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1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2、引導學生珍惜並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愛祖國。

3、鍛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辯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生自己調查走訪,查閱資料。

2、小組活動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學準備:

分小組蒐集並整理資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二)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1、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別稱嗎?(分小組彙報成果並補充)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學生分組交流)

(三)活動二: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

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

(四)活動三:端午話習俗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

說,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課件展示:賽龍舟)

3、端午節爲什麼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4、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糉子。(學生介紹糉子的由來。)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

種琳琅滿目。我國各地方的糉子還各有特色,你知道嗎?(學生自由交流)

(五)活動四:端午頌詩詞

同學們都蒐集了哪些與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呢?(學生交流分享)

(六)活動五: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你打算怎麼過?(學生交流自己的計劃。)

五、教師總結: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相信我們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最後老師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傳統文化課,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後的時間裏努力學習,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幼兒通過參加體驗和端午節相關的知識競賽、趣味遊戲、品嚐美食等活動。

2、幼兒進一步豐富對端午節的理解認識,掌握端午節的相關傳統活動和習俗。

3、引導中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動關心弟弟妹妹,彼此間建立良好的情感,與弟弟妹妹一起感受體驗,快快樂樂過端午節。

二、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蒐集端午節的資料並佈置環境

2、師幼共同準備端午知識競答題、龍舟拼圖、端午食品頭飾等

3、師幼共同準備才藝展示節目

4、端午美食

三、活動建議

1、教師將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匯合一起,教師先出示糉子,引出端午節的話題。

(1)大班、小班幼兒混合編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組,交代活動規則和要求。

(2)你們知道什麼是端午節嗎?在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

2、教師講解端午節相關的習俗和傳統活動。

(1)情境表演:《端午節的傳說》:教師講完故事後,組織孩子才藝展示

(2)遊戲競賽以新編小組爲單位開展知識競答;遊戲藝術和競賽活動環節,發展孩子的思維力。

3、端午節有很多種不同的叫法,在以前有人給端午節取了很多個名字。

(1)你們知道端午節的其他名字嗎?

(2)你還在知道端午節的那些名稱?

4、你們能回憶起來剛剛說到的一些習俗和傳統活動嗎?

(1)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爲什麼在端午節要吃糉子?爲了紀念誰?

(2)在端午節還要掛“五端”,是哪“五端”?

(3)端午節吃“五黃”,是哪“五黃”?

(4)端午節,人們爲什麼給小孩子帶五色香囊?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將孩子分爲小組單位,開展遊戲活動

2、包紙糉子比賽

3、拼龍舟競賽

4、幼兒才藝表演活動

五、活動總結

中班孩子在和小班孩子交流期間,體驗了一次大朋友帶小朋友的感受!大帶小,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一起感受端午節美食,品嚐端午節的美食等活動。教師注意爲孩子們講解吃美食時的注意事項。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幼兒對端午節民族文化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

3、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糉子的製作方法,嘗試手工製作糉子。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端午節》

2、兒歌《快樂的端午節》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節相關習俗文化圖片

5、糉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廚師教學課件,進入芝麻開門環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跟讀兒歌《快樂的端午節》,感知端午節的習俗。

(2)你們剛纔聽了兒歌,兒歌中描述了什麼內容?

(3)這是什麼節日?圖中的人們都在做什麼?

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幼兒觀看圖片,人們正在賽龍舟,這是端午節的習俗。

2、教師繼續出示課件,進入社會大觀察環節,幼兒觀察圖片,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1)你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2)你們家裏是怎樣過的端午節呢?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家裏會吃糉子,誘人賽龍舟,還會插菖蒲、掛艾蒿。

3、教師講述故事,調動幼兒的情感。

(1)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述屈原的故事,激發幼兒的情感。

(2)請幼兒聽完故事後說說自己有什麼感受?你想對故事中的屈原說點什麼呢?

