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範例8篇]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範例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現實社會中,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世界讀書日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範例8篇]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每年的四月是學校的讀書活動月,讀書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思想家給我們留下來許多關於爲什麼要讀書,怎樣讀書的至理名言。今天我想就讀書這個話題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我向大家介紹一個有關人認知方面的知識——漏斗理論:

漏斗理論認爲:人的“認知”好似一個巨大的天坑,呈漏斗形排布,越下面,視野越小,所見越少,如井底之蛙;越上面,視野越大,所見越多,如高瞻遠矚。

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從漏斗的底端一步步向上攀行的過程。每行進一步,每上升一層,相比於原有的視野都會有豁然開朗的通達感。

人與人的差別,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世界認知程度的差別上,人的認知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就如同你從山頂往下看,看到的是一片森林和壯麗的山川,全是美景;如果你從二樓往下看,看到的可能只是幾棵樹或是一片裸露着地皮小草坪,甚至可能只是看到路面上的樹葉或紙屑。人若是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高度呢?聰明的你們一定已經知道答案了,是的,就是讀書,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他還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論讀書》(或《論學問》))

我國唐代文學家韓愈在《答李翊書》一文中也說到:“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意思是:樹木有了茂密的樹根,纔會有豐碩的果實;油燈有了充足的燈油,纔會有明亮的燈光。比喻凡事從根基上下功夫。

毛竹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最開始毛竹用了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釐米,但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生長,僅用6周就可以長到15米。其實,在前面4年,毛竹將根在土壤裏延伸了幾十米,向地下深紮了五六米。讀書對於人生亦是如此,讀書就是一個人打基礎的階段。

這也就是積小流成江海的道理:一本好書就如一股涓涓細流,每日不斷匯入,使我們的知識變得更豐富,最終形成我們思想的江海。

是的,根深才能葉茂。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根是基礎,葉是延伸,想要取得更大的成績就要往下扎更深的根。

成功人士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喜歡讀書,他們善於通過讀書來提高、完善自己,最終取得傲人的成就。

牛頓就是最好的例子,作爲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他在許多領域都富有建樹:在天文學領域,他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這種技術在今天的.天文觀測中依然發揮着作用;在數學領域,他發現了二項式定理,以及他發明了微積分這一現代數學發展中的最重要的成就;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更大,他發現了著名的力學第二運動規律和第三運動規律,以及最爲有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他能取得這些成就與他熱愛讀書、勤于思考是分不開的,也與他在劍橋大學的求學經歷分不開的,因爲劍橋大學爲他提供了良好的讀書平臺。

說到平臺,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構成了一個人成長的大平臺,學校爲大家提供了良好的讀書環境。這不僅包括環境優美的校園,窗明几淨的教室、實驗室,還包括藏書豐富、設施齊備的圖書館。今天我只簡單說說寧外圖書館這個小平臺。

每年根據需要學校不斷購進新書,圖書館現有藏書數量已達到6.2萬冊。學校現有圖書館的面積有1500平方米,人均超過1平方米。爲進一步改善大家的讀書條件,學校已將報告廳二樓改造爲佔地600平方米的圖書館新書庫,正在進行設備安裝,今年將投入使用。另外,學校圖書館還爲大家開闢了電子閱覽室、精品圖書閱覽室等專用讀書角,爲大家借閱圖書提供了方便。圖書館的老師還放棄休息時間、延長開館時間爲大家服務。作爲圖書館的延伸,學校還在教學樓的每一層都設有圖書漂流角,爲大家提供了更方便的閱讀空間。

我們寧外有良好的讀書氛圍,每當看到大家在圖書館靜靜地閱讀的場景,在校園樹蔭下、濯纓湖邊聽到大家的朗朗讀書聲,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我希望“讓讀書成爲一種習慣”,通過書這扇門去遇見更好的自己,通過書這扇門去認識外面的美好世界。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 篇2

敬愛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中華少年》中有幾句話說得特別好,那就是:東方之美滋養着龍的傳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們心田。少年要譜寫中華更璀(cuǐ)璨(càn)的詩篇!要做旗艦去長風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動飛船,要像利劍把貧窮斬斷,要用愛心把世界相連。

而無論是傳承文明,還是繼往開來,譜寫更璀璨的詩篇,我們都離不開人類的精神食糧——書籍。4月23日,是國際讀書日,爲了慶祝這個節日,更爲了踐行這個節日的宗旨,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讓思考伴隨人生,今天,我們聚在了一起,藉此機會,我首先宣佈一下本期的書香班級,第一期分別是1305、1202、1102、1004、0902、0803,第二期分別是1306、1302、1201、1202、1103、1101、1003、1004、0902、0906、0806、0802,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這些獲獎班級表示祝賀,並請這些班級的.班主任在下週一前把書香班級簡介電子稿發給我,我會把樣稿發到羣共享裏,同時,在此我想對大家提幾點讀書要求。

