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範文(通用10篇)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範文(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發言稿的機會越來越多,通過對發言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好一份發言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分享會發言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範文(通用10篇)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1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的發言的主題是“論物盡其用”,每個物體都是有價值的,但價值的大小不在於物體本身,而取決於用它的人,今天不談“物盡其用”的大道理,只談如何物盡其用。那就從如何用好這一棵樹開始談起吧。

有人說樹是個好東西,我可以砍了變現,留着等升值,我還可以拿它來造房子造傢俱,一棵樹的多個部位我都用上了,這就是物盡其用。

但恕我直言,這樣的用法是“膚淺”的,因爲你只用了它的外在而沒去用它的內在,看見樹就是木頭傢俱,看到石頭就是牆屋,這不是物盡其用。

外在用了“膚淺”,那我用內在不就“高深”了嗎?有人又會說,我看到樹,看到的是它美麗的配色,看的是它優美的曲線,看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看的是威武堅挺,是“欲與天公試比高”。

但我不太認同,的確我很喜歡物品的文學價值,它的詩意,可是如此“高深”過了頭,只見內在卻不去管其用處。如果世界上大多是這種人,那我恐怕會餓死在路邊上。我較爲認同的是學者們的做法。

這是一棵樹,學者可以分析它的組成結構,從而得到知識規律,這是樹上的蘋果,它落了下來,變成了一個定律,進而推導出來了無數的公式。這是外在上的物盡其用。

古人說飛流直下三千尺,我問爲何不是上九重天?古人說一行白鷺上青天,我問爲何是一行白鷺卻不是兩行白鷺?爲何這天是青天卻不是黃天?爲什麼它能上天?

看,這就是對內在的物盡其用。

學者既能用其內在,又能用其外在,可這就是物盡其用了麼?不對,用其外不如木商,用其內不如畫家,簡而言之,用得不夠。

這是個多元的世界,這個世界上總有木商,總有畫家,總有學者。當我是個木商,我會請畫家爲我設計木工品的花紋;當我是個畫家,我會請學者把這樹放到家裏來好好觀賞;當我是個學者,我會請木商把我設計的發明雕刻出來。

什麼叫物盡其用?這才叫物盡其用,物品在一類人手中是無法盡其用的。

當然這只是顆樹,既然樹能如此盡其用,世界萬物也可以如此物盡其用。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2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能夠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初中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資料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爲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忙,《初中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初中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初中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

所以,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初中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我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初中數學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初中數學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找到教學的“亮點”。

閒暇時翻看一下里面的資料,總是對自我教學的一個充電。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明白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當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爲,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並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

所以,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教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日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很多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明白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教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爲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供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當認準自我的人生座標,找準自我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明白,僅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僅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我校讀書月活動啓動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想首先和大家分享一組有關國民,人年均閱讀量的數據對比:日本40本、韓國11本、法國20本、以色列60本、中國4.5本。

還有來自聯合國對世界500強企業家讀書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的數據:日本企業家一年讀書50本,中國企業家一年讀書0.5本,相差100倍。其中,中國人讀的書中,還有一部分是教輔書、工具書和養生書,人文類書籍更是少的可憐。一名印度人寫的《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紅遍網絡。他在文中爲我們感到憂慮:如果就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爲此付出代價。

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要知道: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爲此我們向同學們發出如下倡議:

1.制定讀書計劃,認真選擇閱讀經典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2.積極參加班級的新書推介會、讀書報告會,與好書交朋友,讓好書伴我們成長。

3.週末的時候多光顧新華書店,瀏覽各種書籍,擴大自己的視野,並做到在家與父母共讀好書,營造書香家庭。

4.認真寫好讀書筆記,並及時將自己的讀書筆記推薦給老師,發到班級的.網上,以方便與老師、同學交流。

同學們,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

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今天,學校爲我們提供了良好的閱讀氛圍,我們不要辜負了學校、老師對我們的期望,讓我們捧起書本,與書爲友,與經典爲友,讓我們靈動的心自由地翱翔於“學海”與“書山”之間,讓讀書成爲習慣,讓學習成爲樂趣!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書香的校園裏茁壯成長吧!