4、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認識糉子以及包糉子的步驟方法。

(1)教師播放包糉子的過程,引導幼兒瞭解包糉子的方法。

(2)教師分發好吃的點心:糉子。

(3)幼兒品嚐糉子,在吃糉子的環節中感受節日的氣氛。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將手工製作材料:卡紙、紙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區,引導幼兒在美工區動手製作“包糉子”。

(2)教師在本次端午節主題活動結束後,還可以舉行一次端午節班級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當天一起來包糉子。

五、資料庫端午節

糉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掛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五月五是端午節,

五月初五是端陽。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4

活動目標:

通過使同學以獨特視角、創新做法和真情感悟,培養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加更多的世博知識,增強對祖國的情感,增強從我做起,支持世博,參與世博的主人翁意識,確立爲遠大理想而不懈奮鬥的人生目標一、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走進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1、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2、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結。

三、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一)賽龍舟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爲什麼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糉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糉子。(學生介

紹糉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琳琅滿目。(多媒體課件:糉子)

3、主持人小結。

四、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1、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爲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

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

3、主持人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五、活動四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麼不同?你是怎麼過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對地震災區的小朋友說些什麼?(學生交流)

3、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六、教師總結:

看了這次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

2.感受食糉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3.培養熱愛傳統節日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

教學難點: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學方法:分組合作、實施與研究、成果與交流。

教學準備:收集與端午節有關的資料、Flash動畫視頻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啓談: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那些傳統節日嗎?(中秋節、清明節、春節、元宵節)

2.誰能說一說這些傳統節日裏我們都在吃什麼?(新年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糉子)

3.剛纔有同學說端午節吃糉子,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一下端午節吧!(板書:二、端午節習俗研究)

二、新課教學:

1.談話:①誰知道端午節是什麼時間?(農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節是公曆的什麼時間?(六月六日)

②你們每個小組都確立了本組要研究的課題了嗎?請同學們說一說吧!(小組彙報)

③噢!同學們收集了這麼多豐富的資料呀!那就隨老師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們收集的資料吧!

2.彙報:實施與研究(端午節食糉)

㈠歷史記載:①每小組學生彙報本組收集的歷史記載資料。

②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㈡民間傳說:①每小組學生彙報本組收集的歷史記載資料。

②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㈢糉子沿革:①學生彙報。

②觀看課件。

㈣南北名糉:觀看課件,教師配樂講解各地糉子的特點。

師:我們爲什麼要研究糉子哪?(因爲飲食與節日之間蘊涵的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賽龍舟)

學生彙報,教師講解:

傳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

(家鄉的習俗)

講述;今年端午節即將到了,說一說我們家鄉有什麼樣習俗活動?

學生彙報,把收集的圖片拿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並講一講。

3.討論:完成書中9頁的(成果與交流;反思與評價)指名彙報完成情況。

4.活動拓展:書中9頁的活動拓展就是我們今天的作業,大家繼續對其他節日進行研究吧!

5.總結:我們輕鬆一下,觀看Flash動畫短片《端午節》來結束我們的這節課。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6

端午節正式列入國家法定節日。在我國民間,端午節有很多習俗,要吃糉子、掛香袋、系長命五彩線、房前屋後掛上象徵祝福的葫蘆、艾蒿、柳枝等。今年端午節,社區將開展一些列慶祝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的

端午節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通過開展一些列既具有傳統文化內涵又體現時代特色的富有創意的趣味活動來吸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不但能達到活躍身心、聯絡鄰里感情、增強社區凝聚力的作用,更能寓教於樂,增進大家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瞭解,然而深刻體驗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歷史意義,從而使民族精神得以傳承。

二、活動主題

“品味端午,傳承文明”——端午節系列趣味大賽

三、活動時間

端午節前夕

四、活動地點

三江超市門口

五、活動內容

(一)“包糉子、獻愛心”比賽

在活動當天舉辦包糉子比賽,社區幹部和居民齊參與,以拉近社區與居民之間的距離,增進鄰里感情。在活動結束後,將包好的糉子送給轄區孤寡、空巢及殘疾家庭。

參與對象:社區幹部和社區居民

活動方式:

1。在5分鐘之內,看哪位參賽者的糉子包得又快又好。

2。由居民代表評出前三名及最上鏡“糉子獎”。

3。向得獎者頒發相應“禮品”。

4。凡參加比賽者都送一份紀念品。

5。比賽結束後,將所完成的糉子送給轄區孤寡老人、高齡老人及殘疾人。

(二)端午飄香、釣香糉比賽

社區居民分小組參加比賽,按照遊戲規則在規定的時間內釣糉子,然而每人限釣一次,獎品即所釣得的“糉子”。

參與對象:社區居民

(三)蛋體彩繪

參加活動的居民或小朋友每人持一個鴨蛋,自由發揮,在蛋殼上現場作畫,一展身手,最終由居民評委評選出前六名,頒發獎品。

(四)趣味有獎知識競賽

設置有關端午節的來歷、習俗方面的題目,邀請居民參與答題,答對者獲得禮品一份。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爲什麼要掛艾蒿呢?(因爲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糉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糉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糉子

(1)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糉葉。

師: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3)幼兒品嚐。

師: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是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對特有的民間節日感興趣。

3、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瞭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實物:紮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囊,鹹蛋,糉子

照片:賽龍舟,糉子,懸掛艾葉和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鹹蛋,塗雄黃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嗎?”