1、堅持每天閱讀20分鐘,每星期寫一篇讀書心得。培養安靜、平和的心態,閱讀內容可涵蓋政治、科技、文學等各方面。

2、週末合理利用互聯網、電視等資源進行學習,及時瞭解各方面知識,力爭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3、定期定量閱讀好“六年影響一生”推薦書籍,並及時記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特別是讀書中點點滴滴的收穫與體會。

4、每週一第七節課背誦經典詩詞散文,積澱文學素養,傳承中華文明。真正踐行“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浮躁氣息在詩詞浸潤中慢慢昇華,讓生活在讀書中日漸豐盈滋潤。

5、每個寒暑假精讀一本課外書。

6.把自己讀過的舊書捐贈給學弟妹們,期末我們會組織人員到各班登記,進行圖書大盤點。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與書籍結伴,與智慧結緣,用書籍和智慧締造我們的帝國。用學習指導學習,用習慣引領習慣,“要散佈陽光到別人心裏,先得自己心裏有陽光”。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的人生不會寂寞!爲了我們自己的發展,我們必須堅持不懈的讀書,值此第19個世界讀書日之際,我真誠的倡議: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一起走進知識海洋,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讓讀書成爲我們每一個世紀星人的常態,讓書籍成爲我們的精神伴侶!讓我們的祖國母親變得更加輝煌燦爛!讓先輩的英靈自豪地驚歎:啊!這就是我的中華!這就是中華的少年!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如果我問,4月23日是什麼節日?大家一定都知道,是“世界讀書日”,今年4月23日是第17個“世界讀書日”。這是值得每一個愛書的人銘記的日子。

我以爲,對於識字的人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讀書。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林語堂說,“或在暮春之夕,與你們的家人,攜手同行,共到野外,讀離騷詩經;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十數本書狼藉橫陳於沙發之上,然後隨意所至,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即便是在應該出現書聲琅琅的校園,喜愛讀書的人又有多少?

我以爲,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讀書人。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然而靜靜的.閱讀似乎成爲一種極大的奢望。我們習慣用忙來做不讀書的理由。其實,忙碌的日子,更要讀書,因爲讀書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閱讀可以讓我們我慢慢變得成熟、冷靜、自信。

親愛的老師們,讀書吧。

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正如巴丹所說:“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人生在世,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應有豐盈的精神世界。讀書,使我們的精神不再貧乏,生命不再孱弱,人生不再孤獨,讓我們成爲有信念、達情理、知榮辱的人。

讀點文學書,讀點科技書,讀點教學理論書,畢竟我們不可能給學生我們所沒有的東西。讀書,從小處說,爲了豐富自己的學識;從大處說爲了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從近處說,爲了幸與不幸做了我們學生的孩子;從遠處說,爲了鑄就我們明日的輝煌。

親愛的同學們,讀書吧。

讀書能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 “腹有詩書氣自華”,誰在看書,看哪些書,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影響着這個國家的未來走向。

讀書能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國家的富強和騰飛必然要以知識凝聚力量,而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在知識經濟社會,讀書是創造力和活力的起點,是文化底蘊的基石。

面對我國有讀書習慣的人只有5%、閱讀率持續下降的現狀,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需要重新喚起讀書激情,親近圖書,全校閱讀,讓我們的校園少一點喧囂,多一點書卷氣;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書香,讓讀書成爲我們的學校的風尚。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自己成長爲一棵樹”。

“我坐在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往上海的飛機上。正是長途飛行中的睡眠時間,機艙已熄燈,我躡手躡腳地起身去廁所。座位離廁所比較遠,我穿過很多排座位,吃驚地發現,我同時穿過了很多排ipad——不睡覺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而且他們基本上都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有人讀書。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裏。”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師孟莎美在他的文章《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中如斯寫到。

的確,讀書少,不讀書,已然成爲當下中國人的通病。然而,中國人不愛讀書的源頭恐怕要追溯到他的學生時代。

學生通過閱讀思考,獲取人文素養,培育科學精神;如果閱讀量過低,無法形成應有的教養,也很難有豐富的思維。成年人精神修養和思維方面的差異,源頭往往可上溯至少年時代的趣味。很多人在誤入歧路之後,痛感早年學習過於功利,失去了最佳閱讀時機。中學時代,能讀一批好書,與偉大的靈魂對話,學會獨立思考,打好精神底色,即使未來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但因青少年時代打好了“底子”,他克服困難的能力會超越一般人。人生有若干階段,每個階段都有這一時期該讀的書,這是成長的必需營養,不能指望“這些書我以後再讀”,如同樹木生長,如果誤了“時”,註定難以壯實。

