備,孩子們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者調好料的糯米、糉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並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糉子,又說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嚐,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紮。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乾淨整潔了。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摺紙“糉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糉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糉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