二、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老師這裏有兩張拼圖,裏面就藏着端午節的習俗。你們想來拼拼看嗎?”

請兩名幼兒同時到黑板前拼圖

“你們看出來了嗎?這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那你們知道賽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播放幻燈片並小結:賽龍舟和吃糉子習俗傳說和屈原有關,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

“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裏,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

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幼兒邊說邊觀看幻燈片,說出來給幼兒掛上相應的實物。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每個地區都有他們不同的慶祝儀式。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這些習俗中你最喜歡哪個呢?”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那種習俗過端午節?”

“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三、幼兒遊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幼兒分成兩組進行“龍舟競賽”

幼兒就地坐下,兩腳分開,手搭住前一幼兒的肩膀。再請兩名幼兒做鼓手。

“玩的開心嗎?老師還爲你們準備了糉子,一起來嚐嚐吧。”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糉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後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爲主展開從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9

活動時間:20xx年6月3日第十四周星期一

活動地點:東勝現代服務業管理學校會計122班

活動對象:會計122班全體學生

主持人:賈鵬、彭玉琴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班會主題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相關歷史背景,傳承中華文化。

2、利用本次班團會讓學生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做相關的準備工作,參加一些有正面影響力的傳統節日比賽和習俗,跟父母學習節日糉子、涼糕等的由來及做法。 3、通過一系列活動、小品等培養學生組織能力、上臺表演的能力以及語言情感表達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相關的端午節的歷史故事。

2、準備一些經典、有意義的描寫端午節經典詩詞。

3、製作活動的PPT及互動環節的小遊戲。

三、活動程序:

班會主題------主持人介紹------閱讀歷史故事------分析故事背景-------朗讀詩詞-------互動遊戲-------學生討論------總結歸納

四、具體活動過程:見PPT資料

五、活動總結:

1、由班主任老師總結歸納這次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

通過本次班團會的開展,重在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讓學生在誦讀中瞭解傳統文化知識,認同端午、喜愛端午、過好端午,在感受傳統文化中培養愛國情懷,傳承千年文化代代相傳。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10

活動簡介: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怎樣把它設計成小班幼兒所喜愛的活動,既體現綜合的理念,又能突出一個重點領域,幾經思考我進行了活動的整合,原創了這個小班綜合活動,把重點放在了美術領域做香包上,在香包上多做文章,融入了一些幾何圖形和顏色的複習,還自編了歌曲,感覺這樣一來,可行性更強了。活動主要分爲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利用動畫,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裏參加的活動,以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第二個環節是講解香包的製作方法,也是活動的一個重點,通過欣賞各種漂亮的香包,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利用視頻展示臺直觀地演示、講解了香包製作的方法並交代了操作的要求。第三個環節是幼兒製作香包,並介紹自制的香包,圍繞香包的顏色、樣子、圖案來進行介紹,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歌曲《熱鬧的端午節》,把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試着學做香包。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兒歌《過端午》、三角形、圓形、愛心形、長方形的布袋、香料、貼紙、裝飾的圖案若干、盆子每組一個、蠟筆、桌布。

活動過程:

一、討論,初步瞭解端午節的熱鬧活動。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畫,想不想來看看?(播放動畫《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草香滿堂,帶香包吃糉子,龍舟下水喜洋洋。)他們在過什麼節呀?哦,在過端午節。前幾天我們放假了,過端午節了,端午節裏有些什麼活動呢?

幼:吃糉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糉子。)

幼:賽龍舟。(你在哪裏看到賽龍舟的啊?電視裏,賽龍舟啊可熱鬧了!)

