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衆。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1

讓善良成爲生命的底色

善良猶如種子,請用道德與良知去澆灌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近日,有名女輔警在雨中執勤時,見到過路老人沒有雨具遮雨,主動上前把雨衣脫下來讓給老人,並細心幫着穿好。別人問她爲什麼這麼做,她說就是下意識反應,並且相信換做其他人見到老人這種情況,也會和她一樣。這一幕被女輔警的同事拍下,視頻流傳到網上後,引發了大家的點贊和共鳴,很多人表示非常感動。

在自己也有需要的時候,先顧着別人,這是一種善良,也是一種修養。

善良是一種傳統美德。孟子說人有“惻隱之心”,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爲”,王陽明提倡“良知”,都是在勸人向善。在利益面前約束自己,禮讓別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這不是客套,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基本修養。尚在孩提階段,中國人就熟知“融四歲,知讓梨”的故事,明白“要想好,大讓小”的道理;在生活中,處處能看到禮讓他人的習俗;捨己爲人的人,更是受到衆口傳頌……遇事多爲他人着想,多爲羣體考慮,是我們應該繼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善良更要經過實踐淬鍊。有了善的意識、向善之心,還遠遠不夠,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學習和修養。它可以使善良得到強化,變得自覺。遇到拎着大行李箱的小姑娘,幫着擡一把;見到迷路的老人,幫忙找警察;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山區孩子義務上課……別小瞧一次次身體力行,它可以把善良變成深植潛意識的“條件反射”。

善良還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正能量。善良是一根火把點燃另一根火把。善良可以驅趕冷漠,讓自己的心情更好,亦傳遞社會以溫暖。用蹬三輪收入助學“感動中國”的白方禮老人,讓多少人淚目!不期然間受到別人溫柔以待,心底油然而生的是感激和快樂。在這個意義上說,傳遞善心,就是爲社會建設貢獻力量。人人拿出一份善心,疊加起來,暖意將形成澎湃的暖流,社會該多美好!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向新時代揚帆,做新時代青年的青年。

臨冬十月,梅花破寒正好,在新時代的青年,正是奮鬥的時光,踏破賀蘭山闕,奮力揚帆起航。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像竹子一樣:“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源在破巖中。”在時代發展的密林裏,咬定目標,穩定根基。再大風浪,不懼阻擋。人無鋼骨,安身不牢;人無愛國之情,便無立足之地。新青年,應爲中國在新時代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探索是破土而出幼芽的第一縷陽光,探索是桃花源裏的一道彩霞。探索是發展之端,是開放之延。新時代的青年要學習探索精神,做新時代的航標和引路人。

創新是時代的動力之驅,是時代發展的源泉。生活無處不創新,華爲5G的創新,給自己的企業爭榮,爲國爭光。造紙印刷的創新,爲文字添彩,促進了文明的傳播。阿里馬雲的創新,是他從一個平凡的老師到一個不平凡的神話。創新吧,讓它像太陽一樣常在,讓它像春一樣充滿生機。

奉獻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力量。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爲民;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的爲國;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爲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爲國。幾言幾語,道不出心中的深重,只願人民,只願國家安好,我便好。誰無家妻兒女,誰無私心利慾,但奉獻大於此,大於私。雷鋒一生奉獻無求回報,只願用有限的時間來服務更多的人民;李嘉誠積累財富,只願用它們換來別人的幸福。微風吹動,花瓣一落,只願是“化作春泥更護花”。

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是新初升的八、九點的太陽。是剛剛從蒲公英身上散落下來準備起航的種子,是浮在水中正準備亭亭直立的荷葉。我們作爲新時代的一員,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做一個有世界視野,全球眼光的豪邁中國人。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的題目是:樹立正確偶像觀念,做新時代好青年。

穆旦曾說:“我給人指出崇高的道路,我的光明能照徹你的迷霧。”那麼稚拙、少不更事的我們,穿行於蒼茫的人生之海時,心中也應有這樣指路的明光——偶像。

所謂偶像,自當有堂皇昭彰爲國之心,朗朗端正德義之行。

誠然,我們所處的時代河清海晏、物阜民安,已少有在炮火硝煙中“捐軀赴國難”的英雄,但在時代的風雨中仍有無數堅定地身姿挺立,爲我們撐出一片晴空。他們是國難當頭、臨危受命,星夜逆行、馳援武漢的國士無雙鍾南山;是心繫農民、情灑太行的“當代新愚公”李保國;是潛於深海、無聲有爲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爲國爲民,不計私利。他們,如土厚重,如風清朗,如火燃燒,是堂堂正正的中國脊樑!此等俠義之士,自當爲我輩偶像!