謝謝大家!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4

讀書,永遠不晚

我們都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也明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當我們在抱怨自己沒有打好讀書基礎,缺少知識積累的時候,我們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趁熱打鐵。面對問題,我們除了翻閱庫存還要學會趁熱打鐵。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只有當我們在行動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有目的的去做某件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爲例。每個學校都設有通訊員,我們學校也一樣。那會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校長找到我說:“小張,聽說你文學院畢業的,文筆肯定不錯,你就負責咱們學校的報導工作吧!”我心裏想:“我是文學院畢業不假,但是我真不會寫作。”於是就想推辭,校長用拿破崙說的話說服了我:“默認自己無能,無疑是給失敗製造機會。”於是我果斷答應了。我開始閱讀大量的報刊,雜誌,《山東教育》《臨沂日報》等,也由此慢慢的形成了閱讀的習慣,閱讀面也就不只限於報刊雜誌,也不只是爲了寫通訊稿了。寫隨筆,寫讀後感都不在話下。後來想想挺感謝校長的,沒有當初“逼”我一把,我還走不到這麼遠呢!我的經歷說明,只要讀起來,遇到問題主動從書中尋找解決方案,一來問題可以迎刃而解,提高了自己的見識和技能,二來可以從被動到主動,慢慢養成讀書的習慣。

讀書帶來了自信

剛上班那會由於自己是專科學歷,非常不自信,一畢業就上班的我啥都不會,不會備課,不會講課,那會在村小老師也比較缺乏我一個星期要上二十節課,忙的是焦頭爛額,結果卻讓人心灰意冷。後來我接觸了一個本書----《教師成長的祕密》,這是管建剛寫的一本書。讀完這本書讓我重拾信心,更讓我灰暗的內心瞬間明亮起來。

書中提到:人的智商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佔40%,非智力因素佔60%,智力因素又分知識和技能,知識佔40%,技能佔60%。知識又分書本知識和社會知識,書本知識佔40%,社會知識佔60%,書本知識能在實際中用的,不過佔40%。那麼,一個人大學畢業,總成績平均爲85分,他在學校獲得的社會工作的“基礎分”,約爲2.18分。原來我與最好的那個人相比也就少了2.18分。讀到這裏我豁然開朗,原來我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差,管建剛一下成了我的偶像。書中的內容真誠樸實,也成了我學習的榜樣。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不知不覺,我們步入小學已經四年。伴隨着年齡的在增長,在學校,在家,我結識了很多的好朋友,我們一起上學,放學,回家,做遊戲。但在空閒時間我還是感到很無聊。這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我結識了一個新朋友,那就是讀書。

讀書的時候,我感覺我彷彿長出了心靈的翅膀,翱翔在知識的海洋裏。讓所有的時空限瞬間消失。我彷彿坐上了時空梭車,周遊世界各地,甚至可以到一個不爲人知的空間探寶,這其中的愜意真的難以理解。

我最喜歡的書有《格林童話》,《故事大王》等。每當讀完一故事,我彷彿置身於哪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裏面。通過閱讀各方面的書籍,我從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識,瞭解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通過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真相。

閱讀已經成爲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6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確, 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獲得豐富的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學會如何做個有修養的人;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本好書就像一艘航船,引領我們從淺狹的港灣駛向生活無垠的海洋。優秀的書籍可以讓我們盡情歡笑,讓我們莊嚴思考,可以讓我們奮發圖強,讓我們勇於創造!在書的世界裏,可以領略廣闊的天地,欣賞壯麗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經,品詩詞歌賦;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長,眺望未來的瑰麗!

熱愛讀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中華民族歷來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華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正是通過歷代優秀的不朽的書籍,才得以薪火相傳!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才得以源遠流長!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7

各位同學:

有人問我,爲什麼崇拜管建剛,我說最初的他就是現在的我。他算是半路出家,教語文,結果教出了特級教師,我好歹也是正經文學院畢業的,所以我有信心去做這件事。他最厲害的殺手鐗就是寫作,但我最薄弱的就是寫作。腹有詩書氣自華,於是我就拿起筆寫。但是不知道寫什麼就又找書讀,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讀龍應臺的《目送》,讀吳非的《不跪着教書》讀完之後學點皮毛就下筆寫,結果一寫不可收拾。寫散文,寫隨筆,寫反思,寫案例……每每寫完都特別有成就感。我也把一些寫的不錯的拿去發表。也發過幾文章。比如咱們臨港魯東南文學上發過《遇見更好的你》《靜待花開》。方圓公衆號上發表過《窗前的櫻桃樹》《梔子花香》,臨港教師先鋒公衆號上發表過《吼還是哄》《莫讓家長的情緒影響到孩子》等。我還把自己的文章整理在一個筆記本上,沒事翻翻看看