可是這個“時”又是誰來幫你定呢?閱讀作爲一種生命方式,是“個人”追求;只有“個人”才能完成閱讀,只有“個人”才能在閱讀過程中思考,青少年只有通過個人的自覺閱讀和獨立思考,纔可能進入澄明之境,成爲有智慧的精神愉悅的人;而被動的集體的功利性閱讀,一哄而起,一鬨而散,有動靜而無實效。

然而閱讀的興趣絕非生而有之,曾有一個學生在他的作文中有過這樣真實地描述:“第一次啃完了司湯達的《紅與黑》,十分困惑主人公於連的行爲,總是繞不明白爲何會是這樣……對其中的諸多情節仍是一頭霧水,但第一次讀完大部頭的小說名著卻給我莫大的激勵。而後,開始讀《平凡的世界》明瞭平凡的平凡乃是生活之真之本之源;讀《穆斯林的葬禮》深知宗教觀念與真摯情感的錯綜複雜;讀張承志對《黑駿馬》的歌唱,追尋一種精神和靈性;讀村上春樹的現代情感讓我反思現實的庸俗 ……從此墜入文字淵源一發不可收拾……”可見,閱讀必然要經歷一個從淺趣到深趣,從懵懂到通透的過程。

在閱讀文明教育中長大的學生,自幼接觸美好的故事,廣泛的閱讀滋養了好奇心和想象力,他們總是能睜大眼睛觀察世界,對新鮮事物懷着驚喜,並逐漸獲得“境界”。

在鼓勵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也應積極加入到閱讀的隊伍中來。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教師寬闊宏大的'知識背景讓他們的教學有很高的立足點,有不同一般的視野,有不同的方法,思想在飛翔,靈魂在歌唱,學生受到的啓示是無盡的。曾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那位平凡的歷史教師說的那句話至今讓我難忘,他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教師的水平從哪裏來?蘇霍姆林斯基給出了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我們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爲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中,應付面對一切便可遊刃有餘,而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

摩羅在與南京師大附中同學談文學時說“我以前總是指着現實說這棵樹長歪了,天天說來說去這棵樹依然是歪的。後來我明白了,我們應該默默地種植一棵直着長的樹,在讀書中,天天澆水,天天呵護。這棵直樹長大了,那棵歪樹也就不存在了。”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通過讀書讓自己成長爲一棵高大筆直的樹。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X年級X班的XXX,很榮幸今天能站在這和大家分享讀書的話題。

4月23日是世界文學的象徵日,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維加等許多世界著名的作家在這一天誕生或逝世。1995年,聯合國等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爲“世界讀書日”,鼓勵人們發現讀書的樂趣。

有一種財富叫“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有一種魄力稱“博覽羣書”,有一種氣質爲“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回顧華夏燦爛的五千年曆史,從蠻荒到文明,從愚鈍到科學,從青澀到成熟,無處不是書籍伴隨的身影。

書香會帶給人難以言語的享受!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和李白一起望廬山瀑布,和巴金一起觀海上日出,和冰心一起感悟人生,和白居易一起體會野火燒不盡的頑強,春風吹又生的力量……

老師們,同學們,讀書吧!讓我們在戰火紛飛的《三國》裏感受悲歡離合;在逼上梁山的《水滸》裏,感受兄弟情深;在神話傳奇的《西遊記》裏,讀懂堅持不懈;在豐富無比的《紅樓夢》裏,感悟浩瀚文學。背一篇《離騷》,丘壑蒼茫;誦一本《詩經》,脣齒留香;讀一本雜誌,周遊世界;看一本歷史,穿越古今!書籍豐富了我們的閱歷,讓我們不再貧乏;書籍淨化了我們的'煩惱,讓我們不再無聊。

老師們,同學們,讀書吧!請捧起心愛的書,在溫馨安靜的環境裏,享受閱讀的快樂;願書成爲我們永遠的朋友,帶我們走向更精彩的未來!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書香溢滿人生》。

世紀老人冰心曾教導我們要“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明辨是非,行爲舉止文明得體。世界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就曾藉着月光讀書,在樓頂讀書,在老闆的皮鞭下讀書。對讀書的癡迷,終於把他造就爲世界文學巨匠。正如高爾基自己所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