尼采曾說:“我的靈魂平靜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羣山。” “最美醫生”“蘭小草”用善良爲一座城市留下豐碑;“最美媽媽”吳菊萍挺身而出接住從十樓掉落的孩子;“最美教師”張麗莉奮不顧身將學生從車前推開......這些有德行、有義舉的偶像,正是那平靜而明亮的靈魂,照亮了我們這個時代。

舍小我、護他人,獻大愛、暖蒼生。他們,以玉爲骨,以冰爲心,以愛爲魂!此等德義之人,自當爲我輩偶像!

面對這些偶像,衆生當傾心以仰之,你我當真心以隨之。

“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當今之世,多有以名利爲尺丈量天下者,他們所謂的偶像只在名利場上;處於成長中的.少年,對於偶像的選擇更是縱心所欲、少有底線,而真正的時代英雄卻遭到冷遇。這不僅是社會和時代的悲劇,更是我們自身的悲劇。我們的社會,必須樹立正確的偶像觀;我們的時代,必須唱響高亢的英雄曲!時代的流觴曲水已傳至我輩眼前,如何譜出一首正氣之歌,正需我們斟酌。以時代英雄爲偶像,傾心以仰之,真心以隨之,無疑是我們的正確選擇。

欲偶像之鵬翔於九天,我們都當爲六月之息。我輩當承偶像爲國之心,崇偶像德義之行。讓偶像的精神之花芬芳我們的前路,讓偶像的日月明光指引我們的征程!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4

各位同學、各位叔叔阿姨:

大家好!

我是譚同學,一名高三年級在讀學子,十分榮幸受邀參加此次“少年何以強——從張亞東現象淡起”的主題論壇活動。通過張學長的視頻,我瞭解到了他摸索三個月修築微型鐵路的故事,我十分欽佩,自嘆不如。我從中也學到了作爲新時代的青年人,應該如何強大自身來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力量的一些基本素養。

少年何以強?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據瞭解,張學長從小就喜歡電動玩具,幾年來堅持動手,那都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啊。無論做什麼,我們的初衷都一定是喜歡、熱愛這件事。因爲熱愛,我們有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因爲熱愛,我們有甘願爲之付出的決心;因爲熱愛,我們青年一代纔會擁有面對困難也決不放棄的毅力和堅貞不渝的愛。

少年何以強?探索可解萬種疑難。

光有熱愛並不足以支撐我們真正做出點什麼來,因爲路途中難免會遇到問題和麻煩。張學長在修建微型鐵路期間,遇到問題就向老師請教,也蒐集圖片,購買模型。重重困難沒有將他打倒,反而激起了他不斷探索的慾望。在問題面前迎難而上、勇於探索的`精神正是未來青年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新中國成立伊始,前輩們正是以這樣的探索精神製造出了原子彈、氫彈等國之重器,他們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我們更應以青年的嶄新姿態向更遠、更深、更廣的地方不斷探索。

少年何以強?堅持可摧千山萬阻。

一時的熱血並不能改變什麼,人類的一切偉大事業都建立在日積月累的堅持上。如果張學長不從小堅持,也不能在今日令萬衆矚目。作爲新青年,我們應摒棄浮躁,以沉穩的心態不斷堅持,我們應該縱身跳進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運,以大無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無論面前有多少困難在向我們挑畔,我們也絕不放棄,而是格物致知,探索到底。