我不僅自己寫,還帶着學生寫,其實我也不會教作文,但於永正老師說過:“你自己怎麼學的就怎麼教。”所以我就把我自己會的那點伎倆全盤的教給學生,也讓學生多讀書,每週我儘量拿出兩節課時間讓學生讀書,我不限定書目,只要你能讀進去就可以讀。還真起到了效果。剛開始學生的作文都是記流水賬,經過一段時間的讀書,學生有的寫了,於是我又用自己的寫作方法給學生編了一個順口溜,我讓學生每次寫作前都背一遍:

開頭結尾有引用,詩詞歌賦要記牢。

列舉事例要詳細,語動心態不可拋。

語言豐富且優美,修辭聯想往上靠。

作文完善有畫面,段落順序更重要。

現在孩子寫作文一點都不愁了,孩子把文章寫好,我給打出來,然後就給投稿。文章發表後,學生有成就感,家長也高興,我就更高興了。到目前爲止,我的學生在市級雜誌《少年天地》發表文章近二十,省級雜誌《當代小學生》發表了兩。市級輔導獎,省級輔導獎就這樣輕鬆拿到了。

我的做法也帶動了學校的其他老師,他們也跟着寫,我當時自己申請了一個公衆號,專門發表學生作文,現在只要有好作文老師們都會發給我讓我給發表。

學生髮表文章獲得榮譽,老師給指導獲得指導獎,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爲呢?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8

各位同學:

因爲讀書,我每天都高高興興,樂樂呵呵的。記得前一階段看于丹講家庭教育節目,她說自己女兒到了小學高年級了依舊每天沒心沒肺地笑。說明孩子沒有壓力,即使她功課很累,但孩子心態好。其實我現在也是沒心沒肺的,但不代表我沒有壓力。我很累,上班期間我是班主任,現在我們都知道班主任整天有多忙,下班後我是孩子的媽,還得看孩子,我幾乎沒有太多閒暇時間。但這些對於女老師來說就是家常菜。老師的壓力無非兩種;一種是管理學生,課堂教學效率上的壓力,一種是自身教學專業能力提升的壓力。課堂該如何掌控,建議大家讀讀吳非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致青年教師》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老師》管建剛的《一線教師》《不做教書匠》《一線表揚學》。教學上的問題可以讀教學大綱及學科課程標準。要想提升自信就讀管建剛《教師成長的祕密》宋西君《做自覺的教育者》。

其實讀書帶給我最現實的回報就是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因爲讀書,我能尋找到教學中最佳的解決方案,所以我班孩子的成績一直很好。去年我帶的六年級,我帶的三門考試科目,語文,品社,英語,都是全鎮第一。全區也是前五名。現在接手的四年級在上次期中考試中,我教的語文品社也取得了全鎮第一的好成績。“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話一點都不假。多讀書百利而無一害。各種好處,誰讀誰知道。

董卿在《朗讀者》第一期中說過: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我想說:我遇見了書,纔有了今天的從容自信,陽光心態;纔有了我們今天的相遇。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9

各位同學:

剛上班那會由於自己是專科學歷,非常不自信,一畢業就上班的我啥都不會,不會備課,不會講課,那會在村小老師也比較缺乏我一個星期要上二十節課,忙的是焦頭爛額,結果卻讓人心灰意冷。後來我接觸了一個本書————《教師成長的祕密》,這是管建剛寫的一本書。讀完這本書讓我重拾信心,更讓我灰暗的內心瞬間明亮起來。

書中提到:人的智商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佔40%,非智力因素佔60%,智力因素又分知識和技能,知識佔40%,技能佔60%。知識又分書本知識和社會知識,書本知識佔40%,社會知識佔60%,書本知識能在實際中用的,不過佔40%。那麼,一個人大學畢業,總成績平均爲85分,他在學校獲得的社會工作的“基礎分”,約爲2.18分。原來我與最好的那個人相比也就少了2.18分。讀到這裏我豁然開朗,原來我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差,管建剛一下成了我的偶像。書中的內容真誠樸實,也成了我學習的榜樣。

讀書分享會發言稿 篇10

各位同學:

說到讀書,我一直非常慚愧,因爲我開始讀書的時間很短,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是從20xx年,也就是我上班的第一年纔開始。很多老師可能會不相信,短短五年時間能讀出什麼名堂?還能談什麼?時間雖然短,但是我實實在在感覺到了讀書帶給我的進步和成長,我很慶幸,同時也很後怕,慶幸的是我選擇了讀書提升自己;後怕的是,我五年前如果還沒有喜歡上讀書,我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至少有一點,站在這裏彙報的一定不是我。讀書不分早晚,只要你願意,任何時候都是你成長的起點。