人要維持自己的生命,必須按時補充生命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人要保持精神世界的富足,也需要時時處處爲精神補充各種“營養”。“精神營養”來自哪兒?如何補充“精神營養”?其實“精神營養”來源於浩如煙海的書世界,吸取“精神營養”的渠道就是孜孜不倦地閱讀。

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最恆久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們心態的平和,精神的慰籍。經典詩句,讓我們充滿智慧;童話故事,讓我們浮想聯翩;歷史鉅著,讓我們博古知今;科普書籍,讓我們思維縝密

同學們,我們正處在讀書、求知的黃金階段。大家知道應該選擇哪些書來讀,利用哪種方式讀書最科學嗎?首先,要精讀課堂上的書,尤其是文化課課本,特別是語文書,仔細品味文章的妙詞佳句,認真揣摩文章蘊涵的'道理,感同身受文章表達的感情。其次,要泛讀課外書。從文學類到科技類,從中國作品到外國作品,從學校圖書室到校外書店,只要是有圖書的地方,就要有我們的身影。

讀書本身是一種習慣;讀書過程中,也伴隨着其它習慣的養成。那麼,應該培養什麼樣的閱讀習慣呢?比如,要愛護圖書,要持之以恆,要做好讀書筆記,要保持環境的安靜。

培根曾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和書籍交朋友吧,讀書立志,讓書籍成爲我們成長的基石,讓書香溢滿我們的童年!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閱讀,讓生活更好。再過幾天,4月23日,就是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4月23日爲"世界讀書日"。1616年4月23日,兩位世界文學巨匠,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作家莎士比亞,在同一天辭世,"世界讀書日"設在這一天很有紀念意義。近年來,閱讀在全世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是爲什麼?

於國家民族而言,閱讀的作用重大。一個愛讀書的民族,也一定是富有創新精神和發展潛力的民族。今天,我們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社會,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大力倡導建設“書香社會”、“書香社區”、“書香校園”、“書香家庭”,推進全民閱讀,我覺得意義非凡。

於個人而言,我認爲多讀書至少有三點好處:

一是多讀書可以長知識,增才幹。漢代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廣闊無邊的星空宇宙、神奇美麗的自然世界、神祕漫長的人類進化、系統複雜的`社會變遷……書中知識包羅萬象。讀書能夠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明白事理,增強能力。

二是多讀書可以養性情,強自信。博大精深的唐詩宋詞、浩如煙海的歷代典籍……帶你走進文化殿堂,感染風流倜儻和深厚儒雅;“灰姑娘”的漫畫、 “醜小鴨”的童話、“變形金剛”的科幻小說……帶你置身奇幻世界,讓人浮想聯翩,信心倍增。“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卷氣”讓女孩更淑女,讓男孩更紳士。談吐不凡,氣質高雅,風度翩翩,一切皆因有“文化”。

三是多讀書可添文采,啓靈感。不讀書,寫作時就言之無物、空洞乏味。讀書多則文章儲備豐富,文思泉涌,妙筆生花,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也說:“最有益的消遣方式是讀書,千千萬萬的人都能夠從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找到精神慰藉。”閱讀,讓我們超越時空,與智者進行心靈對話,體驗奇特而豐富的閱讀感受:或心有靈犀,或餘音繞樑,或翩然沉醉,或心曠神怡,或豁然開朗,或酣暢淋漓……然後得到精神的昇華和能力的提升。一本好書甚至能夠改變人的一生。

我堅信:全民閱讀,讓國家更有前途、民族更有希望;人人讀書,讓人生更加精彩、生活更加美好。讓我們都熱愛閱讀吧!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愛讀書,書是精神的食糧,是我們進步的階梯!有一句古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古到今,人們都用讀書成就自己,讀書是我的.愛好。

讀書——就是讀知識,書中有我們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探究、的知識。有的書中不僅有知識,還有充滿着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激情,就是這種激情燃燒着我們讀書的渴望!

讀書不僅讀知識,當然,認字也是一種知識,在讀書時遇到不會讀的字時,一定要查一查,記住字的讀音,這樣不僅增長了知識,還能多識字。

老師常常教育我們“多讀書,讀好書。”的確,讀書也是有規矩的,不僅要讀書,還要讀好書,“讀好書,好品行。”就是讀好書,得到好的品行,所以要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不僅要讀好書,還要井井有條,許多人看書都是騎馬觀花,翻幾頁看看就過去了,這樣可不行,要井井有條,就是讀書時要認真仔細,不得有騎馬觀花的現象。

總之,我們要愛上讀書,讀書代表着我們將來的成就!我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