吾輩少年,應該忍受那不能忍受的痛苦,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濘,負擔那負擔不了的風雨,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晨星。以吾輩少年意氣,與祖國萬里恆昌。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完畢!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過霍金的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果沒有夢想那麼他就無異於死掉。”當時只是覺得,嗯,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真的是太可怕了——行屍走肉。現在再讀起來,卻又想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像霍金一樣身患重症,全身癱瘓,一身只能在輪椅上度過的人,我想他是完全有理由可以自暴自棄,渾渾噩噩的終此一生。但是霍金卻沒有,他的身體被疾病無情地固定在輪椅上,但是他的思維卻飛到了茫茫寰宇中,去探索那些不爲人知的奧祕。因爲他懷揣着屬於自己的夢想,併爲之努力奮鬥,所以他配得上用“偉大”這個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名詞來修飾。

一個擁有遠大夢想的人是幸運的人。因爲有了夢想,他會增添無盡的力量,打個比方,就好像一個人出門旅行,面對着一條條寬廣的'道路,假如他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裏的話,那麼他又該往哪個方向去?沒有具體的方向,人就只能迷茫無所適從的站在原地打轉。相反,一個確立了遠大夢想的人,就會輕而易舉的走向理想中的目標,走向成功。沒有前進動力的人是不可能走的長遠的。當然。在這一段追夢的過程中,必定會充滿風雨和各種困苦磨難。但我們需要在心裏反覆提醒自己,我的夢想是什麼,我要堅持,我一定行!“夢想”其實很簡單,也非常重要,沒有了夢想,就彷彿一隻只滿足於現狀被關在人類牢籠作爲觀賞物而從不渴望有朝一日翱翔藍天的鸚鵡,最終只能無所事事死在籠子裏。可是實現夢想,信念和堅持更加的重要。“夢想”並不是一個美麗的詞藻,你只要憑藉它帶給你的信念,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努力,夢想就一定會成爲現實。有一位研究人員做過一項調查,被調查的是十位在事業上頗有成就的集團公司總裁,調查結果顯示,十位裏有八位均表示自己在青少年時代已經樹立了目標,有自己的夢想。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想日後有所成就,一個遠大的夢想是至關重要,必不可少的。成功的背後除了夢想還應該付出實際行動,否則就真的是“白日夢”了。

還記得大衣哥朱之文嗎?那個執着唱歌的山東大叔,生活的貧困也沒能阻擋他對音樂的熱愛,一塊鏡子,一盤磁帶,再加上他自己的日日練習,最終成就了一位被人們所尊敬的嗓音嘹亮的大衣哥。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楊樂,從小喜歡學習數學。少年時期讀過大量數學方面的書籍,發現這些書上的定理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用國外的數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小楊樂很不解:“爲什麼我們中國人註定要在數學上不能取得有影響力的成就呢?我一定要把我們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印在以後數學書上!”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每天發奮學習,努力鑽研學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楊樂終於在函數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績,成爲馳名中外的大數學家,真正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所以說,“夢想”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真正需要擁有它的每個人都付出與之相配的努力纔會實現的。

同學們,我們現在正值青春時節,青春,多麼美好的季節。在這人生的春天裏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確立一個夢想,這個夢想不一定有多麼偉大,卻一定會使我們的生活洋溢起希望,讓人生充滿鬥志。追夢吧,少年!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經過一個寒假的休整,生機勃勃、令人期待的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了。這個學期,高三的同學們將結束高中生涯,向人生的另一個高度前進;高一、高二的同學也將完成整個學年的學業,進入新的年級。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們將學到更多的知識,經歷將更加豐富,身心將會更加成熟。大家要迅速收心,從過年的放鬆狀態進入學習的緊張姿態,爲新學期開好頭、起好步。在新學期開始之際,我要和同學們談話的主題是——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和追夢人。

我們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在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看客,我們大家都是奮鬥者、奉獻者、追夢人、圓夢人!今天,我想送給大家三句話:

第一句話: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唯有奮鬥者,才能在歷史的年輪上刻印足跡。希望大家記住三個詞:一是目標。高中是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時期。我們將來要做什麼,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要經常的想一想。賺他一個億,是一種目標;當麥田的守望者,也是一種目標。我們要記得這樣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目標和夢想,沒有高低之分,只要對社會有意義的,都是好的。大家現在就要擡起頭來,看看自己的遠方,明確努力的方向。有了目標,纔會有方向。二是踏實。認真踏實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方法。世上最怕認真二字。面對我們樹立的目標,只有腳踏實地,一點一點去做,才能夠到達我們想要的彼岸。與認真相伴的是勤奮,沒有認真的態度,勤奮的.姿態,得過且過,將會一事無成。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一羣人,談起理想頭頭是道,做起事來好逸惡勞,紙上談兵,往往落得個一事無成的結果。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認真的寶貴之處,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踏踏實實在歷史的年輪上刻上我們的足跡。三是堅持。行百里者半九十。世上的事,貴在堅持。關於堅持的名言警句,我們知道得不少,如: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目標和理想的實現不會是一蹴而就的,在追求目標和理想之路上,難免經歷反覆。