幼:掛香包。(小朋友們掛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門上還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蟲子趕走。)

兒歌: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草、掛香包,小朋友們樂淘淘。

(評析:通過觀看小動畫《五月五》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並以兒歌的形式加以。)

2.剛纔你們說到了要吃糉子,那你吃過的糉子是什麼樣的呢?幼:我吃過像三角形一樣的糉子。(哦,你吃過三角糉。)

幼:我吃過方方的糉子。(哦,你吃過方方的枕頭糉。)

3.那這些糉子都是什麼餡的呢?(點擊出現相應的糉子。)

幼:肉糉、豆沙糉、花生糉、棗子糉、蛋黃糉。追問:好吃嗎?豆沙糉的味道怎麼樣?甜甜的。花生糉吃起來怎麼樣?香香的。

:原來糉子的種類多樣,口味豐富啊!

(評析:吃糉子更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通過說一說糉子的外形和種類,加深幼兒對糉子的認識。)

二、講解制作香包的方法。

1.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掛什麼?(對還要掛香包呢)!看,陳老師這兒有許多香包,怎麼樣?(好漂亮啊)數數有幾個?看看都是什麼樣的?(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看上去有點像愛心一樣的、看上去有點像三角形)有些什麼顏色?一起來說說。香包上有些什麼?哦,有小貼紙還有漂亮的圖案,下面這個是什麼?(這叫流蘇,也是用來裝飾香包的。)

2.誰來聞聞,香包怎麼樣?(香香的)香香的,它裏面有什麼好東西啊?(它裏面有香香的香料)香香的香包掛在身上有什麼用?(能讓我們更漂亮,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3.:是呀,香包香香的很漂亮,能趕走一些蚊子和小蟲,讓我們小朋友的身體健健康康的。

4.知道嗎,這些香包都是老師做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麼做的?現在我就來做一個,如果成功了,要給我點掌聲哦。看仔細啦!先來選個袋子,看看有些什麼樣子的袋子?我最喜歡圓圓的袋子,裝上一些香香的香料,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緊,這樣香料就不會出來了。怎麼樣讓它更漂亮呢?(裝飾一下)可以貼上小貼紙,夏天到了,我就選只小青蛙貼一貼,小青蛙喜歡蹲在哪裏唱歌啊?(荷葉上)選一片荷葉,塗上什麼顏色?(綠色)來來回回地塗,顏色要塗均勻,塗好了,撕下後面的雙面膠,貼在香包上,撕下來的紙放在盆子裏。記住哦,要先塗好顏色,再貼到香香的香包上。看看還少了什麼?(流蘇)對,還要貼上小流蘇呢,這樣會更美!你們看,上面有白白的雙面膠,輕輕地撕下來,貼在香包的下面。漂亮嗎?(掛在脖子裏)我的本領大不大,那給我鼓鼓掌呀!(謝謝!)你們想不想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節,又引出了端午節的另一個習俗,掛香包。利用視頻展示臺,講解香包的製作方法,直觀形象,語言生動、有趣,爲幼兒的操作奠定了基礎。)

三、幼兒製作香包,教師巡迴指導。

1.介紹材料:先來看看做香包需要些什麼?袋子、香料、小貼紙、各種漂亮的圖案、還有小流蘇。

2.交代操作要求:等會兒請你們選一個你喜歡的袋子,裝一些香料,裝好了,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緊,再貼上小貼紙和各種圖案,把香包裝飾得漂漂亮亮的,最後別忘了貼上小流蘇哦。香包做好了,可以和陳老師一樣把它掛在脖子裏,去欣賞一下電視機裏香包或者是好朋友的香包。聽明白了嗎?好,輕輕地去吧。

3.巡迴指導,(欣賞激勵的語氣)我看到***的香料已經裝好了,口袋收緊了;***已經把香包裝飾好了;***小流蘇都要貼好,沒有完成的要加油哦。香包做好了,可以輕輕地掛在脖子裏,去欣賞一下好朋友的香包,還可以欣賞一下電視機裏的香包。

4.介紹香包:都做得差不多了,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做的香包?

你的香包是什麼顏色的?看看你的口袋有沒有收緊呀,你們覺得他的香包漂亮嗎?

你的香包是什麼樣的?上貼了些什麼?他的顏色塗得怎麼樣?

(評析: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掌握了香包的製作方法,每個幼兒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活動延伸,唱歌《端午節》

我們小朋友真了不起,親手做的香包真漂亮,那我們一起來唱首《熱鬧的端午節》的歌吧。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奶奶爲我包糉子呀,糉子尖尖甜又香呀,我們大家都愛吃呀!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我們一起做香包呀,香包圓圓又方方呀,一個香包一片心呀!

(評析:自編歌曲《端午節》,師幼共同表演,把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