這就需要我們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持和執著。堅持是一種可以培養的習慣,如果決定了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們就要不斷提醒自己堅持做下去,久而久之,習慣就成爲了我們身上的一種可貴的品質。

這裏,我要特別祝福高三的同學們。今天離高考僅剩下xx天時間了,經過三年的努力,現在到了收穫的關鍵時期。希望你們調整好心態,振奮精神、集中精力、堅持努力,向着高考衝刺,爲實現你們的人生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第二句話: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艱難、困苦。但是,要請大家記住:風雨之後是彩虹、是陽光,一切都會過去,生活終究會繼續。這裏也有三個詞送給大家:一是會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生活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但道路曲折,前途是光明的。大家一定要有這種信念,堅強面對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將其變成成長的動力。我們七中的教育目標是塑造溫雅的學生。溫雅的學生,首先要會笑。笑是最美的表情。笑是對小事不計較,對人寬容,對生活有自信。我希望看到,我們七中的學生,臉上總是洋溢着燦爛的笑容。二是感恩。我們身處和平發展的年代,社會穩定,生活向好,大家一定要意識到這種幸福來之不易,常懷感恩之心。最近在一些電視劇裏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老師也好、家長也好,都是懷着一顆真誠的心對待大家,批評也罷、懲罰也罷,都是爲了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順暢。偶爾有爭執、有意見不統一,都需要同學們正確對待。你們要經常提醒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沒有什麼事情值得自己糾結一輩子。當撥雲見月的時候,你就會覺得當初的灰暗都已經成爲一段經驗、一段回憶,那種等待光明的過程甚至會是一種十分美好的、令人心潮澎湃的回憶。三是博學。要抓好課本知識的學習,這是根本。同時,要加強閱讀、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培養自己的興趣特長,積極參加社團活動,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豐富,讓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更充實,特別是當我們情緒不佳、遇到困難的時候有更多的渠道來自我排遣。

第三句話:成功是從自律中得來的。

世上沒有大事,所有的大事都是從一件件小事累積形成的質變,其中的關鍵,是要自律。這裏,提醒大家記住三點:一是遵紀守法。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法紀是行爲的準繩。不論是國家憲法、法律、法規,還是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就學校而言,比如必須穿校服進校門,不遲到早退曠課,不抽菸,不損壞公物,不打架鬥毆等等,都要嚴格執行。對於違反紀律的行爲,學校將一抓到底。有了這種紀律意識,我們才能在社會上走得長遠。二是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顯示着自身的素質、七中的形象。無論是在校內校外,同學們都要愛惜自己的聲譽、七中的聲譽,要做到文明、守禮、誠信,要互相團結,要心胸開闊,讓與我們的接觸的人們發自內心地感嘆:七中的學生真的不錯!我們不要以爲,在校外的行爲就與學校無關了。三是關注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是一切的基礎。同學們平時一定要把學校和社會的要求牢記在心,不接近危險地方、不做危險的事情,交通、消防、食品衛生安全、戶外活動安全等等等等,都要注意,不要抱着僥倖心理。我平時也注意觀察了一下,有些同學上學放學時間喜歡在馬路上橫穿車流,這是很危險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司機的水平上,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不然吃虧的很可能是自己。還有,天氣轉暖之後,大家一定不要隨便到野外去游泳、戲水。同時,要不斷掌握自救自護的技能和尋求救護的方法,學會正確保護自己。

同學們,高中階段,是一個人激情迸發和夢想啓航的階段。祝福你們樹立遠大目標,瞄準人生理想,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從現在開始,腳踏實地去拼搏、去奮鬥吧!全校老師將陪伴你們的成長,並期待你們人生出彩的那一刻!七中將以你們爲驕傲!

最後,祝願全體老師和同學們新學期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此次能參加奮鬥文學社舉辦的紀念楊絳先生座談會,我的發言主題爲“揚奮鬥之帆,抵夢想彼岸”。以此來向對青年人諄諄教誨的楊絳先生致敬。

楊絳先生曾這樣對青年人說:“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誠如斯言,磨鍊是我們人生道路的試金石,我們要用奮鬥涵養夢想的種子。即將邁入大學校門的莘莘學子們,更應身體力行,揚奮鬥之帆,抵夢想彼岸。

於磨鍊中奮鬥,抵夢想彼岸。

“不吃苦,你要青春幹什麼?”“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新時代領路人曾如此勉勵當代青年。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青年奮鬥者的例子不勝枚舉。95後作家子尤,身患癌症,但面對苦難仍筆耕不輟,寫下《誰的青春有我狂》並引發強烈反響;90後醫生甘如意,騎行四天三夜,也要奔赴抗疫前線,將青年人的無私無畏力證於人;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蘭谷遺芳遠,永留百色大山”,將自己變成脫貧攻堅道路上的一顆鋪路石。他們均於磨鍊中奮鬥,讓夢想的朝霞灑滿天空……他們的自我鍛鍊完美地詮釋了楊絳先生對青年人的厚望,同學們,只有於磨鍊中奮鬥,我們方可抵達夢想的彼岸,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於寧靜中奮鬥,抵夢想彼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水才能流深。楊絳先生說:“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說到這兒,我又想起了楊絳先生著名的.“不爭”的處世原則,與誰我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爭與不爭,正是楊絳先生淡定從容之心的真實寫照。而處於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腳步加快,物慾縱流,我們更應守住內心的寧靜!有一份淡然處世之心,方能少一份喧囂,多一份沉穩。因此於寧靜中奮鬥,抵夢想彼岸,方能源遠流長。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楊絳先生對我們的諄諄教誨,我們要銘記於心。紀念楊絳先生,不辜負時代。

讓我們揚奮鬥之帆,抵夢想彼岸,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吧!

謝謝大家!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8

各位老師,同學,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老師,感謝我的同學,感謝他們對我的支持,前面的幾位選手的演講都很精彩,他們都對“五四”做了很好的詮釋,五月四日真的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我還記在1919年5月4日這一天,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愛國主義運動——五四運動!它標誌着中國歷史有了新的轉折,它使中國由舊主義向新主義過度,它使中國工人運動登上了歷史的政治舞臺,它又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所有的這些變化都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對自己祖國的熱愛與對光明的追求和對和平的嚮往!他們爲了祖國的解放而努力着,奮鬥着,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從容不迫,他們可喜可賀可敬,他們不屈不撓。還記得那個抗日英雄,他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時候,不幸被捕了,在他奔赴刑場的路上,他從容不迫地拾起了一根樹枝,就這樣,他以樹枝爲筆以地面爲紙寫下了這樣一首是詩:恨不抗日死,留到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可惜恥頭!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吉鴻昌戰士!他們在戰爭期間是這樣的愛着我們的祖國,在和平年代,直至今天,他們對我們的祖國依然懷抱着一顆赤子之心的熱愛着,從而使我們的國家纔有了今天的繁榮,昌盛!在他們眼裏,要使祖國富強,必須以教育爲本,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因爲科教才能興國。於是他們嘔心瀝血,其實他們本可錦衣五食,卻偏偏數盡家產,一生奔波,爲了學生,甘爲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改變社會,而他們爲教育做出了楷模,他們就是有名的.教育家:鍾期榮胡鴻烈夫婦!提起鄧稼先我們會聯想到他就是被譽爲兩彈一星之父的大人物。

而20xx年,當神舟一號飛船一飛沖天的那一刻,我們是否也會聯想到這樣一個人呢?——錢學森!爲了祖國,爲了民族,爲了人民,在他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爲重名利爲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作爲21世紀青年一代的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的熱愛着自己的祖國,爲把我們祖國建設爲繁榮、富強、昌盛的國家而奮鬥!讓我們攜手相連一起創造和諧美好的明天吧!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我們是陽光少年好夥伴”。

如果有人問我,心目中什麼是最陽光的?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城西完小是最陽光的、我們xx班是最陽光的!我們就是陽光少年好夥伴!

城西完小就是陽光校園。因爲:

我們學校歷史悠久,建校於1950年,至今已有67年。我們學校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爲己任,以“弘道正人”爲辦學理念,以“文明修身,博學篤行”爲校訓,我們完小一直是衡陽市小學教育一面最靚麗的旗幟之一。

我們學校環境優美,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巾紫山下,這裏鬱鬱蔥蔥、綠樹成蔭,這裏鳥語花香、陽光普照。

我們學校校風良好,堅持“德育立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文化潤校、安全護校、特色亮校”的發展思路,老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同學們互相友愛。這裏沒有羣毆、也沒有不良少年擾亂我們的學習,讓我們可以專心讀書,快樂成長。

我們xx班就是陽光班級,我們就是一羣陽光少年好夥伴,因爲:

我們班就是一個快樂的.大家庭。老師就像我們的父母,不僅教我們書本上的知識,增長我們的智慧和學識,還教我們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愛學習、樂幫助、知感恩、有愛心的好孩子;我們就像兄弟姐妹,我們沒有暴力,男同學不會欺負女同學、年齡大的也不會欺負年齡小的,我們不僅一起學習,還互相幫助,我們一起做操,我們一起出牆報、我們一起玩遊戲,我們一起打籃球,我們一起唱歌、一起跳舞……

我們有強大的祖國,我們有陽光的校園,我們很陽光!我們很快樂!

古人云: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春歸萬物生,學習正當時。

我要大聲地說,我們就是陽光少年好夥伴!

謝謝大家!

新時代好青年演講稿10

親愛的xx:

你好!近來讀到小米掌門人雷軍的一句話,頗有感觸,分享給你。他說:“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創業,其實試錯的成本並不高,而錯過的成本非常高。”我不由得想了很多,關於勇氣、關於反思、關於未來、關於“錯”與“對”。我迫不及待地要寫一封信給你,希望你——也就是未來的我自己,在面對人生的重要節點的時候,能夠想起今天這番關於“試錯”的思考,能夠懷着勇氣去嘗試,能夠有清醒的頭腦在反思中成長,能夠把“錯”變成“對”。

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

“試錯”,需要邁出腳步去勇敢的嘗試。如果沒有“試錯”的勇氣,馬雲、雷軍不會成爲新時代的領航者;如果沒有“試錯”的勇氣,居里夫人就不會因爲發現鐳而名垂青史,愛迪生也無法因改革燈絲而福澤後人;如果沒有“試錯”的勇氣,人類將依舊活在未開智的混沌之中,永遠也無法找到“對”的道路。勇氣,是“試錯”的基石。

“試錯”需要嘗試和反思。

只“試”而不“思”的“試錯”,猶如無頭蒼蠅亂闖亂撞,雖有闖蕩、嘗試的勇氣,但毫無方向,終歸是白費力氣,“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成功,就在於我們遵循了“摸着石頭過河”的指導思想。“摸着石頭”,既是一種勇敢的.下水嘗試,更是一種在嘗試中反思、總結經驗的方法。反思,是“試錯”的靈魂。人類有一個危險的通病,那就是好面子。人們太想完美無瑕而害怕犯錯,就會漸漸失去嘗試的勇氣和反思的精神。

“試錯”的魅力正在於在一次次的“錯”中找到“對”。

犯錯不是“錯”,犯錯而不思改變纔是“錯”。我們要把一次次的“錯”變成“對”。你要記得,在人生最初的時候,正是由於你在一次次跌倒後一次次爬起,在一次次嘗試後積累經驗又邁開腳步,你才從一開始的四肢爬行,到學會站立、行走、奔跑,找到平衡及掌控身體的方法,成爲一個直立行走的“人”。人生道路上的種種“錯”,又何嘗不像是學走路時的一次次摔倒呢?所以,不必害怕犯錯,“試錯”本身就是一種“對”。

希望不論幾歲的你,都有勇氣去嘗試,都有耐心去反思,通過“錯”去找“對”,把“錯”變成“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